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空中離子炮!顛覆格局的超級武器!
字數:7911 加入書籤
航天部門早已經有了‘以引力技術為基礎發展航天科技’的計劃。
騰雲1型飛船研發的過程中,他們就考慮正式開始研究,召開了幾次內部會議還是決定再等等。
航天部門的專家們認為,應該讓航空飛船研究進行探索,他們可以借機吸取經驗,減少不必要的研發支出。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原來航空、航天是兩個領域,不管是動力和能源都是如此,航天的動力是研發火箭,衛星或其他航天設備發射到太空中,絕大部分應用都是太陽能。
航空用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動力則是航空發動機。
航空領域的飛行原理,是依靠推動空氣保持飛行,而航天要麵對的是空氣極為稀薄的太空環境。
兩者的需求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有了引力技術和氫彈電池以後,航空、航天就變得具有一致性,都可以依靠引力技術來推動,把氫彈電池用在主能源。
當引力技術得到了技術革新,航天部門就認為航天科技迎來了大發展的契機。
在航天部門的計劃上,知道航天飛船是第一步,下一步應用航天飛船來探索月球,再下一步是衝出地月係。
蔣學斌是相應技術研發的二號負責人,他希望能夠了解引力和氫彈電池技術。
在介紹了一番航天發展計劃以後,他又問起了引力技術的情況,主要是能製造多少倍率的引力以及覆蓋範圍有多大。
他說並沒有說起具體的數據,隻是預估了個強度數字,“我們隻是做了實驗,確定了技術,具體的能到哪一步,還是要看研究。”
“我估計,兩倍(地球引力)應該沒有問題。”
蔣學斌對於數據還是很滿意的。
實際上,航天領域對於引力強度的需求,趕不上航空領域,主要是因為,航天不需要考慮飛船的靈活性。
什麽加速度都不重要。
比如,從地球到月球,一直能有加速就可以,哪怕加速度隻有1m/s,積累上一個小時也達到了每秒3600米。
如果是一天時間,就能超過每秒八十公裏,速度已經相當快了。
引力技術的優勢在於,可以不用考慮所謂的第一宇宙速度,因為飛船能無視地球引力,即便每秒隻飛一米,也可以慢慢脫離地球。
&n/s,不斷加速積累,速度也會變得非常快。
舉例來說,常規的航天器從地球升空,進入地球軌道,再經過一係列的調整和加速,最終抵達月球需要一個星期以上。
&n/s的加速度持續加速,即便加上減速的過程,隻需要不到三天時間,就足以安穩的抵達月球了。
更不用說,兩倍地球引力,帶來的是十倍以上的加速度。
從地球到月球,甚至隻需要幾個小時。
引力飛船還有一個好處是靈活、簡單,有源源不斷的動力驅動,不需要考慮地球引力、地球軌道,就不需要做複雜的計算,甚至比駕駛飛機飛行還要簡單。
在說完了技術需求以後,蔣學斌就和張碩談起了航天科技的難題。
航天科技最大的兩個難題,一個是能源,一個是材料。
氫彈電池,解決了能源問題。
但材料,比能源更難以解決,航天科技發展需求各類能抵禦複雜宇宙環境的材料。
現在所使用的材料,隻要上過一次太空就要被廢棄。
這也是航天飛機被放棄的原因。
兩人正談著的時候,航空材料院朱貴走了過來,張碩立刻指著朱貴道,“蔣院士,材料的問題你可以和朱院士聊聊。”
“哦?”
“朱院士手裏有個項目,可能會造出很多新的材料。”
張碩笑著解釋了一句。
朱貴手裏的項目正是引力隔層的研究,周期性引力場邊緣會形成隔層,隔層對於物質會產生分子級的作用。
這是已經驗證過的。
雖然研究是絕對保密的,但實際上,國家級學術圈子裏,不少人都知道朱貴的項目,到這樣的會議上也不是秘密了。
本次會議上,朱貴就會做研究報告。
朱貴聽到張碩談起他,也簡單說了一下研發進展,“設備已經造好了,實驗進行過一次,製造了一個特殊的門。”
“很奇特……”
張碩非常感興趣,“發生了什麽?”
“分子被拆分,我們直接提取到了單質鐵。”
“鐵的化合物?”
“對。”
“強度多高?我指的是頻率。”
“每秒五百以上。”
“確實很高……”
朱貴笑道,“我們有技術支持,國家離子態物質研究中心,他們提供了超高加速離子的技術。”
“我們進行了測定,高強度的鋼材隻需要0.3秒就會疲勞。”
“另外,我們還發現單質也會受到影響,產生一些物理表現態的變化。”
張碩聽的眼前一亮,追問道,“有沒有試過單質碳?能不能把它變成鑽石?”
“額~~~”
朱貴尷尬一笑,“很難說吧,研究才剛剛開始,未來肯定會有很多新發現。”
蔣學斌聽的有點模糊。
他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朱貴正進行一種新技術的研究,和材料學直接相關。
那麽就可能研究出一些全新的材料。
這確實是個好消息。
……
在很多人的討論聲中,老師團已經到來,也代表會議正式開始。
首先代表老師發表了講話,說明了會議的主體內容,包括引力技術的突破和應用,也包括幾項新物理科技的研發。
在場絕大部分學者都是來旁聽的,聽一下新物理方向的科技,討論一下是否能應用到自己的領域。
主角,就是張碩、朱貴、劉成文等人。
薛柏坤代表團隊,到台上對於引力技術突破了說明,主要說的就是製造引力的強度和覆蓋範圍都有了提升。
提升並不是數據,而是一種可行的技術方法。
所以薛柏坤走下台以後,老師就說明要組建全新的研發團隊,來研究擴大引力強度和範圍的技術。
然後,就是劉誌文了。
過去一個星期的時間,劉誌文以及其團隊的人都在一直忙碌著,他們為會議做了很多的準備,主核心就是完成二代航空飛船的設計。
引力技術取得突破以後,二代航空飛船研發變得簡單了。
他們隻用了一個星期就拿出了一個方案。
實際上,老師們隻是想讓劉誌文上台做個小報告,說明一下二代航空飛船的研發方向,沒想到他能拿出一個方案。
當飛船的設計圖放在熒幕上時,會場都變得嘈雜起來。
熒幕上是個AI製造的飛船圖像,飛船整體呈現梭形,看起來像是個‘海豚’,配上白雲、藍天的背景,設計可以用‘酷炫’來形容,完全像是‘未來科技’。
“二代航空飛船,我們暫時把它命名為‘飛豚計劃’!”
“依靠最新的引力和能源技術,我們的設計是把能源係統放置在後方,引力係統則在能源係統前……”
“各類設備……”
“外在來說,需要適應特殊引力場造成的複雜空氣流動環境……”
“引力場的存在,本身就會影響到周圍的空氣流動,而飛船的飛行也會引起……”
“所以我們在飛船上加裝了尾翼……”
飛豚計劃。
二代航空飛船的外形像是海豚一樣,前麵的尖嘴巴是高端雷達係統,海豚的嘴巴上方則是駕駛艙,頭部則是引力係統。
再往後的肚子,就是氫彈電池和其他設備了。
在飛船的後方,還有平直設計的尾翼,真像是海豚的尾巴一樣。
兩則,還有靈活的鰭翼。
各種機翼的設計,則是為了快速飛行時保持平穩。
劉誌文拿出的設計方案確實很驚豔,隻是一個外觀就讓很多人為之讚歎。
他個人也表現的很興奮。
雖然隻是團隊一個星期的成果,但他的團隊可是有很多航空專家的,他們在一起研究了一個星期,主體設計以及外觀都很不錯了。
從技術層麵來說,已經沒有了疏漏可言。
實際上,一個星期能拿出方案,主要還是因為更高端的技術讓設計變得簡單。
當引力技術提升以後,各種技術限製都沒有了,所製造的航空飛船,甚至可以像是飛機一樣操作,讓飛行員能更快適應下來。
……
劉成文拿出的方案,並沒有在會議上確定下來,因為會議是非常短暫的,後續還需要專業的討論和研究。
會議半部分,則確立了引力技術應用於航天領域的問題。
主要還是確定方向,而不是敲定什麽內容。
會議結束了。
張碩的工作並沒有結束,他休息了一個晚上以後,第二天又去參加會議。
這次的會議更加重要,是有關軍事發展的議題。
所有來參會的都是軍事領域的學者和頂尖的老師,軍事科技的議題,談到了離子炮技術的應用。
第一個議題,就是要在最新核動力的航母上安裝氫彈電池和離子炮。
張碩的工作是上台做出氫彈電池的技術說明,還有離子炮相關的研究團隊,派出代表說明了離子炮技術。
現在的離子炮技術已經非常穩定,軍事研發的最高端設備,可以做到每六秒發射一次,幾台放在一起,就能升到一秒一發。
這種高頻率的發射,還能持續很長時間,可以說就是‘戰爭機器’。
有了離子炮技術以及航空飛船以後,實際上,航母的存在已經有些雞肋,航行在海麵上就像是一個大型的靶子,麵對離子炮或未來航空飛船的打擊,連閃躲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不過技術隻存在於國內。
國際上還沒有相關的技術,航母的存在還是有意義的。
航母上安裝了離子炮以後,防禦上就變得無懈可擊,對空也非常具有威懾力,能夠直接打擊三百公裏內的各類戰機,還能對天空中的衛星造成威脅。
這樣的航母就可以到全世界自由航行了。
下一個議題,就是離子炮在空中的運用,具體則是製造可以發射離子炮的航天飛船。
在引力技術提升前,離子炮不可能裝在航天飛船上,因為設備很龐大,所需要的電力能源太多,兩台氫彈電池都支持不了。
現在則可以討論了。
在綜合了氫彈電池以及引力技術的參數以後,就可以開始‘高空離子炮飛船計劃’,搭載離子炮的飛船是真正的‘威懾武器’,它並不需求高的靈活度,需要的是高空飛行以及可以釋放離子炮。
高空飛行,具體是五萬米以上。
這個高度足以保證安全了,即便沒有什麽靈活性,因為飛的足夠高,再加上本身自帶防護武器體係,就不可能被打下來。
那麽飛船隻需要飛到高空,再發射離子炮就可以打擊一切目標。
這種飛船就是專門為應對航母製造的。
所有的航母應對空中的離子炮武器,都會顯得蒼白無力,直接變成了巨大的靶子,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到時候,其他國家的航母都會變得雞肋。
不止是航母,即便是戰鬥機或者其他飛機,因為飛的不夠高,速度再快也不可能趕上離子炮,也都會成為移動的靶子。
搭載離子炮飛船的戰略意義太大了。
在會議上提出以後,馬上就全票通過,所有人都忍不住激動的討論起來,相關的老師還把計劃定為‘最重要的方向’。
劉成文的二代航空飛船,重要性都要排在後麵。
二代航空飛船,即便是再靈活,也就是‘超高端’的戰鬥機而已。
空中離子炮武器,則直接顛覆現有的軍事格局,讓海洋對麵的航母大國,所有的航母都變得靶子,隨時都能夠直接被摧毀。
到時候,世界格局直接被顛覆。
在會議的最後,還有專家提出了‘太空離子炮’武器的概念。
從技術基礎來說,有了氫彈電池支持離子炮係統,‘太空離子炮’武器也是可以製造的,到時候,武器就可以持續掛在太空中,隨時都可以對地麵進行打擊。
這個想法也通過了,隻不過暫時還隻是計劃,因為太空環境太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