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慘絕人寰的戰役

字數:3962   加入書籤

A+A-


    宋州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河南商丘市,此地東距徐州四百裏,西至洛陽六百裏,地勢平坦,境內河流縱橫。
    宋州自古以來被稱作“江淮屏障”,為兵家必爭之地。
    大運河與淮河眾多支流在境內縱橫捭闔,水運發達,引得各地商賈雲集於此,使得宋州成為了大唐帝國的一線城市。
    宋州治所被稱作“宋城”的原因,就是它在春秋時期乃是宋國的國都,因此得名“宋城”。
    提起“宋城”這個名字,也許後人不太熟悉,但在安史之亂時期,這座城池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那就是“睢陽保衛戰”。
    原因無他,因為宋州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睢陽郡”。
    在原來的曆史中,唐肅宗至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57年,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
    叛軍為了南下江淮,派遣大將尹子奇率領十三萬兵馬從洛陽殺奔宋州,意圖攻下這座重鎮,直撲徐州與揚州,進而劍指江南。
    此時,大唐皇帝李亨已經拋棄了混亂的州名,改用“郡”來稱呼各地,而宋州也被改為睢陽郡,各州刺史全部改稱“太守”。
    擔任睢陽太守的許遠麵對聲勢浩大的叛軍驚恐不已,急忙派人去向屯兵雍丘的“汴州防禦使”張巡求救。
    此時,張巡手裏隻有三千兵馬,而睢陽城內的守軍僅有四千,兩軍加起來也不過隻有七千人。
    但張巡深知,一旦被叛軍攻占了睢陽這座軍事重鎮,叛軍就會長驅直入,將鐵騎踏入江南境內。
    於是,張巡毫不猶豫的率部趕往睢陽,協助睢陽太守許遠守城,阻擋叛軍南下。
    隨後,十三萬叛軍兵臨城下,將睢陽層層包圍。
    於是,中華曆史上空前慘烈的“睢陽保衛戰”拉開帷幕。
    叛軍於正月底圍困睢陽,雙方鏖戰至夏天,城內糧食告罄,僅剩的五千守軍食不果腹,每日饑腸轆轆,而周圍的唐軍卻都作壁上觀,見死不救。
    一心報國的張巡下令堅守不退,哪怕戰至最後一人!
    為了解決缺糧的困境,張巡親手殺死了自己新納不過倆月的小妾,混合著馬肉煮熟,讓麾下的將士填飽肚子。
    張巡的行為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於是許多同僚開始效仿,睢陽太守許遠一口氣殺了二十多名年老體衰的家奴,將他們的肉混合著馬肉煮熟,充作軍糧。
    在填飽了肚子之後,唐軍戰鬥力大增,繼續固守睢陽,與叛軍血戰到底,猶如一道鐵閘阻擋著叛軍的南侵。
    睢陽城被叛軍圍的水泄不通,外麵的糧食進不來,挨餓的不止守軍,還有城內的四萬百姓。
    家家戶戶的存糧被吃光之後,百姓們開始吃狗、貓等各種家禽,吃樹皮、樹葉、樹根,捕捉老鼠、鳥雀充饑,到最後吃的城內光禿禿一片,毫無生機。
    在長期的饑餓下,大量的百姓餓死街頭,或者被餓的奄奄一息,在家中等死。
    反正這些百姓早晚都會被餓死,於是張巡下達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命令——“殺百姓以充軍糧”。
    餓死在街頭的屍體會被守軍吃掉,但這些屍體大部分都已經餓的皮包骨頭,身上剝不下來幾斤肉,很難維持守軍的口糧。
    於是,守軍開始屠殺那些瀕死的百姓,趁著他們身上還有肉的時候殺掉,以充軍糧。
    根據《新唐書》記載,睢陽保衛戰時期,被守軍吃掉的百姓多達三萬。
    在叛軍攻破睢陽之後,曾經擁有四萬人口的睢陽城隻剩下四百多名幸存者,一個個宛如行屍走肉。
    根據後來的考古發現,曆史研究者在商丘古城發現了大量被烹煮過的骸骨,也印證了史書的記載,昭示了“睢陽保衛戰”的慘烈。
    在睢陽城被叛軍攻陷之後,張巡、許遠、雷萬春、南霽雲盡皆被俘,但這些人沒有一個投降的,全部為了大唐殉節,將“忠臣”兩個字詮釋到底。
    睢陽之戰結束後,唐朝的許多官員並不認同張巡的功績,認為他為了個人的名聲,寧死不肯放棄睢陽,甚至食人飽腹,不應該褒獎這種野蠻行為,因此李亨便將睢陽保衛戰刻意淡化。
    直到李亨後期,經過無數次朝議之後,滿朝文武認為張巡功大於過,雖然他的堅守導致三萬百姓罹難,但也阻止了叛軍的鐵蹄蹂躪江南。
    於是,李亨追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贈“鄧國公”之爵,由其子承襲。
    張巡的功過留在了曆史上,任由後人評述,但他領導的睢陽保衛戰確實極大的重創了叛軍的實力。
    在堅守睢陽的十個月之內,張巡率部將南霽雲、雷萬春,以七千將士固守睢陽,鏖戰四百多場,叛軍在城下累計死亡的人數高達十二萬。
    或許,張巡的堅守給睢陽百姓帶來了浩劫,但又確確實實給大唐帝國續了國祚。
    而如今,剛剛結束開元盛世的宋州城依舊繁華,城內商賈雲集,百姓樂業,居民高達五六萬人。
    這些豐衣足食的百姓誰又能夠想到,如果不是因為李瑛的穿越,在下去十幾年之後,他們將會變成唐軍的口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時空交錯,現在的睢陽城還沒有改變名字,依然采用建唐以來的“宋城”這個名字。
    宋城裏麵的守軍也由唐軍變成了史思明率領的燕軍,在高大堅固的城牆上豎起“燕”字大旗,陳兵十萬,與相隔六十裏的唐軍相互對峙,伺機破敵。
    碭山。
    後世的安徽北部一個小縣城,從徐州前往宋州的咽喉要道,現在隸屬於宋州治下,城內有一萬多居民。
    為了扼守這個要塞,田乾真在由徐州馳援宋州的時候,留下偏將石鎬率領三千精兵在此駐守,保障徐州的物資能夠快速高效的送到宋城。
    和煦的春風中,年輕的李晟銀槍白馬,身上披著一襲紅色披風,率領兩萬唐軍晝伏夜行,悄悄逼近碭山縣。
    今夜正值三月十七,皎潔的明月掛在天際,將大地照耀的萬裏無垠。
    “加快速度!”
    李晟策馬疾行,督促麾下的將士加快腳步。
    “此地距離碭山隻剩下六十裏路,我軍務必於天亮之前兵臨城下。破城之後,犒賞三軍,準許你們大碗吃肉、大口喝酒!”
    不知道誰喊了一句:“破城之後能不能讓兄弟們免費逛窯子?”
    “哪個喊的?”
    李晟聞言皺起了眉頭,“混賬東西,拿自己當土匪了?我們是大唐的軍隊,不是燒殺搶掠的叛軍,誰再跟我嘻哈,本將砍了他的腦袋!”
    見李晟動怒,這個嘴賤的家夥自然不敢站出來送死,幸虧有夜色的掩護也沒人看清誰喊的,事情不了了之。
    一萬八千多人的隊伍宛如一條長龍,在明月的照耀下向著碭山縣城急行軍。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