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和氏璧

字數:3787   加入書籤

A+A-


    熊章將木架上的六把寶劍好好的把玩一番之後,才重新將它們放回原位。
    “珍寶閣內一塵不染,看來你們平日沒少費心思”,楚王熊章對身旁負責看管珍寶閣的寺人全輕笑道。
    “奴婢有幸能看顧大王的寶貝,這是奴婢的榮幸,不敢不用心”,寺人全麵露諂笑的說道。
    熊章也是滿意的點點頭。
    這讓一側的寺人伍不由多看了這寺人全幾眼。
    這珍寶閣一樓的寶物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其中不僅有各種精美的玉壁和玉玨,還有寒光四射的寶劍和堅固無比的寶甲;深海中的明珠和珍珠散發著迷人的光澤,而赤血火樹則宛如燃燒的火焰一般耀眼奪目。
    還有天外隕鐵更是罕見之物,仿佛蘊含著無盡的神秘力量;少府官窯燒製的白瓷和花瓷,質量堪稱絕頂,其工藝之精湛令人讚歎不已。
    還有那些造型奇特的青銅器,每一件都彰顯著這個時代匠人們的智慧和技藝。
    寶閣之中還有一塊石頭,這是一塊形狀如壽字的太湖石,若是後世簡體的壽字熊章也不會驚奇,主要是這塊太湖石呈現的字體可是鳥篆文的壽字,這可真是鬼斧神工。
    這塊石頭是揚州刺史在去年熊章過壽時特意送來的禮物,熊章對其也頗感新奇,於是便將它放置在了珍寶閣中,對於揚州刺史也是私下誇讚了幾句,但也僅此而已了。
    熊章是凡人,自然有欲望,所以他雖然喜歡揚州刺史的壽禮,但也不能公然表揚,不然就會是鼓勵諸卿媚上,熊章肯定是要禁止的。
    總之,這一樓的各類珍奇寶物竟然多達一千兩百件之多!
    不過,這僅僅隻是珍寶閣的一樓而已。
    緊接著,熊章踏上樓梯,來到了二樓。與一樓相比,二樓的空間明顯要小一些,樓上的物品數量也相對較少。但這裏所放置的,卻是最為珍貴的寶物。
    其中最顯眼的就是那塊擺放在最中間玉壁,看到這玉壁的時候,哪怕已經是多次賞玩,但熊章每次都能感覺到心曠神怡,精神振奮。
    無他,隻因為這塊玉璧名為和氏璧。
    三百多年前,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南漳)發現一塊璞玉,將其獻給當時在位的楚厲王,但楚王宮的玉匠鑒定後認為是普通石頭,厲王以欺君之罪砍去卞和左足。
    楚厲王死後,卞和又將玉獻給繼位的楚武王,但楚王宮的玉匠再次否定,武王下令砍去其右足。
    武王逝後,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於荊山下,文王聽聞後命人剖開璞玉,果然得到絕世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
    這個故事在後世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在當下的楚國卻是一個禁忌話題,人們對此諱莫如深。
    也隻有在楚國的史書中,才能找到關於這個故事的簡要記載。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個故事揭示了楚厲王和楚武王的昏庸的一麵,他們不能擁有識別真正的寶物的能力。
    而這兩位楚王在執政期間,也確實存在用人不明的問題。
    熊章曾經向太史令詢問過那個玉匠和卞和的最終結局。
    太史令告訴他,玉匠全家都被楚文王貶為奴隸,而卞和在向楚文王獻上寶玉後不久便去世了,不過,楚文王對卞和的誠信和毅力深感敬佩,於是將卞和的兒子封為大夫。
    時光荏苒,三百多年轉瞬即逝,如今的卞氏家族早已風光不再,逐漸走向落魄。
    然而,熊章通過一番探查,意外地發現卞氏的後人卞莊在十二年前從郢都學宮畢業,此後連續參加了兩次招賢考試,最終在十年前成功上榜,成為了一名八品的宰邑。
    若是沒有熊章給底層人一個出頭的機會,這卞氏肯定不會再有出頭之日了。
    如今,卞莊更是一路高升,已經擔任南郡的郡丞一職,就在前不久,熊章還將他晉升為襄郢令。
    從一個從五品的郡丞直接升為從四品的襄郢令,這可是連升兩級啊!
    卞莊雖然有些恍恍惚惚,但其心中確實是無比高興,在南郡一眾官員的奉承下,卞莊,仿佛整個人都要飄起來了一般。
    然而,當他真正麵見楚王熊章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並非是他天降大運,而是得益於他的祖先卞和的遺德。
    此刻,卞莊心中對先祖卞和充滿了感激之情,決心日後在祭祀之上一定要更加莊重才行,同時卞莊也是對楚王熊章感恩戴德。
    畢竟,他的祖先不過是獻上了一塊寶玉而已,並沒有什麽了不得的功勞,但三百年後的今天,這份微薄的功績竟然還能被當今的大王所銘記,並且還讓他繼續受益,這實在是讓卞莊深感意外和驚喜。
    決心以後隻能以死報效大王了。
    楚王熊章端詳著眼前這塊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的玉璧,它宛如羊脂般溫潤,沒有絲毫瑕疵。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輕輕觸摸著玉璧,這玉璧竟然毫無涼意,有的隻是那溫潤滑膩的觸感,仿佛它並非冰冷的玉石,而是有生命一般。
    “真乃寶玉啊!”楚王熊章不禁再次發出感慨,他的聲音中透露出對這塊玉璧的喜愛和讚賞。
    每一次來,熊章都要感歎一次。
    和氏璧在楚國的命運真是多舛。
    和氏璧之前是存放在紀城寶庫之中,伍子胥攻破舊都之後,曆代楚王的積累都落到了吳國的手裏。
    吳國滅亡之後,這和氏璧卻不知所蹤。
    一年前,昭後大壽之時,越國公子不壽前來向昭後賀壽,就是以這和氏璧當作了賀禮。
    和氏璧在楚國失而複得,昭後與楚國公卿自然都是高興,但也僅此而已。
    隻有楚王熊章的內心極為不平靜,看著失而複得的和氏璧,他真的感覺到了天命,是楚國的天命。
    因為在上一世的曆史中,和氏璧在楚國丟失之後就沒有了下落,再次有記載時已經落在了三晉之一的趙國手裏,而後再會落到秦國手裏,最後被嬴政刻成玉璽,此後這玉璽就取代九鼎成為天命的象征。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熊章看著眼前的和氏璧眼裏露出興奮之色,之前因為嫁女而不爽的心思頓時消散殆盡。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擺駕,回勤政殿”,收回撫摸和氏璧的雙手,然後轉身堅定的離開。
    寺人伍隻覺得今日有點奇怪,先是匆匆而來,現在又要匆匆而走。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