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可笑!他是預言家麽!
字數:8642 加入書籤
在確定要進行混亂力場的實驗後,張碩馬上建立了相關的風險性研究任務。
【任務四】
【研究項目名稱:限製強力轉變擴散效應(難度:A)。】
【進度:7.329%。】
(任務可取消,目前,取消任務需要科研幣數量:0。)
(剩餘進度需要科研幣數量:930。)
任務總計1000科研幣的需求,恰好達到A級任務的門檻,也說明了難度確實很高。
實際上,這是一個理論技術‘探索性’任務。
研究的是,強磁幹涉衰變特定數據強度下發生爆炸的原因以及如何去限製爆炸擴散,甚至是不讓爆炸發生的方法。
在任務建立之前,張碩也是建立幾個任務,包括研究爆炸發生的理論機製,每一次結果都是建立失敗,原因則是信息不足。
混亂力場的理論研究,以及實驗信息還是太少了。
可以說,混亂力場的研究還處在初始階段,理論研究少、實驗信息也很少。
在於飛團隊實驗有發現前,混亂力場實驗幾乎沒有任何的發現,就隻是一次次的做實驗,拿到大量的基礎數據而已。
理論方麵,和混亂力場唯一相關的就是能量力場規範理論。
能量力場規範理論,是研究粒子對撞實驗中能量損耗和力場偏差的關係,可以通過基礎的能量力場規範方程來進行計算,但計算結構也隻是數值而已。
好多物理學家、數學家,以能量力場規範方程為基礎,做了很多新物理方向上的理論構架以及探索工作,但真正和實驗關聯的研究卻非常少。
現在新建立的任務是以能量力場規範理論聯係於飛團隊提供的實驗節點(爆炸節點)數據,從理論和實驗兩方麵,來找出規避爆炸風險的方式。
“研究必須要去做……”
在建立好任務以後,張碩擰著眉頭仔細的思考。
之所以進行研究,就是因為他意識到關鍵節點的風險非常大,即便是製定了很多安全改造策略,但不一定是有效的。
麵對一種沒有理論支持、已經發生過爆炸的物理實驗,誰也不敢說爆炸會在安全規範內可控。
萬一,強度高到不可控呢?
萬一,來個原子彈級別的大爆炸呢?
如果發生了超級大爆炸,想想都是非常可怕的。
誰也不想麵對這樣的風險!
……
另一方麵,能源部在做出決策以後,馬上就派人聯係了核子組織。
他們決定拿出更多的經費支持核子組織的混亂力場實驗,並派出更多的實驗人員參與到研究中。
“這些經費會用在安全改造以及後續的實驗上。”
“我們的已經出過一次事故,那非常可怕,但實驗也非常重要……”
現在核子組織中,最受重視的就是做強磁幹涉超子衰變實驗的阿圖爾卡斯特團隊。
在混亂力場的研究開啟以後,阿圖爾卡斯特成為了焦點中的焦點,他帶領團隊所做的實驗受到國際關注。
很多頂尖物理學家主動和他聯係,甚至想加入到實驗團隊中。
在發生實驗事故以後,核子組織的強磁幹涉超子衰變實驗也被迫暫停,阿圖爾卡斯特則帶領團隊研究規避爆炸風險的方式。
一則是因為擔心自己的實驗也會發生爆炸事故。
二則也是希望有足夠的安全保障後,實驗能夠繼續進行。
但是,情況並不樂觀。
實驗事故的影響太大了,也導致大量組織內外的學者、各個成員機構、支持國家,甚至是來自民眾的抗議和反對。
有民眾聚集在小鎮中心,劇烈的橫幅還寫著,“不要做可怕的實驗!”
“不要炸毀瑞士和法國!”
實驗基地就處在兩國的邊界線上,事故消息傳出去以後,周邊的民眾自然是最擔心的,他們生怕有一天不知不覺中會發生原子彈級別的超級爆炸。
如此大的壓力下,阿圖爾卡斯特都覺得短期內實驗不會再開啟了。
現在有能源部的支持,有了大量的經費來源,政製上壓力也小了,似乎自己什麽都不做,實驗就會重新開啟。
阿圖爾卡斯特想的沒錯。
在能源部插手以後,一些反對的組織機構、國家,態度馬上來個180度大轉變,轉而開始支持實驗繼續進行。
阿圖爾卡斯特重新變成了最受關注的學者。
不過阿圖爾卡斯特就有了新的擔憂,他們之前一直和高能所有合作,雙方進行數據的互通,還互相派出研究人員參與實驗。
他認為和高能所的合作,能夠大大降低實驗風險的同時,也會讓實驗的效率更高。
“我們需要繼續維持合作。”
阿圖爾卡斯特在重啟實驗會議上表態,“在新物理的研究方向上,中國才是第一。”
“無論在技術上、理論上,他們都是最尖端的,我們有很多可學習的地方。”
“上個月我聽說,他們要成立一個混亂力場項目組織,是國際合作進行實驗的組織。”
“我認為,我們應該加入進去!”
卡斯特口中的‘我們’,指的是核子組織。
但是他的表態卻迎來一大堆反對的聲音。
包括內部官員、學者,包括支持國家、機構,當然也包括能源部的代表,都持有強烈的反對態度。
“如果加入進去,是讓他們主導研究。”
“那是他們的組織,不是我們的,我們要有自己的組織、自己的研究。”
“我也知道這個消息,他們是準備把實驗基地放在自己的地盤,這根本不可接受。”
“除非是把基地放在這裏,否則我堅決不同意!”
“……”
反對的聲音很大,也很堅決,給出的理由也是有道理的。
就像是核子組織一樣,好多國家機構支持的大型研究,實驗基地是選擇中立國的。
如果實驗基地是在一個大國,那麽研究就會被大國完全控製,等於為大國做了嫁衣。
而且,組織是中國主導成立的。
這也是不能接受的點。
雖然新物理方向上,國內技術和理論水平都遠超國際,但漂亮國可不願意讓國內來主導研究,更別說是把實驗基地放在國內了。
他們得到成立國際研究組織的消息以後,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但實際上他們也知道國內的理論和技術是世界第一的。
所以他們不反對卡斯特說的和高能所方麵的合作。
換句話說,不加入混亂力場研究組織,但實驗合作,尤其是數據交換還要繼續。
這次重啟實驗的決策會議,和國內相關的內容也隻是話題之一,大部分還是在安全改造上。
等會議結束以後,他們草擬了好幾條安全改造決策方案,然後就動工開始對實驗基地以及實驗裝置進行改造。
國內方麵,負責牽頭成立‘混亂力場國際研究組織’的是‘混亂力場項目籌建委員會’。
這也是項目籌建委員會的重要工作之一。
混亂力場的研究,目的是明晰混亂力場物理現象,用實驗的方式去發現‘混亂力場轉變’過程以及發生更多的相關物理現象。
等等。
相關的研究都能歸屬在基礎物理行列中,即便實驗室中有發現,也都屬於基礎物理,和技術的關聯就非常小了。
正因為如此,國內才會牽頭組建混亂力場研究的國際組織,也就是讓更多的國家機構參與實驗。
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比如說分攤經費。
實驗研究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有更多的國家和機構分攤經費,自己付出的經費就會少很多。
還有,研究需要更多的物理學家以及計算機、信息、電力多等領域的專家。
未來要建立的實驗基地,最基礎的就是超大型的粒子對撞機,而粒子對撞機研究本身,就需要龐大數量的學者。
最後,則是增加國際領導力和影響力。
在科研的各個領域,國內大部分都是國際組織的參與方,而不是領導方。
現在新物理方向上能牽頭成立一個國際研究組織,也等於是向世界展示出新物理方向的統治和領導力。
另外,實驗基地在國內,好處也有很多,包括大型投資建設能促進經濟發展,其次也等於是把實驗研究掌控在手裏。
等等。
在號召成立混亂力場國際研究組織後,一些國家、機構決定加入,但影響力大的國家和機構,好多都第一時間拒絕了。
核子組織一直和高能所有合作,但最終也拒絕了。
這是在意料之中的。
但是不加入到國際研究組織中,合作就肯定不能繼續了。
作為理論技術更高端的一方,國內不可能無條件去共享數據。
科技處的王老師就負責這個工作,他知道大部分國家機構拒絕加入,還特別聯係張碩討論了一下。
張碩給的回複是,“暫時不需要那麽多國家機構加入。”
“我們短期要進行的隻是重啟實驗,後續建造實驗基地還隻在計劃中。”
“現在誰加入就歡迎,不加入就算了。”
“即便隻有少量的國家和機構加入,組織也正式成立,但後續再想加入,難度就要提升了。”
這些規則條款就要委員會來製定了。
王老師又談起了高能所實驗基地的安全改造事務,還談起了核子組織也準備重啟實驗,並開始對於實驗基地進行改造。
張碩聽罷沉思了一下,隨後凝重的說道,“提醒他們,實驗風險很大。”
“在不確定能保證安全之前,最好是不要進行實驗。”
他說的非常認真。
之前還覺得做了安全改造以後,即便實驗中出現了意外情況也是可控的。
現在就不一樣了。
在進行一段研究以後,他發現場力擴散效應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強烈的多。
這可能是因為實驗發現的‘點位’很特殊。
特殊的點位就會帶來不可控的風險,新物理相關的實驗,技術控製能力本來就不足,比如說,黃金製造。
同樣數據基礎進行的實驗,有時候一次能製造百千克黃金,有時候,則是有20千克。
實驗結果的大幅度波動也就代表技術控製能力的不足。
實驗風險也是如此。
於飛的混亂力場研究組做的實驗,發生的事故隻是燒穿了隔熱層。
地球另一邊的實驗事故則引起了實驗間的爆炸,甚至影響到了粒子對撞機的加速通道,可以明顯看出強度差別有多大。
實驗事故不一定是強度波動的上限。
如果發生更強烈的反應……
會怎麽樣!
所以實驗重啟前,必須要找到有效降低事故風險的方法。
張碩在研究了一段時間以後,馬上就讓高能所那邊暫停了安全改造工作,他需要把研究完成再確定改造工作怎麽進行。
……
王老師把張碩的原話轉給了核子組織。
核子組織收到消息以後,也針對性的進行內部討論。
有人認為,應該相信張碩的話,“在新物理的實驗方向上,張碩教授是最有發言權的,他特別說風險很大,我們就應該特備注意。”
“我也這麽看,之前我聽說張碩教授讓高能所那邊暫停實驗,後來就有了實驗事故。”
當然也有不屑一顧的聲音,“他確實是新物理的專家,但他是預言家嗎?”
“據我所知,混亂力場的研究才剛開始,如果他們已經了解了力場特性,還需要成立什麽國際組織進行研究嗎?”
“他也不知道,就隻是提示風險而已。”
“這並不能說明什麽,而且即便實驗風險大,難道實驗就不做了?他們也要做實驗,這可是新方向的研究!”
“我想,隻是因為我們沒有加入他們的組織而已。”
“他們是害怕我們有新的實驗發現,甚至在技術上反超……”
“那種和離子相關的‘未知物理反應’,到現在他們都沒有公布出來!”
“看看現在的黃金……成什麽了?”
黃金,確實很慘淡。
全世界都確定黃金可以大批量生產,國內製造黃金的基地已經確定位置,而且有明確的數據顯示,每個月出貨量都在兩百噸以上,甚至可能在300噸以上。
一個基地,趕上了全世界。
這就導致金價一直跌跌不休,到現在隻剩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還在不停的降價。
那些囤積黃金的機構、公司,也包括大型銀行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更可怕的是,黃金價格大幅度下跌以後,工業用量一定會大大增加。
到時候,工業用黃金市場大幅增加,而大規模生產就隻有國內存在。
黃金定價權、市場主導權全部,都捏在國內手中。
看看石油吧!
那些大規模是出產原油的國家,一起成立的石油組織就擁有石油的定價權。
他們說多生產一些,國際油價立刻應聲下跌。
反之,控製產量,油價立刻上漲。
石油,還不是掌握在一個國家手裏,而黃金製造技術卻是國內獨有。
想想……
已經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