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將在外帥命有所不受

字數:4508   加入書籤

A+A-


    轉眼就到了三月中旬,春暖花開,綠草茵茵。
    但在宋州境內,十萬唐軍與八萬燕軍已經鏖戰了兩個月,爆發了大大小小的七次戰役,唐軍四勝三負,稍占上風。
    隻不過,這些戰役的規模都在萬人以下,最小的一場甚至隻有兩三千人參戰,因此對大局基本上沒有造成什麽影響。
    唐軍方麵,由關內道行軍大總管改任河南道行軍大總管的仆固懷恩自統中軍,屯兵寧陵縣城。
    仆固懷恩命李晟率兩萬人擔任左翼,命辛雲京率領兩萬人擔任右翼,在楚丘到寧陵的近百裏戰線上擺開陣勢,尋找正麵擊潰燕軍的機會。
    由於仆固懷恩連戰不能獲勝,李瑛於三月初派遣東都留守李抱玉率三萬人馬前往宋州增援,爭取早點擊敗史思明。
    而在燕軍方麵,史思明帶著部將尹子奇、李懷仙、薛忠義提兵五萬進入宋州治所宋城,與從徐州前來增援的田乾真合兵一處,正麵與唐軍決戰。
    雖然燕軍一開始的兵力不及唐軍,但由於燕軍采取強行征兵的策略,所以新兵補充的很快。
    經過連續爆兵之後,安祿山又給史思明塞了三萬新兵,使得他手中能夠調動的兵馬也上升到十萬人,在數量上完全不遜色於唐軍。
    史思明用兵狡詐,他知道這些新兵的戰鬥力沒法與唐軍抗衡,所以把新兵留在城內壯大聲勢,作戰的時候派遣經驗豐富的範陽兵與平盧兵參戰。
    仆固懷恩率領的唐軍以隴右、北庭、朔方的邊兵為主,但以範陽、平盧為主力的燕軍卻也不遑多讓,擁有幾乎相當的戰鬥力。
    這也是兩軍廝殺了兩個月,鏖戰七場,互有勝負的主要原因。
    得知唐軍從洛陽抽調了三萬兵馬增援宋州,安祿山便派遣能元皓率領兩萬人增援宋州。
    在這個草長鶯飛的三月,宋州這片地勢平坦的疆域成為了唐軍與燕軍爭奪的關鍵所在。
    拿下宋州,唐軍則可以長驅直入,一舉進入徐州,抵達大燕的國都所在。
    但燕軍在徐州堆積了十來萬人,想要突破防線,又豈是容易的事情?
    “這樣鏖戰下去,何時才能獲勝?”
    統率左路兵馬的李晟決定兵行險招,率部越過宋城,直取碭山縣城。
    “我們拿下碭山之後就能切斷叛軍的補給路線,讓史思明因為缺糧不戰自潰。”
    年輕的李晟指著輿圖,對自己的兄長李鐵,以及監軍鄂倫多斯說道。
    因為李晟太年輕了,過了年也不過才十六歲,固然他驍勇善戰,弓馬嫻熟,但年齡擺在這裏,所以仆固懷恩派遣了心腹鄂倫多斯前來擔任監軍。
    聽了李晟的話,鄂倫多斯一臉凝重的道:“史思明用兵狡詐,碭山乃是連接徐州與宋州的重要門戶,不可能沒有重兵防守,我認為這個計劃還是應該上報節帥,請他定奪。”
    李晟堅持己見:“節帥用兵太慎重了,不敢用險,這樣鏖戰下去,何時才能分出勝負?
    從我軍大營到碭山不過兩百裏,全軍輕裝簡行,三天就能兵臨城下,等我拿下了碭山,再稟報節帥不遲。”
    “我是監軍,我不同意!”
    鄂倫多斯態度強硬的抗議,堅決反對李晟的這個計劃。
    “對不住了監軍!”
    李晟忽然伸出胳膊勒住了鄂倫多斯的脖頸,另外一隻手迅速的將提前準備好的麻繩捆住了他的雙手手腕。
    “委屈你幾天,等拿下碭山之後,在下再向你賠罪!”
    鄂倫多斯一臉驚恐:“李晟,你想造反不成?”
    李晟拍著胸膛道:“我李晟乃是唐人,我願意為了大唐獻出生命,縱然馬革裹屍,亦是死而無憾!
    我之所以不向節帥稟報,實在是他用兵太謹慎了,甚至說是膽怯也不為過。
    我多次向他建議,繞過宋城,直抵徐州城下與叛軍主力決戰,一戰定勝負,而節帥非要在宋州與史思明糾纏。
    兩個多月了,我軍被擋在宋州難越雷池一步,朝廷為此靡費了二十多萬貫軍餉,十幾萬石軍糧,將士們戰死了萬餘人,戰線卻難以向前推進一步。
    既然這樣,我李晟隻好自作主張賭一把,如果能夠偷襲碭山縣城得手,就能切斷宋州與徐州的聯係,讓史思明孤立無援。”
    鄂倫多斯苦笑:“李將軍,我也知道你是個忠義之人,但你實在太年輕了。你說要尋找叛軍主力決戰,那為何還要去徐州,叛軍的主力不就在宋州麽?”
    “我說的是徐州的叛軍主力。”李晟辯解道。
    鄂倫多斯譏笑:“李將軍你到底懂不懂兵法?正麵無法擊潰史思明的十萬人馬,再繞道去徐州進攻安祿山,那樣豈不是要被前後夾擊,自陷絕地?”
    “這叫攻其不備,說不定我軍能夠趁著徐州沒有防備之際,一舉拿下徐州,重演王忠嗣生擒張守珪的那一幕。”
    年輕的李晟依舊堅持自己的策略,並試著說服這個鐵勒監軍。
    鄂倫多斯嗤笑道:“小李將軍啊,王忠嗣攻陷幽州,是因為薊縣城內隻有不到兩萬的人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現在的徐州城除了安祿山的兩萬人馬之外,還有從江南回來的安守忠所部,保守估計徐州城內的燕軍至少有六七萬人。
    我軍以十萬兵力抵達城下,前有七萬燕軍固守徐州,後麵有史思明率領的十萬追兵,豈不是陷入絕路。”
    李晟自負的道:“徐州城內的百姓苦安祿山久矣,早就盼望王師收複城池,我軍兵臨城下,城內的百姓定然裏應外合,一定能在史思明回師之前攻破徐州。”
    “你這都是猜想,是你的個人之見,為帥者沒有這樣用兵的!”
    鄂倫多斯對李晟的分析嗤之以鼻,“小李將軍你聽我的,把繩子解開,我就當什麽事情都沒發生。
    我們一起征詢節帥的意思,請示他偷襲碭山的策略是否可行?若是節帥同意,我自然雙手支持。”
    “對不住了鄂倫監軍。”
    李晟並沒有再繼續跟對方辯論,而是從腰間掏出一塊布條,塞進了鄂倫多斯的嘴巴裏,最後用麻袋套在了他的頭上。
    “等拿下碭山之後,我自會修書向節帥請罪,也會向你賠罪!”
    李晟說著話打個響指,招呼兩名親兵進入帥帳,把這個鐵勒人押解了下去。
    由他統率的這支人馬是原來隸屬於其父李欽的左威衛,在李晟的出色表現下,這支隊伍已經對他心服口服,在軍中擁有絕對的權威。
    別看仆固懷恩是主將,但這支隊伍卻隻認李欽、李晟父子的命令。
    等鄂倫多斯被帶下去之後,李晟的堂兄李鐵擔憂的說道:“阿晟,你捆了仆固懷恩的派來的監軍,擅自用兵,會不會惹怒他?”
    李晟露出輕蔑的笑容:“我剛才隻是和鄂倫多斯客氣而已,事實上在我看來,仆固懷恩這個鐵勒人懂得什麽叫兵法?
    我真是不明白,陛下如此英明神武,為何會重用一個胡人做主帥?難道我們漢家沒人可用了嗎?”
    事實上,李晟的這番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漢人將領的心理,他們對於仆固懷恩、李光弼這些異族將領多有不服,奈何他們位高權重,隻能勉強聽命,但在他們的內心對於這些胡人其實很不屑。
    李鐵對此深表讚同:“朝廷如果不重用安祿山、史思明這些異族,又怎會有今日的這場叛亂?”
    李晟拍了拍兄長的肩膀:“別在這裏埋怨了,咱們拿下碭山,切斷徐州與宋州的聯係,讓仆固懷恩看看漢家兒郎的本事!
    這大唐的江山終究是要靠漢人來守護,而不是這些胡人!”
    隨後,李晟下達了全軍拔營,向東偷襲碭山的命令。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