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你對張碩院士還是不了解啊!
字數:6439 加入書籤
混亂力場新實驗,已經到了最後的準備階段。
實驗準備不止是裝置運轉和檢測,還需要測定強磁環境下衰變輕原子的狀態,有足夠多測定數據,才能夠和實驗後的結果做對比。
實驗準備工作都是物理中心的研究員以及混亂力場研究組負責的。
好多參與實驗工作的學者,他們隻是參與數據分析工作,實驗前還是比較清閑的。
他們也會討論實驗,針對學術問題做交流,同時也會談起公眾輿論的消息。
實驗開始前兩天,輿論上出現了個大消息,有人再一次拍到了引力飛行器,而且是長達三分鍾以上的視頻。
從視頻上來看,拍攝設備十分專業,距離非常遠的畫麵都顯得很清晰。
引力飛行器出現在視頻中,似乎是正在做高度穩定的直線飛行,距離拍攝位置最近的時候,拉進鏡頭之下,巨大圓環外形給人很大的震撼,下方的半球性裝置也能看的很清楚,半球性裝置外圍還有一大堆似乎是管道線路的東西,讓人感覺笨重而複雜,卻增加了視頻的真實性。
這個視頻被發布出來以後,頓時吸引了無數注意力。
之後輿論又爆出了好幾個視頻和照片,和第一個視頻上的引力飛行器一致,有幾張照片拍攝的比視頻還要清晰。
輿論,頓時爆了。
前一段時間,十幾秒引力飛行器的視頻,還是很模糊的黑點,就吸引了國內外廣泛關注。
這一次則是一大堆的視頻、照片,引力飛行器的存在直接被確定下來。
爆出來的視頻和照片很多也是有原因的。
上一次的輿論的影響很大,好多人甚至去視頻拍攝地點打卡,還有一些不明心思的人員,長期徘徊在周邊地帶,隻希望能發現到一些不了解的信息。
周邊的幾個小鎮、村落,都迎來了不少陌生臉孔,有的是純粹好奇過來看看,有些則是專門為了引力飛行器而來。
引力飛行器研發基地,也知道周邊的情況。
上級對此早有預料,但也沒什麽好辦法,引力飛行器的測試是一定要做的。
大規模搬遷基地肯定會被外界知曉,搬遷基地以後,再去做引力飛行器的測試,依舊可能被拍攝到,或者說,隻要是做飛行測試,消息肯定就瞞不住。
上級最終決定正常去做測試,新式飛行器的消息也能振奮人心,新物理高端科技,也能體現出大國的科技水平。
輿論,發酵就發酵吧,原來也不是沒有遇到過。
新式飛行器一旦進入飛行測試,就必定是被外界報道出來,並引起輿論的熱議。
這也是正常的。
引力飛行器受到的關注太多,視頻、照片發布出來以後,引起了國內外的巨大關注,還產生了國際級的輿論效應。
國外的網絡,都有大批人在討論著。
“有一張照片非常清晰,主體是巨大的圓環,直徑估計超過二十米,下麵則是一個半球,還有一大堆管道、線路。”
“有這麽清晰?”
“管道、線路都是黑影,但也可以隱約看得出來,專業人士分析照片就能得到結論。”
“真的是引力飛行器啊?真是了不起,那麽龐大……”
“估計有上百噸吧,我看到都驚住了,沒有翅膀,直接懸空,科幻感十足!”
“相當了不起的技術,但是能源是什麽呢?”
“低溫核聚變?好多人都這麽說。”
“……”
能源係統,才是國際關注的焦點問題。
引力飛行器已經確定下來,最長的視頻拍攝超過三分鍾,有專業的部門得到消息,隻是看到引力飛行器的時間就超過四分鍾。
考慮到引力飛行器的起降,飛行時間總計至少有五分鍾以上,甚至會超過十分鍾。
那麽龐大的裝置,懸空時間達到十分鍾……
怎麽做到的?
有專業人員分析指出,“它必定擁有強大到難以想象的能源裝置!”
“以目前的技術理論來看,能源裝置,很可能是低溫核聚變結合核轉電技術研製出來的,可以源源不斷提供超強電力,才能支持引力係統持續運轉。”
“從照片上來看,下半部分就是能源裝置,可以從外在的管道、線路,分析能源裝置實現的原理……”
很多專業機構都是這麽看的,但找專業團隊分析來分析去,也沒有任何的收獲。
問題的關鍵在於,低溫核聚變是怎麽實現的?
裝置外在看不出來,說明沒有太過於複雜的控製,最少不存在強製控製,低溫核聚變很可能在內部就實現了。
但核聚變不可能在低溫下持續運行。
究竟是怎麽實現的?
地球另一邊的決策層召開內部會議,討論的就是引力飛行器的能源問題。
有信息中心的官員指出,“我們能確定低溫核聚變是存在的,並且他們實現了完善的控製。”
“低溫核聚變結合核轉電技術,能製造出最完美的能源裝置。”
最高決策人認真說道,“不管怎麽樣,我們一定要掌握這項技術……”
會議商討了很多內容,包括情報信息的獲取、引力製造技術的支持,當然也少不了低溫核聚變技術的研究。
能源部支持的項目,丹尼斯懷特團隊的低溫核聚變研究,頓時引起了更大的重視。
能源部派出的小組直接加入到研究中。
軍方也派出了人員加入。
兩個機構派出的人員隻是參與到研究中,並不會去幹預研發決策,但丹尼斯懷特還是不得不放棄原來的實驗計劃。
懷特的想法是利用申請到的經費,繼續做托卡馬克核反應堆的研究。
現在隻能含淚轉到新方向,暫時的計劃也變成了複刻核轉電檢測實驗。
對此,丹尼斯懷特都有些心灰意冷。
他很固執。
在核聚變的認知上,對托卡馬克核反應堆的研究上,懷特表現的都很固執。
為什麽固執呢?
因為害怕!
懷特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他聽到低溫核聚變,下意識的就非常抵觸。
低溫核聚變存在,控製肯定要比常規核聚變容易的多,甚至都不需要什麽外在磁幹涉,再結合核轉電技術,就能夠製造出源源不斷對外輸出電力的強大能源裝置。
聽起來倒是很不錯,但和他沒有任何關係。
低溫核聚變就是在否定他做研究的意義,並說明他一輩子的鑽研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怎麽能接受呢?
他已經有50多歲了,不可能再去轉去新方向,一輩子努力化為烏有,所謂的核物理學家的名頭會變得一文不值。
懷特想想都心灰意冷,好多工作都幹脆交給泰勒威爾遜。
新研究,還是讓年輕人來做吧!
懷特的想法,是很多上了年紀的核聚變專家的普遍情況,他們根本無法接受低溫核聚變。
那等於是否定他們一輩子的努力。
也有不少核聚變的學者,覺得低溫核聚變出現是個機會,他們主動做相關的研究,並以一些微小的成果申請相關項目。
低溫核聚變確定存在以後,就能確定路是走的通的。
大量的國家和機構都希望能做相關研究,有成果和個人名氣申請相關研究就會變得很容易。
隻不過,研究肯定不容易。
核聚變研究了這麽多年,一直以來的結論就是,無法在低於一億攝氏度環境持續。
那麽低溫核聚變就一定和新物理有關。
具體是什麽呢?
有些學者研究起了理論,而有些學者則看向了最前沿的實驗混亂力場。
混亂力場實驗牽扯到了混亂力場向強力的轉化和影響,新一次實驗則進行了調整,實驗會不會有新發現呢?
……
在國內外眾多關注下,新一次實驗正式開始。
實驗就是開啟粒子對撞機,粒子對撞過程中會製造出超子,設備控製超子進入到混亂力場裝置。
隨後,實驗正式開啟。
強磁幹涉環境下,超子沿著環狀管道運轉的同時,內部出現了混亂力場的轉變,檢測就針對混亂力場轉變帶來的影響。
這次實驗的不同點在於,超子的數量有所增加,設備內部還有提前放置的活躍氚元素。
氚元素的運動速度趕不上科西超子,還會對進入設備的超子產生阻擋作用,隻是氚元素的密度很低,阻擋的效果非常的小。
“從理論上來說,影響更大的是強磁環境下氚元素衰敗產生的場力影響。”
“這種影響具體是什麽,實驗結束前,誰也不知道。”
“我們隻能做一定的猜測。我個人認為,氚元素衰變會影響到混亂力場轉變,並對最終檢測結果造成很大影響……”
在物理中心一層大辦公室,張碩對廖振宇、石秋玲以及其他學者說起了自己的看法。
每個人手頭上都有工作,相關討論也隻是在工作之餘閑聊。
但是張碩說的內容,,還是讓其他人感到很驚訝,因為他用了一個詞——很大。
很大的影響,也就代表實驗數據一定能分析出異常。
“真的會這樣嗎?”
“我怎麽覺得氚元素衰變不會有什麽影響?強磁和高溫環境下,衰變速度隻會少許增加,又不是全部衰變……”
“而且,氚元素密度很低,產生的發射性和超子衰變的放射性很類似,並不會有衝突。”
“兩者,怎麽會有影響呢?”
“張碩院士是怎麽得到的結論?會不會隻是胡亂猜測?”
石秋玲想不明白。
廖振宇則是笑道,“石組長,你對張碩院士還是不了解啊!”
“怎麽說?”石秋玲好奇的問道。
“麵對一個實驗問題,張碩院士說的看法和你的不同,不要質疑,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對認知是否有不足……”
“這就是我的經驗,張碩院士的判斷都是正確的。”
“至少我從未見過不正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