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字數:9631 加入書籤
張碩當然不是為了挑問題,他是受邀過來擔任技術顧問,目的是為了引力飛行器研究組能更好完成設計製造任務。
換做是其他的學者,也許過來工作也會考慮其他人的想法,以平衡性的態度進行工作。
張碩就不一樣了,他比總負責人孟誌林更加重視研究。
引力技術以及氫彈電池都是他所做的研究,包括理論,包括控製製造技術,都是如此。
兩個技術結合在一起,製造出的引力飛行器,對於未來航空航天領域發展意義非常大。
第一台,總是有不一樣的意義。
所以張碩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想法,他覺得怎麽做最好,怎麽做對研究最有幫助,就會怎麽做。
第二天的會議上,孟誌林還是坐在主位上。
張碩坐在左側下首位置。
會議上的位置也代表了項目的級職,但在場眾人的心裏,張碩無疑要比孟誌林有權威。
孟誌林率先開口說一下會議內容,也就是對於氫彈電池的電力輸出設計研究,和昨天回去內容是一樣的。
當其他人正在疑惑的時候,張碩則宣布道,“我和孟總工討論並做出決定。”
“我們要對於電力輸出係統整體進行重新設計,包括硬件、包括軟件,包括原來已經敲定的設計,都要重新審視,重新規劃。”
“要從整體上拿出一個完善的方案,各部分設計也要更加的精細,然後一起進行安裝調試……”
所有人都認真聽著。
全程一直都是張碩在說,孟誌林全程一言不發,他掃視著會場眾人的態度有些心寒。
作為項目的總負責人、總工程師,項目中的問題往往都能夠一言而決。
現在會場上似乎沒有人在意他的想法。
即便是那些長期跟著自己的研究員,也都目光灼灼的看著張碩,並拿著紙筆認真做記錄,而不是去看他的態度。
即便是他要做這種宣布,都肯定會有站起來表示質疑。
現在竟然沒人質疑!
團隊裏的人,顯然都更傾向於聽從張碩的指揮。
張碩才剛來到項目組,威望就遠遠超過了他,但仔細想想也不奇怪,他實在太有名氣,太有威望了。
引力飛行器牽扯到兩種關鍵技術,引力以及氫彈電池技術都是張碩帶隊做的研究。
從理論到技術,從實驗到應用,方方麵麵都和張碩有直接關係。
和張碩相比,他完全沒什麽拿得出手的。
“唉~~~”
孟誌林想想長歎了口氣。
雖然理智給了很多理由,但心裏還是很不舒服。
等會議結束以後,孟誌林回到了辦公室,再忍不住把手裏的文件,發泄式的扔在桌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
“沒法幹了!”
孟誌林憋悶的攥緊了拳頭,滿眼氣憤的坐在椅子上。
動力組組長張世成推門而入,見到孟誌林的樣子,有些好笑的道,“你和張院士是生什麽氣?”
“我怎麽不生氣?過去一個月時間,我們一直都在搞電力輸出,結果他一來,全都推翻了!”
孟誌林和張世成認識了十幾年,也算是老朋友、老搭檔了,心裏有什麽話都能直接說,“我們是接到上級的任務才過來管項目的,之前引力技術研究也有參與,氫彈電池第一次接觸,但隻是電力……”
“電力!”
他重重的說道,“如果是引力技術,又或者氫彈電池技術,張碩院士說什麽,我百分百不會反對,不會有任何意見。”
“那些都是他的研究,人家做的研究,人家比我們更懂,對不對?”
“電力輸出設計和技術本身有關係嗎?這就是電力技術,純粹的應用。”
“他懂電力嗎?”
孟誌林說著苦笑道,“我也不是生氣張碩認識的態度,或者他插手什麽工作。”
“今天的會也很鬱悶,張碩與院士一說,看到沒有?就連你都沒有任何反對意見……”
他的語氣都帶著酸溜溜,好像是老朋友背叛了自己。
張世成不在意的笑道,“我當然不會有意見了,我也不是電力專家。”
“這方麵,我也不懂,都是和幾個研究員一起討論。”
“老孟啊,你也不想想,張碩院士是誰?不管是在任何領域,學術領域、研究領域、實驗領域,誰還會質疑他說的話?”
“我確實不會質疑,有什麽可質疑的?”
“如果他說並聯會增大電阻,那我就質疑一下,這是基礎常識,但他隻是說重新審視整體的設計,明顯是希望從整體出發,考慮方方麵麵,完成一個大的設計方案。”
“還能怎麽說?難道說不能這樣做,或者他做不下來?”
孟誌林也知道張世成說的有道理。
昨天的時候,張碩談起要整體設計,他發現自己就沒有理由去反對,因為他自己做不下來。
整體設計,牽扯到方方麵麵細節的東西,聯係各個部件的需求,感覺就是太複雜了。
之前的做法是先定好主設計方案,各個部分碰到問題再針對性解決。
他做不下來,不能質疑別人做不下來吧?
孟誌林是質疑的,但知道不能說出來,就像自己解決不了一個數學問題,不能直接說其他人也解決不了吧?
現在的情況就很類似。
孟誌林認為張碩也解決不了,張碩的想法是沒有問題的,他也是極為罕見的天才,數學天才、物理天才、科學天才。
但是,電力係統和他擅長的領域沒有關係。
“算了,看看吧。”
“接下來,我也管不到了,他要怎麽做就怎麽做,我就看能做出什麽!”
孟誌林歎了口氣,隻能選擇暫時性的妥協。
他沒辦法直接去質疑,也不想和張碩起衝突。
很簡單,因為對方是張碩。
在高端技術研究領域、軍防保密性科技領域,他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也認識幾個頂尖的老師,但放眼國內外科技領域,就根本算不上什麽了。
張碩就不一樣了,他是國際公認最頂級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新物理方向的影響力,不是任何其他人能夠相比的。
說一句,張碩引領了人類實現新物理的科技革命,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在學術領域和個人影響力方麵來說,他和張碩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但是,跨行如隔山。
在電力技術領域中,張碩可遠談不上專業,甚至可以說沒有做過相關的研究。
“不跟年輕人一般見識。”
“30多歲,這麽高的成就,即便是不懂的領域,也肯定非常高。”
“反正都讓你幹了,我也沒有插手,倒是要看看,胡亂指揮之下會有什麽結果!”
……
孟誌林什麽都不管了。
在氫彈電池電力輸出的設計研究方向上,工作都交給了張碩來負責。
現在研究組的重心就在這裏,搞定了電力輸出的問題,才能以此為基礎做其他的設計和測試。
孟誌林就變得很清閑了,他每天基地內到處逛逛,有時候會議都不參加了,實驗間也隻是看看,似乎是了解一下工作進度。
氫彈電池電力輸出的設計研究工作,確實和他意料的一樣,全部推翻重新設計以後,遲遲都沒有大的進展。
每天都是在論證各種細節問題,有些主體的設計要進行改造,還需要專門定製一些設備和部件,導致耽擱了不少的時間。
有些部件返廠再製造,又或者是定製新的部件,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一個多星期,連主設計都沒有裝配好。
過了半個月時間,設計方案才全部敲定,工程人員也按照設計,圍繞氫彈電池做大量的改造工作。
孟誌林去實驗間的次數也變多了,有時候,一待就是一個上午,就想看看怎麽設計安裝的。
他根本不看好張碩領導的工作。
氫彈電池電力輸出是個非常複雜的係統,要把需求非常高的變壓電控裝置,體積壓縮十倍以上,還需要保證電力的穩定輸出,且不能影響有電力逸出。
這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豐富的經驗。
張碩則是依靠其他小組上報的設計,還有一些講解的內容,就敲定了最終的設計方案。
這種方案,有什麽意義呢?
就像是學生用瀏覽器搜索了一大堆的理論知識,然後寫了一個應用的設計,其中肯定有各種各樣的bug。
換做真實的研究,也就是測試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趙括啊!”
“紙上談兵,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這樣的設計方案,測試不出現問題才怪了……”
孟誌林是這樣想的,但他沒有和其他人說,因為不管是領導,還是其他的研究員,都對張碩更有信心,他有什麽想法不重要。
這種情況讓人很難過,但對方不碰壁能聽他的嗎?
……
當進入到製造安裝階段,除了孟誌林以外,研究組的所有人都非常的忙碌。
張碩的研究方式和孟誌林存在明顯不同。
孟誌林是先做主體的設計,主體設計安裝調試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再和其他人討論解決。
張碩則是敲定了整個設計方案,主體再包括細節都是聯通在一起的。
就像是蓋一棟大樓,設計方案都擺在那裏,按照設計方案去建造就可以了。
等全部都製造安裝好,以後再進行整體的測試。
這就大大降低了難度。
其他人按照設計方案去安裝就可以,根本不用怎麽解決碰到的問題。
當然有好處,就有壞處。
如果在後續測試中碰到了問題,因為連細節的安裝都做好了,再想進行調整就很困難。
尤其是碰到大的問題,可能會推翻所有的設計,讓所有的工作以及努力付之東流。
其他人就不用考慮這麽多複雜的問題了。
他們隻是按照工作安排,一個部分一個部分進行安裝,因為中途不會碰到問題,安裝速度還是很快的,隻花費了三天時間,所有部分都已經安裝好。
下一步就是進行氫彈電池電力輸出係統的調試。
……
“雖然安裝的速度很快,但還是拖延了進度。”
“按照原來的計劃已經進入中期,肯定還會有一些問題,後續慢慢調試也能解決。”
“現在才剛開始進行調試,這樣整體的設計,調試往往可能比設計、製造需要的時間還要長。”
“如果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還要推倒重新設計……”
“重新設計,重新製造安裝,再去進行新的調試,又會是一個循環,來上三、四次……”
“遙遙無期啊!”
孟誌林感歎著搖搖頭,他有點小小的幸災樂禍,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麽想,但還是有些控製不住。
每個人,都是如此。
當趙老師再來到基地的時候,孟誌林也忍不住說明了自己的想法,“要是碰到了大問題,就要重新設計製造。”
“張碩教授的想法確實沒問題,但是,我感覺吧……”
他說著搖了搖頭,明顯不看好。
趙老師反倒覺得很有意思,有人質疑張碩的工作,實在是非常的少見。
他笑笑沒說什麽。
這天下午就是進行第一次測試,趙老師一行人,再加上孟誌林都一起旁觀測試。
他們站在控製室的大屏幕前,有研究員專門講解著屏幕上的數據,每一個數據都代表一個輸出端口的檢測數值。
氫彈電池電力輸出的設計,是為了保證每一個輸出端口的數據在計劃之內,並且要持續保證數據的平穩。
孟誌林旁邊就是張世成,調試要開始的時候,他就小聲說著,“看看,現在就是驗證的時刻。”
“電力輸出多麽複雜,你也是知道的。”
“我們的研究方向有什麽問題嗎?先完成主體,碰到問題再解決問題,其他的也都是這麽做,更複雜的都有。”
“比如戰鬥機,電力係統有多複雜?還要考慮航空發動機的需求。”
“張碩院士確實有能力,但科研領域跨行如隔山,胡亂指揮可不行啊……”
“烏拉烏拉~~~”
他連續說了一大堆,聲音能被張世成聽到,也恰好能被前麵的趙老師等人聽到。
有些人疑惑的轉過頭,心裏怎麽想就看不出來了。
但是沒有人直接反駁,必須應對情況並不了解,孟誌林主導過好幾個大項目的研究,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這時候,調試已經開始了。
在各部分進行檢測以後,張碩就指揮連接了氫彈電池的輸出端口,隨後大屏幕都開始出現了數據,最開始數據還是不穩定的,主要還是檢測裝置的問題。
在過了幾秒鍾後,屏幕上的數值就開始變得穩定,一個個數據都顯示出來。
有些數據在不斷的跳動,有些則固定在一個數值上。
每個人看的都非常認真,他們發現跳動的數據,變動的一般就隻有後麵的小數點,大數據沒有太大的變化。
各個輸出端口檢測人員也開始進行匯報,“A4端口,210到212,數據穩定,”
“A1端口,1090到1100,穩定。”
“B3,970,穩定。”
“D2,210,穩定。”
“A2,70到71,穩定……”
連續二十幾個數據的匯報,每一個結果都是穩定。
大屏幕前所有人都認真的看著,好多人已經驚訝的瞪大了眼,他們都對於測試內容有了解的,有的是就是研究人員。
孟誌林當然也是如此。
對於每一個端口的需求,他都能把數據倒背如流。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認真看每一個數據,有些跳動的數據還連續看著,就發現所有的數據都在計劃範圍內。
他驚訝中有些失態,推開前麵的人走到了第一排,越過趙老師來到了屏幕前,忍不住發出了驚呼“不可能啊!”
“每一個數據都在計劃範圍內,所有都穩定……”
“第一次調試怎麽可能!”
“這個結果……能算是完成了吧?比完成更好!”
“即便是輸出係統完成,也不會有這麽穩定……”
他說著看向張世成,“老張,你說說,是不是這樣?整體設計第一次調試全部穩定?”
“這是錄入的數據吧!”
孟誌林驚訝到不相信結果了,即便是帶領團隊完成了電力輸出的設計,也不可能有這麽好的數值,肯定會有某個端口存在不穩定情況。
那都是小問題,後續可以慢慢的解決。
像是眼前屏幕上的結果,都可以用完美來形容,第一次測試就得到完美的結果,怎麽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