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保寧歸明

字數:3773   加入書籤

A+A-




    吳三桂顧不上憂傷,帶領著殘部,馬不停蹄地向南充奔去。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給予他們片刻的喘息。

    當他們風塵仆仆地趕到南充城下,遠遠地便望見了城頭飄揚的明軍大纛。那鮮明的旗幟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擊中了吳三桂的心。

    他的心中湧起了一股難以言說的悲痛,幾乎昏厥過去。那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一種對命運無情打擊的絕望。

    李國翰,這位在戰場上曆練多年的老將,此刻展現出了他堅韌的一麵。他帶領著清廷的潰兵,繞過南充,直撲保寧。

    但李來亨並不打算讓他們輕易逃脫。

    他親自率領三千精銳,如影隨形地尾隨其後,不時地發起騷擾。

    每一次的攻擊都讓清軍的撤退變得更加艱難,每一次的騷擾都讓士兵們的士氣更加低落。

    麵對這種情況,李國翰果斷地下達了命令。他命副將孫銘率部斷後,掩護大軍撤退。

    孫銘領命而去,用生命為大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當他們終於到達保寧時,原本浩浩蕩蕩出征的八萬大軍,如今隻剩下了兩萬。他們如同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士兵們的眼中沒有了往日的光彩,隻有深深的疲憊和不安。

    幸而,保寧城中還有滿清固山額真侯墨爾根帶著兩萬滿洲旗兵坐鎮。兩軍合並一處,共計四萬人,雖然不足以反攻,卻足以自保。

    此時,清軍僅僅占據著保寧這座孤城,而整個四川地區幾乎已經被全部收複。

    攻陷南充後,李來亨截獲了吳三桂的糧草補給,足夠大軍使用三月。這樣一來,劉文秀便再無後顧之憂,專心經營四川。

    看著這座巍峨的城池,劉文秀想起了兩年前王複臣的建議:“集中兵力攻打保寧城的薄弱部,破城以後吳三桂等部清軍雖不能全殲,但必然逃往陝西,四川全省可以平定。”

    斯言猶在,斯人已逝!

    劉文秀深刻地汲取了上一次保寧之戰失利的慘痛教訓,這次他顯得格外沉穩,絲毫沒有急於發動攻勢。

    保寧府城,又名閬中,這裏曾經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鎮守多年的地方。城池三麵環水,西邊和南邊瀕臨嘉陵江,東邊則是滔滔流淌的東河,而江河對岸,則是綿延不絕的山巒。

    明軍成功地占領了城外的各個山頭,並在山上設立起炮台,同時派遣了火銃隊進駐防守,時不時地向著城內開炮轟擊。

    劉文秀借助地利,派遣大量重兵堅守保寧的東、南、西三個方向。

    與此同時,他還命令李來亨率領夔東水軍在江麵上遊弋巡邏,時刻保持警惕,以防清軍出城渡河進行反擊。

    此外,他又派遣賀九儀率領兩千精銳士兵渡過河流,挺進至保寧城北,對保寧與陝西漢中之間的補給線路進行頻繁騷擾。

    劉文秀的策略如同一張精心編織的網,將清軍困在保寧。而他則派兵收複了四川的其餘地區,軍聲大振。

    接著,他派人八百裏加急,將捷報傳至貴陽。

    在軍事上取得優勢的同時,劉文秀也沒有忽視內政的建設。他想起朱由榔說過的一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現在他們終於占據了四川廣袤的土地,卻沒有人。

    他一邊設官安民,招集流民,一邊聯絡土司,加緊屯田。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李來亨等夔東十三家的家眷,也在劉文秀的安排下,遷往了重慶、夔州等土地肥沃之地。

    而那些被沿途收納的流民和降卒共計八萬餘人,劉文秀整編了其中精銳一萬人,其餘人全部被安置在成都周邊廣袤而肥沃的土地上。

    這些地方不僅能夠為他們提供安定的生活環境,還能為明朝的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持。

    在保寧城的深處,平西王吳三桂、固山額真侯墨爾根、侍衛李國瀚以及四川巡撫李國英,正圍坐在營帳之中,爭論聲此起彼伏。

    吳三桂,曾立誌以死守保寧,然而,廣西、湖南的緊急軍報傳來,他便起了退卻的心思。

    三路大軍,均遭重挫,廣西全境與湖南西部,已落入敵手。四川,非他之領地,即便失守,亦非其責。

    至於那些糧草輜重兵馬之損失?在戰爭中都是常態。

    吳三桂心中,退往漢中的想法愈發強烈,他言辭激烈:“我們必須突圍,明軍圍而不攻,分明是欲將我們困於甕中,待糧草耗盡,便可輕易取城。”

    他的話讓李國翰深有共鳴。他們都是客軍,這次雖然進攻貴州失利,但隻要能返回老巢,就能重新召集一支強大的軍隊。手握重兵,即便皇帝怒火中燒,亦難奈我何。

    固山額真侯墨爾根,對四川之得失更是漠不關心。在他眼中,漢民皆為奴隸,遼東以南盡是牧場,此行本為掠奪而來。如今四川人煙稀少,更無財富可言。加之地形不適宜騎兵作戰,騎兵之優勢難以發揮。

    何況,城外還有八萬明軍虎視眈眈,劉文秀所製衝車,更是一大威脅,故他亦有早日離去之意。

    更為緊迫的是,保寧城內糧草僅夠半月之用,若不突圍,他們真將餓死於此。

    吳三桂是用兵大家,明軍“圍三缺一”之策,他一眼便識破,知其意在驅逐而非趕盡殺絕。

    四川巡撫李國英,則堅定地說道:“王爺,您為客軍,自然可以選擇撤退至漢中。然而,我身為巡撫,身負守土之責,誓與保寧城共存亡。請您即刻返回漢中,召集援兵,擊退敵寇。”

    是夜,吳三桂等人趁夜突圍,劉文秀令賀九儀、李來亨尾隨相送,卻未趁勢追擊。

    然而,當吳三桂率軍離去之際,劉文秀命麾下將士高聲齊呼:“平西王,莫忘吾等之約定!”

    吳三桂感到莫名其妙,但李國翰和侯墨爾根卻動起了心思。

    有沒有約定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人背鍋。

    在吳三桂等人離去後,保寧守軍不過千人,在四川巡撫李國英帶領下,堅決抵抗。

    劉文秀也不著急攻城,隻是每日往城中投放傳單。

    五日後,城門大開,保寧望族蒙氏家主蒙善玉提著李國英的首級走出城門。

    保寧城落入明軍手中,自此,四川全境光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