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電影的使命(終)
字數:13652 加入書籤
好萊塢星光大道。
中國劇院。
《神奇女俠》首映禮。
“是延續諾蘭和紮克施耐德的黑暗風,還是說這位來自於東方的導演,會給DC帶來不同的風格?”
報道《神奇女俠》首映禮的各大電視台主持人和嘉賓,爭論不休。
“光明或者黑暗,這是一個問題。”
質疑都算溫和,陰陽怪氣才是常態,隻有華納係媒體保持基本客觀。
原因無他,實在是沈三通執導《神奇女俠》有些破壞花旗國媒體人、藝術從業者的玻璃心。
《神奇女俠》既是女權圖騰,也是國家神話的產物。
承載進步理想,又在商業與意識形態拉扯中不斷變化。
此刻,在超級英雄電影逐步占據主流的好萊塢,《神奇女俠》隨時代變遷不斷重塑的象征意義,落到了沈三通手裏。
沈三通將用自己的大手,透過花旗國社會性別、權力與身份議題的“文化棱鏡”,折射並塑造出他認知中的神奇女俠。
不管電影成品如何,這種行為本身,已經前所未有。
隻有深刻理解好萊塢規則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不可思議。
巴裏·梅耶作為華納兄弟前任CEO也來到了首映禮。
“沈,你是第一個書寫好萊塢規則的華人。”
13年巴裏·梅耶卸任了華納兄弟CEO的職務,一方麵是年齡因素,另一方麵是《巨人捕手傑克》票房慘敗,《超人之軀》作為DC宇宙起點,成績也一般。
華納激烈的內鬥,巴裏·梅耶因此出局。
不過他任內一手挖掘《哈利波特》係列,又締造了諾蘭蝙蝠俠,和華納兄弟屬於和平分手,依然享有一定影響力。
沈三通沒有謙虛,《神奇女俠》完全是他的形狀,又沒有長久在好萊塢發展的打算,無敵了。
於是笑道:“也許是華納太需要成功了吧。”
巴裏·梅耶搖頭失笑,道:“我聽說你和凱文·辻原不太愉快,你們之間有誤會?”
凱文·辻原是接任巴裏·梅耶的首位亞裔CEO,又是日裔。
刻板印象拉滿,比巴裏·梅耶這些老白男們更難以溝通。
聊了幾句,事業話題上沈三通漫不經心,巴裏·梅耶想到了什麽,試探道:“沈,你要是長久在好萊塢發展,要處理好和他的關係。”
沈三通直白道:“我聽說AT&T要收購時代華納,到時候又是一番龍爭虎鬥,我不想參與其中。”
巴裏·梅耶震驚於沈三通消息渠道如此靈通,他也是剛聽到風聲,悄然轉移話題:“也許你的電影可以讓華納重新煥發生機。”
“卡梅隆過來了。”寒暄幾句,沈三通和巴裏·梅耶告辭,招呼出席首映的卡車司機。
沈三通:“歡迎。”
卡梅隆:“預祝你電影成功。”
沈三通:“多謝。”
卡梅隆:“我很期待你的電影。”
沈三通:“第一次做好萊塢電影,不懂偷工減料。”
聞言,卡梅隆便知道沈三通猜到了他為何而來。
最近幾年,好萊塢腐敗問題愈演愈烈。
《神奇女俠》一億美元製作成本,在當下好萊塢隻能算中等製作。
他這一次過來,就是來看《神奇女俠》最終成片,是否和業內傳言一樣。
順便評估一下中國電影未來的前景,《神奇女俠》搭建的實景部分絕大部分在中國完成,後期大量鏡頭用到了中國公司。
如果真如傳言那樣,卡梅隆真要擔心好萊塢未來了。
沈三通應付首映禮早已輕車熟路,閑庭閑步,作為女主的伊麗莎白·德比齊還是新兵蛋子。
麵對絡繹不絕的好萊塢台前幕後大佬,很是緊張。
首映禮穩步推進。
萬眾矚目中,《神奇女俠》揭開了麵紗。
沈三通看過好幾遍正片,再看一次,依然有些遺憾。
在他看來《神奇女俠》尺度不算很大,隻能算半反權威。
但是還有一些鏡頭經過了刪減。
阿瑞斯化身主持的秘密組織,背後操縱戰爭的劇情,沒有保留下來。
如果是共濟會之類的鏡頭,保留下來不難,可惜沈三通沒有往共濟會、眼睛方麵刻畫,他刻畫是千年不變的頂層統治集團,不變的大山。
這個映射現實了。
西方世界,最頂層的統治集團,還是一千多年前那窩老貴族。
因為西方從來沒有經曆過真正的底層革命,也就是類似中國這樣的,兩三百年一輪的換人遊戲,沒有過。
西方在殖民地大屠殺時代,資本轉型遊戲很成功,它們的貴族階層,已經轉型為資本巨鱷。
表麵上文質彬彬,其實還是一千年前那夥人在繼續操控西方的一切。
說到底,其實西方世界,政治曆史階段,處於春秋戰國的血統貴族階段,隻不過西方沒有商鞅,也沒有秦始皇,沒能完成血統貴族,到新型軍功貴族轉型。
電影開幕。
天堂島的起源。
戴安娜自幼生活在由亞馬遜女戰士守護的隱秘島嶼“天堂島”(Themyscira)。
她被母親希波呂忒女王(Queen Hippolyta)告誡,人類世界被戰神阿瑞斯(Ares)蠱惑陷入墮落,而亞馬遜族的使命是保持和平,等待需要她們的時刻。
開場。沈三通沒有直接構造一個權威體係,也沒有強化母係社會概念,更沒有使用鏡頭語言進行所謂挑戰傳統父權敘事,而是盡可能淡化意識形態語言,強化戴安娜這個角色本身。
戴安娜是正義、愛和勇氣的化身,同時又具有人性,富有同情心。
和萬千普通人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苦惱。
第一部分。
人類闖入與使命覺醒。
一戰期間,英國間諜史蒂夫·特雷弗(Steve Trevor)墜機誤入天堂島,並透露外界正陷入慘烈戰爭。
戴安娜堅信這是阿瑞斯在操控人類互相殘殺,決定隨史蒂夫前往戰場,尋找並摧毀阿瑞斯,終結戰爭。
第二部分。
踏入人類世界。
戴安娜首次接觸現代社會,目睹戰爭的殘酷與人類的複雜性。
她與史蒂夫組成小隊,包括狙擊手、騙子等角色,深入德軍戰線,試圖阻止德軍毒氣專家研發的新型致命武器。
戴安娜她開始聽到人類集體潛意識的哀鳴,目睹戰爭的殘酷逐步展露潛力。
至此除了靈性伏筆,基本上是好萊塢常用套路。
隨著劇情深入,才慢慢展露不同。
第三部分。
戰鬥與成長。
戴安娜在戰場上展現超凡戰力,如徒手攻占德軍堡壘、抵擋子彈等,逐漸成為士兵心中的希望象征。
然而,她發現即使擊敗疑似“阿瑞斯化身”的德軍將領,戰爭仍未停止,開始發現戰爭的複雜性,背後有著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縱。
戰爭原因進行了簡化。
一場戰爭,特別是世界大戰,成因是複雜的。
一戰,既有分贓不均,也有海權陸權,還有地緣矛盾。
但是考慮到歐美觀眾受教育水平,再加上他們政府的屬性,簡單歸因,其實恰到好處。
隨著故事深入,沈三通賦予了更多解讀空間。
比如史蒂夫·特雷弗是關鍵人物,他有多個層次,是一戰時期英國派到德國的美國間諜,也是體製內的反抗者。
再比如阿瑞斯是戰爭化身,他又是舊有秩序的維護者,所以他的化身是偽裝成英國軍官的帕特裏克·摩根爵士。
同時,阿瑞斯也是奧林匹斯眾神秩序的“維護者”。
引發人類戰爭的源頭是借助戰爭使得信仰之力回流。
戰爭的隻是手段,目的是為了掠奪信仰。
一戰表麵是帝國主義爭奪,實為奧林匹斯眾神通過人類代理人收割戰爭信仰的養殖場。
第四部分。
真相與決戰。
最終,戴安娜直麵真正的阿瑞斯,偽裝成英國高層帕特裏克·摩根爵士。
阿瑞斯先聲稱戰爭的根源並非自己的操控,而是人類天生的貪婪與暴力,並試圖引誘戴安娜加入他的計劃。
戴安娜選擇相信人性的光明麵,與阿瑞斯展開史詩對決。
隨後,阿瑞斯直言,天堂島亞馬遜社會的安全祥和,是因為他的守護才會存在。
戴安娜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離不開他這個秩序“維護者”。
可以說多元宇宙的擔子,全部扛在他這個戰爭之神身上。
如果戴安娜這樣的半神足夠努力,能夠和人類中的精英競爭,讓人類信仰他們,保證信仰不流失,根本不需要他來推動戰爭。
他,阿瑞斯,一心一意為了奧林匹克眾神付出,卻成為了戰爭販子、劊子手,背負著殺戮和暴亂的罵名。
做著最累的活,挨最狠的罵。
反派的動機不是單純的邪惡,而是維護自身權力和秩序。
在戴安娜幾乎動搖的關鍵時刻,史蒂夫和其他小隊為阻止毒氣炸彈犧牲自己,喚醒了戴安娜對勇氣與愛的理解。
在這一刻,戴安娜在人間,反抗戰爭,在神話體係中,她反抗阿瑞斯嘴裏的“既有秩序”。
史蒂夫的真正救贖不是死亡,而是讓戴安娜從情緒和喜好,找到自身的使命所在。
保留DC超英敘事骨架的同時,在女性題材之上,上升到反權威,賦予神奇女俠新的時代批判性。
第五部分。
英雄的誕生。
“我討厭你說的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從未改變。現在就是我來真正改變這一切。”
神奇女俠向真身降臨的阿瑞斯豎起中指,火力全開。
真言套索、手鐲、頭冠等等,隨著她實現了進化,原本真言套索代表真相和正義,手鐲能抵擋攻擊,象征女性的防禦和力量,此刻,這位亞馬遜戰士的裝備,化作了反抗套裝。
阿瑞斯恐懼而又憤怒的吼叫:“我如果隕落,將導致所有神話體係崩潰,包括亞馬遜人的存在根基。”
“父神(宙斯)不會放過你!”
神奇女俠的回應是:It’s&ny life!(我命由我不由天)。
fuck you!(去你的鳥命)。
戴安娜擊敗阿瑞斯,但意識到戰爭並未立刻結束。
從此,她以“神奇女俠”的身份隱於人類社會中,等待下一次被召喚。
電影彩蛋。
轟隆隆!
一片雷霆中,一個充滿威嚴而又霸道的聲音,命令戴安娜成為新的戰爭圖騰,似乎暗示了下一部的敵人是宙斯。
看完電影,卡梅隆內心極為複雜。
這是一億美元能拍出的電影?
一戰時期的服裝、武器,機器大生產場景,鋼鐵、齒輪象征工業化戰爭機器,曆史真實感爆棚。
視覺和特效上,也是頂級水平。
卡梅隆不由擔憂。
一億成本,好萊塢做不出來啊。
如今,給演員打傘是一個工種,給演員的雨具除雨也形成了一個工種.
好萊塢自己來製作《神奇女俠》,至少要五億到七億美元才有可能。
更讓卡梅隆震驚的是電影的力量感。
通過戴安娜的純粹信念與戰鬥力,打破傳統超英片的性別框架,超越戰爭與人性的反思。
戰爭根源從阿瑞斯個人邪惡,上升到神權資本共謀結構。
戴安娜成長,也從相信愛拯救世界,變為認知到愛被權力異化為統治工具。
反派動機,從毀滅人類,變為以戰爭強化秩序永續運轉,收割信仰。
在超過以往好萊塢深度的同時,又保持觀影低門檻,一步步上升。
喚醒神奇女俠的,也不隻是史蒂夫,還有其他人的犧牲,不同於好萊塢個性敘事的集體主義。
既符合一戰百年反思的當代語境,又將超英敘事提升至結構性質疑層麵。
卡梅隆幾乎能夠看到,神奇女俠向戰爭之神豎中指的鏡頭,還有結尾的呐喊,將會成為不輸於鋼鐵俠公開身份的經典鏡頭。
啪!
啪啪!
掌聲中。
沈三通帶著主創一塊登台,接受同行彩虹屁,和觀眾交流拍攝趣事。
電影邏輯上其實存在一定漏洞,比如戰爭在毀滅的同時,也帶來希望。
會撬動一成不變的階級壁壘,阿瑞斯發動戰爭和秩序維護者設定存在一定的衝突。
神奇女俠回歸人類社會,也是融入美國主題敘事,從反權威收回一腳,比之他魔改的《大聖歸來》結尾弱了很多層次。
但這都是小瑕疵。
他這版《神奇女俠》比之好萊塢大片邏輯性依然要強很多,無論是質感和深度都要強。
哪怕是半反權威,也是好萊塢從未有過的電影主題,美國電影不是沒有解構,但多是獨立電影,而且多是陰謀論。
主流大片裏麵反權威,極為罕見。
提供稀缺且優秀的電影產品,沈三通相信成績不會差。
好萊塢這邊的首映禮結束,沈三通隨後飛往國內,參加國內的首映禮。
國內氛圍比較正常。
雖然搞擬人化不是很好,但《神奇女俠》首映後,國內一些人的表現,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有些人欲求不得的女神,各種翻白眼、一臉嫌棄,忽然有一天發現她被沈三通玩膩了一腳踹開,關鍵部位還帶著各種紋身,隻能挺著大肚子,蹲在路邊哭。
《神奇女俠》上映前,還可以自我欺騙糊弄自己,現在《神奇女俠》上映了,好萊塢眾星雲集,從高管,到知名製作人、導演,再到演員捧場,首映結束後,卡梅隆大吹彩虹屁.
把國內一幫人徹底搞懵逼了。
相當於直接大嘴巴招呼,不做任何前戲,沒有任何轉圜餘地。
暗地裏強了,和拉廣場裏帶來震撼是不一樣。
2015年6月5日。
《神奇女俠》全球上映。
美國本土票房首周末破億,次周不降反增,實現逆漲,突破兩億。
次周末第二,略輸斯皮爾伯格擔任製片人,科林·特萊沃若執導的《侏羅紀世界(侏羅紀公園4)》。
然而第三周《神奇女俠》以微弱跌幅,拿下周票房冠軍,壓倒次周的《侏羅紀世界》。
上映三周,沈三通執導的超人英雄《神奇女俠》便席卷世界,轟下18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中國市場完全靠沈三通號召力,國外市場憑借的是電影內容共情。
說得簡單點,全世界人都對如今的秩序不滿意,憋著一口氣。
當然,最驚人的成績,還是在美國市場。
幾乎可以用石破天驚來形容。
很多民意調查機構,觀察者發現,《神奇女俠》像是在美國燃燒的民意中澆了一鍋油,成就了電影票房,同時進一步助長了美國滾燙的群體情緒。
嚇人啊!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有多冤!
占領華爾街運動是字麵意思的MAGA,不是口號,是真正的希望,是花旗國最廣大人民的,也許是最後一次團結在一起自救的嚐試。
如果占領華爾街運動能夠取得更加積極的結果
如果政客們能意識到占領華爾街運動的警鍾意義.
如果主動做出實質性的改革
那麽今天,以及以後的花旗國也許能延緩衰落和分裂,甚至凝聚出真正的共識。
可自我革命不是一般的困難,刮骨療毒不是誰能做到的。
現實世界沒有如果。
但是,打生樁可以殺死某個人,鎮壓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卻不能改變基本麵。
所以《神奇女俠》,哪怕隻是半反權威,依然點燃了一團火。
《神奇女俠》持續火爆,美國一些精英隻有一個想法:我草,沈三通人怎麽那麽壞!
這是火上澆油啊!看熱鬧不嫌事大啊!
華納痛並快樂!
三周股票幾乎翻了一倍,一把拉爆了。
打出了雙重預期。
第一是DC電影宇宙走出了一條不輸給漫威的路,而且是可以複刻的,半反權威爆米花大片。
第二是和沈三通合作,打開了中國市場。
雖然按照雙方合約,《神奇女俠》的中國票房大部分要落入沈三通手裏,但DC是電影宇宙,沈三通操刀一部,DC在中國一舉超過了漫威的認可度。
華納兄弟CEO凱文·辻原親自穿上西裝,來東大和沈三通說謝謝。
主要是沈三通自從首周後離開花旗國,就沒再回來。
“我現在要把精力放在電影技術上。”
麵對凱文·辻原幾乎是懇求的語氣,沈三通婉拒。
不過沈三通為華納指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半反權威爽劇我已經做出來了,DC主流英雄可以按照這個路子走。”
“對於邊緣的英雄,我也有個想法,邊緣角色走藝術反權威爽道路。”
“比如小醜,設計成醫保受害者、911消防員,故事變成和他社會的對抗。”
“叫好又叫座,藝術和商業拉滿。”
“兩條路,把主要角色和邊緣角色一把拉爆,漫威將在DC麵前幼稚的像個孩子,你們可以隨意的嘲笑漫威電影。”
沈三通路已經指出,走不走看華納自己了。
“我隻是提一個建議,跟不跟是你們自己的事。”
凱文·辻原聽完之後心裏五味雜陳。
《神奇女俠》奔著20億,登臨影史第一而去了。
按照沈三通指出的路走,確實能把票房拉爆。
但是花旗國,乃至於世界的怒火,恐怕也會拉爆。
我草,沈三通人怎麽那麽壞啊!
卡梅隆也過來找沈三通。
勸說沈三通,像李小龍、程龍、溫子仁那樣通過變革好萊塢來改變世界。
沈三通沒藏著掖著,直言道:“現在你們那火氣有點大,我不敢過去。”
“不過,好萊塢製作成本高的問題,我有個想法。”
“我們的產業鏈可以幫助好萊塢發展,好萊塢可以分享中國電影的發展。”
“好萊塢的套路變得乏味,我們也可以幫助你們,給你們注入比較先進的理念,不如從我們雙方的特效工作室開始?”
卡梅隆和沈三通聊完,隻有一個想法,我草,沈三通人怎麽那麽壞啊!
這樣下去,好萊塢不得姓中啊!
7月17日。
《神奇女俠》上映四十天,票房突破28億,超越《阿凡達》登頂世界第一。
沈三通拒絕了一切專訪要求,包括國內一些媒體。
他隻想把更多精力用來做基礎研究工作,不出意外,《三峽》將會是他最後一部親自執導的電影。
杭州小鎮。
沈三通召集旗下製片、導演、編劇,以及特效技術等人員,開了一場大會。
“這些年我們精簡業務,聚集於電影主力,從建立初步文化體係,轉變為建設初步電影工業體係。”
“三通娛樂第一階段目標,做到了。”
“我們未來的路,更加重要,我的想法是,要立足於我國工業和產業鏈,從中汲取營養,然後反哺回去。”
“本子戰後複蘇產生了很多反應工業建設反應城市化建設的電影,美國也有,我們也要做!”
“我們生產的每一件工業產品承載著什麽?”
“從現在往過去說,有集約化功業集群,有全國一盤棋的總體規劃,有每年百萬級的工程師人才。”
“再往前,有八十年代開始的超前的基建建設,有九年義務教育,有高速公路建設。”
“繼續往前,有建國以來的初步工業體係,有全國交通網絡,比如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前提是什麽,是我們有基本的路麵建設,有基本的電力。”
“如果再往前,有曆史和文化,我們的工業產品,和好的絹絲、筆墨紙硯一樣,首先是好東西,值這個價,但實際上我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我們的工業產業,不是誰想奪走就能奪走的,也不是誰想取代就能取代的。雖然幾乎不可能,但假設他們可以做到。客觀上去做,複刻我們,需要的時間不是三年五年,至少要三五十年。”
“簡單來說,電影的使命,不是到處舔著去拿國際大獎,而是應該幹翻這個國際敘事,這套秩序,用中國文化為中國產品贏得生存空間,也別賦能溢價什麽的,先拿到我們該有的定價權。”
“也許文化無法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可以逐步凝聚共識,我們不是靠單純的人力成本,非洲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命都不值錢,何況是人力成本?”
“我們的工業品,理所應當取得更高回報。電影要打破過去的迷思,他人施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
沈三通闡明主要觀點,帶領眾人製定三通娛樂接下來一個時期的工作計劃。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