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弘武改革
字數:4366 加入書籤
大明宮,含象殿。
李泌興奮的前來稟報,進門後一邊施禮一邊說道:“啟奏陛下,大捷,大捷啊!”
“哦……何處獲得了勝利?”
李瑛放下手裏的筆墨,展顏問道。
李泌喜滋滋的道:“李晟從碭山突圍後偷襲平陰,一舉全殲叛將阿史那承慶所部一萬人,敵軍主將僅以身免。”
“嘖嘖……這小子不錯啊,再磨煉幾年定然能夠成為我大唐的肱骨之臣。”
李瑛不吝讚美之詞。
事實上,曆史上的李晟確實成為了大唐帝國的中流砥柱,功勞僅次於郭子儀、李光弼,被封為西平郡王,官拜司徒兼中書令。
如今他僅以十六歲的年齡,便在軍事上有如此卓越的表現,可見天賦異稟。
頓了一頓,李瑛又道:“如此一來,中原的戰局暫時穩定了下來,倒是不用再擔心仆固懷恩短時間內被史思明擊敗,那就耐心的等待郭子儀歸京吧!”
“陛下對這位郭子儀寄予厚望,他真的能夠力挽狂瀾嗎?”
李泌對此持懷疑態度,畢竟郭子儀在安西的表現雖然還行,但也沒有達到鶴立雞群的程度。
李瑛沒法解釋太多,淡淡的道:“郭子儀先後曆任朔方節度副使、安西副都護、安西節度使,資曆遠超仆固懷恩,而且還是漢人,最起碼能鎮住李晟這些心高氣傲的家夥。”
“這倒是!”
李泌頷首讚同,“李晟跑去打平陰,又沒有提前告訴仆固懷恩,看起來確實不怎麽服他這個河南道行軍大總管。”
李瑛撚著胡須道:“驕兵必敗,更何況李晟年紀輕輕,必須敲打敲打他,免得他飄了,將來釀成大錯。”
“陛下的意思是?”李泌似有所悟的請示。
“這次不要給他任何獎賞,還得修書告誡他必須遵守主帥的將令,不能隨心所欲,戰場絕非兒戲!”
李瑛想了想,沉聲說道。
“臣明白。”
李泌遵旨而去。
隨後,李瑛繼續提筆勾勒地圖,醞釀自己登基之後的第一次大變革。
李瑛深深相信,自己的這次變革,定然會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銘記在史書之中。
次日早朝。
兩百多名官員分列左右,一起舉著笏板高呼萬歲。
等各部官員稟報完畢之後,李瑛將自己醞釀的改革拋了出來。
“諸位愛卿,我大唐自建立以來便采取州縣製度,從前的各郡全部改為州,導致各地缺少辨識度,遠遠沒有秦漢時期的郡縣製簡潔明了。”
“陛下聖明!”
李瑛話音未落,李白就舉著笏板跳出來強烈支持。
“從前的蘭陵、常山、丹陽、邯鄲都充滿了地方特色,而如今的沂州、鎮州、博州、貝州等地名讓人分不清東南西北,陛下若能改州為郡,必然是利國利民的良策。”
現在的大唐很多時候都是州名與郡名共用,隻不過州名用於正式場合,郡名多用於民間談論,因此滿朝文武對改州為郡並沒有任何反對意見,紛紛表示讚成。
李瑛輕撫胡須道:“既然眾愛卿都支持變革,那這段時間就由翰林院製定改名計劃,隻保留徐州、荊州、揚州這些曆史悠久的州名,其他各州全部采用在民間普及更廣的郡名。”
身為翰林院主官的李白欣然領命,舉著笏板道:“翰林院謹遵聖諭。”
李瑛繼續說道:“既然改州為郡,那麽刺史這個官職不能再用了,往後統統改為太守。”
滿朝文武自然不敢反對,紛紛高舉笏板道:“聖人言之有理!”
李瑛接著道:“我們大唐有三百多個州,這些刺史從前要麽是正四品,要麽是從三品,改為太守後全部降低一級,上郡為正四品,下郡為從四品。”
打壓地方官員的品級,等於變相提高了滿朝文武的地位,自然是這些京官們喜聞樂見的事情,聽了李瑛的話,整個含元殿內的大臣幾乎異口同聲的稱頌。
“陛下聖明!”
改州為郡,改刺史為太守,並把太守降低級別,這些都是開胃菜,李瑛接下來宣布的才是改革的重點。
“漢朝時期,朝廷采用郡縣製,天下設十三州,州下轄郡,郡下轄縣,初設刺史,後改州牧。
及至東漢末年,諸侯並起,群雄割據,這些州牧俱都擁兵自重,終於導致了東漢的滅亡。”
李瑛在龍椅上正襟端坐,用犀利的眼神掃了一遭腳下的文武百官,用洪亮威嚴的聲音說道。
滿朝文武都不知道皇帝什麽意思,甚至就連四位宰相都沒有聽到風聲,當下俱都豎起耳朵仔細聆聽。
李瑛之所以沒有與大臣們商量,因為他下定了改革的決心,任何人都別想阻擋他的改革。
作為一個穿越者,又當了將近兩年的皇帝,李瑛深知大唐帝國有哪些弊端需要改革,更想借鑒後世王朝的優點,讓大唐帝國在自己的手裏再延續個幾百年的國祚,奠定自己千古一帝的地位!
哪個敢站出來反對,不管是誰,李瑛都會毫不猶豫的摘下他的烏紗帽,甚至是腦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本朝自建立以來,采用道、州、縣三級製,而道因為管轄範圍廣袤,名存實亡。百年以來,各地刺史直接向朝廷上書,導致朝廷政務冗繁。
故此,朕決定改道為省,在全國範圍內設置十五個左右的省份,以省轄郡,管轄地方。
如此一來,各郡太守不用事無巨細都上稟朝廷,定可大幅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李瑛抬手輕撫日漸濃密的胡須,字字珠璣的將改革行政區劃的方案公之於眾。
自魏晉時期,朝廷中樞就有了“省”這個稱呼,到了隋唐更是出現了中書、門下、尚書三省,所以文武百官對“省”這個級別並沒有什麽抵觸。
“不知陛下欲將天下如何劃分?”
文武百官一直唯唯諾諾也不是個事,作為百官之首的張九齡作為代表發聲詢問。
既然皇帝不與幾位宰相提前商量,那麽你就把區劃內容對大夥仔細說說,這總可以吧?
“吉小慶,把朕製作的輿圖拿來。”李瑛扭頭吩咐一聲。
“喏。”
吉小慶答應一聲,快步走下丹陛,揮手招呼在後殿待命的兩名內侍道,“快把聖人親手繪製的輿圖拿來。”
片刻之後,兩名身穿緋色宦官服的內侍快步走上丹陛,每人各執一側,將這張長一丈半,高一丈的輿圖展開在滿朝文武眼前。
李瑛霍然起身,手持一支特製的竹竿,緩緩走到輿圖前,高聲道:
“這張輿圖是朕花了半個月的功夫,一筆一劃的親手繪製,現在就讓朕給你們講解把全國劃分為哪些省。”
百官同時作揖,舉著笏板道:“臣等洗耳恭聽!”
自唐朝往後,宋王朝曾經以“路”代“道”、而元朝又用行省代替了宋朝的路,及至明朝才正式確定了“省”這個行政級別,並最終沿用到清朝、民國,以及二十一世紀。
由此可見,“省”是最科學合理的劃分,李瑛作為一個穿越者,身為一言九鼎的至尊,自然要把它提前推廣到世上。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