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皇儲
字數:4270 加入書籤
皇城,詔獄司。
漢王林昭斜坐涼亭,依靠著圍欄,手裏提著一杆精致的魚竿,垂釣著麵前池塘裏的魚兒。
今日太子送葬,本來他應該隨行送葬隊伍,送太子去東陵。
他沒去,而是留在詔獄司,甚至閑來垂釣,當然不是無的放矢,詔獄司都指揮使馬悼已經出去了半日,是時候該把信兒拿回來了。
黑甲護衛涼亭,一片肅殺意。
林昭不知想到了什麽,忽的抬頭望了一眼漫天白雪,揮手想池塘中:“都退下吧。”
池塘水麵上清理積雪堅兵的侍衛得令,這才散開,回了岸上待命。
又揮手一招,開口問到:“馬悼到什麽地方了?”
“回漢王爺,先前來信,說是已經到了京都驛,這會兒怕是在往回走了。”
答話的是詔獄司右副都指揮使蔡京,他是個文官,天生白淨,雖是已經年過四十,看起來卻好似才過二十一般。
“嗯,京城裏動靜如何?”林昭稍稍點頭,又問。
“一個時辰前來的信兒,中書令駱文中入宮麵見皇上,另外北海商行散出了大批人手,在京中多出活動,去過的有大理寺寺丞崔瑾府上、提點刑獄司侍郎文宮府上,還有京畿衙門總捕夔海府上,另有些人,散在京城各處,暫未有其它動靜。”
林昭眼睛微微一眯,目光冷冽:“北海商行,是北方門閥世家那些人搞的吧?”
“是。”蔡京微微應道。
“一群狗東西,傳本王令,將這些人,還有那幾個當差的都盯好,有什麽動靜第一時間回信兒。”罵了一句,林昭擺手道。
“是,漢王爺,駱大人那裏……”
蔡京眉毛一挑,小心問到。
“駱文中既然入了宮,自然是去麵見皇上,有什麽話讓他自己與皇上說,我們不管。”
隨手扔了手裏的魚竿,林昭赫然起身:“馬悼速度太慢了,這要本王等到什麽時候?”
“來呀,點十二人同本王一起出城。”
“是!”四周黑甲護衛同時應道。
於此同時,皇宮禦書房當中,太祖皇帝坐在禦案之後,正在禦筆朱批奏章。
外麵太監忽然進來稟報,說是中書令駱文中在外求見。
太祖皇帝抬頭看了一眼,放下手中禦筆道:“叫他進來吧。”
太監趕忙去處宣駱文中進來。
沒一會兒功夫,穿著一身朝服,帶著一身水漬的駱文中便從外麵進來,行到禦案帷簾之前,恭恭敬敬的跪拜。
“老臣駱文中,叩見皇上。”
“行了,起來吧,來找朕有什麽事兒?”太祖皇帝一擺手,麵色有些疲憊的問到。
“啟稟皇上,連日以來,朝中多有流言,老臣鬥膽,請皇上早做決斷,以定人心。”
駱文中沒有起身,而是再叩首道。
“怎麽,還不到半個月,那些狗東西就耐不住了?”
忽的,太祖皇帝麵色一冷,一股凜然殺意轟然從那老瘦的身體裏迸發出來,整個禦書房內的氣溫驟然下降。
“請陛下息怒,老臣以為,眾臣工憂慮,不無道理。”駱文中頂著太祖皇帝可怕的壓力,硬是繼續說到。
“哦?那你倒是說說,朕立誰比較好呢?”
太祖皇帝眼睛一眯,盯著駱文中的後背,似笑非笑的問到。
埋頭俯首的駱文中看不見太祖皇帝的眼神臉色,隻道:“老臣鬥膽,請皇上立皇太孫!”
駱文中的回答似乎有些出乎太祖皇帝的意料之外,麵上顏色又是一變。
沉吟片刻之後,才複開口問到:“立皇太孫?你倒是說說,為何要立皇太孫,難道朕的其他幾個兒子,配不上嗎?”
“老臣不敢!”
駱文中聞言頓時身體一震,連連叩首,口中急道:“諸王爺皇子,俱是皇上子嗣,德才兼備,世所罕見,此乃我大周之幸!”
“哈,你既然把他們誇得這麽好,那為什麽不建議朕從其中挑選一個,立為太子,反而是要朕越過這些年富力強的兒子,反而立年幼的皇太孫呢?”
冷笑一聲,太祖皇帝進一步的逼問。
這一次駱文中似乎早就有所準備,倒是從善如流的答到:“老臣以為,諸位王爺皇子,俱有大才不假,擇其一立為太子,也並無德不配位之事。”
“隻是諸位王爺皇子當中,三皇子秦王、四皇子漢王、五皇子齊王、七皇子趙王、八皇子楚王以及十一皇子寧王幾人雖年紀合適,且為國駐守邊疆,屢有戰功,頗有威望,但畢竟離京就番多年,常年廝殺之下,難免多有好戰之心。”
“老臣恐將來若使一皇子繼位,怕多生戰端,勞民傷財!”
太祖皇帝的臉色稍微恢複了些平靜,眼神當中似乎也略有思索之意。
片刻之後,繼續問到:“還有呢?”
“老臣鬥膽,幾位皇子年紀相仿,且都有功勞,無論陛下立誰,恐其餘都難免生出不忿之心,將來明爭暗鬥,與國不利,與皇上威名不利。”
駱文中重重的磕了一個頭道。
聽到這話,太祖皇帝陡然一拍桌子,怒斥道:“駱文中,好你個老酸儒,你敢咒老子的兒子會為了皇位手足相殘?”
麵對太祖皇帝如此危險的斥責,駱文中卻忽然變得坦然了起來。
隻見他直起了身子,目光迎上太祖皇帝的眼睛,道:“皇上乃千古未有之聖主明君,曆朝曆代,諸皇子爭位,風起雲湧,朝堂震蕩,天下不安之事,難道還少了嗎?”
“滾!”
太祖皇帝大袖一拂,喝退駱文中。
而麵對盛怒的太祖皇帝,駱文中也隻是雙手環於胸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跪拜大禮,這才起身退出禦書房。
太祖皇帝目光望向駱文中離去的背影,眼中光芒閃爍,誰也不曉得他此刻心底究竟在想什麽。
仁聖太子林文泰驟然離世,叫原本已經定論近二十年的大周繼承人之事突然又成了一個問題。
作為大周的開創者,統治者,太祖皇帝當然不可能完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事實上,太子靈柩歸京以後,連日以來他都在思索。
若果是按照以前預備好的,林文泰繼位,之後再傳給林浩,曆經兩代人的努力,平穩且順利的解決北方門閥對帝國的威脅和掣肘,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
現在自己的好大兒撒手走了,那麽次一點的,繼承人首選也應該是林浩,畢竟這麽多年來,太祖皇帝都在為這件事做鋪墊。
何況林浩為人聰慧謙遜,也深得他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