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請君入甕
字數:4925 加入書籤
帥帳之內,乞力徐居中端坐。
熊熊燃燒的燭火照耀的帳篷內亮如白晝,跳躍的火光將乞力徐的臉頰拉長,乃至變形,看起來陰森恐怖。
“跪下!”
拔都一腳踹在楊洄的腿彎上,登時撲倒在地。
“乞力徐,因何抓我?”
楊洄憤怒的質問,“我是你們的使者,也對你們幫了不少忙,你不能過河拆橋。”
乞力徐大笑:“你所謂的幫忙,不過是借我們吐蕃人的兵力替你們洛陽朝廷解圍而已。
各取所需,兩不相欠,我們管了你半年的飯,你也該報答我們了。”
“如何報答?”
楊洄咬牙切齒,隻恨自己沒有跑路,忘了這些蠻子最不講道義。
乞力徐撒謊道:“自然是把你送給李光弼,表達我們的求和之意,與唐軍罷兵停戰,各自退兵。”
楊洄求饒:“我可以替你們做很多事情,你不能過河拆橋,這是不講道德。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不興。”
“我們吐蕃人沒有這麽多規矩,你對我們有用就合作,沒有用就拋棄,就這麽簡單!”
乞力徐大笑著揮手示意把楊洄押解下去看守,明天上午給李光弼送過去。
“無恥,過河拆橋的蠻子!”
楊洄在被吐蕃士兵抓起來的時候奮力掙紮,破口大罵。
乞力徐繼續道:“之所以不讓回邏些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讓你成為金城公主的左膀右臂。”
楊洄不解,瞪著雙眼問道:“為何?”
“那就是我們吐蕃的王子隻能是琅支都,而不能是金城公主所生的赤鬆德讚,我們必須保證讚普血統的純正。”
乞力徐端起麵前的酥油茶喝了一口,“而你這個奸詐的家夥詭計多端,我決不允許你成為赤鬆德讚的幫手。”
楊洄苦苦哀求:“兩位皇子爭嫡,與我何幹?求求你放了我,我幫琅支都王子成為讚普繼承人可好?”
“哈哈……”
乞力徐大笑:“你們唐朝宗室最喜歡自相殘殺,你甚至能夠背叛自己的嶽父,我豈能信你?
安心的回去向李瑛求饒吧!
他是你的大舅兄,或許他能饒過你也不一定!”
“乞力徐,你無恥!”
楊洄破口大罵,隨即被吐蕃士兵無情的押解了下去。
隨後,楊洄被關押在一座光禿禿的帳篷內。
沒有地毯、沒有被子,雙手被捆綁著,到了下半夜凍得不停瑟瑟發抖。
乞力徐連夜召集麾下將領開會,要他們在明天準備好偷襲唐營。
“李光弼已經有撤退之意,獲得楊洄之後肯定認為我軍一心求和,必然疏於防範。
從我們營寨到唐軍營寨,除了大路之外,另外還有三條小路。
你們今晚都趁著夜色摸過去埋伏,隻等明天唐軍撤退的時候殺出去,定能讓唐軍大敗!”
乞力徐用威嚴的目光掃視麾下眾將,沉聲下令。
“遵命!”
十幾個吐蕃武將馬上按照乞力徐的吩咐,率領麾下的士兵分頭出動,做好了偷襲唐軍大營的準備。
次日上午,拔都帶了兩百人,押解著一臉疲倦的楊洄走出吐蕃大營,穿越四五裏崎嶇的道路,來到了唐軍大營門前,表明來意。
很快,營寨開門,拔都押解著楊洄進入了唐營。
放眼望去,隻見唐軍一派懶散模樣,許多人在匆忙的收拾行囊,看起來似乎急於歸家的樣子。
“在下奉了我們大將軍的命令,前來送還你們唐國的叛賊楊洄。
是他挑起了我們兩國之間的戰爭,現在我們把他還給大唐朝廷,還望從今以後停止刀戈,世代修好!”
拔都對著李光弼行禮,並把五花大綁的楊洄交給了唐軍將士。
“替我謝謝乞力徐將軍,我們追了這麽遠,沒有戰功無法交代。能夠抓到楊洄這個叛賊,我們就能收兵返回四川了。”
李光弼拱手致謝,並熱情的挽留拔都留下來喝酒。
“有勞將軍前來送人,為了慶賀兩軍罷兵。我們特意宰了幾十頭羊慶祝,將軍留下來喝一杯可好?”
拔都放眼望去,隻見唐軍大營內的廚子忙的熱火朝天。
一隻隻被剝掉了皮的羊肉掛在肉架上,大鍋裏漂浮著濃鬱的肉香,數百壇美酒摞的層層疊疊,看起來像是要大肆慶賀的模樣。
“多謝大都督挽留,我們吐蕃人也宰了許多犛牛慶賀戰爭結束,我就不叨擾了。”
拔都謝絕了李光弼的熱情挽留,高興的帶著隨從離開了唐軍大營。
“駙馬,我們又見麵了。”
李光弼笑著親自給楊洄解開了繩索,“我還記得,李琦登基的時候,你是何等威風?
猶記得你被武氏封為雍王,官拜尚書令,節製六部尚書。
那時候我還隻是一個小小的中郎將,隻能遠遠的站在最下麵的人群中,仰望高高在上的楊駙馬意氣風發。
想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已經成為了四川大都督,而駙馬卻成了我的階下囚。”
楊洄的雙臂幾乎麻木了,活動著胳膊道:“此一時彼一日,如今我成了階下囚,還望大都督網開一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光弼笑道:“放心吧,你好歹是大唐皇親國戚,也是聖人的妹夫。我沒有權力處置你,隻會把你押往長安,交給聖人處置。”
隨後,李光弼命人把楊洄押解下去,帶上枷鎖,小心看守,絕不能讓他跑了。
晌午過後,唐軍開始拔營,擺出了準備撤退的架勢。
“將軍,唐人歸心似箭,正在殺羊溫酒,我軍殺過去定能獲勝!”
拔都回到吐蕃大營,將所見所聞如實匯報。
乞力徐聞言再無顧忌,當即命令昨夜就已經做好準備的吐蕃軍三路出擊,趁著唐軍疏忽大意之際衝過去,殺他個措手不及,殺他個血流成河!
燒掉唐軍的營寨與糧食,予以重創,沒了糧食與營寨,唐軍自會不戰而退。
帳外烈日炎炎,李光弼負手立於望樓之上,冷眼看著吐蕃使者拔都等人漸行漸遠。
副將田神玉拎著兜鍪快步上前,壓低嗓音道:“大都督,斥候來報,吐蕃三路伏兵皆已入彀。”
“甚好。”
李光弼從親兵手中接過鐵胄係緊絛帶,目光掠過轅門下那口烹煮羊肉的銅鼎。
鼎中沸湯翻滾,蒸騰的熱氣裹挾著香料氣息,與遠處校場列陣時甲葉鏗鏘之聲混作一團。
他轉身望向被捆在旗杆下的楊洄。
忽然想起多年前長安城朱雀大街上那頂八抬大轎,彼時這位駙馬爺掀簾睥睨眾生的模樣,與此刻蜷縮在泥濘中的狼狽身影,猶如雲泥之別。
忽有急促的馬蹄聲自西南方傳來。
一名帶著鮮血的斥候衝破暮靄,馬腹上赫然插著三支雕翎箭,那是暴露後被吐蕃追兵留下的傷痕。
“報!”
斥候滾鞍下馬時帶起一蓬血霧。
“吐蕃左翼萬人、右翼萬人、中軍兩萬人,兵分三路掩殺過來,距我軍大營已經不足五裏!”
李光弼沉聲下令:“傳我命令:等敵人衝進我軍大營之後,方能與之接戰,任何人不得提前放箭,違令者斬!”
話音未落,西北天際已騰起數道煙柱,隱約可聞吐蕃人特有的犛牛號角聲。
他忽然瞥見楊洄正瞪大充血的雙眼盯著自己,那目光中竟帶著幾分癲狂的期待。
“駙馬可是覺得本督要敗?”
李光弼擦拭著刀鋒輕笑,“那你就瞪大眼睛好生看著,我們唐軍是如何殺蕃子!”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