第五十四章 天高風雲淡,隻怕肯登攀4

字數:6895   加入書籤

A+A-




    然而…孫權繼續裝傻。
    “孔明先生此言差矣。江東而今帶甲豈止十萬,且士家並非士族,而是這時代毫無地位可言的士卒之家)大多為廬江郡、丹陽郡等揚州人氏。
    天子、衛將軍當知此事之詳情,故而天子將不會輕易下詔、強令權回京履職。孔明先生多慮矣!”
    在諸葛亮1再逼迫之下,孫權開始走歪門邪道。
    孫權名義上確實是鎮東將軍,人家的確有兵權。而且孫權麾下群臣,如今雖已被孫權收回不少兵權,卻依然還有各自的部曲…也就是他們的私兵。
    孫策在世之時提出的“授兵製”,孫權非但沒有廢除,反而整出了不少活兒。
    周瑜與孫權矛盾的起源及關鍵,實際上正是孫權拿著“授兵製”整活兒,使周瑜痛苦、矛盾不堪。
    因為孫權整活兒後的“授兵製”,不但需要被授兵的將領們自行征募兵卒,而且需要自己解決糧餉、武器裝備等問題。
    瑜哥的愛妾小喬,曾為此在自家親姐姐、親姐夫麵前哭窮。
    因為孫權給周瑜配套的奉邑製和複客製,便決定了周瑜雖然有兩千兵卒的定額,卻最多隻能征募5百私兵。
    “奉邑”即授兵將領的食邑。
    相關記載在《吳書》中俯拾皆是,周瑜、魯肅、呂蒙、徐盛等人均有涉及。
    孫)權拜周)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
    摘自《吳書之周瑜傳》
    孫權)以尋陽、陽新為呂)蒙奉邑。
    摘自《吳書之呂蒙傳》
    甚至還有周泰這種“所在皆食其征賦”的特例。
    即沒有固定奉邑,在何地任官,便收取何地的賦稅。
    周泰)複補宜春長,所在皆食其征賦。
    摘自《吳書之周泰傳》
    “複客製”即與授兵製、奉邑製相配套的私產製度。
    複客是“免除賦稅徭役的奴仆”,用來保障授兵將領的生活所需。
    這裏會產生1個問題:
    即授兵將領既然已有奉邑,為什麽還需要額外賜予複客呢?
    他們直接在奉邑中衣食租稅,不是更加方便麽?
    實際上,奉邑的收入,不是用來供養將領本人的,而是用來供養將領麾下私兵的。
    授兵製既然是虛授隻授定額,不授兵甲),那將領便不得不自行招募兵勇。募集兵員的資金,也順理成章需要自行籌備。
    換言之,“奉邑”實際是孫氏提供給授兵將領的資金池,將領有多少錢,便招募多少兵:
    前提是不能超過授兵人數的上限,比如授兵5百,自募1千,那1定是不被允許的。
    其實就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授兵將領,是無法募集到足額兵員的。
    這裏不再展開敘述。
    孫策將江東托付給孫權,確實是極為英明之舉。
    總之1句話:
    人家孫權,不愧是整活兒界的超級大師。
    但無論如何,孫權都借“授兵製”、“奉邑製”及“複客製”,完美地加強了自己手中的權力。
    更何況,當初行刺孫策、反而被孫策以性命脅迫而效忠孫吳的義士、昔年許貢之客許昭,其人在丹陽郡的聲望極高。
    這1年多以來,許昭在丹陽郡,為孫權征募了不少精悍的丹陽兵,並將這些丹陽兵補充進孫權的中軍。
    綜上所述,孫權是在提醒諸葛亮:
    衛將軍若敢迫使我孫十萬挪窩,我便亮出我孫十萬的十萬大軍,給衛將軍點兒顏色看看,讓衛將軍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當然了,人家孫十萬並未如此明言,而是表達得頗為委婉。
    論舌戰,人家孫十萬也是專業的。
    捎帶腳的,孫十萬還向諸葛孔明亮了亮肌肉。
    且不提抵不抵抗衛將軍,就說老子有十萬大軍,你家主公劉備有啥?
    論兵力,如今已不可能再入川的劉備,當然遠不及孫十萬。
    但是諸葛亮又焉能與孫十萬比兵力?
    這也太o了吧?
    所以,諸葛亮嗬嗬1笑,向孫十萬行禮道。
    “吳侯此言差矣。無論丹陽兵、亦或廬江上甲,此皆大漢之精兵也。無論萬人敵雲長將軍,亦或翼德將軍,亦皆為漢臣也。
    何況左將軍身為宗室、對大漢忠心耿耿,且甘忍瘴癘之苦而為大漢鎮守嶺南,如此忠義誌士,試問吳侯,衛將軍又豈能以不義待之?”
    諸葛亮把話說得極為冠冕堂皇…
    盡管其人始終在向孫十萬強調,劉備可以安安穩穩地做1個嶺南的土皇帝。
    嗬嗬,而這1點,是孫十萬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再者說來,你孫十萬是有十萬大軍不假,但你孫十萬也知道,我主劉備還有兩個萬人敵猛將。
    就問你孫十萬羨慕不羨慕!
    這就是諸葛亮的反擊。
    曆史上曾舌戰群儒的諸葛亮,其舌戰技能究竟有多逆天,同樣精擅此道的孫十萬,如今算是切身體會到了。
    .
    所以,孫十萬及時止損,主動中斷了其人與諸葛亮的舌戰。
    諸葛亮始終給孫十萬留了餘地和台階,是以孫十萬不算丟臉。
    但是…
    如果再戰下去,孫十萬麵子恐怕就要難保了。
    將諸葛亮始終強調的幾個關鍵點梳理1番…好吧,其實隻有兩點:
    1是劉備王室貴胄、仁義無雙的身份、人設;
    2是關張這兩名萬人敵,外加諸葛亮本人。
    如果非要再強加1點的話,那就是趙旻對占據嶺南的劉備有所容忍。
    綜上所述,1旦趙旻逼迫孫權,劉備可以派關、張、諸葛亮率軍增援江東,這便是被諸葛亮所隱含的意思。
    孫十萬顯然聽懂了。
    “孔明先生以為,若衛將軍順流而下,權應如何抵禦其人?”
    諸葛亮心中長出了1口氣。
    如此,妥矣!
    其人微微1笑,不疾不徐道。
    “以亮觀之,吳侯可於豫章郡柴桑今大江岸邊的9江市)提前布陣,並於此地抵禦衛將軍!此外…
    吳侯尚須於曆陽對岸之石城今馬鞍山)、丹徒孫權的大本營、其後的京口、如今的鎮江)2地布重兵設防,抵禦衛將軍自9江、廣陵2郡渡江來攻。
    吳侯不必心憂,雲長、翼德2位將軍及亮,可代吳侯於柴桑布陣,吳侯僅需專心抵禦曆陽、江都來犯之敵即可。”
    諸葛亮就是亂武天下的諸葛亮,其人這是要…帶起此時空中赤壁之戰的節奏。
    照此趨勢發展下去,趙旻千防萬防,也終未能防住孫劉聯盟、赤壁之戰。
    諸君以為,這就算完了?
    諸葛亮撫須朗聲道:“吳侯,除此之外,亮亦可勸左將軍聯合河北袁紹,趁衛將軍攻江東之時南北夾擊!如此,吳侯或可與衛將軍隔江而治!”
    諸葛亮之心,何其歹毒!
    當然了,諸葛亮恐怕做夢也想不到,袁紹命不久矣。
    袁紹那3個龜兒子,又豈會有袁紹之能?
    更何況…
    苟哥難道是傻子不成?
    所以,諸葛亮用心雖毒,卻不1定能成功。
    但話說回來,此時的孫權,已經被諸葛亮之計打動。
    其人撫須而笑。
    “孔明先生不愧為天下奇才!此計甚妙!此計甚妙也!”
    諸葛亮向孫權深施1禮。
    “故此,亮以為,吳侯與左將軍合則兩利、分則兩敗,請吳侯3思!”
    孫權雖然心思詭譎、擅長借勢製衡,但其人終究不愧為1代梟雄。
    在麵臨江東集團破產倒閉危機之時,孫權暫時放下了自己的詭詐與算計,向諸葛亮豪邁1笑。
    “哈哈!先生之言,亦為權之心聲也!”
    說著,孫權看向呂範。
    “子衡,為我取來紙筆,我欲親筆為左將軍修書1封!”
    【作者題外話】:接著上1章繼續為您說。
    同為大將,周瑜、6遜等人得到的待遇便頗有不同。周瑜壯年殞命,避免了君臣決裂的悲劇;6遜雖享高壽,卻在孫權的逼迫下“憤恚致卒”,以至孫權於暮年時曾不無懊悔地對6遜之子表示“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
    孫)權累遣中使責讓6)遜,遜憤恚致卒,時年6十3,家無餘財。《吳書6遜傳》
    孫)權涕泣與6抗)別,謂曰:“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6遜)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1焚滅之,莫令人見也。”《吳書6遜傳附6抗傳》
    若論文韜武略,周瑜、6遜堪稱當世英傑,呂範難以望其項背;但也正是因為這種驚世豔才,導致孫權對周、6愈發忌憚。周瑜在世時,孫權羽翼未豐,因此隻能通過設置左、右督的隱晦手段對周瑜加以製衡;6遜掌權時,孫權羽翼已豐,因此可以爵賞由心,刑戮在口,4其殘暴之舉。
    孫權自孫)登死後,信任讒間,殺戮忠良,老耄昏憒,倒行逆施。《3國誌集解》
    相較而言,呂範的能力遠遜於周、6,但也恰是因為其能力相對平庸,使得孫權對其十分放心。加之呂範早年曾冒死營救太妃,且在曆史的關鍵時刻拋棄袁術、追隨孫策,因此具備了封建君主最喜愛的特質,即“忠篤”。
    《論語》雲:“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對君主而言,臣子的“忠誠”要蓋過1切美好品質,就連智力存在1定缺陷的晉惠帝都懂得“嵇侍中血勿浣”的道理,“任才尚計”的孫權自然更加深諳其道。
    嵇紹)以身捍衛,兵交禦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於帝側,血濺禦服。天子深哀歎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惠)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晉書嵇紹傳》
    更為重要的是,呂範出身豫州汝南,屬於江北集團的1分子。
    流寓士人在江南沒有政治、經濟基礎,其前景全仰於孫權的提攜。
    這也能從側麵解釋孫權對待6遜、周瑜、呂範等人為何存在相異態度。
    6遜是江南世家子弟吳郡4姓之1),在本地富有人望,且功高震主,最終被逼殞命。
    周瑜雖有功高震主之嫌,但來自揚州江北廬江舒縣),在江南根基頗淺,加之壯年早亡,因此保全了君臣恩義。
    呂範既屬江北集團,又對孫氏兄弟有大恩,且無功高震主之弊,因此聖眷最隆,以至時人側目。
    呂範不啻為時代的幸運兒。
    壯年之際,其人憑借勇氣與抉擇獲得了孫氏兄弟的信賴,積累起豐厚的政治資本;
    暮年之際,其人又靠著相對平庸的能力免去了君主的猜忌,保全了浮生榮華。
    相較於同時代燦若群星卻又逝如流星的無數英傑,呂範的人生軌跡,可謂絕無僅有、獨特至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