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太子,你能監國嗎?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A+A-


    等李泌退下之後,其他部門的主官又出來陸續稟報了一些政務,但與江南慘敗的噩耗比起來都不值一提。
    等各部官員稟報完畢之後,李瑛鄭重的道:“東部戰事膠著,朕打算親自巡視前線,鼓舞士氣,諸位愛卿有何見解?”
    自古以來,皇帝禦駕親征就是一種鼓舞士氣的有效手段,在曆史上喜歡親征的皇帝除了太宗李世民之外,還有大名鼎鼎的廣神、明成祖朱棣等人。
    當然,皇帝禦駕親征也有翻車玩砸了的,譬如高粱河車神、瓦剌留學生等人就是反麵例子。
    但是在局麵膠著的情況下,李瑛決定親自去前線轉一圈,一來鼓舞士氣,二來也為自己增加政績。
    對於李瑛的提議,滿朝文武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支持的人認為聖人用兵如神,有翦滅突厥、攻克洛陽的戰績打底,水平堪比太宗皇帝,禦駕親征肯定能極大的鼓舞士氣。
    反對的人則認為長安雖然平定了兩年,但局部仍舊有些小矛盾沒有解決,聖人不宜遠征,還是留下來坐鎮京城為妥。
    綜合對比,支持李瑛出征的有五分之三,另外五分之二則反對皇帝離開京城。
    聽完百官的表態,李瑛撫須道:“既然諸位愛卿意見相左,那朕就暫緩出京,先派榮王擔任欽差,代天巡狩,前往隴右勞軍視察。”
    滿朝文武恍然頓悟,怪不得大理寺卿換了人,原來榮王要外出督軍。
    這又讓老四李琰感到羨慕,本以為老六得罪了天子被貶職了,原來是讓他去邊陲曆練,這豈不是意味著他可以接觸兵權了?
    李瑛掃了一遭腳下的文武百官,繼續說道:“東方的戰事再觀察一段時間,若我軍能夠占據上風,朕就不親征了。
    若局勢繼續膠著下去,甚至我軍處在下風,那朕就應該有所動作,至少也要移駕洛陽,因為那裏距離戰場更近一些!”
    對於皇帝這個折中的表態,滿朝文武一致讚同。
    “如此最為妥當,陛下移駕洛陽,既可以近距離掌控戰場局勢,又不會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
    此外,李瑛之所以無法下定禦駕親征的決心,還因為李儼這個儲君目前的表現實在難堪大任,甚至有些爛泥扶不上牆的感覺。
    萬一李瑛在前線有個閃失,憑李儼現在的能力怕是要把局麵玩崩。
    但李瑛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最起碼李儼再有倆月就十四歲了,也接受了兩年的係統培養。
    其他的幾個兒子之中,二郎李健、三郎李仰、四郎李優怎麽看都沒有明君之姿,將來長大了充其量也就是李瑤、李琚的水平。
    老五李備倒是表現的機敏睿智,膽子夠大,小嘴也吧啦吧啦的能言善辯,而且還能每天跟著沈珍珠練習武藝,將來長大了或許是個有作為的家夥。
    但這小子現在還小,過了年也不過才隻有七歲,還不到擔大事的時候。
    至於杜芳菲生的老六李馭不過三歲,公孫大娘生的老七李武一周歲,以及那剛剛出生不到倆月的八郎李緯、九郎李馳,就更不用指望了。
    就算李瑛有更換太子的想法,也隻能等著下去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才能付諸行動。
    “太子啊?”
    李瑛目光掃向站在一旁的李儼,沉聲召喚。
    身穿黃色四爪龍袍的李儼急忙出列:“兒臣在,請父皇吩咐!”
    李瑛道:“朕如果禦駕親征、或者移駕洛陽,到時候長安可就要交給你監國了,不知你可是做好了準備?”
    李儼聞言一陣激動,叉手道:“父皇放心,孩兒一定不負所托!”
    李瑛繼續道:“等你監國的時候可要多聽大臣的意見,凡事不許與後宮女人議論,謹記後宮不得涉政。”
    李儼一陣心跳,低著頭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李瑛目光掃了一眼腳下文武百官,朗聲道:“太子乃是國之儲君,必須為皇室開枝散葉,繁衍子嗣,僅有太子妃韋氏一人遠遠不夠。
    朕決定在近期為太子再納兩房妾室陪伴,諸位愛卿若有合適人選,可以去找禮部尚書東方睿舉薦,朕自會與皇後為太子挑選良伴。”
    李儼本想說“兒臣這輩子得熏兒一人足矣”,抬頭看見父親犀利的目光,隻能把到了嘴邊的話語咽回肚子裏。
    “陛下所言極是,臣等定當積極舉薦!”
    聽說聖人又要給太子納妾,滿朝文武齊聲允諾,各自在心中盤算著合適的人選。
    李瑛目光掃向滿朝文武,最後落在了光祿卿嚴挺之的身上:“教導太子責任重大,朕任命嚴卿兼任太子賓客,主政東宮,每日輔佐太子。”
    李瑛已經於前段時間答應了李儼的請求,為他組建了東宮小朝廷,讓李儼每日在東宮主持會議。
    派去的官員基本上以詩人組成,有孟浩然、祖詠、李頎等文官,另外加上宇文斌、馬千乘等武將。
    隻是孟浩然等人固然擅長吟詩作賦,但對於治國之道實在是一知半解,再加上資曆不夠,東宮這個小朝廷更像是作協的研討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辦法,李瑛現在麵臨著禦駕親征的問題,所以必須加強對儲君的培養,因此這才欽點嚴挺之前往東宮擔任首席大臣。
    嚴挺之今年六十歲出頭,關中華州人,曆任禦史中丞、刑部侍郎、太府卿等職位,在李隆基時期官拜從三品的中書侍郎,為中書省的副官。
    論資曆,絕不是孟浩然、祖詠這些詩人能夠相提並論!
    而且嚴挺之屬於硬骨頭,在武氏母子成功篡權,滿朝文武百分之九十的屈服的情況下,他仍然不承認李琦帝位的合法性,被武氏關押進大牢長達一年半,一直不屈不撓。
    派遣他這種人去東宮輔佐太子,甚至說是教導太子、監督太子,絕對比孟浩然這些老實人好太多。
    “臣遵旨!”
    嚴挺之的光祿寺主要負責祭祀、宴會、接待外國使臣,平常也沒有什麽事,自然是欣然領命。
    “散朝!”
    李瑛心情沉重的起身離開,隻留下一聲沉重的歎息:“唉!”
    今天的早朝就此結束,麵色凝重的文武百官小心翼翼的散去,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觸怒了皇帝。
    張九齡告假一天,返回家中,派遣長子張拯代替自己去一趟江南衢州,設法向叛軍討回張九皋的遺體,並撫棺返回嶺南老家,讓這個幼弟落葉歸根。
    張九齡今年已經六十七歲,為張氏兄弟之首,這喪事自然要著落在他的身上。
    那些有心攀龍附鳳,打算把女兒送到儲君身邊為嬪的人則開始托人去找禮部尚書東方睿報名,先做個登記,再等著聖人遴選,為太子挑選妾室。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