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鼎烹惟羊羹

字數:5864   加入書籤

A+A-


    河口縣縣衙頗有北方特色,院落後麵的房子並不是宅樓,而是一座巨大的窯洞。
    穿過走廊,揭開厚厚的門簾,喬銀頓時就感到一股暖氣撲麵而來。他現在顯露的是真身,對環境感觸得更加真實。
    這間客房上拱下方,頗有點小千世界的意境。房內一半是地板,另一半是炕;暖氣就是從前麵齊腰高的火炕上散發過來的。
    “大人,天兒冷!請上炕暖和暖和吧?”總督大人禮貌而不失熱情的向喬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喬銀也笑道:“多謝!”
    於是和大家一塊兒脫了靴子,坐到了炕上。結果這一坐,頓時燙得他差點跳了起來!
    總督連忙拿了一張厚墊子:“大人,把這個墊上吧?”
    喬銀將墊子墊好坐下,因笑道:“在我們南方,隻有膠東省有火炕,而且沒這麽大。”
    總督也笑道:“畢竟地方不一樣嘛!這塞上極為苦寒,不燒大炕那是真能凍死人的。”
    說著,行癡大師,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他們也分賓主在火炕上圍坐下來。這讓大家的距離倒是更親近了一點。
    喬銀撫磨了一下厚厚的毛氈和棉毯,坐起來的確又暖又舒服。幾人中間還擺放著矮桌,桌上有筆墨公文,旁邊的牆角還有疊得整齊的被褥。
    “看來每年淩汛,諸位大人也相當辛苦啊!”喬銀把這一切看在眼中,也不由得感歎。
    行癡大師說道:“大人所言不差,這河口雖是塞上小縣,不過地處潢河中流,半點出不得差池!就是封疆大吏,也得年年下縣監察工期,以防有失。”
    “若是真火炎龍在此就好了。”
    喬銀不由得想到了大戎的靈獸。單以火德而論,真火炎龍絕對要勝過陰陽二氣龍,如果在這裏祭祀出一條,就不用擔心河道結冰,更能緩和氣候。
    行癡大師搖了搖手:“就那一條炎龍,還是早年部落中繼承下來的。現在不比古早,民眾信仰不純,哪裏還能凝聚出這樣的香火?”
    說到這裏,他不禁感慨道:“聽聞大肅凝聚出陰陽二氣龍,可見還是陰陽道的道統更勝五行道一籌。”
    “這個……”
    喬銀對此,倒是不太好解釋。“其實以我們也隻有興辦洋務的幾個州府,能夠凝聚出這種香火!畢竟兩國國情不同,若是討論深入,隻怕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行癡則是笑道:“大人有話,不妨直說!我們是真心求教的。”
    喬銀便說道:“民使由之,亦使知之!敝國的做法,無非是開啟民智,告訴他們進廟參拜就是凝聚香火信仰,他們更知道陰陽二氣龍的秘密。”
    “什麽!……”
    行癡和大戎官員們都吃了一驚,互相望了一眼,最後又望向了喬銀。
    行癡說道:“如此一來,萬一發生變故可怎麽辦?難道……難道這也是陰陽道的法統?”
    聽了這話,喬銀心中一動:“未必是陰陽道法統,當然也未必不是。隻是在下從西天求取這部真經,回國試煉果然小成,想來是有一定道理的。”
    “哦……”
    行癡他們點了點頭,思索其中的道理。
    總督不禁問道:“即是如此,我等何不就此開設法壇,開誠布公,詔告百姓實情,然後聚香火願力再成就一條真火炎龍,一改河道淩汛之禍?”
    “萬萬不可!”
    喬銀連忙虛攔了一下,“世間萬物,陰陽相對,直接開誠布公並不妥當!顏郡王眼下正駕臨漢衝,想必他返回大戎之後,即可將實情告知諸位。”
    行癡他們又互相望了一眼,之後微微點頭,似乎明白了什麽:“原來?……”
    喬銀也默認的點了一下頭。
    行癡說道:“之前聽聞大肅辦理學堂,廣開民智,還以為隻是一項德政而已?如今看來,這洋務當真不同尋常,竟是我等短淺了。”
    喬銀說道:“大師言重,其實大肅為了改革敝政,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況且成效如何,也得再過上三年五載才能知道,現在尚不能定論。”
    行癡則是笑道:“大人不必過於照顧我們的顏麵,大戎百姓目不識丁,未受教化。這樣的百姓的確凝聚不出香火信仰。”
    總督他們同樣感慨萬千,也難以置信。他們寧願相信大肅的洋務是將那幾個州府徹底愚民,最後才凝聚出香火願力,這樣解釋反而更為合理。
    不過顏郡王既然出使在外,一切答案很快就能知曉。大肅做事光明正大,沒有什麽藏著掖著。
    不多時,一位僧人進了客廳,對行癡合掌道:“長老,酒飯已經齊備!”
    行癡便吩咐道:“上菜,招待使節!”
    “是!”
    ……
    中午時分,小吏將大炕上的桌案公文搬開,之後架上了幾張小桌,還有一口火鍋;僧人們也將那口熟悉的血紅色大鼎抬進屋來。
    大鼎揭開,頓時暖香滿堂。喬銀看時,今天的菜是煮食,倒是更符合鼎的功能。
    “早知大師這般款待,我剛才應該看看諸位師傅是如何用鼎煮菜了。”看著僧人們將鼎中煮好的羊肉和蔬菜取出,再放進火鍋,喬銀頗有些遺憾。
    行癡便道:“烹煮飯食,都是大同小異。大人若有興致,不妨在縣下多住幾日,既能堪察山河地理,也好看看寶鼎烹食的過程?”
    “多謝大師,在下便討擾了。”喬銀一口答應。
    被這神玉王鼎煮熟的食物,大都會縮小十之八九,因此盡數盛進火鍋之中也沒有多少。但它們的營養卻是極其濃鬱,絲毫不用擔心吃不飽。
    行癡用長筷夾了一片羊肉,盛進喬銀案上的碟子裏,然後將長筷子放好,合掌禮讓道:“大人請!”
    喬銀也端起玉碟,回禮道:“多謝大師!大師請,諸位大人請!”
    說著,他也取過長筷夾了一片羊肉,行癡端起玉碟接過。然後喬銀將長筷呈到坐次位的總督麵前,總督雙手接過,給自己夾了一片肉。
    接下來,巡撫他們就隨意了,紛紛接過長筷盛好肉菜,又向喬銀讓了一回。
    “請!”
    “請!”
    喬銀方才拿起自己的筷子,將羊肉在玉碟中的醬料裏蘸均,送入口中。輕輕咀嚼之下,羊肉即已稀爛,香氣衝鼻,最後和著醬料一同流入胃中。
    他不由得讚歎道:“這烹煮出來的美食,倒別有一番風味!”
    “大人所言甚是。”
    行癡也說道,“這河套一地,亦耕亦牧,自古便是文化交融之所!這裏的羊肉是一絕,火鍋更是一絕,另外還有草場的特產馬乃酒是第三絕。”
    說著,他往喬銀的酒盞中倒上了半盞白豔豔的濃酒。
    喬銀接起喝過一口,隻感覺一股火流湧進食道,不由得周身燥熱,把羊肉的肥膩之感都衝淡了幾分。
    “好,好酒!”
    “哈哈……”
    總督他們見喬銀如此豪爽,也是十分喜歡,“大人是南方人,不想也能這般氣魄?”
    喬銀笑道:“如此壯麗山河,配上美酒佳肴,憑他是誰,一盞下肚也要頓生豪情啊!”
    “說得好!”
    巡撫他們同樣來了興致,“今天我們沾了喬大人的光,有幸品嚐人仙膳食!大人如若成全,我們可要趁機多敬您幾盞了?”
    “那就要看行癡大師有多少存貨了?”
    喬銀哈哈一笑,與大家碰了盞,將酒一飲下,頓時身心皆為舒暢。
    行癡馬上又給他續上半盞,笑道:“大人放心,小僧雖然產業不多,但酒卻是存下不少!今日一定要讓大人盡興,咱們一醉方休!”
    說著,眾人又飲了一回。
    邊從火鍋中撈著羊肉和油麥菜,喬銀邊想到了什麽:“對了大師,這菜食是用寶鼎煮好,然後又回鍋,這是否說明用它煮熟的食物可以保存呢?”
    “當然!”
    行癡的回答倒沒讓他失望,“小僧與王爺平時都是將食材做好,用膳的時候取之分用!大人是貴客,所以我們才會現做現食,以免怠慢。”
    “唉,這讓在下如何承受得起?”
    喬銀作為使臣,隻要對方禮儀周到,其他的事情並不用奢華。這河套地處苦寒,專門為了招待他宰羊摘菜,多少有些過意不去。
    行癡倒是知道喬銀並非作做,因笑道:“即是如此,小僧便請大人吃點存糧如何?”
    說著,他抬起手拍了兩掌。少時,一名小沙彌便端著簸箕走了進來。
    喬銀看時,見簸箕內放著一大張餅。小沙彌走到炕前,將這張大餅撕開一片,扔進火鍋之中,再撕一片,再扔一片,有條不紊。
    “這是關衝名菜,羊肉泡饃。”不等喬銀發問,行癡就介紹了它的來曆。
    “相傳大肅太祖落魄之時曾流落關衝,當時正值寒冬,饑渴難耐,他囊中隻有一餅,卻因餅冷口幹不得下咽。街邊一家賣羊肉湯的老板見之不忍,贈了他一碗熱湯;太祖將餅掰碎泡入,吃完頓覺神清氣爽,豪氣衝天!遂一掃頹廢,踏上征程。”
    “哦,我大肅太祖還有這番往事?”喬銀看著撕餅的小沙彌,不禁大呼傳奇。
    “所以這餅,一定要手撕才有味道。”
    行癡微微一笑,“小僧鑄成神玉王鼎,雖然解決了吃用之難題,卻也不能日日大操大辦!於是自備了許多幹糧,這羊肉泡饃倒是最好吃的一味。”
    “果然好造化啊!”
    喬銀聽得心動,也忍不住從小沙彌那裏撕過一片餅,拿在手中細細端詳。這餅明顯是用神玉王鼎蒸熟的,既能冷食,又能回煮,當真方便實用。
    少時,火鍋中的餅重新煮開。喬銀夾過一片吃在口中,果然麵香滿口,吞下後更有飽腹之感,難怪肅太祖吃罷都能重振精神。
    “大師,這羊肉泡饃的饃,到底是什麽饃?”
    “哈哈,這叫坨坨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