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該換帥了

字數:4720   加入書籤

A+A-


    兩日之後,李抱玉的請罪書就送到了兵部衙門。
    李泌看完之後倒吸一口冷氣,“嘶……碭山之戰折了八千人,這可是一場大敗啊!”
    李泌不敢怠慢,立即拿著李抱玉的書信前往大明宮麵聖,稟報此事。
    “史思明果然狡詐。”
    李瑛看完李抱玉的請罪書後並未怪罪,“勝敗乃兵家常事,輸給史思明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天下哪有常勝將軍?你們兵部做好死者的撫恤工作即可。”
    李瑛沒有辦法告訴李泌,你可別小看了這個史思明,他可是盛唐苦主,這個家夥在曆史上讓大唐帝國吃盡了苦頭,死在他手裏的唐軍至少十幾萬,李抱玉一戰折損八千實在再正常不過。
    安史之亂爆發後僅過了一年,安祿山就在洛陽被安慶緒弑殺,而唐軍卻用了八年的時間方才平定這場叛亂,其實叛軍就是靠著史思明支撐。
    安祿山對於叛軍更像一個創始人,他對於軍事的作用可有可無,真正打仗用兵靠的是史思明挑大梁,再加上崔乾佑與安守忠為左膀右臂。
    如果不是叛軍內部矛盾重重,安慶緒弑父安祿山,史思明殺安慶緒,史朝義又弑父,史思明還殺了安守忠、崔乾佑等一批忠於安慶緒的將領,那麽唐軍與叛軍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放眼整個大唐,能夠與史思明掰掰手腕的隻有三人——郭子儀、李光弼、王忠嗣。
    “陛下聖明!”
    李泌本以為聖人會大發雷霆,沒想到竟然如此淡定,替李抱玉懸著的心頓時落地,“臣一定會做好死者的撫恤工作。”
    君臣二人一起走到沙盤前駐足,凝視宋州一帶的地形,許久之後,由李瑛開口。
    “這李晟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碭山縣距離徐州隻有兩百八十裏,背後還有史思明的十萬大軍,他居然一頭紮了進去。”
    李泌道:“仆固懷恩在書信中說了,李晟偷襲碭山之前並未向他報告,而是破城之後才派使者來告知。”
    “嗯。”
    李瑛微微頷首,“李晟年輕歸年輕,但其實挺有魄力和膽量,如果不是遇上了史思明這個勁敵,拿下碭山未嚐不是一步好棋。”
    李泌深以為然:“徐州四通八達,九州通衢,叛軍把糧草物資從山東、淮南甚至江南源源不斷的集中到了徐州。
    徐州到宋州僅有四百裏,可以快速給宋城的史思明提供補給,其輸血速度完全不在我軍之下。”
    “朕覺得比我軍更快!”
    李瑛非常讚同李泌的分析,“我們的糧食先從各州縣集中到長安,再從長安運到洛陽,這一段路可謂崎嶇坎坷,遠遠不及徐州平坦,我軍對仆固懷恩的補給速度絕對不如叛軍迅速。”
    “從這一點上來說,李晟偷襲碭山,一舉拿下這座要塞,可謂是一步好棋。”
    “他這次用兵雖然沒能徹底切斷徐州與宋州的聯係,但叛軍要想把錢糧輸送到宋州,就得繞道亳州,至少需要多走一百多裏路程,這將會讓叛軍的補給速度減緩,人力物力大增。”
    李泌歎息一聲:“可惜史思明用兵了得,他居然利用碭山圍點打援,伏擊了我軍,造成了李抱玉的慘敗。”
    李瑛雙臂抱在胸前,盯著沙盤中的宋州一帶,沉吟道:“朕覺得李晟似乎有些不服仆固懷恩,或許因為他是鐵勒人。”
    “陛下言之有理!”
    李泌頷首讚成,“李晟沒有提前稟報仆固懷恩,大概是有些輕視他。
    事實上,如果兩人提前做好溝通,由李抱玉與李晟一起進軍碭山,用五萬人抱團扼守碭山,也就不會給叛軍圍點打援的機會。”
    “中原戰場得換帥了!”
    李瑛雙眉蹙起,從中原地區不斷向左移動,最終落到了安西地區。
    李泌似乎在預料之中:“聖人以為何人可以代替仆固懷恩?”
    “郭子儀!”
    李瑛毫不猶豫的吐出了三個字,“傳朕旨意,八百裏加急送往安西,調安西節度使郭子儀輕騎返回長安,另有任命。”
    “臣遵旨!”
    李泌拱手領命,接著又問:“陛下是想讓仆固懷恩前往安西接替郭子儀麽?”
    “不必!”
    李瑛果斷的做了決定,“升高仙芝為安西節度使,我相信他與蓋嘉運聯合,足以抵擋大食人的入侵。”
    李泌道:“根據安西的情報來看,大食人的進攻並不猛烈,攻勢反而有所減弱,或許我軍的壓力會有所減輕。”
    李瑛笑笑:“也許大食人也在鬧內訌,他們可是與大唐比肩的帝國!”
    其實,李瑛很想告訴李泌,差不多就在這幾年內,大食帝國的統治階級就會易主,由倭馬亞王朝進入阿拔斯王朝。
    也許這是上天賜給大唐的機會,讓四麵皆敵的唐軍獲得喘息,從而可以集中力量平定內亂。
    李瑛繼續道:“調令到達安西,郭子儀再返回中原,最快也要兩個多月的時間,你以兵部的名義給仆固懷恩修書,讓他以穩為主,千萬不要貪功冒進,免得惹來大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臣遵旨!”
    李泌先彎腰領命,接著苦笑一聲,“臣認為碭山之戰損失了八千人,已經算是大敗了。”
    “我們還能承受。”
    李瑛淡淡的說道,繼而轉身。
    真想告訴李泌一句,曆史上的安史之亂,哥舒翰坐鎮潼關,被逼出戰,遭到崔乾佑一戰消滅了二十萬人,導致長安無兵可用,叛軍拿下潼關,長驅直入兵臨長安城下。
    到那個時候,李泌也許才會明白什麽叫做大敗!
    李瑛返回椅子上落座,又問道:“杜希望那邊戰況如何?”
    李泌道:“阿史那烏蘇先阻擊杜希望於平陰,為蔡希德南下爭取到了時間,目前敵我兵力相當,也成了膠著態勢。”
    “這個蔡希德是個弱點,必須設法打爆他,這樣才能破局!”
    李瑛在心中暗自沉吟,悄悄盤算找個機會禦駕親征齊州。
    為什麽不親征宋州?
    實在是宋州的叛軍是個難啃的硬骨頭,這裏集結了史思明、田乾真、田承嗣等悍將,還有在徐州待命的安守忠,李瑛並沒有獲勝的把握。
    到時候打了敗仗丟人是小事,導致大唐軍心受挫那就得不償失了。
    俗話說“柿子要撿軟的捏”,比起史思明這塊硬骨頭,蔡希德可謂是個庸才,拿捏他要有把握的多,還能刷戰功和名聲。
    “長安目前有多少預備兵力?”李瑛又問。
    李泌道:“經過各地輸送新兵,不算城內的金吾衛與監門衛,目前已有五萬新軍在接受嚴格的操練。”
    “唉……隻可惜大將基本上都出征了,長安能用之才隻剩下南霽雲了。”
    李瑛無奈的歎息一聲,又問,“劍南的戰事如何?”
    李泌道:“李光弼節節獲勝,估計到五月份就能把吐蕃人徹底攆出巴蜀。”
    “調李嗣業率領他的陌刀兵返回長安,朕需要一支王牌軍在手,免得機會來臨時無人可用。”
    李瑛輕撫胡須,決定調李嗣業返回長安,“有岑參與田神玉輔佐李光弼,足夠對付吐蕃人了。”
    “是!”
    李泌拱手領命。
    李瑛又想起了一個人:“對了,讓李嗣業回京的時候,把李公甫及家眷押回長安,朕要先殺了這個逆賊,祭奠徐獻策的在天之靈。”
    “是!”
    李泌再次領命。
    在李泌不知道拱了多少次手,彎了多少次腰之後,君臣之間的這場軍事討論終於結束。
    李泌告辭離開,返回兵部,按照皇帝的要求連發數道公文,分別送往安西、寧陵、劍南等地。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