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遷都,避其鋒芒!
字數:4037 加入書籤
徐州。
得知郭子儀率領七萬唐軍逼近滕縣,安祿山頓時臉色都嚇黑了。
“守忠這一仗打的真是大開大闔啊,這是不顧朕的死活了嗎?”
安祿山坐在龍椅上愁眉不展,派遣使者趕往睢陽,調史思明前往滕縣阻擋郭子儀南下。
李林甫終於忍不住再次向安祿山提出建議。
“北有郭子儀,南有李禕,徐州腹背受敵,更兼地勢一馬平川,易攻難守,臣懇請陛下遷都南京,以避唐軍鋒芒。”
揚州距離徐州六百裏,鄒縣距離徐州三百裏,西麵的睢陽境內還有仆固懷恩的近十萬兵馬,這座大燕的國都已然陷入了重圍之中。
安祿山麾下的首席謀士嚴莊也認為應當放棄徐州,遷都南京暫避唐軍鋒芒。
“臣認為李相所言極是,南京經過太子與陳希烈一年的經營,目前已經城高牆厚,人口稠密,經濟繁榮,是時候遷都了。”
安祿山後悔不已:“可惜當初沒聽李相的建議早點遷都南京,那樣的話我軍可以順著通濟渠直接抵達南京,現在卻是需要繞道了。”
終於成功說服了安祿山遷都,李林甫高興的道:“陛下勿憂,我軍在揚州周圍也有十萬兵力,李禕不敢出城阻攔我軍,陛下從海陵渡過長江,再繞道去南京便是。”
唯恐史思明反對遷都,安祿山這次沒有征詢他的意見,直接下達了即刻遷都的命令。
徐州乃是四戰之地,境內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占據上風的時候固然方便四處攻伐,但一旦處在下風就很容易被敵軍一鼓作氣的殺到城下。
安祿山可不想讓自己像張守珪、李璘那樣被唐軍生擒活捉,這時候再也顧不上思鄉之情,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南京。
隨著安祿山一聲令下,燕軍將徐州城內的糧食、金錢全部裝到船上,由能元皓率一萬人擔任先鋒,安祿山帶著嬪妃以及李林甫、嚴莊等文武百官乘船順著大運河向南,牛廷玠率領一萬人馬在岸上殿後,水陸並行,向南撤退。
至於徐州城,安祿山則留下三子安慶佑與部將何千年率領一萬五千人駐守,並派遣使者快馬告知史思明大燕遷都南京的決定。
使者快馬加鞭,不消一天的功夫就趕到了睢陽,向史思明稟報安祿山遷都南京的消息。
“唉……陛下真是鼠膽,幾乎要被李林甫、嚴莊這幫書生嚇死了!”
史思明看完後破口大罵,捶胸頓足:“真不知道陛下怕什麽?難道兩年的吃喝享樂讓他失去了雄心與膽量?”
“我已經派了薛忠義、尹子奇率領四萬人趕往滕縣阻擋郭子儀,再加上徐州的四萬兵馬,他郭子儀難道比項羽還要厲害?”
“想不到兩軍尚未開戰,陛下竟然棄城南逃,消息傳出去豈不讓將士們寒心!”
史思明說著話拔劍出鞘,將麵前的桌案一劍兩斷,惡狠狠的發誓道:“待我將來見到李林甫,定然一劍斬下這廝的首級,絕不能再留著他讒言惑主!”
按照史思明的計劃,由薛忠義、尹子奇二將率領四萬人馬前往滕縣、沛縣一帶阻擊郭子儀,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退到徐州。
徐州城內有將近五萬兵馬駐守,加上薛、尹二人統率的四萬人馬,總兵力接近十萬,完全不用擔心守不住。
自己則率領剩下的六萬兵馬繼續向西壓製仆固懷恩,爭取拿下開封,平定汴州,與安守忠遙相呼應。
如果安守忠能夠拿下虎牢關,那自己就可以與他合兵向西,劍指洛陽。
如果安守忠被阻擋在虎牢關之外,那自己就率領主力從陳留南下進攻許昌,繞道陽翟、登封攻打洛陽。
安守忠既然吹響了反攻的號角,那就把目標死死的瞄準洛陽,隻要能拿下洛陽,那大燕的局勢就徹底盤活了。
徐州固然危機重重,但自己與安守忠兩路夾攻洛陽,這座大唐的陪都又何嚐不是風聲鶴唳?
現在倒好,郭子儀的兵馬才剛到鄒縣,距離徐州還有三百多裏,安祿山這個大燕國的皇帝就嚇得放棄了徐州向南逃竄,消息傳出去一定會讓燕軍軍心不穩,士氣低落。
謀士孫孝哲進言道:“陛下既然已經遷都南京,那就不用管徐州了,郭子儀要打就讓他打,我軍集中全力向西進攻,隻要能夠突破虎牢關或者拿下許昌,就能威脅洛陽。”
史思明沉吟道:“徐州畢竟是我們大燕的國都,如果被唐軍攻占,定然會影響士氣,多少派遣一支兵馬過去。”
於是,史思明立刻派出使者快馬追趕薛忠義、尹子奇二將,命尹子奇率兩萬人南下徐州協助安慶佑守城,命薛忠義率領兩萬人馬掉頭向南,走亳州進攻陳州,繼而威脅許昌。
目前的局勢下燕軍已經沒有退路,必須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與唐軍對攻,隻要能夠突破洛陽的防線,那就能扭轉不利局麵。
安祿山的隊伍出了徐州後水陸並行,兩萬人乘船,一萬人步行,順著通濟渠一路向南,很快就到了下邳。
徐州作為古九州之一,東漢時期治所一直設置在下邳縣城,這裏也是曆史上曹操生擒呂布的地方,著名的《白門樓》故事就發生在此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操占領徐州之後,便把治所從下邳遷徙到八十裏之外的彭城,此後從魏到晉,再到隋唐,彭城便一直作為徐州的行政中興,下邳徹底的淪為下屬縣城,再也不複往日榮光。
安祿山的隊伍在下邳稍作停歇,繼續揚帆向南,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到了楚州。
唯恐李禕從揚州出兵攔截,安祿山派遣使者提前趕往高郵,命令田承嗣做好迎接準備。
並派出使者過江告訴崔乾佑、安慶緒,自己正在把大燕朝廷從徐州搬到南京的路上,讓他們隨時做好迎駕準備。
通濟渠順流而下,安祿山的船隊行駛速度極快,一個時辰能走五十裏路,次日晌午就抵達了高郵城外。
得到消息的田承嗣已經率領麾下的兩萬人馬在岸邊迎接,見到安祿山當即施禮參拜。
“臣田承嗣率部前來迎駕!”
安祿山肥胖的身軀跳下龍船,扶起田承嗣向他詢問揚州的戰況。
“田愛卿啊,你與太子、崔乾佑等人南北夾擊揚州,如今戰況如何了?”
田承嗣慚愧的道:“回陛下的話,那李禕、杜希望用兵了得,再加上我軍不太熟悉水戰,一時間很難占到便宜。”
安祿山無奈的道:“李禕乃是大唐名將,戎馬一生,想要擊敗他確實不是易事。”
聽完了田承嗣的稟報,安祿山也不打算進入高郵縣城,率部棄船登岸,向東奔海陵縣城而去。
從高郵向南五十裏就到揚州,由於高郵湖的原因,這一路的河水浩蕩寬闊,河麵上有許多唐軍戰船在巡弋,燕軍倘若再繼續向南就會與唐軍發生激戰,安祿山可不敢冒險。
兩萬燕軍把戰船停在高郵城外交給田承嗣,由能元皓率一萬人在前開路,其他燕軍將士隨後簇擁著安祿山的車駕,倉惶朝著海陵方向趕路。
田承嗣則率領兩萬人馬沿著通濟渠巡弋,保護大燕皇帝向南撤退。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