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強軍之基
字數:3512 加入書籤
“大明欲穩立天下,必先築強軍之基;而此基,乃軍魂、保障、訓練三者也。”
朱由榔繼續說道。
“軍魂者,軍之精神也。教化先行,賞罰分明,先愛後威,文武相濟,所以上下一心,克敵製勝。此乃軍隊之魂,定軍心而揚軍威。”
“保障者,軍之柱石也。充足之糧餉,精良之裝備,嚴明之紀律,皆為保障之要。無糧則兵不飽,無械則兵不銳,無紀則兵不整。故保障之道,在於供給充沛,裝備精良,紀律嚴明,以固軍之根本,穩軍之心誌。”
“訓練者,軍之基礎也。訓練以精技藝,以強體魄,以熟戰法。技藝不精則戰時失準,體魄不強則難以持久,戰法不熟則難以應變。故訓練之要,在於日積月累,不斷磨礪,使士卒技藝嫻熟,體魄強健,戰法精通,以築軍之實力,備不時之需。”
“軍魂、保障與訓練,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軍魂以凝心聚力,保障以穩固根本,訓練以提升實力。三者兼備,方顯軍備之完整,方能成就無敵之師。”
李定國細細沉思,亦覺得陛下言之有理。
朱榔深知軍隊改革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來找李定國商議,主要就是要看對方的想法。經過一番討論,朱由榔大致摸清了李定國的想法,那就是支持改革,但是要循序漸進,不能用力過猛。
朱由榔決定先從軍隊架構開始,統一大明的軍製。按照新的軍製,大明現在十八萬大軍可分為三個戰區,九個軍。
天威軍現在總人數約一萬人,為皇帝直統,轄兩個師,每師五千人(未滿配)。
王興統領的虎賁軍,主要由粵西義軍組成,約兩萬人,王興任軍長,下轄兩個師,每師一萬人。
白文選所統帥的兩萬大軍賜名忠義軍,由白文選任軍長,下轄兩個師。
馮雙禮統帥的兩萬大軍賜名忠信軍,由馮雙禮任軍長,下轄兩個師。
天威軍、虎賁軍、忠義軍、忠信軍組成一個集團軍,由朱由榔任元帥。
李定國統帥的六萬大軍分為兩個軍,分別由靳統武、高文貴任軍長,賜名定**和定邦軍,分別轄三個師。李定國任元帥。
劉文秀統帥的四萬分為兩個軍,分別由祁三升、賀九儀任軍長,賜名靖難軍和靖安軍,分別轄兩個師。劉文秀任元帥。
李來亨的夔東水師和粵西水師合並組建威海軍,李來亨任軍長,下轄兩個師。
李定國對朱由榔的決策表示讚同:“陛下的改革方案深思熟慮,破舊立新,架構明晰。微臣經過深思,也認為此策切實可行。”
接著他又說道:“如今需要考慮的是,各級將官的任命和士兵的軍銜定級。”
朱由榔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按照最新的架構來看,現有的將官數量將不能滿足新的體係要求,尤其是營級以下,需要提拔大量基層將士。這對這些基層士兵而言,無疑是極大的激勵。
對於師級將領的任命,朱由榔決定從總兵、指揮使、副總兵、副指揮使中遴選,初步名單兵部已經梳理出來。曲級將領,可從參將、千戶、千總中選拔,營級將領可從百戶、把總裏任命,隊級將領可從總旗中選拔,什長、什副則可從小旗中挑選。
李定國聽罷,感慨說道:“陛下改革軍製誠合天時、地利、人和之宜。”
“天時者,大明疆土雖有失,民心猶附,國難臨頭,亟需強軍以守社稷。外患頻仍,變革之需愈急,今茲改革,正當其時也。”
“地利者,西南三省,山川險固,易於設防;兩廣之地,河網縱橫,利於水師。此二者,用之為地利也。”
“人和者,廢衛所之製,釋軍戶之縛,使其得自由擇業,深合軍心。且新軍招募,以誌願為本,以訓練為基,足以鼓舞士氣,增強團結。此乃人和之備也。”
兩人越說越投機,不知不覺已經日上三竿,兩人的肚子也呱呱叫出聲來。
朱由榔聞聲一笑,叫來門外等候的郭彤,吩咐道:“快去準備些點心和茶水,王兄與我討論軍務已久,想必也餓了。”
郭彤領命而去,不一會兒便端來了精致的點心和香茗。朱由榔和李定國邊吃邊繼續討論。
“陛下,論及軍魂之養成,臣以為,除教化之外,亦當重實戰之經驗。”李定國邊吃邊說,“士卒於戰場每勝一次,皆能增其信心與團結。”
朱由榔頷首稱善:“誠如王中所言。實戰經驗,乃檢驗軍隊之最佳準繩也。吾等可定期舉行軍事演習,仿效各種戰場之境,使士卒於無血刃之鬥中習得成長。”
“論及保障,除軍銜之外,亦需思他途以激勵士卒。”李定國繼而言之:“此等激勵須公之於眾,持之以公。士卒見其功績得報,自當倍加奮勉。”
朱由榔沉思片刻,然後說:“王兄之言,朕亦有所深。可設軍功獎賞之製,視士卒之貢獻,賜以相當之賞。如此既能鼓舞士氣,亦能昭示公正。士卒家眷,亦當予以優遇,賦予榮譽,並廣為宣揚,使民以從軍為榮。”
“陛下所言甚是,”李定國緩緩說道,“軍功與榮譽,乃軍旅之兩翼,不可或缺。宜建立完備之軍功體係,俾每位士卒皆知,其每一分努力與犧牲,皆將銘記於國史。”
李定國繼續補充道:“陛下,除物質之賞賜外,亦宜重精神之激勵。譬如,可設榮譽勳章,以表彰戰場之上英勇之士,令其名垂青史,為後世所敬仰。”
留名青史,於國人而言,誘惑甚於高官厚祿、富甲一方。
誰人不欲在家譜中獨占一章耶?
朱由榔深感讚同:“誠然,榮譽勳章乃佳策也。凡獲軍功之士卒,宜由知府親率鑼鼓,送榮譽牌匾至其家,令百姓皆知之。”
李定國頷首稱是,繼續說道:“再有,陛下為陣亡將士立碑紀念,俾後人永誌其犧牲與貢獻。如此,非徒慰藉遺屬,亦激勵生者,令其曉悟,雖捐軀,其英勇亦將永銘人心。”
二人議論越發深入,探討如何施行諸建議,包括軍功獎賞製度之細則,榮譽勳章之授予標準,及紀念碑之設計與選址等事。
日暮時分,二人議論方休。朱由榔命人急馳快馬,將討論結果送至貴陽,令兵部參酌製定最終改革方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