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終究難逃
字數:5393 加入書籤
蘇任啟與蕭雲仙簽訂《武周與薛延陀兩國邊境關於軍、政、商若幹重大問題互利互惠協議》。之後,他因手頭上的事情沒能處理完,又在豐州呆了半個月。其主要是處理豐州和靈州的戰後當地百姓善後安置工作。
現在已經是深秋的天氣,氣溫逐漸轉冷。白天與夜晚的溫差相當大。蘇任啟愛惜宇文萱的身體。她有孕在身生活上有諸多不便。他盤算著想早日回到京城。早在幾天前他已經上奏皇帝,向他上述北部邊境及附近居民的基本情況。他在奏折裏麵提到想要率領大軍搬師回朝的意願。
皇帝看到蘇任啟的奏拆後,他考慮到這邊境地災民大多,又臨寒冬。他擔心這些災民受一些動機不良之人鼓動嘩變,所以希望北閥大軍暫時留在原地聽候調遣。
邊境已無硝煙戰事,然而附近的百姓想要從當前的困境中走出來仍須要一段很長的時間。蘇任啟能夠理解皇帝讓北伐大軍暫駐北方邊境的決定。
皇帝所擔心的事情,蘇任啟當前也在為它而煩惱。災民身上問題的本身並不複雜,但處理起來的難度極大。北方苦寒之地物資匱乏,他與於成誌走訪當地許村落調查發現有些地方土地貧瘠。它哪怕年景再好,當地百姓收獲到的糧食也隻能勉強度日。其脆弱的生態鏈難以被扶持起來。蘇任啟與於成誌召集當地下層官員對此事進行探討。
蘇任啟本以為這是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誰曾想它卻隻是草草收場了。這讓蘇任啟心中感到異常氣憤。他氣憤之時甚至動起深入調查各路官員日常殺昏官、庸官的念頭。
土地與水源貫穿整個人類生存和發展史。在這裏竟然是部分官員不屑討論的對象。政治脫離百姓生活不可取。蘇任啟心想:這也難怪封建社會發展緩慢,都是教育與現實生活脫脫鉤太嚴重了;當下讀書人奉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
這是一種社會風氣。蘇任啟知道要改變現狀並非一個人可以做得到,也並非一時半會能夠做到。他隻好讓召集過來的官員暫且先回去了。
眾官員走後,書房內隻剩下蘇任啟、於成誌和上官箐三人。
“我原以為召集眾官員過來一起討論,希望他們能想出什麽好的主意——讓附近的災民擺脫當前的困境,沒想到結果竟如此草草收場。”於成誌說道。
“這些人枉為地方父母官,一遇到事情真是一點沒用也沒有。”上官箐說道。
“那你想到有什麽辦法了沒有?”蘇任啟問道。
“我一個武官能有什麽辦法。”上官箐說道。
“我剛才也和你們一樣非常生氣,但是現在感到舒服多了。”蘇任啟說道。
“我之所以消氣是因為想到他們的手之前隻是拿筆的,這與你的手平時隻拿劍是一樣的。”蘇任啟繼續說道。
“兄弟你說得對,其實他們能把治下的地方優勢與缺點上報給我們,也算他們在那個位置上盡力了。”於成誌說道。
“嗯,那咱們把他們上報給我們的信息整合一下,由我們製作方案讓他們去執行好了。”蘇任啟說道。
“依我看也隻能如此了。”於成誌說道。
“咱們若是要把關內道邊境附近那些邊遠且幹旱的村落遷移到官道附近或者靠近水源的地方安置,那是一個費時費力而且投入很大的工程呢。”於成誌繼續說道。
“眼下災民眾多,我看也隻能依靠這種大工程才能讓那些沒有生活來源的災民能安然度過今年冬天了。”蘇任啟說道。
“沒錯,兄弟想辦法你比我腦子快,但實際操作哥哥我可比你在行;既然這麽定下來那下麵的工作由我去做好了。”於成誌說道。
“這個倒不是我排擠你,而是眼下仗已經打完了,你該抽點時間去安置好你的那些江湖朋友們。”於成誌繼續說道。
“這個問題我已經考慮到了,自從打完仗後不管是跟我北上的江湖兄弟們還是軍營中的將士個個人心浮躁,長此以往早晚出亂子。”蘇任啟說道。
“咱們得想個辦法把他們集中起來給他們的腦子潑點‘冷水’。”蘇任啟繼續說道。
“單是把豐州城附近的將士都集中起來倒也還可以,可是還有靈州和耀陽那邊的人呢?我建議把軍中在咱們管製下五品以上的將領召集過來,給他們開一個戰後總結及今後工作方向作個指導會;會後再讓他們把我們給他們講的內容傳達給下手下的將士好了。”於成誌說道。
“也好,那就依你。”蘇任啟說道。
“那要講的內容有哪些呢?”於成誌問道。
“我們要演講給將士們聽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說一些忠君愛國之類的話,既然當前將士們太浮躁,咱們再加一點,希望兄弟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不驕不躁的作風。”蘇任啟說道。
“兄弟,你的話正好說到點子上了。”於成誌說道。
“依我看你的這些話最好也跟北上的江湖兄弟們說說,省得他們當中有些人居功自傲不懂收斂,他日惹了事情來找你求情,到時讓你陷入‘幫不是,不幫也不是’的兩難境地。”上官箐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弟妹說得極是。”於成誌說道。
“嗯,這事我再夥同薩道長和彭老等幾位德高望重的江湖前輩跟大夥言明就是了。”蘇任啟說道。
“報……”
一個士兵匆匆走進書房。他遞交給於成誌封書信。於成誌接過過書信後一揮手。土兵便退下去了。
於成誌拆開書信看了起來。他不一會後又默默地將書信的收起來,隻是當中一句話都不說。
蘇任啟見於成誌臉上的神色憂心忡忡。他不知道到底出了什麽事情。
“於大哥,這是誰來的書信?信上說了什麽?”蘇任啟問道。
“是杜老寫給我的信,裏麵說京城出事了。”於成誌說道。
“我本想著盡早回京給我那不成氣的兒子主持婚禮,看起來這事又要泡湯了。”於成誌繼續說道。
“京城出了什麽事?”蘇任啟問道。
“太子被廢許多王侯世子受牽連入獄。”於成誌說道。
“杜宰相還說皇帝念他勞苦功高隻罰他兒子在家禁閉一個月。”於成誌繼續說道。
“太子被廢?這裏邊難道涉及到宮闈權力鬥爭?”蘇任啟問道。
“書信中並未提及,它倒是與你有些聯係。”於成誌說道。
“我的天,我遠在邊境,它能跟我扯上半毛的關係。”蘇任啟說道。
“可不,你還記得去年正月相府詩會之事?”於成誌問道。
“早忘了,不過這與太子被廢有什麽關係?”蘇任啟說道。
“當然有了,根據老杜信中說道,前段時間咱們與聯軍大戰關鍵時,皇帝下令京城內外物業宵禁,期間竟然還有個親王世子舉行詩詞會還邀請到太子參加。”於成誌說道。
“這事才多大?也不至於鬧到廢太子吧。”蘇任啟說道。
“關鍵是會上有居心叵測之人搬出你去年正月所作的詩來譏諷你,而身為太子在場竟不出來主持公道以至這事傳到皇帝耳中令龍顏大怒。”於成誌說道。
“唉,說白了咱們打仗並不是為了某些奸臣賣命,我都看開了就這事不值得發火。”蘇任啟說道。
“兄弟你不發火我能理解,但是令皇帝發火的不僅是為了你;皇帝對太子平日行事並不十分滿意;如今事情關係到武周太子以什麽樣的品行才能在未來繼承大統的重大問題上,他豈會手軟。”於成誌說道。
“這個問題其實咱們最好能置身事外。”蘇任啟說道。
“兄弟你放心好了,我不會隨便選邊站隊的。”於成誌說道。
“好在,老杜的兒子這次並未參加,但是正月那次是他組織的因此被罰禁閉在家一個月。”於成誌繼續說道。
“老杜是個明事理之人,他兒子之後也跟著我道歉過了,因此我並未把這事放在心上。”蘇任啟說道。
“但這事跟你回去主持及仕的婚禮有什麽關係?”蘇任啟問道。
“我是想著官做得越大,做人越收斂;我暫時也不想整事,省得被別有用心之人參我的本子,再說經此一事京城中的人事定會重新洗牌,咱們此時回去肯定會有人找上門央求咱們去跟皇帝求情。”於成誌說道。
“人情世故裏頭道道太多了,我也生怕身深陷其中。”蘇任啟說道。
“你現在才想到這個問題已經太遲了。”於成誌說道。
“哦?怎麽說。”蘇任啟說道。
“老杜在信中說你馬上有一項新差事。”於成誌說道。
“不會吧!幹什麽的?,可是我人距離京城有一千多裏呢。”蘇任啟說道。
“皇帝火速立五哥為太子;老杜覺得你德才兼備、武功高強是當下年輕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因此他向皇帝舉薦你成為太子的老師;皇帝已經答應了聖指已經在來的路上了。”於成誌說道。
“杜老這張嘴我都不知道怎麽說他才好了。”蘇任啟說道。
“別啊兄弟,五哥如今才十四歲正是仰慕你這種英雄的年齡,日後登基你便是帝師了,多少人想當他老師都沒機會呢。”於成誌說道。
“現在京城內各路人際關係一定非常緊張,我一回去馬上站到漩渦中心上了能好受啊?”蘇任啟說道。
“這個還真有可能。”於成誌說道。
“算了,看開點我若有心避世,廟堂之上未曾不可。”蘇任啟說道。
喜歡天罡地契金剛伏魔手請大家收藏:()天罡地契金剛伏魔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