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大唐皇帝知人善任

字數:4214   加入書籤

A+A-


    調整皇甫惟明與崔希逸兩個節度使隻是開始,後續還要任命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會議繼續進行。
    “吐蕃人在隴右境內屯兵二十多萬,與我軍鏖戰了一年,死戰不退。
    如果哥舒翰不能迅速擊退吐蕃人,那麽隴右省下轄各州需要源源不斷的為哥舒翰供應糧草。
    故此,隴右布政使必須任命一個內政能力卓越之人,朕建議調蒙古都護顏真卿來隴右執掌政務,由高適接任蒙古都護之職。”
    李瑛抬手撚著漂亮的胡須,客氣的征詢在座大臣的意見。
    顏真卿與高適在蒙古搭檔了兩年,率領近百萬突厥人與漢人在高原上修建了蒙州、宓州、覽州三座城池,不僅圓滿的完成了建設城池的任務,還很好的促進了民族融合,對突厥人不斷的實行漢化。
    在兩人的齊心協力下,原先的突厥牙帳被改建成了一座方圓數十裏,異族風格與漢族風格相結合的大型城池,城內的居民高達五十萬,一舉超過了太原,成為了大唐第三城池。
    現在的蒙州已經是以突厥人為主,漢人為輔,另外還有契丹人、渤海人、回紇人、高句麗人的多民族城市,城內以畜牧業為主,向內地販賣牛羊,各地商賈雲集,經濟繁榮。
    蒙州之所以發展的如火如荼,除了這裏原本就是突厥汗國的牙帳,城內擁有四五十萬居民之外,還和顏真卿獎勵商賈,免除賦稅的政策息息相關。
    由於內地烽火四起,許多商賈紛紛從隴右、河北、山東、河南,甚至四川遷徙到蒙州做生意,使得這座草原上的城池變得人丁興旺,繁榮富庶。
    除了蒙州在草原上拔地而起之外,宓州與覽州也都建設的頗具規模,城市人口俱都超過了二十萬人。
    一時之間,原本以遊牧為主的草原上出現了三座城池,宛如鼎足而立,遙相呼應。
    顏真卿還發動百姓在草原上修建水庫,夏天積蓄雨水,使得草原上水草豐茂,牛羊成群。
    兩人除了把蒙古都護建設的繁榮富強之外,在軍事上也是積極發展,靠著阿史那烏蘇的幫助組建了四萬人的突厥騎兵,另外還有三萬漢人軍隊,可謂兵強馬壯。
    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屢次來犯,都被顏真卿與高適挫敗,隻能垂頭喪氣的劫掠那些散居在草原上的突厥人,根本無力侵犯三座城池。
    短短兩年的時間,顏真卿與高適可謂功勳卓著,提到他們的名字,滿朝文武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
    李瑛要調顏真卿出任隴右布政使、升高適為蒙古都護,在座眾人誰也沒有意見,一個字,服!
    眾臣紛紛道:“顏、高二人能文能武,足可勝任這兩個重要職位。”
    蒙古都護現在被定性為中都護府,級別低於安西大都護府,屬於正三品,顏真卿調任隴右布政使,屬於平調。
    高適由宓州刺史升任蒙古都護,屬於遷升,而且蒙古三城現在已經走上了正軌,憑高適的能力,足可應對回紇與渤海國的突然進攻。
    除了隴右處在戰爭中,布政使需要能力超強之人坐鎮,四川、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河北也麵臨同樣的問題,境內烽火遍地,布政使必須能文能武,配合軍方與叛軍、吐蕃人作戰。
    李瑛又提出了四川布政使的任命:“朕建議由岑參出任四川布政使。”
    曆史上的岑參先在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手下做七品的節度使判官,一直都是中下層官員,直到唐代宗大曆元年,才被冊封為從四品的嘉州刺史,在四川主政一方。
    雖然岑參的仕途不像高適那麽顯赫,但他一直輾轉於軍營之中,作品也是豪邁奔放,李瑛決心信任岑參一次,讓他擔任正三品的四川布政使。
    在座眾人都知道,這位皇帝對“開元詩館”的舊部寵愛有加,岑參雖然資曆淺,但跟著李光弼也立下了不少功勞,而且人在四川,就地任職也說的過去。
    “既然陛下信任岑參,那就讓他試著主政四川便是。”
    顏杲卿作為李瑛的嫡係,昔日天策府長史,主動站出來替岑參說話。
    就這樣,四川布政使的人選也敲定了下來。
    “不過,讓李光弼擔任何職?”李泌開口問道。
    李瑛不假思索的給出了答案:“像哥舒翰那樣,讓李光弼擔任四川兵馬大都督,由田神玉擔任副都督,這樣劍南節度使也就不複存在了。”
    李適之道:“現在的節度使沒工夫籌錢籌糧,天天寫信跟戶部要錢要糧,節度不節度的沒什麽區別,早點撤了也好。”
    “那麽我們再研究下河南。”
    李瑛端起茶盞呷了一口,“諸位愛卿認為何人能夠擔任河南布政使一職?”
    幾位大臣互相對視了片刻,由工部尚書韋堅起身說道:
    “臣舉薦鄭州刺史杜鴻漸,他曾經擔任過兵部郎中、荊南節度使、揚州大都督長史,能文能武。
    而且陛下又把鄭州定為河南府的治所,這杜鴻漸正好是鄭州刺史,不如像岑參一樣就地取材,讓杜鴻漸擔任河南布政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京兆韋、杜算是盟友,韋堅舉薦杜鴻漸為河南布政使,不能說他沒有私心,但這杜鴻漸確實也有能力。
    對於這個人,李瑛還是比較了解的。
    此人在李豫在位期間不斷攀升,先後曆任兵部郎中、中書舍人、太常卿,後來又外出統兵,先後擔任劍南東川副元帥、劍南西川節度使。
    再後來因為軍功被召入長安擔任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了宰相之一。
    隻不過在李瑛與武氏爭奪正統的時候,這個杜鴻漸四平八穩的擔任鄭州刺史,一點都不急於站隊,所以李瑛對他並不是太感冒。
    但現在河南烽火遍地,大唐帝國投入了十幾萬軍隊與燕軍決戰,李瑛的確需要一個文武雙全之人為仆固懷恩提供後勤保障。
    如果不帶著先入為主的偏見,這個杜鴻漸還是非常適合擔任河南布政使的。
    “此人今年多大年齡?”李瑛刻意的詢問道。
    韋堅起身拱手:“大概三十七八歲的樣子,臣與他不是很熟,隻是聽說他的才能在杜氏中出類拔萃。”
    李瑛目光掃向裴寬:“裴卿覺得這個杜鴻漸能否勝任河南布政使之職?”
    裴寬略作沉吟,拱手道:“一切悉聽陛下裁決。”
    裴寬明白為何陛下不問張九齡,不問李適之、李禕、李泌,不問蕭嵩,不問顏杲卿,不問東方睿,偏偏詢問自己?
    因為在皇帝看來,京兆韋、杜與河東裴氏算得上競爭對手,在裴敦複、裴巨卿、裴元禮等人站隊失敗之後,河東裴氏的實力已經不及京兆韋、杜,所以李瑛才征詢自己的意見。
    但裴寬也不想得罪韋堅與杜鴻漸,還有站在他們背後的京兆韋杜,所以裴寬說了句模棱兩可的話,讓李瑛自己決斷。
    這樣的話,無論李瑛是否任命杜鴻漸為河南布政使,都與自己沒有關係。
    “其他愛卿呢?可有熟悉杜鴻漸的?”
    既然裴寬耍滑,李瑛隻好詢問其他人。
    最終李適之、蕭嵩都認可這個杜鴻漸的能力,覺得他能勝任河南布政使之職,李瑛便同意了這項任命。
    “既然如此,那就讓杜鴻漸出任河南布政使,保障仆固懷恩的後勤。”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