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133噸大塊頭,飛行測試!
字數:8324 加入書籤
“老張,這是不是不對?怎麽會呢?第一次測試……”
“全都符合結果,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怎麽可能呢?”
孟誌林驚訝到不相信結果了,因為眼前的事情實在是違背常理、違背常識,也違背他個人對於研究的認知。
哪怕是帶領團隊完成了電力輸出的設計,常規也不會有這麽好的數據。
一般都會有某個端口存在不穩定的情況,又或者某個端口依舊存在偏差,就不得不再去進一步設計修改,又甚至是犧牲某個功率或功能,等等。
有時候,技術性研究就是這樣的。
說的困難一些,就像是航空發動機的研究,整體完成了設計製造,測試的時候必定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說的簡單一些,做一個複雜報表的統計,出現小錯誤的概率是極高的。
一次性,全部沒問題?
孟誌林隻感覺研究常識被顛覆了,理智告訴他就是如此,但依舊是滿心驚訝。
他這麽一說,有些了解技術難度的人也跟著懷疑起來。
但也馬上反應過來,“張碩院士不可能弄虛作假,也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而且,都是跟著研究過來的,最少對內部,方方麵麵的工作都是透明的。”
“所以,沒有任何問題。”
張世成苦笑著站出來,他拍了拍孟誌林的肩膀,開口道,“老孟,冷靜一下,緩緩神,別這麽激動。”
孟誌林深吸一口氣,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
趙老師則是道,“覺得有問題就找到問題,不能這麽輕易的下定論。”
“我是相信張院士的。”
他對孟誌林的表態有些生氣,但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研究應該沒有問題,這就是能力!”
他說著看向四周所有人,繼續道,“張碩院士,本來就是個創造奇跡的人。”
“想想他的各種研究,哪一個不是奇跡呢?”
其他人也跟著點頭。
有的跟著道,“張碩院士就是這樣,我跟他做過研究,不用多想什麽,聽他的就對了。”
“引力實驗,我知道,兩三次就成功了,那麽複雜,完全想不到的實驗……”
“對,張碩教授一直如此,我跟張院士做過氫彈電池的研究,按照設計去做,也是一次成功!”
“這都正常的,張碩院士一向如此!”
“跟張碩院士接觸多了,就知道沒什麽大不了。”
“要我說,電力設計算什麽?對張院士來說,就是個小小的研究而已,根本沒什麽大不了。”
好多跟著張碩做過研究的人都紛紛點頭,也有人把矛頭對準了孟誌林,“孟總工,你的質疑完全沒有道理,張碩院士還有作假嗎?”
“而且,我們都是跟著一起做的,怎麽其他人不知道?”
“你質疑張碩院士,肯定不是有什麽壞心,我們也知道,隻能說你能力上遠遠趕不上張碩院士,理解不了他那種境界。”
“天才的境界!天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嗎?”
“數學,物理,都是公認最頂尖的,新物理方向,源點理論,各類技術研究,最少要接近他那種程度,才能理解吧。”
“有道理呀,和張碩相比,我們就是凡人……”
孟誌林被說的有些羞愧。
他還真是沒什麽壞心,純粹就是太驚訝了,感覺研究順利到超出自己的理解。
在冷靜下來以後,想想還真是有些過份,竟然質疑張碩院士……
最重要的是,公開質疑!
他是項目的負責人沒錯,但所有人都更相信張碩,而引力技術、氫彈電池,也都是張碩帶隊研究出來的高端技術。
電力係統?
外行?
“或許就像他們說的,普通人無法理解天才吧!”
“和張碩一比,我也隻是個普通人而已,最開始都不應該有質疑,按照張碩院士交代的去做就好了……”
“唉~~~”
……
氫彈電池電力輸出係統的測試大火成功。
測試,一次性通過。
設計也就被確定下來,各部分也都不需要再變動。
下一步就是以氫彈電池對接引力製造設備,再安裝其他的設備了,張碩來到基地最主要的工作,就在於研究兩者是否會有衝突。
理論上來說,引力場並不會影響到氫彈電池運作。
實際,可能會有些影響。
在引力場釋放後,氫彈電池內部粒子,也包括各部分電路、電子部件,受力都會突然性的變化,還不是單側的受力,而是深入到粒子組成的受力。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情況,隻有實驗引力技術才會發生。
氫彈電池內部反應強力,包括核轉電部件、電力輸出,比引力設備本身更‘脆弱’一些,尤其是真空反應爐,可能會因為驟然改變的引力場,導致爐壁發生衝擊。
“我們可以利用調節材料控製,在引力設備啟動前,適當的降低功率。”
“功率降低,反應速率降低,給外壁的衝擊就會變小。”
“等適應一段時間以後再慢慢的提升功率,讓引力飛行器順利起飛……”
“這樣影響就會最小。”
張碩說了一個解決方案,其他人也提出了其他方案。
研究組紛紛做記錄,有一些可行的方案都被采納,就像是孟誌林的理解,引力飛行器研究非常重要,第一台飛行器,一定要以穩定為主。
除了引力場帶來的影響外,研究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引力製造設備和氫彈電池對接在一起,同時還要安裝其他設施。
比如,電子控製係統。
第一台引力飛行器並不載人,還是以地麵來進行電子控製,而飛行不止要依靠引力場,還需要產生推力的電動機。
電動機的安裝相對就粗糙很多。
整個飛行器安裝六台電動機,有四台是裝在飛行器中間,分別朝著四個方向。
另外兩台,一台是在上方,一台是在下方。
第一台引力飛行器的加速以及飛行控製,將會由電動機帶動空氣產生推力來實現。
那感覺就像是槳式潛艇在海裏遊一樣,引力飛行器,則是利用電動機遊蕩在空氣中,相對速度會更快,靈活性會更強,但同時也會有些不受控製。
電動機帶動運轉,設計和技術上還是比較粗糙。
引力製造設備和氫彈電池的對接,相對就要複雜太多了,每一個部分都需要非常的精密,引力設備也不斷的測試,確定場力能覆蓋到所有部分。
這一部分工作,主要負責人依舊是孟誌林。
除開對張碩完成電力輸出係統工作的質疑外,孟誌林確實是很有能力的,他有個率隊完成高端研究的經驗。
比如,高端戰鬥機。
比如,引力飛行裝置。
這方麵的工作,他非常有經驗,也很有能力。
上一次的事情以後,孟誌林對張碩可以說是‘心服口服’,有好多研究的工作,都要找張碩詢問一下才能確定下來。
張碩也知道上次的事情,他根本就沒有在意,因為結果已經擺在眼前,係統設計上就是沒有問題。
質疑又怎麽樣?不質疑又怎麽樣?
這反倒使更多人信服。
張碩並不需要插手方方麵麵的工作,研究上的好多事務,孟誌林就能做的很好了,他主要負責整體的把控。
隻要整體沒有問題,有一小細節上的問題也沒關係。
當趙老師一行人再來到基地的時候,孟誌林和張碩一起給出了第一次試飛時間,“半個月差不多了。”
“再過兩個星期,所有的測試就已經結束,隻要沒有發現大的問題,就可以進行試飛實驗。”
趙老師頓時非常期待,但嘴上還是說著,“不出問題最重要、穩定最重要!”
“時間上拖一點兒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能夠正常升空,整體上達到測試的預期……”
“烏拉烏拉~~~”
他連續說了一大堆,大體就是強調速度不重要,穩定和安全比什麽都重要。
孟誌林直扯嘴角。
張碩用手抓了抓頭皮,也感覺沒什麽耐心。
引力飛行器的研究被這麽多高層老師關注,每個老師都非常期待第一次試飛。
這可是氫彈電池和引力技術結合在一起製造的飛行器。
第一次試飛的意義非常重大,必定會引起眾多的關注,他們這才感到很大的壓力。
時間壓力,關注壓力。
結果說什麽‘不在乎時間長短’?
開玩笑!
趙老師強調了一下工作,就和張碩一起去了實驗間,孟誌林也陪同不斷說起各項測試工作。
包括引力設備的測試。
包括各部分配套技術,電子控製係統的測試。
等等。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偶發性應急體係’測試。
‘偶發性應急體係’,也就是發生什麽突然性的情況,會讓飛行器應急式的下落。
應急式的下落,並不是全部下落。
飛行器實在太重了,重到降落傘根本拖拽不了,而最重的部分是引力設備,尤其是裝有媒介材料,也是引力發生主體的大圓環,總重量超過 60噸。
當發生應急性問題時,地麵就可以控製引力裝置和氫彈電池部分脫離。
氫彈電池是最核心的,分離後會在電動機扇葉推力帶動下,和引力裝置遠遠的分開。
然後,下方的電動機會釋放最高性能向上推。
上方會有個巨大的降落傘展開,來讓氫彈電池能相對平穩的落到地麵。
如果偶發性問題是氫彈電池帶來的,能源動力位置出現問題,也就沒什麽好辦法了。
‘偶發性應急體係’依舊會正常運作,但電動機是否會繼續運作,應急體係會有什麽效果,就要看情況了。
……
在趙老師離開以後,項目組的工作變得更忙碌了。
孟誌林、張碩,都是長期待在實驗間裏。
他們現場看著各項測試,對於重點的測試甚至親手去記錄,也嚴格把控每一步的工作。
這時候,就體現出個人威信的作用。
當張碩站在旁邊觀看測試的時候,其他人都感覺很輕鬆,因為他們不擔心出現問題。
如果有了問題,張碩教授很可能第一時間指出來,也很快就會有解決方案。
飛行器測試工作穩步推進。
孟誌林和張碩一起預估的時間,還是非常準確的,後續的測試大概用了十天左右。
等全部測試,引力飛行器就被拉到了空地上。
空地中心有八個大型支架,飛行器被放置在支架上,下麵還有個厚重的軟墊,就是擔心支架不安全,掉下來也有個軟墊作支撐。
這時候,已經能看到引力飛行器的模樣了。
飛行器的主體是個直徑二十米左右的大圓環,中心下放拖拽著個大型半球形的設施,最下方則帶著幾個巨大的扇葉。
大型半球形設施的邊側向下,延伸出八個和支架連在一起的支撐體。
站在遠處地麵能看到,大圓環上方則是一個個的設備,最高點還有個雷達信號接收器。
上麵看起來就沒什麽美觀性可言了,各個設備設施都是為了實用裝上去的。
張碩、孟誌林以及呂崚等人一起遠遠看著。
他玩笑道,“看起來像個倒置的八爪魚,隻是爪都長在了頭上……”
“確實還沒考慮美觀設計。”孟誌林搖著頭,“最重要的是,先讓它能正常起飛。”
呂崚則感歎了句,“這個大塊頭,竟然能飛起來,還能到空中一直懸浮,想想還是不可思議。”
其他人也紛紛感歎,“放在原來,想都不敢想。”
“塊頭太大了,整體重量133噸,有引力技術支持,研究時根本沒考慮重量。”
“重量不是影響因素,或許等正式製造樣機,再有載人功能,重量會超過三百噸。”
“那真是大塊頭了……”
張碩也開始期待起來。
現在是引力飛行器的技術測試,也就是把氫彈電池和引力技術放在一起進行測試。
如果測試能夠通過,就能夠以此為基礎,設計第一代的航空引力飛行器。
到時候,各項技術都會應用上去,會考慮增加駕駛倉位,並帶有載人、載貨功能,甚至還會裝配武器係統,等等。
外形的美觀也是必須注重的,上下添加個半圓狀的外殼,還真是會和‘飛碟’很類似,唯一就是中間是厚重的大圓環,而不是偏於扁平的圓盤。
那種帶有強烈科幻感的飛行器……
就在不遠的將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