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人人加官,各個升級!

字數:4934   加入書籤

A+A-


    原先的上州刺史最高級別是從三品,現在的布政使升到正三品,卻是已經與宰相平級了,這顯然有損朝廷中樞的威嚴,所以升級宰相與六部尚書的級別也需要同步進行。
    而且,給朝廷的官員們升級,還可以收買人心,讓滿朝文武感恩戴德。
    “除了改革地方之外,朕還要升級朝廷各部官員的品級。”
    聽說輪到朝廷官員提升級別,滿朝文武與有榮焉,一個個聚精會神的聆聽,唯恐錯過一個字。
    李瑛從吉小慶手裏接過一本手帖,沉聲宣布。
    “自即日起,中書令、侍中皆升為正二品,往後永久撤銷尚書令、大行台尚書令等職務。”
    按照大唐律製,二品以上的職位不常設,屬於榮譽稱號。
    正一品的職位除了親王、公主因為血緣自動獲得之外,另有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等稱號,自大唐建國以來獲得以上官職者可謂鳳毛麟角。
    從一品的則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另有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武散官驃騎大將軍,以及靠血緣關係獲得爵位的郡王、嗣親王,以及國公爵位。
    屬於正二品的職務隻有一個,那就是尚書令,因為李世民擔任過此職,後來為了避諱又滋生出了“大行台尚書令”這個職位。
    如今,六部尚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任何皇帝都不可能允許一個權力比宰相還要大的“尚書令”出現,所以李瑛直接宣布永久撤銷這項官職,以絕後患。
    從二品的官職有尚書左右仆射,基本等同於尚書省副官,一般會授予那些功勳卓著的老臣。
    另外還有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榮譽職位,各府大都督、大都護,以及文散官光祿大夫、武散官鎮國大將軍。
    可以說,二品的職位形同虛設,基本上沒人擔任,也浪費了這個品級,所以李瑛才把中書令、侍中升級為正二品。
    “陛下聖明!”
    聽說永久撤銷尚書令,六部尚書俱都喜出望外,往後再也不用擔心莫名其妙的空降一個頂頭上司了。
    “凡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職務者一律視為從二品,六部尚書、太常卿、大理卿、禦史大夫升級為從二品;三京府尹、大都護皆升級為從二品。
    其他各寺寺卿、五監主官、太子賓客、各府都督,以及下屬官員俱都官晉一品,著由吏部製作名冊,發各部閱覽。”
    吏部尚書李禕急忙站出來領旨:“吏部謹遵聖諭。”
    “朕對地方的改革方案大致就是這樣了,諸位愛卿各抒己見吧!”
    李瑛起身活動了下筋骨,接過吉小慶手裏的茶盞,滋潤了下喉嚨。
    隨後,含元殿內一片議論聲,嘈雜聲勝過集市,上至宰相,下至七品官員,俱都熱烈的討論著聖人的這項改革。
    “你們先討論著,朕出去一趟。”
    由於喝茶太多,李瑛便從後殿出門如廁,留下大臣們繼續討論。
    “聖人真是個天才啊,這套行政製度可比現在的完美多了!”
    “是啊、是啊,老夫真是沒想到,聖人竟然拿出了這麽一套完美的方案,真是讓人驚歎!”
    “聖人不僅上馬能橫槊,下馬能賦詩,武功不遜太宗,而如今在內政上也足以比肩太宗了,真是大唐之幸,萬民之幸!”
    “是啊、是啊,論武功,陛下有滅突厥、破太原、擒太上皇、破洛陽之功,比之漢武亦是不遑多讓。
    如今陛下在內政上竟然製定了這麽一套完美的製度,簡直是功蓋秦皇、才勝隋文,古往今來,何人可比?”
    一陣議論之後,滿朝文武對這套嶄新的地方行政製度讚不絕口,幾乎沒有一句反對的聲音。
    就連張九齡、李適之、裴寬這些長於內政的官員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拍案叫絕。
    隻是滿朝文武不知道的是,這套行政製度可不是李瑛靈機一動想出來的。
    而且也不是憑一個人的才智就能夠設計出來,而是經過了六七百年的演變,經過曆朝曆代的不斷完善,直到明朝的時候才出現了這套“三司製度”。
    一炷香的功夫之後,李瑛從後門走進了大殿。
    不過,他並沒有急著現身,而是躲在屏風後麵偷聽滿朝文武的議論,看看哪個在支持自己,哪個又在抗議自己?
    慶幸的是,滿朝文武幾乎一致的支持他這個大唐天子,相當於後世的全票通過。
    李瑛本來想聽聽誰不滿自己,在心裏給他畫個圈圈回頭收拾他,偷聽了許久,發現全都在誇自己,一個個不吝溢美之詞。
    在這些大臣的嘴裏,自己的功績已經超過了秦始皇、漢武帝,幾個膽大的甚至直接拿太宗來對比,說自己的功績已經超過了李世民。
    “咳咳……這才到哪裏啊!”
    片刻之後,隻覺得索然無味的大唐皇帝若無其事的走進了大殿,龍行虎步的走上丹陛在龍椅上落座。
    台下的嘈雜聲頓時逐漸平息,滿朝文武都用崇拜的眼光望著高高在上的大唐天子,忽然覺得他的身影高大偉岸了許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咳咳……諸位愛卿,討論的如何了,你們覺得朕這套行政製度如何?”
    李瑛掃了一遭滿朝文武,高聲問道。
    “陛下雄才大略,此製度遠勝現在的製度,不僅能提高各衙門的效率,還能有效遏製地方官員做大,請盡快實施,定然會讓大唐國祚連綿,千秋萬世!”
    中書令張九齡舉著笏板站出來,代表滿朝文武支持皇帝的改革。
    滿朝文武齊聲附和:“臣等支持陛下的改革,大唐必將千秋萬世,國祚連綿!”
    “哈哈……既然諸位愛卿都支持朕的決定,那就即刻改革行政製度。”
    李瑛也不墨跡,當機立斷,留下四位宰相與六部尚書另外加上太師蕭嵩,留下來商議改革的具體細節,其他官員則就此散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一起作揖告辭,陸續離開了含元殿。
    等百官退朝之後,蕭嵩拱手道:“啟奏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二,又是擔任閑職。臣竊以為,不應該留下來參與這等機密大事,還是讓臣離去吧?”
    “太師切勿見外,你這是怪朕沒有給你委任正式職務嗎?”
    李瑛大笑著挽留蕭嵩,“你可是朕的良師益友,是朕的謀主軍師,朕身邊可不能沒有蕭卿啊!”
    蕭嵩的職位是從一品的太子太師,沒有正式職務,可以說沒有需要具體負責的事情,但什麽事也能插一嘴,確實屬於皇帝的高級參謀。
    聽了李瑛這番話,蕭嵩心情大好,撫摸著花白的胡須道:“既然聖人這樣盛讚老臣,那我隻好厚著臉皮與諸位大臣共同議事了。”
    聽了蕭嵩的話,年輕一歲的申王李禕也表示自己該讓賢了。
    “啟奏陛下,老臣僅比太師年輕一歲,既然太師擔任閑職,那臣這個吏部尚書也該讓賢給年輕人了,臣與太師一樣給陛下做個軍師就好啊!”
    李瑛微笑道:“皇叔既然這樣說,朕實不相瞞,確實想要另外委任你與太師一份職務。”
    “不知陛下想要讓臣做什麽?”
    李禕拱手領命,“隻要我這把老骨頭能夠做到,願意為陛下赴湯蹈火。”
    李瑛將想法道來:“我軍與燕軍激戰正酣,一時間難以占到上風。
    朕打算找個機會,讓皇叔與太師分別前往河東與江南主持軍事後期,為前線的將領提供預備兵,籌備糧草、兵器、甲胄等物資。
    隻是皇叔與太師年事已高,朕又怕出現閃失,故此猶豫不決。”
    李禕與蕭嵩聞言,一起拱手請命:“廉頗八十歲尚能上陣殺敵,臣二人也不過七十出頭,陛下但有任命,臣萬死不辭!”
    “好好好,有皇叔與太師這句話朕就放心了,咱們先商量改革事宜,等到需要兩位出征之際,朕自會開口。”
    留下來參加會議的除了太師蕭嵩、吏部尚書李禕之外,還有中書令張九齡、侍中顏杲卿、禦史大夫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裴寬、戶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適之。
    另外還有兵部尚書李泌、禮部尚書東方睿、工部尚書韋堅三人,唯獨少了空缺的刑部尚書。
    李瑛命內侍搬來凳子,讓諸位大臣全部落座,再詳細的商量改革事宜。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