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機械工程師

字數:4851   加入書籤

A+A-


    皇祐二年,別的事情不多。
    基本上就是出內庫絹多少萬,以備軍賞,然後又是多少萬,市糴軍儲。
    緊接著……
    就是這裏水災,那裏地震,還有吳中大饑,兩浙流民泛濫。
    而麵對大饑,顯然,地方官員都沒什麽辦法。
    又或者說……
    是因為他們不想去想辦法。
    最後朝廷沒得辦法,隻能是讓範仲淹去救饑。
    範仲淹一到了吳中,立馬便上馬各種項目。
    雖說花費不少,甚至還修了寺廟,但最起碼,百姓是活了。
    朝廷想要賞賜範仲淹。
    範仲淹也是表示道:“臣不過是學的豫王殿下的而已,明明都有這樣好的例子用以救災,可為何一些地方的長官,還是什麽都不會,什麽也不做。”
    “臣懇請把這種做法,以後定為法令,但凡是有什麽需要救災的,這地方的長官便可以行此方法,而不需要有任何的顧慮。”
    趙禎便道:“範卿的話,很有道理,準了。這法令的具體內容,就由範卿你來製定吧。”
    而等到範仲淹回來之時,其實也差不多到了這一年的年底了。
    隻能說……
    到了第二年,趙昕也可以勉強地說,自己已經十三歲了。
    然後趙昕自己也有稍稍地研究了一下下。
    還行!
    應該說,不小了!
    當然了!
    為了穩妥起見,最好還是等再長長。
    倒是陳圓圓以及四名小妾這邊……
    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是長得不錯。
    畢竟其實女的,一般到了這個年齡以後,以後其實也很難再長高了。
    整個皇祐二年下來。
    首先,是自己又長大了!
    其次,是今年下半年,趙昕覺得無聊,便給自己弄了一個工匠學校。
    工匠學校,顧名思義,以後就是專門負責打螺絲的。
    具體的要求,也沒什麽太高的要求。
    就是要求視力正常,身體健康,沒有不良嗜好,窮苦百姓子女優先。
    包吃,有月俸,年齡最好是在至少十五歲以上,必須吃苦耐勞。
    然後學校的課程方麵,有語文、數學、機械畫圖,以及各種實習課。
    其實都可以直接進入到實習的環節。
    但很顯然!
    如果起碼還能學點語文、數學以及怎麽畫圖,這肯定更好。
    否則……
    一個文盲,幹一輩子,都是文盲。
    可要是這多少懂點語文、數學以及畫圖呢?
    那就又不一樣了。
    以後說不定能成為機械設計師。
    當然!
    其中,趙昕還會給他們摻雜一些物理,甚至是化學方麵的知識。
    隻不過……
    這個由於內容篇幅比較少,就不單獨地把它給列出來成為一課了。
    範仲淹從吳中回來後,一問家裏人,這最近京城裏,有沒有發生什麽新鮮事。
    結果……
    毫無意外,這趙昕弄了一個工匠學校,而且還對外公開招人的事,便也是立刻被範仲淹給聽進了耳朵裏。
    說實話!
    範仲淹是真的不懂這工匠還能還能建學校?
    有這個必要嗎?
    直接讓師傅帶徒弟不就好了?
    而且千百年來,百姓一直都是這麽幹的。
    關鍵是……
    這工匠還可以建學校,這是範仲淹萬萬沒想到的。
    富弼、韓琦、文彥博等人,肯定也想不通。
    文彥博倒是有問過趙昕,說這這工匠學校是幹什麽的。
    然而……
    即便趙昕再怎麽向他解釋,這些古人又怎會明白錘子的力量。
    趙昕隻是跟對方說,接下來,大宋有必要進入到工業時代。
    文彥博也不明白什麽叫做工業時代。
    趙昕隻能是告訴他,在工業時代,全天下的百姓,將會分出相當一部分的人,去完成工匠的工作。
    這就等於是把原來是農民的,都送去當工匠了。
    如果說以前的士商工農的比例,是一比九十九比九百九十九比九千九百九十九的話。
    那麽現在,前麵還是一比九十九但是,後麵的,可能就是兩千比八千了。
    總之……
    就是日後,這工人的數量會慢慢地多起來就是了。
    可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注重農業,現如今把更多的人給塞到工業上去,這會不會……
    要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為本的社會啊。
    趙昕見文彥博隻是皺著眉,什麽話也不說,也懶得管他。
    不過借著文彥博的嘴,倒是讓開封城的官員跟百姓,卻是大概地知道了趙昕想要做什麽。
    趙昕也覺得,這報紙是時候該創辦起來了。
    雖說大宋到底有多少人識字,目前也還沒有做過統計,但再怎麽說,這能住在開封城裏頭的。
    這文化水平,估計再怎麽差,也絕對比那些在鄉村的,要好上許多。
    以後……
    有了這報紙,趙昕就可以看情況,然後給外界透露一些有關自己想要如何治國的消息。
    也就直接免去了像是還要跟文彥博去解釋這樣的環節。
    範仲淹聽聞了要增加工匠的比例後,也是沒有立刻反對。
    隻是……
    對趙昕要增加多少,以及增加了這些人,這些人該如何去養活,還有,養這麽多的工匠做什麽,有一點點的疑惑。
    其實大宋的官員,私底下都不太好見麵。
    畢竟……
    如果接觸得太過於頻繁了,就會有結黨的嫌疑。
    而結黨這種東西,不單單是現在,就算是放到大宋任何時候,都是很嚴重的一件事。
    當然!
    老是私底下見麵可能不行,不過,這書信,甚至是公開的書信,倒是沒什麽太大的問題。
    範仲淹便直接給趙昕寫信,問增加多少。
    趙昕哪知道增加多少,這得看情況,反正……
    現在一共也就幾十個人,然後,再順手給範仲淹說了說,未來,這些人將有可能會被培養為技術型人才,技術型官員。
    算是直接給所有人明示了,以後,官員我會從這裏挑。
    範仲淹也很是好奇,趙昕到底想要做什麽。
    照理說,就算是要修鐵路,也不至於這樣做吧?
    然而範仲淹又怎會明白。
    這工匠,尤其是優秀的工匠,隻會嫌少,而不會嫌多。
    不過其實準確地來說,不應該叫工匠,應該叫機械工程師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