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半年後,人生兩大喜,重大實驗!
字數:8936 加入書籤
大型研究需要積累,積累的過程平淡而乏味。
轉眼間,半年過去了。
張碩在半年時間裏迎來了人生兩大喜。
一個是結婚,一個評上了科學院院士。
結婚對象是李劉雙悅,他們不能說青梅竹馬,但也認識很多年了,對彼此都有好感。
張碩並不喜歡張揚,以他個人影響力來說,對外宣布結婚會來很多人。
所以就隻是雙方家長私下裏見麵吃個飯。
張碩又分別請了熟悉的朋友、學校裏的同事,再到民政局領個證書,走個形式就結束了。
另一大喜,就是評上了科學院院士。
張碩的年紀隻有30歲,但能評上院士一點都不意外,他拿過菲爾茲,是公認數學最頂尖的學者。
如果連菲爾茲獲得者都評不上數學院士,數學院士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
所以學部會議的時候,有人甚至提議不用去投票,直接讓張碩通過就好了。
後來還是投票了,結果他以全票評上數學院士,也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羅勇軍也達到了評選門檻,獲得學部一半以上的票數成為數學院士。
李偉華都遺憾的沒選上。
自此之後,也可以稱羅勇軍一聲‘羅院士’。
假期歸來,張碩剛到高院樓就見到孫興利和羅勇軍鬥嘴。
“老羅!”
孫興利進門就喊了一聲。
羅勇軍高仰著頭,以藐視的眼神高傲的說道,“什麽老羅?沒禮貌!請叫我羅院士!”
“好的,老羅!”
“叫羅院士!”
“老羅、老羅、老羅……”
孫興利連著喊了好幾聲,隨後很用力的‘嘟囔’句,“還不是沾了張碩的光?”
“什麽沾光!”羅勇軍頓時不滿道,“張碩是我的學生,而且張碩也評上了院士,以後放尊重一些,要稱呼‘張院士’!”
張碩好笑的說道,“可別!叫我名字就行。”
孫興利馬上道,“看到沒有?張碩這才叫有大院士胸懷,你評上院士就是到處顯擺。”
“顯擺怎麽了?”
羅勇軍不以為意,“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不顯擺一下,院士不是白評了?”
“額……”
“你這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恥什麽恥!評上院士多光榮啊,我看你是嫉妒吧?”
羅勇軍滿是不在意,想到自己成了羅院士,嘴邊兒的笑容根本繃不住,“大利啊,我也不和你計較,話說回來,我一個大院士和你一個小研究員計較什麽?”
他說著又高傲的仰起頭,仿佛自己已經成了人上之人。
這次鬥嘴以孫興利失敗而告終。
他鬱悶的看向張碩。
羅勇軍有句話說的沒錯,他心裏確實有些嫉妒。
雖然羅勇軍比自己大了十幾歲,但再過十幾年就能評上院士了嗎?
那很難啊!
孫興利哀歎一聲,問向張碩,“張大院士,你什麽時候回來研究數學,我一直在搞周氏猜想。”
“我們也合作一下,完成這個論證。”
張碩聽的有些熟悉,馬上問了句,“什麽研究?”
“周氏猜想?”
“我記得你好幾年前就在做這個研究,還申請了一個幾十萬的項目,對吧?”
張碩擰著眉頭,疑惑問道,“這麽久還沒完成嗎?”
“額……”
孫興利半張著嘴,直接僵在原地。
羅勇軍狠狠的豎起大拇指,“張碩,高明啊!”
“下次誰和我鬥嘴,我也用這招兒來還擊!”
“額……”
這次輪到張碩無語了,他小聲道,“我不是氣人,本來就是這麽想的。”
“正因為如此,才更打擊人!”
“……”
孫興利被打擊的不輕,他先是被羅勇軍氣到了,然後被張碩一句話穿透心髒。
他的研究確實不怎麽順利,幾十萬的項目就寫了兩篇論文。
雖然有實質性的內容,但也隻是發了二區而已,距離論證周實猜想還差的很遠。
等項目資助期結束,他又申請了個省內資助項目,經費就隻有十五萬了。
如果能在研究上有突破性進展,以他的履曆下一步就可以邁向傑青項目。
否則,就很難了。
大部分學者都卡在這一步,最高能申請個幾十萬的優青,資助期結束沒有突破性成果,再申請傑青就很難了。
研究上不能再進一步,未來就是慢慢混資曆了,混到個三級教授、二級教授……
然後,放棄學術突破,專心從事教學工作,直到退休。
張碩對此也隻能給予鼓勵,“孫哥,加油!”
“你的水平沒問題,我看好你,一定沒問題的。”
孫興利聽的直扯嘴角,黑著臉道,“你應該說的誠懇一點兒,否則像是在幸災樂禍。”
“那是因為我對數論研究不感興趣。”
張碩確實不感興趣。
換做是幾年以前,閑的發慌的時候,也許還會研究一下。
現在則是專注於理論研究,準確的說是專注於弱力對實驗影響的研究。
所對應的S級任務提升也是很大的,到現在,任務進度已經接近‘30%’。
研究進行到這一步,已經牽扯了很多實驗和理論問題了。
他也知道為什麽特殊點位的混亂力場實驗,會存在波動數學偏差了。
核心原因,就是弱力帶來的影響。
弱力控製著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影響著物質的穩定性,超子衰變過程中,必定存在著弱力的作用。
特殊點位的混亂力場實驗,會製造出強力環境,並促使粒子發生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
這個過程中,弱力產生的影響就更大了。
原子核核力拆分,本質上是主動性的核裂變,隻要是核裂變就必定存在弱力影響。
同樣的實驗,因為強力環境覆蓋的區域不同,離子的密度不同,弱力帶來的影響也就存在差異。
另一個原因,則是實驗設備的控製精度問題。
現在的混亂力場實驗,無論是控製還是檢測,都隻是剛剛起步,技術上都能用‘粗糙’來形容,遠達不到控製粒子的精度。
S級任務,研究的是弱力如何在實驗中影響波動偏差,就存在粒子動態、弱力作用的問題。
粒子動態控製,需要極為精湛的控製技術。
弱力的研究,則因為基礎不足,再加上實驗精度不足,研究的難度就非常高。
雖然任務進度隻達到了30%,但也足以增加對於弱力的理解了,有了大量的理解後,好多研究都可以考慮弱力的影響。
這也是重要的收獲。
弱力的理解也對其他研究有幫助,比如,了解到‘元素對強力擴散效應抗性’的本質,是弱力製約著強力環境的裂變發生。
有些元素,尤其是不會天然衰變的穩定元素,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中,會受到強力和弱力的共同影響。
反應中的弱力,也可以理解為‘很強的弱力’。
這並不是說弱力的強度高,而是弱力的作用,恰好是和強力環境對原子作用效果相反。
強力作用,強度當然遠遠高於弱力作用,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但是,原子核核裂變反應中,強力環境的作用並不是把原子核的質子或中子拆外拉拽,而是整體性對原子形成來個方向的作用,可以理解為把‘不均勻、凸起的質子或中子’拉拽下去。
那當然不是拉拽,也可以理解為讓質子或中子解體。
重要的是,強力環境作用是整體性的。
比如,把一個物體放在深海環境中。
深海中的海水會對物體造成來自各方向的強壓。
若是物體有凸起,或有部分隻是微弱連接,就可能會在海水的強壓下分離。
強力環境對於原子核的作用,就類似於上述例證。
弱力則不用。
弱力存在於緊靠在一起的粒子和粒子之間,其就像是深海物體內部的力,會像是個繩索一樣,把微弱連接的部分拽住。
雖然繩索的力和深海強壓無法相提並論,但因為是直接性作用,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這些都是弱力研究的收獲,而能有如此收獲,也和對強力的理解增加有關。
強力的理解,主要來自人造太陽項目提供的數據支持。
過去半年時間裏,人造太陽項目進行了三次實驗,每一次都能帶來大量強力測定有關的數據。
這些數據能幫助理解強力強度以及強力環境。
強力環境並不是強力場,其產生作用的原理和電磁場、引力場截然不同。
其重要區別之一就是方向。
強力環境不存在力場方向,隻有力場中存在物質,才能夠去體現潛力環境作用。
針對原子核來說,強力環境的作用就可以理解為深海水壓,壓力來自四周圍,有可能是向原子核內,也有可能向原子核外。
方向,隻有針對單獨的原子核才能進行描述。
……
半年時間裏,佟智國團隊的研究進展很大。
他們的主設備已經製造好,並已經進行了兩次測試實驗,針對的是兩種不同的元素。
一個是氣體元素,另一個是金屬元素。
元素是來自張碩的建議,選取‘有可能’存在強抗性的元素,讓佟智國團隊進行抗性測試。
現在已經有結果了。
張碩處理完手頭的工作以後,馬上就去了佟智國團隊的實驗基地。
他不是一個人,還帶著薛柏坤和王強。
在研究上,兩個人能帶來的幫助很大。
佟智國團隊的實驗基地位置非常偏僻,處在沙漠的邊緣地帶,一路過去花費二十多個小時,真可以稱得上是艱難的旅途。
原來的實驗基地被炸毀,他們的選擇是在一百公裏外,基地都是新修建的。
這附近是無人區,沙漠邊緣的環境也很酷烈,基地修建都很不容易,需要依靠軍方的支持。
張碩見到佟智國的時候,就發現對方變黑了許多。
佟智國主動迎過去,還給張碩開了車門,臉上的表情帶著笑,但明顯還帶著苦澀。
難啊!
半年的艱苦工作,讓他不由懷念起科技工業局朝九晚五的幸福生活。
那時候,進了辦公室就翹著腿喝著咖啡,悠閑的看看新聞、刷刷短視頻。
想想,都很幸福啊!
結果張碩過來說了個實驗研究,讓他組個團來到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唉~~~”
佟智國對此隻能搖頭歎氣,感覺保密性研究的實驗人員,真是……沒有人權!
當然,心裏也隻是吐槽一下。
如果能穿越回半年前,他認為自己依舊會接手實驗工作。
“來了!”
佟智國腦中閃過無數思緒,還是熱情的和張碩握手。
張碩下了車,就和佟智國一起走進了基地,馬上關心道,“實驗怎麽樣?沒出問題吧。”
“一切都安全,放心吧!”
佟智國表現的信心滿滿,實際上,第一次進行測試實驗的時候,心裏真是充滿了擔憂,生怕會製造一次超大的爆炸。
即便做好了安全防護工作,實驗時操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躲進防空洞。
但碰上了超大型的爆炸,防空洞也不一定安全!
他是了解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的,知道反應能穿透地麵,也許就穿透了幾十米,直接侵入到防空洞內呢?
即便是不直接侵入,隻是熱反應都足以讓防空洞內的人員遭遇生命危險了。
好在,一切安全。
張碩進了基地以後,就直接去了主設備間,他是第二次來已經輕車熟路了。
主設備非常龐大,是個直徑超過六米的大圓球,周圍還有各種設備,離子炮設備就在一側,也和主設備直接相連。
實驗過程就是,主設備內填充元素材料,並利用射線不斷進行加熱,過程中製造反應離子團,離子團會從內部直接進入主設備反應爐。
反應爐可沒有六米那麽大,它是在大圓球的正中心,體積還不到一立方米。
外層占據大部分體積的是防護層,主要防護層就是厚重的惰性氣體層。
外層厚重的防護,都是為了把反應禁錮在反應爐內,並保證外在環境的安全。
實際上,實驗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張碩對此並不擔心,因為他對於實驗理解更深入。
反應爐內填充的元素材料並不多,加熱到超高溫後形成離子態,會均衡分布在反應爐內,密度隻比離子武器釋放的離子團高一些。
離子團,可不會發生爆炸又或者冒白煙的反應,就隻是讓反應持續,並製造一定的強力環境。
當離子團進入到反應爐內,因為內部元素離子密度不高,強力擴散效應很弱,能讓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持續一段時間就很不錯了。
向外擴散,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發生大規模強力擴散效應,外層還有厚重的惰性氣體保護,惰性氣體對強力擴散,就像是高壓滅火器和火苗一樣。
火苗竄出來,立刻就會直接熄滅,最多也就造成設備損壞,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