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狹路相逢

字數:3248   加入書籤

A+A-




    永曆八年臘月廿七,歲末將至,除夕僅餘三日,朱由榔率大明艦隊,乘風破浪,沿西江而下,已行二百裏。

    船隊行至德慶州,忽有探子急報,前方江麵艦船如雲,旌旗蔽日,乃平南王尚可喜與廣西提督線國安之師,觀其船舶數量,預計有七八萬大軍。他們正向梧州疾行,預計三個時辰即至。

    朱由榔聞訊,心神一震,急令船隊泊岸德慶,召李定國、李來亨等謀臣武將,共商應對之策。

    李定國撫須沉吟,道:“尚可喜此來,必是趁年關之際,欲行奇襲。”

    朱由榔眉宇緊鎖,言道:“敵既知我,我亦知敵。現偷襲無望,正麵交鋒,敵軍船隻眾多,約有七八萬之眾,倍於我軍。”

    李來亨頷首,道:“我軍處上遊,順流而下,可占地利之便。且敵軍劃槳之船,戰力有限,真正能戰者,未必多於我等。”

    劉體純點頭附和,道:“我軍蒸汽輪船,速度之快,遠非敵所能及。出其不意,直搗黃龍,可收奇效。”

    靳統武卻有異議,他乃陸戰驍將,對水戰之道不甚了了,言道:“敵眾我寡,硬拚非上策,不如暫避其鋒,另覓戰機。”

    李來亨卻道:“靳將軍此言差矣,水戰之道,不在人多,而在船堅炮利,水手嫻熟。”

    朱由榔亦讚同李來亨之見,道:“西洋艦隊之所以能縱橫四海,非因人多,而在其船堅炮利,武器先進。”

    李定國忽出計策,道:“臣有一計,兵分兩路。水軍在西江上牽製敵艦,臣親率精兵,沿陸路直取肇慶。彼若全力攻梧州,肇慶必防務空虛。待我軍攻下肇慶,再與水軍夾擊,一舉破敵。”

    靳統武、岑武等將,久居船上,早已不耐,紛紛請戰,願早日踏上陸地。

    朱由榔又問李來亨、劉體純之見。劉體純手撫長須,道:“晉王之計甚妙。水軍以精兵為主,且我軍備有水雷火船,雖艦船不足,亦可阻敵。”

    李來亨素來自視甚高,他與李定國本都是義軍中的將領,自視謀略武力不弱於人,但現在李定國歸為晉王,他隻是臨國公,故而心中也在暗自較勁,希望借此次戰機,讓皇上看到他的本事。

    他不甘示弱道:“陛下放心,我夔東水師雖非天下第一,但對付此等旱鴨子,綽綽有餘。”

    見眾人意見一致,朱由榔遂下令分兵三路:李定國帶本部兩萬兵馬,攜五日口糧,急攻肇慶。岑武帶天威軍五千兵馬埋伏於西江南北兩岸的大嶺頭和白石頂,構築炮台,占據製高點。李來亨和劉體純帶五千水軍並兩百艘艦船,在江中布置水雷陷阱,靜待敵軍。

    眾將得令,各自領命而去,士氣如虹,隻待來日,一決雌雄。

    於此同時,下遊江麵上,尚可喜與線國安二人,亦接到了急報,探子來報,前路有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船帆之上,龍旗獵獵,赫然是大明的徽記。

    尚可喜與線國安初聞此訊,心中不免一驚,然而,當得知對方船隻之數遠遜於己方,二人不由得鬆了一口氣。看來不過是明軍的一支偏師,不過,能掛龍旗者,非親王即帝皇。親王掛四爪龍旗,帝皇則掛五爪龍旗。

    探子因霧氣蒙蒙,距離又遠,未能辨明龍爪之數,但可以斷定,這支水師絕不超過萬人。六萬雄師對一萬人馬,隻要不自亂陣腳,勝券在握。

    二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雖不解這晴空之下何來濃霧,卻也決心加快船速,欲將這支不速之客,盡數殲滅於西江之上。

    尚可喜沉聲道:“敵軍雖弱,卻不可輕敵。傳令下去,各船準備戰鬥,不得有誤。”

    線國安點頭應道:“正是。霧中行船,更需小心謹慎。我軍船大勢眾,隻要穩紮穩打,必能一舉擊潰來犯之敵。”

    於是,隨著號令傳下,各船紛紛加速。此時正是吹東風,在風力加持下,肇慶的船隊如同猛龍過江,氣勢洶洶地向著那支不明身份的船隊逼近。

    戰雲密布,西江之上,兩軍遙遙對峙,探子往來如梭,急報頻傳。

    朱由榔聞報,得知尚可喜竟效法赤壁故事,用鎖鏈將船隊連成一片,意圖穩固陣腳。朱由榔心念一動,腦海中浮現出《三國演義》中那場名垂青史的火攻之計,不由得心生歡喜,仿佛勝利已在向他招手。

    然而,當他滿懷激情地將這計策與李來亨商討時,卻如同被冬日裏的冷水澆了個透心涼。李來亨緊蹙的眉頭下,是他對戰場形勢的冷靜分析:“陛下,此刻江上吹的是東風,若用火攻,隻怕會反噬己身。”

    他們在西,尚可喜在東,東風一起,火勢若起,首當其衝的便是他們自己。

    朱由榔聞言,恍然大悟,方知自己一時興起,卻忽略了天時地利。他心中暗自慚愧,卻也對李來亨的見識與冷靜佩服不已。

    他自嘲地笑了笑,擺手道:“朕不過是一時興起,臨國公不必放在心上,一切按公之計劃行事。”

    李來亨見皇帝如此豁達,心中稍安,沉聲道:“雖然火攻不可行,但敵軍以鐵鏈鎖船,卻也給了我們可乘之機。”

    朱由榔不解其意,劉體純便在旁補充:“敵船被鐵鏈所困,行動不便,就如同固定在水麵上的靶子,我們隻需瞄準開炮,便可事半功倍。”

    朱由榔聽後,心中的憂慮一掃而空,他看著兩位將領胸有成竹,知道自己無需再過多插言。他稍作猶豫,最終決定跟隨岑武一同下船,前往岸上的製高點。

    朱由榔明白,自己雖為一國之君,但在水戰上卻是個門外漢。若留在船上,不僅無法發揮指揮作用,反而可能成為將士們的負擔。他的存在,會讓水軍的注意力分散,無法全心投入戰鬥。

    然而,作為皇帝,朱由榔親臨前線,給一線的士卒帶來極大的鼓舞。尤其是朱由榔親民的做派,贏得了一眾將士的擁戴。

    大戰,一觸即發。(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