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商稅改革

字數:3757   加入書籤

A+A-




    在皇帝的書房內,朱由榔正與戶部尚書龔彝討論著國家財政的問題。

    屋內燈火通明,映照著兩人憂慮的麵孔,他們麵前鋪開的賬冊記錄著大明每月龐大的開支,如同一道道沉重的鎖鏈,牽絆著帝國的前行。

    “目前,朝廷每月的開支大約在五十萬兩白銀。”龔彝沉聲匯報,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憂慮。

    軍餉是每月必不可少的巨額開銷,高達三十萬兩白銀。大明的常備軍力共達十六萬,其中劉文秀領有四萬雄兵,李定國手握五萬精兵,而朱由榔親自指揮的天威軍則有一萬勇士。白文選、馮雙禮、祁三升三位將領各率兩萬精兵,他們曾是孫可望的部下,現在則是朱由榔的親信。

    基礎建設的費用同樣不容小覷,每月需五萬兩白銀。貴陽向外延伸至播州、鎮遠、遵義的官道正在緊張施工,這些道路是連接西川、湖廣和廣西的重要通道,對朱由榔而言,這是對未來的投資。

    鐵礦石等原材料的采購,每月耗費約五萬兩白銀。盡管貴州礦產豐富,但受地形限製,運輸成本高昂。在陳應龍的建議下,朱由榔選擇從廣東的陽江、陽春等地購入鐵礦石。粵西地區目前還在大明義軍的控製之下,大明兩廣總督連城璧、東閣大學士郭之奇、虎賁將軍王興等在那裏組織義軍,抗擊韃子的靖南王耿繼茂。

    糧草的采購也是一項重大開支,每月需五到十萬兩白銀。朱由榔不僅從湖廣購入糧草,還秘密派遣特工以糧商的身份,借助鄭成功、張煌言等人的力量,從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采購糧草。運輸成本在這項開支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

    日常行政費用也需五到十萬兩白銀,使得貴陽府庫中的二百六十萬兩白銀,僅能維持大約五個月的開銷。

    好消息是,雲南、貴州的賦稅即將收繳完畢,預計能夠補充國庫二百萬兩白銀。這筆款項,對於緩解當前的財政壓力,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昔日,孫可望帶領大西軍進入雲南,便大刀闊斧地實行了“營莊製”,將土地從權貴和土司手中收回,重新分配給百姓,以“官四民六”為標準,讓無數平民得以安居樂業。他在雲南興修水利,促進了農業的繁榮。他發布“招撫百姓回家務業,不足者借給牛種”的複業令,鼓勵百姓回歸農業生產。在政治上,他與明朝的官紳合作,在經濟上則剝奪他們的土地資源,同時將忠於明朝的土司武裝力量逐步收編為自己的軍隊。

    這一係列政策,使得雲南一地“一年土產財賦,足供養兵之需”,為朝廷提供了充足的物資支持。

    孫可望在雲南的一係列改革舉措,令朱由榔深受啟發,不禁思考起即將推行的商業稅試點改革。

    當前大明的稅收體係混亂無序,特別是商業稅,其在國家總稅收中所占的比重竟不足一成,這一現狀亟待整頓。

    回顧明朝初期,商業稅起步較低,實行的是寬鬆的“三十稅一”政策。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商業日益興旺,商業稅收的潛力逐漸顯現。朝廷在諸如河西務、臨清、九江等關鍵商業交通要道設立稅關,對過往商人征收商稅,以期增加國庫收入。

    然而到了萬曆年間,商業稅的稅率不升反降,從“三十稅一”降至“六十稅一”,更對小規模商人實行免稅政策,年營業額在四十兩白銀以下的商販得以免稅。萬曆早期的商業稅收數據顯示,“鹽稅收入二百五十萬兩,茶稅十餘萬兩、市舶稅四萬兩、通過稅六十萬兩、營業稅二十萬兩,總額不過三百四十萬兩。”對於一個人口過億的泱泱大國而言,簡直是不可思議!

    萬曆之後,商業稅的征收實際上已停滯許久。這既是因為朱元璋時期定下的“重農抑商”政策影響深遠,也與朝廷稅收政策的混亂不無關係。

    朱由榔心知,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製定新的商業稅政策。

    而孫可望在雲南的改革雖然僅僅涉及田稅,卻值得借鑒。

    “陛下所定商業之許可證,商賈欲行商,必先至商業局登記,依其季報,繳納商稅。今有三慮:一者,是否按其行業規模,定不同稅率;二者,如何辨其季報真偽;三者,對虛報者,如何懲處。”龔彝說道,這些天他也召集戶部諸官員商議商業稅之事,這三項是他認為影響稅收政策執行的主要因素。

    龔彝所說的三點,朱由榔一聽便明白,不過如製定稅率需要仔細思考,這又涉及到各行業特性的問題。

    朱由榔對此也多有思考:“酒、茶等,為生活之調劑,可稍增稅率;而糧食等民之必需,宜低其稅。”

    朱由榔建議將商業稅分為四檔。

    奢侈品類,如酒、茶、珠寶、金銀、礦產,定“五稅一”;一般消費品類,如衣物、家具、工藝品,定“十稅一”;服務類行業,如運輸、餐飲、住宿等,定“二十稅一”;基本消費品類,如糧食、蔬菜、水果,定“三十稅一”。另外,對年營業收入不足一百二十兩者,先收後補,減免稅賦,以助其發展。

    龔彝又說了一個問題,對同一種產品會不會存在重複收稅的問題。

    “民種五穀,已納租稅,不可再征。竹木牲畜,本無征算,商賈市賣,官可稅之。今民納租於官倉,關市複征,豈不重乎。”

    朱由榔初聽,覺得龔彝的觀點似乎沒有問題,但仔細深思,發現他混淆了“商品”和“產品”兩個概念。

    朱由榔繼續解釋道:“農民所種五穀,納租後不複征稅。然若商人購之,加工轉賣,即成商品,可征其稅。如此,保農民利,又促商品流通。”

    他接著說道:“須確保產品自產至售,僅於售時征稅,非每交易皆征。初級農產品,加工轉商品後,始征稅,以避重複。”

    龔彝聽後,恍然大悟,對朱由榔的見解表示讚同。他接著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如何防商人虛報逃稅?”

    朱由榔沉思片刻,然後說:“需立監督審查之製。首先加強許可證管理,商賈必登記。其次定期審查,確保年報真實。最後對虛報者,嚴懲不貸。”

    龔彝點頭稱是,又提出了一個建議:“陛下,可獎誠實納稅者予一定稅收優惠,以激勵之。”

    朱由榔點頭讚同。

    龔彝還有一個疑問:“陛下,如國營公司該如何收稅?”在他的理解中,這類國營公司既然已經是國家運營,所獲也是收歸國有,應該不用在進行收稅。

    朱由榔回道:“一視同仁即可!”

    兩人又討論了一些細節,龔彝告辭而去。

    朱由榔深知,商業稅對大明而言,實為新財源,若執行得當,必能為朝廷財政之困頓帶來極大之補充。

    然而,他也預見後續之阻力,西南四省尚可,若收複江浙廣東等地,阻力將倍增。

    這將是朱由榔麵臨的巨大挑戰。不收商業稅,則財政將崩;收之,則可能將富戶推向敵營。

    如今,他唯有步步為營,審時度勢,以期在財政與民心之間,尋得平衡之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