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做皇帝真難

字數:4006   加入書籤

A+A-


    時值五月,天氣已經進入了盛夏,氣溫逐漸炎熱起來。
    在這半個月的時間內,睢陽戰場再次陷入了膠著狀態。
    倒是李光弼在四川戰場節節獲勝,又連續收複雅州、黎州,幾乎要把吐蕃人完全攆出四川去了。
    調郭子儀進京的聖諭已經發出去了一個半月,掐指算算,這位在曆史上中興盛唐的名將差不多也該進京了。
    李瑛在翹首期盼郭子儀歸來的時候,又遇到了新的麻煩,國庫的積蓄逐漸見底,全國各大糧倉的囤糧也越來越少。
    根據戶部統計,目前長安、洛陽兩大國庫的積蓄加起來已經不足八百萬貫,如果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現有積蓄全部當做軍餉的話也隻能維持半年左右。
    目前全國範圍內的唐軍加起來總數量已經達到一百二十萬人,不算傷亡撫恤等雜七雜八的支出,也不算武將、校尉的高軍餉,按照每個士兵每月一貫軍餉計算,光純軍餉每個月就需要支出一百二十萬貫。
    更別說那些戰死或者傷殘的士兵還需要發放撫恤,要不然誰給你朝廷賣命?
    再加上軍餉、撫恤、馬匹、甲胄、兵器,以及將領賞賜,光軍事支出一個月下來直逼兩百萬貫大關。
    這還沒算全國範圍內的百萬官吏加上差役支出,不算祿米,光俸錢一個月又是四五十貫。
    兩筆支出疊加,朝廷每個月的開支大概在兩百五十萬貫左右,一年下來就是三千萬貫。
    要知道開元時期,最鼎盛一年的賦稅也不過隻有三千兩百萬貫的收入,那就是被杜甫稱讚為“稻米流脂粟米白”的時候。
    而如今,大唐因為內戰,各地的賦稅都幾乎跌到了近百年以來最低的水平,去年僅有一千四百萬貫的收入。
    今年比去年的收入有所上升,取消宵禁政策帶來了明顯的提升,預計全國範圍內的賦稅將會上升到兩千萬貫左右。
    但這個收入依然無法覆蓋朝廷的支出,甚至光軍費都不夠。
    為了維持國家機器運轉,朝廷這兩個月已經開始減少部分地區士兵軍餉的發放,每個月隻發一半,或者三個月累積起來發一次。
    這引起了河北地區以及隴右地區士卒的不滿,王忠嗣與哥舒翰連續寫了好幾封奏折上書要錢,甚至派遣使者進京,每天就像討債一樣賴在兵部不走。
    為此,李瑛這半個月忙的焦頭爛額,把改革暫時擱置起來,連續數日都在與滿朝文武研究如何提高賦稅,安撫軍心。
    “草他娘的,這皇帝真是不容易啊!”
    李瑛拿起蒲扇狠狠扇了幾下,要不是消滅了突厥汗國,發了一筆橫財,這場戰爭打到現在大唐已經輸光家底了。
    李泌站在旁邊,愁眉不展的道:“根據王忠嗣的稟報,白孝德已經平定了檀州之亂,斬殺了造反作亂的袁弘等賊首。
    但由於朝廷連續兩個月隻給幽州軍發放一半的軍餉,很多人產生了厭戰情緒,賴在檀州不肯出城。
    王忠嗣懇請朝廷增加軍餉發放,以安麾下將士之心。”
    “唉!”
    李瑛撚著胡須歎息一聲,“李欽那邊怎麽樣了?”
    李泌接著道:“邢州之亂也被平定了,賊首趙元昊已經被梟首示眾。李欽上表替麾下將士討要賞賜,兵部暫未答複。”
    李瑛負手起身,來回踱步:“非殲敵萬人以上的大功暫時不要發放賞賜,隻賞賜田地,等這些士兵退役後回家耕種。
    都快要揭不開鍋了,能保證基本的軍餉發放就不錯了,哪裏還有餘錢發放賞賜。”
    顏杲卿麵色嚴峻的道:“以臣之見,應暫時停止招募新兵。兵在精而不在多,我們大唐目前擁兵一百二十萬,在數量上已經足夠了。”
    “言之有理!”
    李瑛頷首同意了顏杲卿這個建議,命令兵部暫時停止在全國各地招募新兵的工作。
    在場之人除了兵部尚書李泌、侍中顏杲卿之外,還有中書令張九齡、戶部尚書裴寬、少府監劉君雅,以及兩個戶部侍郎、兩個少府少監。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設法緩解目前的錢糧問題,所以在場的戶部官員比較多。
    李瑛起身踱步:“朕先想個辦法拋磚引玉,諸位愛卿看看行不行?”
    眾人紛紛道:“臣等洗耳恭聽。”
    李瑛道:“目前朝廷缺銅,不能大規模鑄造銅錢,因此朕認為應該製造紙幣,用以取代銅幣。”
    “紙幣?”
    在場眾人俱都驚訝不已,仿佛聽到了天方夜譚,聖人的腦子真是天馬行空,推行紙幣是怎麽想出來的?
    隨即李瑛又把自己的計劃詳細道來。
    大致意思就是由戶部與少府監聯合製作一套精美的紙幣,麵值分別為五文、十文、一百文、五百文等四種。
    要知道,一貫錢的重量高達六斤六兩,買一匹上等良馬需要支出十貫,買主就要扛著六七十斤的麻袋去交易。
    雖然這個年代金餅與銀鋌也已經在市場上流通,但由於原材料稀缺,國庫很少發行,大部分都是由地下錢莊鑄造,常常出現缺斤少兩的情況,所以市場上主要還是以銅板作為流通貨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少府監劉君雅聽完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聖人這個計劃果然別出心裁,但就怕老百姓不認,無法在市場上流通。”
    李瑛對此深表讚成,因為在宋朝時期發行最早的紙幣“交子”就沒有流通起來,最後逐漸被廢棄。
    甚至到了明朝時期,紙幣也沒能完全取代金銀銅錢。
    這個時候的老百姓都沒有多少文化,相比之下,肯定是沉甸甸的銅板拿在手裏才能讓他們感到踏實。
    對此,李瑛已經提前想好了對策,當下娓娓道來:“朕有以下三個辦法在全國推行紙幣。
    其一,給全國官員發放的俸錢采用紙幣與銅錢相結合,一半銅錢、一半紙幣,鼓勵官員積極使用紙幣消費。
    其二,要求全國的鹽商向各地官府采購食鹽的時候,必須使用紙幣購買,若使用銅錢或者金銀采購,那就增加百分之十的稅金。
    其三,如果百姓使用紙幣繳納賦稅,就給其減免一成的稅金。
    將這三條製度嚴格執行下去,朕相信一定能夠把紙幣逐步推廣開來。”
    唐朝的造紙術已經相當發達,造紙所需要的原料遠遠低於製造銅錢,如果能夠把紙幣推廣開來,定然可以大幅緩解朝廷的財政壓力。
    聽完皇帝的計劃,在場眾人不敢貿然支持,但也不敢盲目反對。
    畢竟誰也不敢斷言這個計劃能夠成功,也不敢妄言就會失敗,最終的結果還是要靠現實說話。
    戶部侍郎王縉出列稟奏道:“何不給全國的官兵發放紙幣,如此一來,軍餉問題豈不是迎刃而解?”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