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速度、速度、速度!實驗競賽,我們才是最快的!
字數:8408 加入書籤
實驗安全測試,就是測定惰性氣體在實驗環境下對於強力擴散效應的抵製效果。
惰性氣體對強力擴散效應的抵製效果,已經在粒子炮試驗基地做過檢驗,但還需要測定超子衰變實驗環境下的效果,不同的環境抵製效果可能是不同的,也就存在了不可控的風險。
測試聽起來不難,實際上卻很麻煩。
實驗需求並不是把惰性氣體放在內部管道邊側就可以完成的。
首先,團隊不能夠用強製幹涉超子衰變實驗設備進行測試,因為其牽扯到粒子對撞機,就會讓測試變得非常複雜,隻能重新製造實驗類似的模擬環境。
惰性氣體放在反應管道隔離層外,本身就是個需要研究的技術。
氣體不是固體,是會到處飄散的,溫度越高就越活躍,也就會直接影響到內部衰變超子的檢測。
另外,惰性氣體並非不會發生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自身的反應也會提升溫度,並會直接影響到實驗。
如此大風險的實驗,每一個部分都要嚴謹。
安全測試,是兩個團隊一起完成的,一個就是高能所混亂力場研究團隊,另一個就是劉旭的離子炮研究團隊。
混亂力場研究團隊負責的是製造模擬實驗環境的裝置,並把惰性氣體固定在環狀管道的內層邊緣。
等裝置製造好以後就會運到離子炮研究團隊。
離子炮團隊則會用最低強度的離子炮打擊裝置的正中心,就能檢測出惰性氣體實驗環境下,對於外部管道的防護。
如果在離子炮打擊下,外層管道受影響並不強烈,也就證明安全性足以支持實驗。
否則,就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其中難點還是有很多的,比如,把惰性氣體層和內部反應層進行隔離的問題。
隔離,需要特定材料薄層。
材料薄層要有一定應對高溫的能力。
薄層還必須是‘可替換’的,因為一次實驗薄層可能就會被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穿透。
薄層材料的研究,就已經是有難度的課題,製造實驗模擬環境,也同樣是有難度的研究。
其他的需求也需要特定的研究。
實驗安全測試的每一個需求,技術難度不高,也都是有方向、可攻克的問題,唯一就是要耗費不短的時間。
混亂力場研究團隊表現的非常很積極。
在內部召開了一次安全測試會議以後,於飛、鄧雲珊、廖振宇,等等,每個人都認真投入到工作中。
安全測試有好多工作要做,但總比安全改造工作暫停、看不到重啟實驗的希望要好。
另外,測試本身也非常有意義。
隻要完成了安全測試,團隊就知道該怎麽進行裝置內部改造,所以安全測試工作也是安全改造的設計性研究了。
……
時間,慢慢過去。
日內瓦,核子組織實驗基地所在地。
強磁幹涉超子衰變實驗裝置以及實驗間的安全改造工作,已經到了最後的收尾階段。
從開始改造一直到現在,總計花費了不到兩個月時間。
現在正在進行的是‘安全改造驗收’工作,好多所謂的安全人員在實驗間內外進進出出。
艾普頓利特,核子組織基地新任實驗主管,他正站在地上實驗間正門,聽著實驗團隊負責人阿圖爾卡斯特匯報工作。
“防空洞已經建好了,可以在地下實驗間直接進入。”
“地下實驗間擴大了麵積,增設了個安全間,有玻璃層、鋼板以及防護層三層保險。”
“警報係統已經升級,隻要實驗溫度偏差浮動過大,實驗就會強製暫停,上方的滅火裝置也在特定情況下自動運轉。”
“我們還製定了安全規章,所有人員都要戴上安全帽……”
“除了操作人員外,其他都不允許在實驗間……”
卡斯特連續念了一大堆。
艾普頓利特則聽著不斷點頭,不時點評一句,“很好。”
“不錯。”
“這樣已經足夠安全了。”
卡斯特忽然停了下來,他搖頭道,“艾普頓,我並不這麽認為。”
“安全改造工作隻是基於普通爆炸所做的,去年的實驗事故,我們有的隻是一些數據,對於其中發生的反應根本不了解。”
“一種未知的反應,有什麽特性?我們不知道。”
“我還是很擔心……”
“不用擔心。”
艾普頓利特忽然抬起頭,他拍著卡斯特的肩膀笑道,“因為擔心也沒用。”
“額~~”
“我說的是事實,現在工作已經不是我們主導了。”
“那些人不會讓實驗暫停的,你說的再多、再有用,實驗還是會繼續。”
“或許唯一能做的就是離開,但你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嗎?”
艾普頓利特說的很直白,卡斯特也知道他說的是對的。
實驗肯定是要繼續,要麽就是離職不參與實驗,否則說什麽都沒有用。
“往好的方麵想,可能沒什麽問題。”艾普頓利特繼續道,“有了這麽多安全措施,即便發生什麽也是可控的。”
“希望如此。”
卡斯特長歎了口氣,忽然換了個話題道,“等安全驗收工作結束以後,就要進行第一次測試實驗了吧?真不邀請高能所嗎?我們一直和他們有合作。”
艾普頓利特用力抿抿嘴,“和剛才的回答一樣,這也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他拍著卡斯特的肩膀搖搖頭,隨後走進了實驗間。
卡斯特隻能原地歎氣了。
當實驗受到了政製和其他外在影響,一切都變得非常無奈,就連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艾普頓利特是新上任的實驗主管,可以說就是核子組織的一號人物。
他自己也是混亂力場研究團隊的負責人。
現在他們什麽都決定不了。
很多政製人物,也包括一些外在的學者、官員,早就對實驗迫不及待了。
那才是最有影響力的。
他們的影響導致一切變得非常順利,包括經費支持、材料人員支持,包括安全改造工作,也包括後續的實驗。
所有都很順利,工作效率也就變得非常高了。
“希望一切都能順利吧。”卡斯特歎氣的搖了搖頭,也跟著走進了實驗間。
不少人都知道卡斯特對實驗的擔憂。
好多人也安慰他,“我們首先進行的隻是測試實驗強度不會太高,隻是在混亂力場有發現的節點上,進行一次小測試。”
“即便是出現了問題,因為時間很短,也不會有影響。”
“放心吧,肯定不會發生去年費米實驗室的情況。”
“那很可怕,但每個人都會注意安全問題。”
“如果出現問題,可以第一時間衝進安全間或防空洞……”
“……”
這些安慰有些作用,卡斯特也不再想東想西。
安全改造工作驗收很快就結束了。
不出意外,一切順利。
下一步就是準備第一次測試性實驗工作,也就是在混亂亂場有發現的節點上,進行一次非常短暫的實驗。
雖然隻是測試性的實驗,但區別主要是製造超子的數量,或者說粒子對撞實驗的強度。
超子是由粒子對撞實驗製造出來的。
隻要降低粒子對撞實驗的強度,超子的數量就會大大減少,實驗持續時間也就會短一些。
不過實驗也不是一個團隊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大堆團隊來做實驗分析工作。
進入到第一次實驗測試準備工作時,同樣不出意外,好多團隊都主動申請加入到實驗中,申請的團隊個數和人數,比以往做大型對撞實驗還要多。
一些對實驗關注的政製人物,都確定會在當天來基地。
核子組織和高能所一直都有合作,在混亂力場研究方向,雙方都已經達到共享數據的程度。
另外,國內也是核子組織的合作國之一。
不管從哪方麵來看,實驗都應該邀請國內團隊參與。
但事實是,他們不僅沒有邀請,還把國內團隊排除在外。
……
高能所和核子組織方麵聯係,提前知道不會被邀請。
核子組織負責聯絡的人員對此表示了遺憾,並說明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
於飛也知道了消息,他把事情說給了張碩。
“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麽這樣做,在新物理方向以及混亂力場的研究上,我們比他們要前沿的多。”
“他們不邀請我們,我們的實驗也會把他們拒之門外……”
聽得出來,於飛還是感覺很鬱悶的。
如果核子組織方麵發出了邀請,他們是否派出團隊參與實驗,還是要考慮一下的事情。
但沒邀請,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沒關係,否則不派人過去就不禮貌了。”
張碩道,“他們做了邀請,我也不建議你們去。”
他說著問道,“他們的測試實驗,是針對的是混亂力場有發現的點位嗎?”
於飛點頭確定,補充道,“隻是強度低一些。”
“那和危險性無關。”
張碩說完解釋道,“實驗不會是強度低風險就小,實際上,要看的是準確值偏差,但到目前,我們並不知道發現節點的準確值。”
“這樣的實驗風險太高了。”
他說的不斷搖頭,心裏還是很擔心的。
對方的安全改造工作速度太快了,兩個月時間就已經完成,大概隻是做了常規性的安全工作。
那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也不是絕對的。
核子組織方麵的工作進展非常快,完成安全改造的驗收工作以後,馬上就開始準備第一次實驗測試。
實驗測試的準備工作,包括內部的檢測、設備測試等等,也包括邀請審核參與實驗團隊的工作,也包括外部的宣傳。
核子組織官網發布了新消息,“我們即將進行關鍵性節點的混亂力場場研究測試實驗。”
“這是安全改造工作完成以後的第一次實驗。”
“有發現的關鍵節點位置,可能蘊含著某種未知的物理現象,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了解新的物理,這對於研究非常重要。”
“實驗有重大的探索意義,我們特別邀請了……”
官網的信息介紹了實驗工作的重要性。
針對公眾輿論關心的安全問題,他們還特別拍攝了一個視頻,介紹每一項安全工作,也包括實驗間內外的各種安全措施。
地下實驗室直通的防空洞。
有三層防護的安全間。
地下實驗間上方的滅火設施,一鍵就能從實驗室四周圍冒出大量的滅火氣泡。
等等。
視頻最後則是出現一行字——百分百安全!
在核子組織進行宣傳以後,國際都關注到了測試實驗,與之對應的是,高能所的混亂力場研究團隊,遲遲的沒有重啟實驗。
國際輿論上頓時有諷刺說,“他們一直強調速度、速度、速度!”
“不管任何領域,他們好像最快的,現在證明並不是這樣。”
“他們隻是在那些不在意的領域速度快,但我們也打算快速完成某項工作,馬上把他們甩在了身後……”
“核子組織的實驗重啟工作就是這樣,兩個月時間,完成了裝置、實驗間的大改造……”
除了一些諷刺性言論,以後還有很多讚歎和期待的聲音。
當然,也有不少國內研究的支持者,因為國內的新物理方向上掌握了尖端技術。
從理論到實驗,方方麵麵國內都是超前的。
不過從國際輿論情況來看,就感覺混亂力場的研究,已經成為了核子組織和高能所兩個機構展開的實驗競賽。
高能所表現的不急不慢,而且全然不在意,根本就沒有站出來說什麽。
張碩也依舊專注於實驗安全測試工作。
他們製造好了兩個不同數據點位的測試裝置,已經準備運送到離子炮研究基地。
現在隻需要等待離子炮打擊裝置的測試結果了。
……
核子組織的測試實驗工作進行的確實快。
從正式發布消息到實驗開始,也隻用了不到兩周時間,相對於大型實驗來說,效率確實非常高。
測試實驗,也引來了眾多的關注。
當然輿論並不影響實驗展開,隻有真正參與實驗的人員才知道具體的進度。
好多團隊都已經抵達實驗基地,就隻等待實驗結束做分析工作了。
其中大部分團隊參與的都是粒子對撞實驗的分析,少部分核心團隊、學者,則是準備對強磁幹涉超子衰變實驗進行分析。
而後者,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