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5章 山西
字數:1455 加入書籤
山西,這方被太行山與呂梁山環抱的土地,是一部厚重的典籍。青磚黛瓦的晉商大院裏,飛簷翹角挑著千年的月光,磚雕木刻藏著晉商的傳奇,一磚一瓦都訴說著曾經的繁華。五台山的晨鍾暮鼓裏,懸空寺半插飛梁,千年懸於峭壁,見證著信仰的堅韌。一碗熱氣騰騰的刀削麵,麵條在師傅手中如銀魚躍入滾水,澆上老陳醋,酸香穿透街巷,那是生活最本真的滋味。當秋風掠過黃土高坡,溝壑間的窯洞升起嫋嫋炊煙,與遠處的長城烽燧相映,仿佛能聽見曆史的回響。這裏的山是沉默的詩,水是流動的畫,而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骨子裏刻著山的沉穩,水中的柔韌,將文明的火種代代相傳。翠屏峰半腰的赭紅色崖壁像被巨斧劈開道裂隙,懸空寺便嵌在這裂隙間,上載危岩如覆華蓋,下臨深穀似浮雲端。朱紅廊柱斜插岩壁,青灰瓦當垂落崖邊,十數間殿宇依山勢層疊,以榫卯銜鐵扁擔,將千年歲月懸在半空。
山風穿廊時,簷角銅鈴輕響,驚起崖柏間幾隻灰雀。拾級而上,石階沾著晨露微涼,指尖撫過殿門斑駁的木紋,能觸到北魏工匠鑿刻的凹槽——當年他們以繩索懸身,在絕壁上開鑿石窟、架梁鋪板,讓佛、道、儒三教殿宇共居一簷,晨鍾暮鼓與鬆濤共鳴。
立於最高處的三教殿外,俯瞰是金龍峽底奔湧的渾水,仰望是摩崖石刻“壯觀”二字。雲氣漫上來時,整座寺宇似在霧中浮動,廊柱的影子投在岩壁上,隨日光流轉,恍若千年前的鑿錘聲仍在穀中回蕩。這懸在空中的,何嚐不是古人以匠心對抗天險的勇氣,是信仰在絕壁上開出的花。崖壁像被巨斧劈開,赭紅色的岩石層層疊疊,棱角被風蝕得銳利,卻又在某些凹陷處積著暗綠的苔蘚,像凝固的浪濤突然靜止。風從穀底卷上來,帶著鬆針和碎石的氣息,撞在崖壁上發出嗚咽似的響,把幾叢倔強的野杜鵑吹得左右搖晃,花瓣卻死死攥著枝幹,不肯落下一片。
最高處的岩石裂開一道縫,裏頭卡著半塊褪色的紅布,不知是哪年哪月的祈願,被風雨啃得隻剩邊緣的流蘇,卻仍在風裏微微顫動,像隻折翼的蝶。往下看,穀底的雲在動,漫過青灰色的山脊,漫到崖腳時突然散開,露出幾株斜生的鬆樹,根須像銀灰色的網,死死扒住岩縫裏的泥土,樹幹卻朝著天光的方向歪著,像被無形的手拽著向上。
夕陽把崖壁染成金紅,岩石的陰影裏卻藏著深藍,風還在吹,那半塊紅布晃得更急了,倒像是崖在呼吸,一翕一張間,把百年的時光都吞進了裂縫裏。老巷盡頭的青磚牆上,爬著一道裂縫。從牆根蜿蜒向上,像條幹涸的河,寬窄不一——窄處細如發絲,寬處能塞進半根手指。積灰在縫裏絮成棉絮狀,嵌著幾片蜷曲的枯葉,是去年深秋被風卷進去的,如今脆得一碰就碎。雨後會滲出水珠,順著磚縫往下淌,在牆根洇出深色的痕,像誰沒擦幹淨的淚痕。
伸手摸時,磚麵粗糲得磨手,裂縫邊緣的牆皮簌簌掉渣,指尖能觸到裏麵冰涼的濕土。風穿過時總帶著嗚嗚聲,像老嫗的低語。陽光好的午後,金粉似的光從裂縫漏進來,照見裏麵蜷著的蜘蛛,腿細得像線,正趴在網上補昨夜被雨打爛的破洞。
裂縫頂端有塊磚鬆了,半懸著。磚角露出裏麵半片褪色的紅漆,是幾十年前孩子們用粉筆頭畫的五角星,如今被裂縫劈成兩半,一半在磚上,一半陷在牆心裏,紅得發暗,像凝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