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請大王登基

字數:4542   加入書籤

A+A-


    聽了安祿山的問話,李林甫放下手中的筷子,小心翼翼的推敲起來。
    “下官以為,關中道行軍大總管仆固懷恩、河東道行軍大總管杜希望此二人必會各統一軍。
    “除二人以外,原河東節度副使夫蒙靈察估計也會參戰,還有李瑛身邊的南霽雲、雷萬春等人。
    “另外就是從洛陽改換門庭的李欽、李晟父子,來曜、來瑱父子,辛雲京等人,估計也就這一些了吧?”
    安祿山聞言撫掌大笑:“哈哈……一幫無名之輩,充其量再加上幽州的王忠嗣軍團,淮南的田神功軍團,以及江南的張九皋。
    就憑這些人完全不足為慮,隻要他們敢正麵來犯,孤定當迎頭痛擊,讓唐人嚐嚐幽燕鐵騎的厲害!”
    一直沒有開口的陳希烈露出諂媚的笑容:“仆固懷恩與杜希望還是很厲害的,千萬不要小覷!”
    “他們厲害隻是沒有遇上對手,孤從五虎上將中任意抽調兩人,在兵力相同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戰而勝之!”
    安祿山舉起酒杯一飲而盡,摸起麵前的一個豬耳朵大快朵頤,“對我們來說,也就王忠嗣算得上一個勁敵!”
    他平生最愛吃豬下貨,而且喜歡吃大塊的,因此在他麵前的桌案上擺了一堆囫圇的豬肝、豬心、豬耳朵等,與其他人麵前精致的小炒迥然不同。
    謀士張通儒道:“洛陽朝廷既然已經被滅,就沒了盟友幫助我軍抗衡李瑛,可派遣使者趕往吐蕃聯係讚普尺帶丹朱,結為同盟。”
    “張先生言之有理,請大王速速派遣使者出使吐蕃。”嚴莊對此深表讚成,此正所謂遠交近攻。
    安祿山頷首道:“這件事就落在兩位身上,盡快挑選一個能言善辯之人前往邏些城結好吐蕃。”
    酒過三巡,李林甫站了起來,鄭重的向安祿山施了一個禮,說道:“大王,李林甫心中有番肺腑之言,也許會引起巨大爭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安祿山詫異的放下酒杯,挑眉道:“右相有話但說無妨!”
    “是!”
    李林甫站直了身軀,提高嗓門道:“伴隨著洛陽朝廷的覆滅,我軍將會成為長安朝廷的頭號敵人。
    有句話叫做‘名不正言不順’,如果下官沒記錯,幽州朝廷當時冊立李璘的理由是受了李隆基的遺詔。
    那時候李隆基倉皇退位,如同喪家之犬,天下人並不知道李隆基是死是活。
    但經過這一年半的折騰,天下人已經皆知李隆基並未離世,那麽李璘憑遺詔登基這件事就無法站住腳,天下的士人就不會承認幽州朝廷的正統性……”
    “嗯?”
    安祿山聞言皺起了眉頭,不知道李林甫這番話是何用意?
    實事求是的說,自從李隆基去五台山封禪之後,天下人逐漸都知道了李隆基還活在世上,對於李璘繼位的真實性就有了巨大的爭議……
    事實顯而易見,李隆基人都沒死,怎麽可能留下遺詔讓被貶為庶民的李璘繼承大統?
    也就是說,幽州朝廷是僭越、是矯詔、是叛亂,這也讓安史叛軍遭到的抵抗越來越激烈。
    但安祿山及手下的文武又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解決這個難題,隻能得過且過,用武力解決難題,將不服的人通通殺掉!
    既然解決不了難題,那就解決提出難題的人!
    “那麽以右相之見,該如何解決這個困境?”
    安祿山舔了舔手指頭上的油膩,呱唧著嘴唇問道。
    李林甫提高嗓門,大聲說道:“要解決這個難題,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請大王登基稱帝,向天下人曆數李隆基父子的罪過,興兵伐唐!”
    “嘶……”
    李林甫話音剛落,滿堂一陣驚訝。
    沒想到這個剛從洛陽前來投奔的宰相竟然如此激進,或者有魄力,第一次見到安祿山就勸他登基稱帝。
    安祿山聞言又驚又喜,臉上的肥肉下意識的抽了幾下,幹笑道。
    “哈哈……哈哈……右相這話說到哪裏去了,安祿山隻想做個匡扶皇室的周公旦、諸葛亮,豈能效仿曹操、司馬懿?”
    開弓已無回頭箭,為了取得安祿山的信任,李林甫隻能竭力勸他登基稱帝。
    “大戰將至,要想讓將士們賣命,大王就要讓他們看到前途。
    李偒不過弱衝之年,況且名不正言不順,大王受製於人,如何提攜麾下將士,讓三軍賣命?
    大王隻有登基稱帝,對麾下文武論功行賞,才能讓眾將士看到前途,為大王竭力死戰,才能讓三軍上下同仇敵愾!”
    “右相言之有理,大王是時候舉起大旗,興義兵討伐暴唐了!”
    聽李林甫說到這裏,謀士嚴莊第一個站起來表示支持,懇請安祿山登基稱帝。
    張通儒不甘落後,同樣站起來表示支持:“右相真知灼見,髒唐是時候退出曆史舞台,天下有德者而居之。”
    兩大謀士鼎力支持,又有李林甫的背書,在座的武將紛紛起身抱拳:“請大王登基稱帝,興兵伐唐!”
    安祿山心中喜不自禁,但還是慎重的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孤本想匡扶唐室,並無覬覦帝位之心,然李唐如此混亂,父子鬩牆、夫妻反目、兄弟成仇,致使大唐遍地烽火,生靈塗炭。
    我安祿山為天下計,也應該慎重考慮右相的建議。
    馬上派使者趕往淮南、江南、河北等地,征詢史思明、崔乾佑、李歸仁等將領的意思,我徐州朝廷豎起大旗,自立門戶,討伐暴唐,當否?”
    “當、當、當,大王是時候豎起大旗,以有道伐無道,討伐暴唐了!”
    滿堂文武齊聲附和,慫恿安祿山登基稱帝。
    在熱烈的氣氛中,這場接風宴落下帷幕。
    安祿山對李林甫的表現很是滿意,這正是自己麾下缺少的政治型人才,有他的加入足以彌補河北軍的短板。
    酒宴散去,李林甫返回府邸,陳希烈、羅希奭等人也帶著家眷返回了安祿山給準備的居所,就此在徐州安定下來。
    安祿山連夜修書,派遣使者分頭趕往各地,征詢史思明、安守忠等人的意思。
    從徐州到史思明屯兵的廬州不過五百裏路,史思明接到書信後便親自帶著部將田承嗣、謀士孫孝哲晝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了彭城。
    “安兄、安兄,李林甫說的對,還望你以大局為重,盡快登基稱帝,豎起大旗,討伐暴唐!”
    史思明剛一進門,就情緒激動的鼓動安祿山稱帝。
    “哈哈……思明也支持愚兄稱帝嗎?”
    安祿山伸出胖乎乎的手掌搭在史思明的肩膀上,笑眯眯的問道。
    史思明態度堅定的道:“李林甫說得對,世人已經認定李璘登基的遺詔是偽造的,再繼續用李偒做幌子可謂名不正言不順,反而會束縛我軍的手腳。
    是時候踢開李唐的名義,豎起大旗,用討伐暴唐的口號來抗衡唐軍了!”
    對於安祿山來說,征詢崔乾佑、李歸仁、安守忠等人的意見都不重要,他其實隻想聽聽史思明的意見。
    既然史思明態度堅決的支持自己登基,那安祿山也就沒什麽顧慮了。
    “好……既然思明這樣說,那愚兄就放手一搏,不成功便成仁!”
    安祿山雙手捧著孕婦一般的肚子放聲大笑,派人去把李林甫等人喊到楚王府與史思明相見。
    得知安史叛軍的二號人物史思明返回徐州,李林甫急忙帶著陳希烈、張春喜等黨羽來到楚王府相見。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