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河東領袖

字數:3961   加入書籤

A+A-


    張九齡德高望重,在滿朝文武中年齡僅次於李禕與蕭嵩,隨著他的出列,一片喧嘩的含元殿頓時安靜下來。
    李瑛還以為張九齡對自己的裁決不滿意,詫異的道:“不知道張卿有何意見,莫非以為朕的裁決不公?”
    “非也、非也!”
    張九齡有些傴僂的身子微微向前傾斜,連連擺手。
    “臣以為陛下的判罰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輕不重,既懲罰了李琚、蕭隱之,又讓那些作奸犯科之徒看到陛下懲治腐敗的決心。”
    “那麽請問張卿有什麽本要啟奏?”
    原來張九齡並不是對自己的判罰不滿,李瑛這才放下心來,和顏悅色的問道。
    張九齡舉著笏板,花白的胡須微微抖動,開口說道:“臣乃是為裴耀卿求情,還望陛下從輕發落。”
    “原來張卿是為裴耀卿說情啊!”
    李瑛撚著胡須,雙眸轉動,陷入了思考之中。
    自從去年臘月攻破洛陽之後,被抓回長安的叛庭骨幹有裴敦複、徐嶠、裴巨卿、鄧文憲、武信、裴耀卿,以及被錦衣衛從山賊窩裏弄回來的裴元禮。
    如果說武靈筠是武氏集團的一號戰犯,李林甫是二號戰犯,楊洄是三號戰犯,那麽王琚、裴敦複、徐嶠、裴巨卿、鄧文憲、裴元禮、武信都是前十名的戰犯。
    這些人裏麵,除了王琚在洛陽被攻破的時候懸梁自盡,其他人都必須處以極刑。
    就算皇帝以慈悲為懷,也不能赦免造反的核心骨幹,這是根本性的問題!
    遺憾的是,李林甫目前逃到了徐州,在安祿山手下繼續與朝廷作對,楊洄則躲在吐蕃軍中再也不肯返回大唐。
    所以,李瑛暫時還沒有急著處死裴敦複、徐嶠這些人,一來是希望等著抓住李林甫、楊洄之後將他們一同處死。
    二來,被李瑛判處極刑的除了這些“戰犯”之外,還有武靈筠的族人、楊洄的族人,以及李林甫的三族,林林總總的加起來沒有一千也有三四百人。
    去年誅殺張守珪全家的時候殺的東市刑場血流成河,固然震懾了百姓與那些圖謀不軌之人,但難免也會給世人留下皇帝嗜殺的印象。
    所以,李瑛並沒有急著大開殺戒,而是打算緩個一年半載,讓刑場上的血漬幹涸一段時間再殺。
    相比於裴敦複、徐嶠、王琚這些武氏集團的骨幹,裴耀卿無疑是最冤枉的那個,因為他並不是武氏集團的成員。
    而且在武氏政變之後,裴耀卿也沒有為武氏母子出過力,隻是擔任了一個“光祿大夫”的閑職,在洛陽朝廷幾乎沒有任何存在感。
    當然,裴耀卿作為前任宰相也沒有像李禕、蕭嵩、賀知章、嚴挺之那樣旗幟鮮明的反對武氏,也沒有像裴寬那樣機敏的逃離長安,而是選擇忍辱負重的混日子。
    本來混日子也沒有什麽大錯,如今在長安朝廷擔任要職的官員一大把都曾經在武氏手下混過日子,就像少府監劉君雅、工部尚書韋堅、京兆尹韋陟、將作大匠李讓都曾經在武氏手下廝混過。
    裴耀卿唯一做錯的地方在於李隆基複辟之後,馬上跳出來表忠誠,被李隆基任命為宰相,還跟隨禦駕出征長安,直接在鄭縣做了俘虜。
    這就是裴耀卿被關進大牢的最主要原因,站錯隊了,並不是站錯了武靈筠,而是站錯了李隆基。
    裴耀卿比張九齡年輕七八歲,但卻拜相更早,不到五十歲就被任命為門下省侍中。
    裴耀卿性格忠厚豁達,不像張九齡這麽強硬,容易得罪人,因此他的人緣很是不錯,在朝中幾乎沒有政敵。
    即使李林甫得勢之後,也隻是針對張九齡進行報複,而沒有攻訐性格忠厚的裴耀卿,在張九齡被貶往荊州擔任大都督長史之後,裴耀卿依舊在長安擔任尚書右仆射之位。
    裴耀卿在擔任宰相的時候與張九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大部分政事都以張九齡為主,他在後麵打輔助,這也是今天張九齡為他求情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前,張九齡吃不準李瑛會如何處置裴耀卿,畢竟他的罪名被定性為“謀反”,很難為他洗脫罪行,所以張九齡一直在等待機會。
    李瑛今天從輕發落李琚與蕭隱之,被滿朝文武稱讚“聖明、仁慈、寬宏”,張九齡便看準機會站出來為裴耀卿求情。
    與裴耀卿關係交好的人不止是張九齡,蕭嵩、裴寬、李適之這些前朝重臣都與他私交甚篤,反而是韋堅、韋陟這些中層官員倒是生疏一些。
    看到張九齡第一個站出來替裴耀卿求情,蕭嵩、裴寬、李適之等人紛紛跟上。
    “張相所言極是,裴耀卿雖然跟隨李隆基與朝廷為敵,但他乃是盡得為臣之道,而且沒有看清局勢。
    還望聖人看在裴耀卿沒有屈服於武氏的份上,從輕發落,免其一死,世人定當讚頌陛下的仁慈寬宏。”
    看到四位大佬一起替裴耀卿求情,曾經受過裴耀卿恩惠的官員也都紛紛站出來,舉著笏板替裴耀卿求情。
    裴耀卿乃是河東裴氏的領袖,也是裴巨卿的兄長,兩人還有個弟弟叫做裴幼卿,李隆基時期在洛陽擔任縣令,洛陽城破後不知所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河東裴氏作為足以抗衡京兆韋杜的大門閥,除了裴耀卿兄弟之外,在李隆基時期還有擔任戶部尚書的裴寬、擔任光祿卿的裴敦複,以及職位不高但能量不低的裴元禮,另外還有裴行儉的兒子龍武大將軍裴慶遠等人,可謂實力強勁。
    在武氏篡權之後,裴敦複被委任為門下省侍中,裴巨卿被任命為禦史大夫,兩人皆列宰相之位。
    如果再加上靠裙帶關係上位的裴元禮,在武氏執政長安時期,六位當朝宰相竟然有三位出自河東裴氏。
    這讓京兆韋、杜被壓的抬不起頭來,這也是後來京兆韋、杜極力支持李瑛,暗中反對武氏的重要原因。
    隻可惜武氏政權存在不到一年半就被李瑛翦滅,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否則,若是被武氏母子統一了天下,擁有三位宰相的河東裴氏還不知道有多麽飛黃騰達!
    時過境遷,長安城現在換了新皇帝,裴耀卿、裴巨卿、裴敦複、裴元禮全部成了階下囚,河東裴氏隻剩下裴寬一顆獨苗,風頭馬上就被京兆韋、杜蓋過。
    如果出於平衡世家門閥的需要,李瑛也不能殺掉裴耀卿。
    而且,裴敦複、裴巨卿、裴元禮都是武氏政權的核心戰犯,肯定逃不過死刑,在這種情況下就更不能殺掉罪行微乎其微的裴耀卿。
    在沉吟了片刻之後,李瑛馬上想明白了利害關係,當即借坡下驢,同意了張九齡等人的懇求。
    “既然諸位愛卿都替裴耀卿求情,朕也認為他的罪行相對輕微,那就即刻釋放裴耀卿出獄,回家反省。”
    “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萬歲!”
    聽到皇帝的金口玉言,張九齡忍不住眼眶濕潤,當即帶頭謝恩,與其他為裴耀卿求情的同僚作揖謝恩,高呼萬歲。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