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老三履職
字數:8036 加入書籤
這不,兩個月後,鄉黨委又叫老三到鄉裏去,一塊兒還帶上西街口的大驢子和康德貴。
早年,康德貴長年在吳老六家扛活。工 作隊進村時,找他談話,問他願不願在吳家溝落戶。
聽說能分到房子和土地,康德貴想都沒想,一口答應下來。
後來土 改時,真分到了十八畝地和四斜子家的三間廂房,康德貴就回老家,把家裏的六口人,一塊兒帶到了吳家溝。
康德貴長年在吳家溝扛活,知道四斜子為人不善。如今分到四斜子的房子,心裏肯定不安實。
家搬來後,就和工 作隊走得近乎。平日有事無事,大事小情,都會鞍前馬後的,到工 作隊裏照應。像早先就跟工 作隊的人熟絡似的。工 作隊要在村中發展黨員,自然就先想到了他。
至於西街的大驢子,那還要從老毛子軍 隊進村時說起。
大驢子家在吳家溝,屬於半耕半獵。幾輩人守著十來畝地,不增也不賣。農閑時,就扛著獵槍進山打獵。
吳家溝地處遼南,多丘嶺,山林稀少,大型野獸不多,打到狼和野豬,是多年不遇的事。平日多是獵獲些野雞野兔之類的小東西。
雖無搏殺巨型猛獸的刺激,架不住就好這一口兒。每到農閑時,大驢子就扛著獵槍上山轉悠。一冬天,總要磨破一雙靰鞡底。
獵獲的野物,自家吃不了,拿到集市,也能換回些零花錢。日子也算過得逍遙自在。
可惜這種安逸的日子,讓老毛子給毀了。
第一批老毛子軍 隊,軍 紀太差,跟土匪沒什麽兩樣。奸淫搶掠,襲擾村民,壞事幹盡。
一天夜裏,一群老毛子士 兵,打算襲擊西街口的大驢子家。家裏的狗狂叫不已。
老毛子仗著自己人多勢眾,又有槍,毫無懼意,仍想翻牆入戶。
情況危急,眼看一個老毛子已經爬上牆頭,就要跳進院裏,大驢子藏在門後,端槍朝那老毛子摟了板機。
大驢子常年打獵,屬於抬手見紅的那一種,差不多舉槍就有。
一聲槍響,那老毛子就掉下牆去。其他老毛子見主人動了家夥,開始害怕,顧不上別的,抬上受傷的士 兵,撒腿逃回了兵 營。
自知理虧,再加上大驢子的槍,裝的是散彈,距離稍遠,不至於致命,老毛子也就沒追究。
以後這群老毛子,就收斂了不少。
大驢子雖說常年打獵,在他槍口下喪命的小動物,不計其數。不過槍口朝人,還是頭一回,心裏總也不安適。
工 作隊進村,宣講的是中 蘇友誼,大驢子擔 心工 作隊會翻出這筆舊賬。
先下手為強。大驢子就開始主動跟工 作隊的人,套起近乎。
不料工 作隊壓根就不提這個茬兒,還以為大驢子,是在積極向組織靠攏呢。在培養發展黨 員時,自然就想起了大驢子。
老三他們一行三人,到了鄉裏。鄉黨委書記接待了他們,鄭重宣布,經組織長期考察,反複研究決定,批準他們三人的入黨申請。
從今天開始,他們三人就是中 共預 備黨 員了。考察期為一年,如無意外,一年期滿後,他們將轉為中 共正式黨 員。
聽了書記的宣布,三人都激動得渾身打哆嗦。
不待三人激動稍減,書記又宣布,鑒於吳家溝現在已有三名預備黨 員,根據我黨的組 織章程規定,吳家溝村已具備設立黨 支部的條件。
經鄉黨委研究決定,任命吳福耀同誌,為吳家溝村臨時黨支部書記,負責吳家溝村黨務工作,等預備黨員轉正後,組織上再做安排。
鄉黨委書記宣布這項決定後,征詢了康德貴和大驢子的意見。
二人都表示沒意見,這事就這麽定了。
其實康德貴和大驢子,也知道這種征詢,不過是組 織上給他們麵子,外行人都能理解,書記這種活兒,叫一個文盲幹,肯定是不合適的。
康德貴是文盲。
大驢子雖說早年在小鼻子的公學堂裏,上過一年學。卻禁不住小鼻子先生的大耳摑子。
上過一年後,就死活不再上了。如今肚子裏,僅剩下一句小鼻子的鬼話,閑著沒事兒,大驢子還動不動拿出來,在孩子們麵前顯擺:“狗哈腰,狗宰你媽死!”
看看二人沒有什麽不同的意見,這事兒就這麽定了。
老三頭上,又加了一頂官帽: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
三頂鄉官帽子加在頭上,老三一點兒都沒覺得身子重了,反倒覺得渾身挺輕鬆,走路時,兩腿飄輕,甚至又找到了早年到三家子村,去約會於麗華的那種感覺。
講真,這是老三一輩子最展樣的時光。
這一點,你從吳家溝人的眼神裏,就能感受得到。
較比而言,老三是吳家兄弟三人中,在村裏人緣最好的一個。吳家溝人平日見了,也樂意跟他打招呼。
可從前那種打招呼,跟現在見麵時的打招呼,絕對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招呼。
早先,村裏人跟老三打招呼,臉上也帶著笑。可那是一種什麽樣的笑?那眼裏閃露的,分明就是鄙嘲譏諷,或者還有一絲的憐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可眼下呢?情況明顯不同了。雖說見麵打招呼時,吳家溝人的臉上也帶著笑,笑得也是不太自然。可那眼裏閃露的,卻是顯而易見的嫉羨妒恨,甚至還帶有那麽一點點的畏懼。
在吳家溝,老三輩份挺大,不少上了些歲數的人,都是他的侄孫輩,見了麵,論輩份,都得叫他一聲叔,一聲爺。
在早,吳家溝人都把這種輩份淡忘了。關係不錯的,平日見了麵,頂多也就問聲“逮了嗎?”算是打了招呼。
至於背地裏,提到老三,一般都稱他三胖子,或者連三胖子也懶得叫,直接稱他三大煙鬼。
眼下卻不同,吳家溝人很快就重新捋清了輩份,見到老三,也都知道叫三叔,三爺啦。
除了三叔三爺,眼麵前,叫得最多的,還是主任,書記,村長這些個官稱。
到老三家的人也多了起來。來訪的目的也五花八門。
有些人看準了,共 產黨已坐穩了天下,想積極靠攏組 織,沒事就來找老三談心。
有些人有事來求老三幫忙。
有人和鄰裏鬧糾紛,自己擺不平,來找老三求個公道。
有兩口子打架,沒打出頭緒,找老三來給清斷家務事......
老三家,一時成了吳家溝的公堂。
吳家溝人,平日生活在偏遠的山溝裏,對外麵的大事,一般不怎麽上心。倒是對自己家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心得了不得。
遇事往往愛較真兒,不爭出個子午卬酉,不肯罷休。常常會為爭一口閑氣,豁出命去。
小鼻子逃跑,老毛子來了,吳家溝人受到不小的驚嚇。那陣子,吳家溝處在無 政 府狀態,大夥倒也相安無事。
自打工 作隊進村,建立了全新的農村組 織,各種各樣的亂雜事,就又冒了出來。
如今知道老三是村裏的掌事人,遇到事情,就都來找老三。
老三平日不喜歡多事。奈何眼下身兼數職,是黨的農村工作帶頭人,見村民找來了,也不好推托。
可要讓老三理斷這些亂頭事,老三還真沒有這個本事。
事情理不出個頭緒,村民就又來找他。
過了幾天,老三就有些煩了。再見到村民來找他說事,就沒有最初的好臉色了。
直到三強眼吳德牛和四背扣吳德真,找到家裏說事,老三反複勸說多次,仍無效果,老三的忍耐,到底突破了極限,幹脆甩手不管了,把二人直接推到鄉裏去了。
吳德牛和吳德真兩家的那點破事,是吳家溝老掉牙的故事啦。
從小鼻子在時,兩家就開始打官司,至今幾十年過去了,兩家還沒討到一個妥帖的說法。
眼看共 產 黨來了,建立了新的政 權,說是要替農民討回公道。兩家人心裏,就又燃燒起了希望,紛紛找到老三訴求。
說起來,這兩家的事兒,還真不算大,就為了一堵牆角。
吳德牛家住前街,吳德真家住後街。
吳德牛家的後院,就是吳德真家的街邊。
吳德真家的牛車要趕出街口,就得經過吳德牛家後院的牆邊。
吳德牛家後院的牆邊,一直延伸到街口,在院牆西頭,拐了一個直角,向房子的山牆那邊砌了過去。
說起來,這個牆角砌得,真的不夠講究。
你要是蓋房子,房角砌成直角,那別人說不出二話。可你一個院牆的拐角,砌成了直角,要是不礙著別人,那也不算什麽。
關鍵是這個牆角,還真礙著吳德真家走車了,這就不太講究了。
吳德真家的牛車出街口,轅牛稍一偷懶,走一步梢道,那車軸就會掛碰到了吳德牛家的牆角。
花輪車的軸,是木製的。跟轂接觸的地方,是摳出暗槽,下了鐵鍵的,為的是車軸耐磨。
車軸其實是最脆弱的地方,發生掛碰,極易斷折。何況吳德真家的車軸,已經在吳德牛家的牆角上碰折過幾次了。
其實這事,兩家好好協商一下,極易解決。吳德真隻要把牆角拆了,改成圓角就行。
可惜的是,兩家都覺得自己站在理兒上,說話時語調就不太客氣,也就僵持下來,互不相讓,最後沒辦法,走上打官司的道兒上。
從老吳保官在村裏當差時,兩家就開始打起了官司。老吳保官起初自己勸解,無用。
老吳保官又找來村裏的處事達人大白話,連同大白話的兒子大明白,一塊兒來勸。還是不中。
最後無法,老吳保官隻好讓他們到會上去討說法。兩家從此走上了訴路。
先是吳德真家找到了李會長。那李會長和吳德真丈人家沾點表親。當然啦,吳德真也不是空口白牙去求托的,總要帶點自家出產的東西,一隻雞啦,一簍雞蛋啦。
結果就有了效力,李會長就把吳德牛叫到會上。仗著給小鼻子當差的威勢,一通嚇唬,勒令吳德牛回家,把牆角拆了,把院牆往裏緊縮三尺,把原先的直牆角,改成圓牆角。
呈德牛在會上受了一通驚嚇,沒敢說什麽,忍氣吞聲回到家裏。要把院牆拆了重砌吧,又怕吳德真家笑話;不拆吧,會上李會長那邊又壓著他。
憮怵了兩天,聽到了風聲,說是吳德真家送禮托人,找到了李會長,結果贏了官司。
吳德牛便也打算照此辦理。
恰好,吳德牛二嫂的娘家,和會上的訴訟所長沾點親,就帶上一簍雞蛋,去求托。
結果也有效力。兩天後,吳德牛被叫到會上的訴訟所。
所長公事公辦,向他宣讀了昭和物權法的條款。說是凡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吳德真強求吳德牛拆牆,實屬無理之要求,不予準許。
吳德真家不服,又請托李會長。李會長發威,又逼吳德牛拆牆。
吳德牛不服,又請托訴訟所長幫忙。訴訟所長依據昭和物權法,嚴辭予以駁回。
兩家幾經暗中交手,仍舊不分勝負。倒是把李會長和訴訟所長搞疲條了。
往後再去找,二人也就不太十分上心,往往虛應幾句,打發走人了事。
兩家人同時感悟到,還是禮送的輕了。長期隻送些雞和蛋這類東西,把人家都整得“審禮”疲勞了。
意識到了這一點,兩家同時開始加大了送禮的力度。
畢竟是鄉下人,地裏產的,也就是那些東西,在當官的眼裏,壓根就不算什麽。
又送了一段時日,看看還不見效力,兩家同時開始動起真格,往裏麵砸銀子。
這兩家原本是吳家溝的大戶,家裏都有上百畝地,就為了爭這一口氣,兩家開始變賣家產,求人請托,不間斷地花錢打官司。
十幾年的功夫,上百畝田產,就剩下不到五十畝了。官司卻仍沒見輸贏,勉強打了個平手。
幸虧光複了,小鼻子跑了,老毛子來了,兩家這才消停下來。
不過也因禍得福,土 改工 作隊進村,劃分成份,兩家都因土地不多,隻劃了個中農,不是鬥爭的對象。
兩家卻還不知足,憋在心裏的那口氣,仍覺沒痛快地吐出。
這不,眼見共 產 黨建立了新的政 權,吳家溝有了新的掌事人,早年打官司的情緒,又開始萌動,兩家先後找到了老三。
喜歡溝裏人家0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