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船大難行

字數:5667   加入書籤

A+A-


    完顏康拱手道:“如此,小王此番回京,必然如實稟報皇上!若能做成此事,大戎必然國庫充盈,能全力開發西疆,以免得而複失。”
    “如此最好!可惜這水汽隻能送到中原,很難再送到西疆。”
    喬銀也想象了一下開發西疆的情景,心中很是期待,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完顏康卻說道:“其實除了真火炎龍,道術中還有真水癸龍!這原本是陰陽道的身外之身,隻可惜現在斷了傳承,當真可惜。”
    “陰陽道?”
    喬銀也聽說過這些亂七八糟的道門,隻是根本沒見過,更不知道是什麽樣的了。
    “對了,貴國既然有五行道傳承,應該也有癸水煞這種外丹吧?在西疆製造一些水用於生產生活,隻要人不是太多,應該能夠養活。”
    完顏康說道:“的確如此,我們皇上也說不能隻駐軍隊,一定要有人在那裏定居,不然西疆永遠治理不了。隻是能煉水的道術高手,實在太難得了。”
    “……”
    喬銀聽了,頓時想讓贍民堂幫大戎培養一些道術高手,不過這個想法還是沒有說出來。畢竟兩國合作,有些事情可以商量,有些底線不能碰。
    大肅分水給大戎,一方麵是促進合作,一方麵也是控製了北方的水源。萬一兩國交惡,大肅也有談判的資本。
    而培養人才則不一樣,人家回國之後就再無瓜葛,甚至能回過頭來打你。
    因此喬銀隻得歎息道:“慢慢來吧,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遇上你說的那個陰陽道?真水癸龍,單是聽起來就讓人神往,難道真能憑空造出水來?”
    “哈哈,這誰知道。”
    完顏康灑然一笑,這時宜親王和行癡大師也繞了過來。四人頓時又湊到了一處。
    重新見一次禮,完顏康說道:“難得請二位過營,眼看天色不早,不如留下來吃頓便飯如何?讓我盡一下地主之宜,日後也好多加交流。”
    宜親王自然不會拒絕:“恭敬不如從命,請!”
    “請!”
    鋼鐵戰艦大廳中,完顏康和行癡大師擺下酒宴,招待請喬銀和宜親王。
    寬度將近十丈的戰艦,內部空間終於不再顯得狹小了。加上不是遠洋,因此酒宴上的菜肴果品也十分豐盛,幾乎忘了這是在海船之上。
    喬銀邊吃著酒菜,欣賞著歌舞,打量著這座八九丈見方的大廳,當真是越來越喜歡這艘大艦了。
    雖然他有造化葫蘆,但那終究是法器,怎比得這等雄壯巍峨的海上堡壘?或許別人並不看中這艘戰艦,不過身為海員的喬銀,那是無法割舍的愛好。
    “王爺,這艘戰艦能載多少人?”
    一輪歌舞結束,喬銀根本沒有談論禮樂之意,始終還是關心戰艦的事情。
    完顏康笑道:“大約一個部曲,千人左右。加上官吏,水手雜役一起,能有一千五百人。”
    喬銀感慨道:“王爺倒也是軍事天才,剛剛得到船就能上手?我當真是孤陋寡聞了。”
    大戎得到這艘戰艦不到半年,哪怕隻像現在這樣登艦,都不是簡單的事。但完顏康卻能訓練一千多人行船出海,有模有樣。
    完顏康也沒吹噓:“那倒不是!當時奪得這條船,船上還有許多東瀛的海軍和水手,自然被一同帶回大戎了,倒是借他們培養了一批人。在喬大人這樣善於海戰的將領麵前,必然是不入法眼的。”
    “王爺太謙虛了。”
    喬銀笑了笑。
    “海戰其實沒那麽神秘,就是架起炮對轟而已!誰裝備好,神通大,誰就勝。”
    完顏康聽了,不禁又笑了起來:“大人何必如此?如今大肅以海防立國,天下皆知!北人不善水戰,你也勿須擔心什麽,我們亦需要大肅幫忙挾製東瀛。”
    喬銀說道:“王爺已貴為人仙,還會顧及東瀛幾條小船?”
    完顏康說道:“人仙又如何,依舊是血肉之軀,不見喬大人你道術無邊,卻依然想得到這鋼鐵巨獸?修道之人,財侶法地缺一不可,況且大戎要開發西北,實在不希望海防出現邊釁。”
    說到這裏,他正起了顏色。
    喬銀也正色道:“這個當然,能讓中原民族再度興盛,是南北兩家共同的心願!祝願這次開發西疆一帆風順,有需要合作的地方盡管溝通。”
    完顏康便說道:“既然如此,我在北岸,看見膠東有許多巨大風車,用來帶動場房,頗為實用!不知貴國能不能出售一些給我們?”
    “怎麽,西疆能用得上這種東西?”
    喬銀自然不會拒絕,畢竟機械製造這種工場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最好的出路就是能出售產品,這和軍工場是一個道理。
    假以時日,東瀛為了維持鋼鐵戰艦的生產,或許又會出售成品。那時大肅買下一艘,就能完成測繪,仿製,這種可能性並非沒有。
    完顏康說道:“西疆地區終年西風不斷,而且風力極強,這種風車當真非常有用!有了它們發展生產,中原方能在西疆真正立足,永不複失。”
    “好,那就為我們兩國交好,先幹一杯!”
    “請!”
    說著,四人端酒一飲而盡。
    這次會晤,大戎的主要目的就是開發西疆。他們需要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因此現在的局麵又變成了南北共同抗擊東瀛,三足之勢依然鼎力。
    不過這並不代表喬銀就放棄與東瀛的合作了。雖然從情感上,他恨不得聯合大戎滅了東瀛,但從目前的態勢,大肅卻要借助東瀛的力量製衡大戎。
    至於民間更親近誰,那是沒辦法管控的。借用玉京戲的一句台詞:愛恨就在一瞬間。
    宜親王和行癡大師則較少交流。畢竟他們身份不一樣,有些事反倒不方便拿來承諾,因此隻是鎮著場子,偶爾出言說些客套話而已。
    夏天的日頭落得晚。喬銀和宜親王出得船艙的時候,西方的天邊還有未盡的雲霞。
    完顏康也一路送他們回到甲板上,拱手道:“二位,此番回國,務必將貴國皇帝啟奏!我們南北暫且放下恩怨,先把西疆局勢穩定下來,以定千年大業。”
    “一定!”
    二人向他和行癡大師拱手作別,之後輕輕一躍,就回到了停靠在巨艦邊的“湖陽號”上。
    之後雙方的艦隊拔錨,各自向著南北而歸。喬銀和宜親王也不失禮儀,一直站在艦艉之上,完顏康和行癡也同樣站在艦艉,互相目送。
    直到天色完全暗了下來,雙方的距離也拉開百裏,漸漸淡出了視野。
    宜親王方才說道:“沒想到大戎竟有如此人物,年紀輕輕就修到人仙業位,而且帶兵有方!那行癡大師更是深不可測,看來想北定中原,任重而道遠啊。”
    “這樣也好。”
    喬銀卻並沒有認為這樣不好。
    “如果中原一統,依舊是像以前那樣交替輪回,不過是憑白耗費百姓的生命而已。我希望這次,能夠跳出這個輪回,不再是拘泥於單純的大一統上麵。”
    “哦,小銀你打算怎麽做?”
    宜親王轉過身,慢慢向著船艙踱著步子:“大戎帶著嫁妝入主中原,然後平定塞北,今又收複西疆!其國土之遼闊,人口之眾多,已然不下於大棠盛世。我們與之合作,怕是會養虎為患啊?”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大棠雖也興盛,但其行政和現在的大戎不可同日而語。大棠隻是讓藩國稱臣納貢,大戎則是真正將其治理,劃為行省,納為國土。
    如果真的得到大肅的輸血,恐怕真就能成長為一個巨大帝國,無法想象。
    “王爺,您是否想過,泯南如今一省的稅賦,已占大肅歲入的一半呢?”
    不過喬銀卻是扯了一件看似不相幹,卻又十分相幹的事。
    宜親王當然明白他在說什麽:“你是說,新政?”
    “不錯,確切說是新政推行的限製。”
    喬銀點點頭,望向了甲板東方的大海。
    “你知道東瀛起步比大肅晚,但維新為什麽比我們要成功嗎?因為它的體量非常合適,它不像大肅這樣臃腫,船大難調頭;但又不是特別小,有成為強國的基礎!這是我思索了很久才肯定的一個客觀條件。”
    宜親王聽了,終於知道他表達的意思了:“你是說,泯南是單獨作為一個‘國家’發展,才達到了如今的成就?這樣說來,似乎有點道理。”
    喬銀說道:“的確如此,皇上給了泯南很大的自主權,泯南相當於從大肅這艘老舊的破船上,拆下一塊舢板當作救生艇!它的體量比不上東瀛,但終究掙脫了束縛,如果能再拉兩個省進來,加上瑚州,我們的體量就能和東瀛抗衡了,隻是這種事不能和皇上明說。”
    泯南現在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雖然繼續發展肯定能繼續繁榮下去,但積累下的矛盾始終得不到解決,最好能在新政最旺盛的時候糾正過來。
    喬銀這次北上,看到泯北省的發展也相當不錯,粵東省同樣有向好的勢頭。而且泯北在泯南的北方,粵東在泯南西北方,都是接壤的省份,從地理位置上是一片完整的區域,可以聯合起來開發。
    如果大肅是船大難調頭,那就把它拆分成一艘艘小船,調頭後再拚成新船。
    隻是這種事,喬銀實在不好跟皇帝開口。藩鎮割據,放在哪個朝代都是大忌。
    “我去說。”
    宜親王卻隻思索了一會兒,就答應了下來。
    “雖然大棠亡於藩鎮,但大肅並非大棠,豈能一概而論?高宗乃複興之君,而無複興之臣;神宗有複興之臣,卻無複興之君!我們不能再錯過最後的機會了。”
    “如此,多謝王爺了。”
    喬銀重重點了下頭。所謂私者一時,公者千古,不怕橫眉冷對,但求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