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路線之爭
字數:6992 加入書籤
朱由榔清了清嗓子,聲音在朝堂內回響:“諸位卿家,今日召爾等至此,蓋為議我朝之形勢,謀未來之大計。夫天下之事,非一人之智所能獨斷,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故朕欲集思廣益,廣納良言。今國家之形勢,猶如舟行於江河,既有順流之利,亦有逆水之難。故須審時度勢,以定方針。”
朝堂內頓時響起了一片低沉的議論聲,但很快又恢複了寧靜,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朱由榔身上,等待著他的下文。
朱由榔繼續說道:“自朕登極,世途多舛,幸有卿等竭誠盡力,同心協力,以保社稷。然天下未盡泰然,外患內憂猶存。朕望諸位卿家,各抒己見,勿以人微言輕而自餒,亦勿以位高權重而自滿。須知,一言之發,或可定國是,一策之出,或為安邦策。望諸位卿家,以國家為重,以民生為念,各盡其職,各展其才。”
李定國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孫可望也正襟危坐,神色肅穆。朝堂上的氣氛莊重而緊張,每個人都知道,接下來討論的每一項決策,都可能影響到大明的未來。
朱由榔的目光在朝堂上緩緩掃過,最後停留在李定國身上:“王兄,你是朕的左膀右臂,先說說你的看法。”
李定國聞言,站起身來,向朱由榔行了一禮,然後轉向群臣,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啟稟陛下,臣以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伐清。今我朝兵多將廣,士氣如虹,正宜一鼓作氣,乘勝追擊。”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自先帝以來,我朝曆經戰亂,民不聊生。清軍屢次犯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此仇此恨,豈能不報?此辱此恥,豈能不雪?”
李定國的聲音愈發激昂,他的目光如炬,掃過每一位臣子,仿佛要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焰:“賴聖上英明,勵精圖治,使得我朝國力日盛,兵強馬壯,糧草豐盈。兵士訓練有素,士氣高昂,戰馬膘肥體壯,裝備精良。反觀清軍,自恃強盛,連年征戰不休,兵士疲憊,將領困頓,軍心不穩。清虜剃發易服,民怨沸騰,天下士民無不翹首以盼王師。”
李定國最後轉向朱由榔,目光堅定:“陛下,臣願身先士卒,為國捐軀,誓要驅除韃虜,恢複中華。請陛下準臣之請,讓臣帶領精兵,北上伐清,以正國威,以安民心。”
他的話語在朝堂內引起了共鳴,許多大臣點頭表示讚同。
朱由榔滿意地點了點頭,示意李定國坐下,然後轉向孫可望:“秦王,你有何高見?”
孫可望站起身來,他的眼神深邃平靜,語氣中透露出一股從容不迫的力量:“陛下,臣深感晉王之言甚是,此乃天賜良機,以伐清為國之大計,臣附議。”
隨著孫可望的話語落下,朝堂內的氣氛變得更加熱烈。武將們,如靳統武、武大定、李昂等,紛紛支持伐清,他們的聲音如同雷霆萬鈞,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臣等附議!”
“臣反對!”一個突兀的聲音響起,朱由榔順著聲音看過去,原來是黔國公沐天波。
朱由榔的目光落在沐天波身上,他的眉頭微微一挑,示意他繼續發言。沐天波深吸了一口氣,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穿透了朝堂上的熱烈氣氛:
“陛下,臣雖非不讚同伐清,但當前大明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西南地小人稀,人口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加之連年戰亂,百姓疲憊,物資匱乏,民生凋敝。更兼之,邊疆少數民族矛盾頻發,若此時再起兵伐清,恐怕會加劇內部矛盾,引發更大的動蕩不安。”
沐天波頓了頓,繼續說道:“臣認為,當前之計,應以休養生息為主,穩定局勢,恢複經濟,增強國力。待時機成熟,再圖後效。我們不能因為一時之熱血,而忽略了長遠民生。”
朝堂上的氣氛因沐天波的發言而變得凝重。
朱由榔沉思片刻,他知道沐天波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作為一國之君,他需要權衡利弊。
“黔國公,你的意見朕已聽到。”朱由榔緩緩說道,“朕深知大明目前的確麵臨諸多困難,但時機稍縱即逝,錯過今日,可能再無機會。然而,你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朝堂之上,劉文秀步履沉穩地出列,他的聲音鏗鏘有力,穿透了朝堂的靜謐,“陛下,臣以為晉王與黔國公所言皆有其理。然非常之時,需行非常之事。臣建議,可采取一個折中之策,既能穩固內部,又能對外展示我們的決心與力量。”
他的目光堅定,繼續說道:“首先,對內修養生息,恢複民生,增強國力。對外則要展現出進攻態勢,讓清廷不敢輕舉妄動,隨意興兵。這不僅是對清廷的威懾,更是向天下士民表明我們的決心與立場。”
劉文秀稍作停頓:“其次,臣建議下旨召請福建的鄭成功、浙江的魯王、張煌言、李來亨等各方英傑,共同參與伐清。這樣既能分散敵軍的注意力,又能集結更多的力量對抗清廷。然後,再根據形勢的變化審時度勢,或派遣精銳部隊進行精準打擊,或集結大軍進行大舉進攻,以求取得最佳戰果。”
“同時,西南之地,物產貧瘠,無法支撐大軍長久作戰。故而需盡快攻取一富饒之地,方為長久之計。廣東物產豐饒,貿易興盛。四川天府之國,地大物博。都是上佳之選,得其一可解燃眉之急,若兩者皆得,糧草薪餉則無憂矣。”
在劉文秀的提議之後,朝堂上的氣氛變得更加熱烈,大臣們紛紛交換著意見,各抒己見。
朱由榔靜靜地聽著,他的目光在每一位大臣的臉上掃過,試圖從他們的言談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終於,朱由榔站起身來,他的聲音如同洪鍾大呂,回蕩在朝堂之中:“諸位愛卿,朕深知你們對大明的忠誠與擔憂。泰國公的提議,朕認為甚為中肯。我們既要穩固內部,又要對外展示大明的決心。”
隨著皇帝的話語,朝堂上的喧囂逐漸平息,諸大臣均安靜下來,他們知道皇帝已經有了決斷。
朝堂之上,朱由榔的聲音再次響起,他的話語中充滿帝王的威嚴:“眾卿聽旨:現命秦王坐鎮貴陽,負責處理日常政務,開荒墾地,籌措糧草。”
朱由榔的目光如炬,他繼續宣布:“晉王,朕命你領廣西兵馬,攻略湖廣。”
接著,朱由榔轉向泰國公:“泰國公,朕晉封你為蜀王,命你領雲南兵馬,攻略川蜀。”
最後,朱由榔的目光落在黔國公身上:“黔國公,朕命你安撫各地少數民族土司,招募年輕俊傑,以為後援。”
“朕希望諸位愛卿能夠同心協力,各司其職,早日光複大明江山。”
“臣領旨。”
接著就是一些日常的奏報,現在大明僅餘西南一隅,故而奏章不多,很快便處理完畢。
當朝會的鍾聲敲響,宣告著朝會的結束,群臣紛紛從文華殿中步出。
見朱由榔仍對孫可望委以重任,李定國和劉文秀懸著的心終於放下。
他們對視一眼,彼此的眼中流露出一絲釋然。李定國輕聲對劉文秀說:“大哥得此重任,可見陛下對他寄予厚望,我們亦可安心。”
劉文秀點頭回應,語氣中帶著幾分輕鬆:“是啊,陛下英明,知人善任,大哥定能不負所托。”
朱由榔緩緩步出了文華殿,沿著宮中的長廊,步履沉穩而從容。不久,他便抵達了禦書房,隻見沐天波已在那裏恭候多時。
在朝會散去之時,太監王坤急匆匆地找到了沐天波,傳達了皇帝的旨意:“黔國公,陛下宣你禦書房覲見。”這突如其來的宣召,讓沐天波心中既感到意外,又充滿了期待。
沐天波出身於沐家,是開國功臣沐英的後裔,世代鎮守雲南,威望顯赫。他因父親沐啟元去世而世襲黔國公爵位,擔任征南將軍。當大西軍占領四川後,沐天波果斷征調漢族和土司軍隊,派出武定的李大贄前往滇川邊境防守,力圖阻止大西軍的侵入。然而,由於李大贄的貪墨和殘酷,激起了當地彝族土司的反抗,引發了沙普之亂。在局勢動蕩之際,他不得不邀請孫可望等入滇,借助大西軍之力平定了叛亂。到了永曆元年,孫可望率大西軍進入雲南並掌權,出於對沐家在雲南深厚聲望的考量,保留了沐天波的國公待遇。
沐家世代忠誠於大明,沐天波亦不例外,他的忠心如同磐石,堅不可摧,至死不渝。
看到皇帝到來,沐天波躬身行禮,朱由榔快步上前,將他扶住。
“黔國公莫要多禮,朕心知,朝廷袞袞諸公,唯有黔國公真心待朕!”
沐天波感受到朱由榔雙手的溫暖和力量,內心湧起了一股複雜的情緒。
大明的江山曾經輝煌無兩,如今卻風雨飄搖,他心中不禁泛起了一絲悲愴。想到皇帝曾經淪為“囚徒”,曆經坎坷,沐天波深感自責,自己作為臣子,竟未能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守護社稷,這讓他感到無比愧疚,無顏麵對列祖列宗。
想到這,他眼中淚水如斷線般奪眶而出,聲音哽咽:“陛下,臣深受皇恩,自當以死相報。陛下的信任,是臣最大的榮耀。”
朱由榔點了點頭,鬆開手,退後一步,認真地看著沐天波:“黔國公,朕今日召你,並非僅為了表達朕的信賴,更是有重要之事需你親自去辦。”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雲南邊陲,雖暫時平靜,但朕心知,那裏的局勢依舊複雜,需要一個既有識人之能,又能夠安撫民心的人。”
沐天波立刻明白了朱由榔的深謀遠慮,聖上這是打算悄無聲息地對朝廷官員進行重新布局。雲南、貴州的官員多數是孫可望所任命,雖然孫可望如今已失兵權,但他在朝中的勢力仍舊根深蒂固。
朱由榔希望通過漸進的手段,如溫水煮青蛙般,逐步調整朝廷的人事,削弱孫可望的影響力。
“陛下,臣願擔此重任。雲南是臣的故鄉,亦是大明的疆土,臣定會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所托。”
朱由榔滿意地微笑:“朕知道,有公在,雲南定能穩如磐石。此外,朕還有一事托付國公。”
“請陛下示下。”沐天波恭敬地應道。
“南越之地素為我大明藩屬,今國事動蕩,恐邊疆不寧。朕希望國公在巡視雲南的同時,也兼顧南越,確保那裏的安寧,防止外患乘虛而入。”朱由榔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邊疆穩定的憂慮。
沐天波沉思片刻,然後答道:“陛下,南越之地雖然遙遠,但其關乎我大明安危。臣將親自前往,了解當地情況,加強邊防,確保藩屬之地不受外界侵擾。”
朱由榔微微頷首:“此外,朕聽聞南越諸地,常有西方異人出現,朕希望你能多加留意,若有所發現,即刻遣人請他們至貴陽。”
“臣遵命。”沐天波的回答簡潔有力。
說話間,已到了午餐時分,朱由榔邀沐天波共進午膳。
因為知道皇帝的習慣,王坤早早便又添了一副碗筷,準備妥當。
看到兩人走來,皇後王少姬款款起身,向沐天波行禮,儀態萬千,盡顯皇後的端莊與威儀。
沐天波大感震驚,連忙還禮,心中對皇後的尊重與敬意油然而生。
午餐很簡單,兩葷兩素一湯,加上熱騰騰的白米飯,樸素卻不失精致。這場景讓沐天波心中又生出了愧意,他暗自思忖,都是做臣子的無能,居然讓皇上與皇後吃這麽簡陋的餐食。
似乎看出來他的想法,朱由榔微微一笑,說道:“黔國公,不必如此,朕與皇後並不在意口腹之欲。況且大明如今正處在艱難時刻,朕更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沐天波聽後,心中的愧意稍減,但更多了幾分對皇帝的敬仰:“陛下聖明,臣定將陛下的教誨銘記於心,為大明中興竭盡全力。”
用餐期間,君臣間的談話輕鬆而坦誠,朱由榔不時詢問沐天波對雲南及南越事務的看法,沐天波也毫不保留地陳述己見,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朱由榔聽得認真,不時點頭讚許。
期間,朱由榔興致勃勃地詢問起火器的事,沐天波果真是此中行家,如江河之水般滔滔不絕地聊了半日。然而,沐天波雖長年沉浸於此道,卻有些墨守成規,鮮有創新之舉。這不禁讓朱由榔大失所望。不過,聽聞沐天波有一個專門製作火器的工廠,朱由榔喜出望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得知皇帝對醉心於火器,沐天波此次來到貴陽,在隊伍中攜帶了三千餘支火銃和充足的彈藥,這些是他多年來精心儲備的物資。
朱由榔得知此事,心中大喜,他深知火銃的威力,這批武器的到來,無疑將使天威軍如虎添翼,戰鬥力大增。
朱由榔對沐天波自然大加讚賞,有了這批火銃,他天威軍的遠程部隊計劃將向前邁進一大步。
飯後,沐天波起身告辭,朱由榔親自送他至殿外。夜色中的行宮宛如沉睡的巨獸,顯得格外寧靜,唯有月光如輕紗般灑在宮殿上。
沐天波心中如波濤洶湧般,皇帝的禮遇和信任如春風拂麵,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他心中燃燒,讓他更加堅定了為國盡忠的決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