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還原。

字數:4366   加入書籤

A+A-


    “小夥子你別不信,待會你叔就讓你開眼。”曹學究笑道。

    “要開眼,別落下我們啊,大家夥可都多久沒見董爺上手了,

    都快以為這輩子沒機會看到了。

    我聞言扭頭一看,不少行家都圍了過來,活也不幹了,看樣子都是來看董叔大展身手。

    這陣仗越看越玄乎,我深知董叔的本領能通天,但還能化腐朽為神奇不成?

    “六子,接下來我教的你都得記在骨子裏,其他行家麻煩退後三米,可觀不可聞,這都是安身立命的本領,望理解。”

    董叔微微抱拳,其他人都恭敬地退步。

    “曹學究,我太久沒來,泥料都不知道放哪了,勞煩你幫我打下手。”他笑道。

    “榮幸至極!”曹學究說罷便去取材料。

    很快就抱著一盆灰色的泥巴回來,不知是何材質,反正不會是水泥。

    董叔接過泥巴搓揉起來,口中說道:

    “造銅器方式有兩種,範鑄法和失蠟法,現在多用前者,但既然要一比一還原,得用古人的法子,所謂走前輩指的路才不會走到其他終點。”

    “範鑄法第一步,選料!分別選取內膜泥料和外範泥料製成模具。”

    隨後董叔詢問了我那秦鼎的外貌特征,而且要求格外細致,但我卻無法完全描述出來。

    “那沈江年可曾見過原物?”董叔見我說不出完整便問道。

    “沒有,隻聽過我口頭描述。”我回道。

    “那不就行了,就按你說的做,我們做出什麽,那東西就是什麽!”

    我點了點頭,又補充道:“對了,當時我還特意編造秦鼎其中一足的底部有條小裂痕,好讓他相信我真的有此物。”

    “你小子還挺精!那我便把這裂痕做出來!”董叔拍著胸口說道。

    所謂範鑄法,就是用範泥先製造出模具,然後把銅汁灌入,等卻成型後拆除掉外範,便是一個完整的青銅器。

    在聽董叔介紹過後,我發現此法最困難的步驟便是“塑範”。

    這一步需要操作者人手用泥土捏造出成品的樣子,看似簡單,但卻要求人用泥土捏得更實物一模一樣,否則會外範的精確度。

    “董叔,需要我找照片嗎?”我不安道。

    “那鼎我看過一眼,就刻在腦海裏了,即便沒見過,聽描述我也知道是哪一款。”

    董叔指了指他的腦袋,表示一切都在他的腦子裏。

    說著他已經把泥和好,指間動作突然靈巧躍動,各色造型在其掌心時而浮現,如同變魔術一般。

    ‘記住了,捏泥得用柔力,力大了泥散,力小了便不成形,加入草木灰的比例也要掌控好,不然就是一灘爛泥。”

    說話間,董叔雙手握柱而上,手再張開時,鼎足便已經捏成了,正筆直地立在岸上。

    我懷疑自己有些眼花,畢竟他全過程都在看向別處。

    “碰到物件要多看,多摸,多感受,接觸多了,其形狀就會刻在腦子裏,自然下手便有形。”董叔得意道。

    我錯愕地點了點頭,說是如此,但天地間的物件多不勝數,得見識多少才能在腦子裏形成這種知識庫?

    那鼎隻有籃球般大小,不過五分鍾便被捏了出來,現場頓時響起掌聲。

    “牛逼,捏第一手就能立在岸上,這比例掌控得真好。”

    “還沒灌形我就看出此品非凡,太精美了。”

    “用泥捏都這麽栩栩如生,待會鑄出來我都不敢想像。”

    “董爺威武,真是寶刀未老啊。”

    聽到眾人的討論,我也才意識到董叔的可怕之處。

    這樣說吧,那泥塑現在如果是青銅色的,那看過來它就是原品!

    每個細節位,棱角處,四方雕紋都被董叔以指代器雕刻而出,甚至勝於機器。

    “六子,你來瞧瞧,這是不是你之前那個。”董叔笑問道,顯然他早有答案。

    “已經不能再像了,但你好像漏了足底的裂痕。”

    我提醒道,但小醜卻是我。

    “那裂縫得冷卻出成品後再處理,不然會整根裂掉。”

    說罷他就開始下一步驟,“翻範”。

    “開爐了!”

    董叔似乎有些興奮,將火爐抽屜拉出,那火焰熔岩頓時噴出陣陣火舌,如同一條火。龍要吞噬所有靠近的人。

    別說是他,我在旁邊早就熱出汗了,董叔卻一臉平靜地屹立在爐前。

    “別怕它!造物必須得征服火焰,將其馴服成你的工具!”

    董叔說著便將泥塑推入爐中,摻雜了草木灰的泥塑燃燒反應異常劇烈,火星子不斷外蹦,跟打火花一樣誇張,不少人都躲得遠遠的。

    但董叔卻把雙眼湊了過去:“要時刻盯著,燒製的火候沒有公式,必須觀察其表麵變化。”

    說著他硬拽著我的頭湊了過去,一個火星恰巧打到我眼角,讓我差點就瞎了。

    “放鬆,現在你看著裏頭的物件,待其表麵不再燒出白泡沫,就可以出爐了。”

    董叔這次的話是湊到我耳邊說的,似乎這一不起眼的竅門,正是董叔不外傳的獨家幹活,也就是行內說的“留一手”。

    這也是董叔讓眾人抬腳幾步的原因。

    在絕對的高溫下,泥塑很快就出爐了,此時穩坐在岸上,已有一定的分量。

    “接下來繼續和泥,準備翻範。”

    “翻範”是指在既成的泥塑上,覆蓋一層新泥,並且將其紋路,形狀完全印下,最後將其高溫煉製,製成模板,也就是外範。

    原理其實跟打鑰匙一樣,隻要模板製成,今後隻需要往裏灌注滾燙的銅汁,便能源源不斷產出新的銅鼎。

    隨後董叔把新泥覆蓋在泥塑上,以柔力拍打。

    “這一步也得用巧勁,力氣小了,無法將原品的圖案複刻下來,力氣大了,新泥就會粘住泥塑取不下,這泥塑就廢了。”

    說話的功夫他已經完成翻範,將六個麵的外範取下,上麵已經完美地烙下泥塑的外表和紋路。

    送入火爐煉製,再次取出時,已經是六塊堅硬的石板。

    見此狀,眾人不由再次拍手稱好。

    董叔心有薔薇,細心地將六塊板固定放置,並把泥塑包裹在其中,這一步則是“合範。”

    此時六塊板就是外範,泥塑便是內範,內外之間還預留了一定厚度的空間縫隙,兩者合一,稱之為“陶範”。

    “那便是灌入銅汁的地方。”董叔得意道,似乎對目前的進度頗為滿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