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影響力與發聲渠道

字數:8664   加入書籤

A+A-




    我就是回來看看!
    看著亞力克那副愕然的表情,莫非心裏滿意了。
    於是繼續裝比,“不要用耳朵去聽,而是要認真去看,去分析,去偽存真,找尋答案,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
    “那些宣傳上的東西,沒有一毛錢的價值,它隻會蒙蔽你的眼睛,拉低你的智商。所以,你如果學不會,那就聽我的就行了。”
    “沒說的,你指哪兒我就打哪兒,唯你莫非馬首是瞻。”
    亞力克“啪啪”拍了兩下自己的胸膛。
    頗有些義氣相隨的敞亮勁兒。
    周崇華算是看明白了。
    這孩子這是早就淪陷到盲目了啊。
    要不然,絕不會是這種惟命是從,不論對錯的做派。
    他並不明白,在後世,這種人會有一個極其響亮的名字,叫做腦殘粉。
    但是,說心裏話,對於這些信息,就連他這個同宗同源的香江人,都不是太了解呢。
    更不要說作為英吉利人的亞力克了。
    而事實就是如此。
    如今的香江,整個的環境與共識就是這樣的。
    暴發戶心態爆棚,不說眼高於頂,但在最起碼先入為主的觀念上,人們的普遍觀念,還是有些就高踩低的。
    或許說一句崇洋媚外或許有些誇張,但事實上這樣的形容並不為過。
    在他們眼裏,歐美才是主流,是香江心裏夢想的目標。
    而一衣帶水的內地,此時還是窮鄉僻壤的落後國家,別說和歐美發達國家去比較了,就連毗鄰的大和、新加坡甚至是馬來都有所不如。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這句話放在香江,是相當一部分不會認可的。
    這部分人,就是後來所謂的“香蕉人”了,他們不光會忘本,還能數典忘祖,背棄民族信仰,國家大義。
    說白了,他們已經習慣了被殖民的生活,將自己幻想成了外國人……
    當然了,站在80年代這個時間門檻上。
    這種意識觀念雖然有,但是,遠沒有後來那麽普遍和鮮明。
    如果把這個時間點,再向後推十年甚至是五年。
    那麽,這種扭曲的三觀,就會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開始茁壯成長,慢慢的根植於這片土地上,形成主流。
    這個過程,會出現在香江,也會出現在台南。
    而這些,都是莫非不想再去經曆一次的陣痛……
    他是醫生,不隻是能治病救人,也能做得更多!
    話題談到這裏。
    莫非也忽然意識到了什麽。
    對嘛,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要堅持,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也要兩手一起抓,而且還要兩手都要硬呢。
    宣傳陣地怎麽可以輕易放棄?
    想到了就做,就是這麽任性……
    於是,他再次看向亞力克,“哎?亞力克,我忽然又想起一件事兒……”
    “噗嗤……”
    亞力克還沒什麽反應呢,周崇華卻瞬間笑噴了。
    你有完沒完了啊,老是玩這一套,想起一出是一出的,玩呢?
    這一刻,他都開始為亞力克默哀了,甚至內心裏,還有些很複雜且糾結的竊喜。
    因為他忽然發現,自己並不是最慘的那一個。
    幸甚,幸甚啊!
    周崇華心裏是這樣想的,但是,看到莫非和亞力克齊齊望過來的眼神。
    他很明智的選擇了自保,“不好意思啊,忽然想起了一點其它的事情,你們接著聊,當我不存在好了。”
    亞力克有些不明所以。
    但莫非怎麽可能看不出他心裏的齷齪。
    他衝周崇華“嗬嗬”笑了兩聲,打定了主意要秋後算賬。
    否則,豈不辜負了自己“恩怨分明小郎君、有仇必報真君子”的名號?
    周崇華也是虱子多了不怕癢。
    扮橫耍無賴裝無辜嘛,就像誰不會似的,來啊,誰怕誰?
    莫非無視,轉頭繼續拉亞力克做壯丁,“你回去之後,聯係一下英吉利麗的呼聲公司,收購他們手裏香江麗的電視有限公司的股份。
    “我估計,差不多1000萬英鎊左右也就夠了,實在不行,那就利用一下你手裏的資源,總之,這家電視台我要拿在手裏。”
    在他的印象裏。
    麗的呼聲把它轉賣給澳洲財團的時候,應該是在1981年3月份,價格在1億2000萬港幣左右。
    但是,雖然那時候的麗的呼聲,因為經濟的原因,已經開始了衰敗。
    但麗的電視台本身,卻正處於巔峰期。
    他們甚至一度摧毀了無線電視台(tvb)的多元化節目設置。
    而現在,還是1979年的12月。
    去年,佳藝電視台剛剛倒閉,麗的電視台也還在蓄力階段,所以,價值也許還沒有一年多後那麽大。
    1000萬英鎊上下,應該足夠讓麗的呼聲總部滿意了。
    實在不行,那就繼續砸,砸到他直到接受為止。
    他記得麗的呼聲手裏,就攥著麗的電視台61·2的股份,剩下的都很分散。
    包括怡和、嘉道理家族、永安郭氏家族、渣打銀行、徐世勳家族等,或多或少都擁有一些。
    對此,莫非也沒什麽太大的想法,能買就買,不能買也無所謂。
    反正隻要這條傳播渠道,能貫徹自己的意誌,那就一切好說。
    至於賺錢分紅,甚至是提建議亦無不可。
    但是那些指手畫腳搞事情,就不要去做了。
    否則,他不介意直接秀一下肌肉,解釋一下什麽叫做底線……
    “麗的電視台?你這次跨領域的步子,邁的可有點兒大啊。”
    周崇華沉吟著,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
    因為電視台和研究院之間,確實有些風馬牛不相及啊。
    莫非卻有自己的不同見解,“那你就錯了,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麽領域是不能互通的,無非就是怎麽聯係而已。
    “況且,你不覺得現在的輿論,是一直在引領,甚至是主導著香江的社會風向嗎?隻是這種引導的潛移默化,沒有那麽明顯而已,但……這並不代表,他就不存在。”
    “莫非說得對,這種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我們需要重視。”
    亞力克繼續刷自己的存在感。
    雖然話裏沒什麽新意和營養,但可以加深莫非的認同度啊。
    這就是合力的效應。
    作為捧哏,他做的很有覺悟。
    周崇華看了眼對麵的兩個人,陷入深思……
    麗的電視台。
    是香江曆史上的第一家電視台,也是全球首家華語電視台。
    是的,它成立的時間,比祖國的央視還早了一年。
    隻是剛開業時,它還叫麗的映聲。
    是香江麗的呼聲的全資子公司,以收費有線廣播形式經營。
    雖然打著華語電視台的旗號,卻隻有一個英文頻道,還是黑白畫麵的。
    直到1963年。
    麗的映聲才增設了中文頻道,以粵語為廣播語言,至1967年,它的用戶已經多達6000戶。
    但也正是在這一年的9月。
    無線電視台開播,無線接收,全部免費,還有一部分是彩色畫麵的節目。
    直接導致麗的映聲的用戶,出現了大量流失的情況。
    1973年,麗的映聲的牌照到期。
    於是麗的呼聲聯合怡和、嘉道理、渣打以及永安郭氏、徐愛周家族等,正式成立了麗的電視台。
    同年,麗的電視台獲得中英文無線電視台的主辦權牌照,於12月正式開播,也采取了彩色無線免費模式。
    而隨著去年佳藝電視台的倒閉。
    麗的電視台也與無線電視台,也再次形成了雙雄並立的格局。
    現在的無線電視台,大股東還是李孝和家族,坐在董事局主席位子上的,也是李孝和本人。
    趙逸夫雖然管理著整個無線電視台的日常事務。
    但是此時的他,手裏掌握的股份,卻其實並不多。
    直到明年李孝和突發心髒病去世,趙逸夫才從李家手裏,收購了一部分股份。
    以此成為了無線電視台的第一大個人股東,進而登上了董事局主席的位子,正式開始掌權無線電視台。
    所以,對於莫非而言,如果此時就能掌控麗的電視台,那麽,就等於在香江占據了傳媒領域的絕對先機。
    而對於這樣的機遇,莫非從來都是先拿到手再說的。
    “看來,麗的與無線的碰撞,將會是自己與六叔的較量了啊,這會不會對老人家有些殘忍?”
    莫非心裏這樣嘀咕著。
    表情裏,卻頗有些惡趣味得逞的躍躍欲試。
    還好,周崇華和亞力克都已經離開了。
    不然,看到他這個詭異的笑容,不知道會不會因此而心有餘悸,留下些什麽心理陰影。
    莫非稍加思索,再次走進一號試驗車間,找到了正在忙碌的莫世文。
    既然麗的電視台可以收入囊中。
    那麽,就有必要給它升級相應的軟硬件配置。
    進而迅速提高電視台的檔次,將這種逼格延伸到從業人員和節目質量上,把影響力推高到相應的高度。
    專業領域的經營理念、科學管理、節目創新、發展規劃,這些都需要時間來引進或培養對口的精英人才。
    而麗的電視台,如今也正好人才濟濟。
    包括黃夕照、徐曉明、麗的三雄、史南生、蕭若遠、黃鷹、黎大煒、李惠民、程曉東、蕭升、伍衛國、章國榮、梁曉龍、羋雪、文雪兒等,現在都還在麗的呢。
    所以,這些人才,是足以扛起電視界的半壁江山的。
    隻要莫非隨便指點一下,別的不說,壓製住無線還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但是,想要在硬件配置上與無線拉開距離,甚至是碾壓,那就需要借助莫世文的技術支持了。
    1979年的現在。
    電視節目還處於播放電視劇、綜藝節目演播室錄製等固定場所製作的狀態。
    現場直播、外景采訪拍攝、實況轉播等,還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
    也不是香江的電視台,有能力去做到的。
    而原因,就在於設備器材的限製。
    你能想象,做個街頭采訪,都需要扛著幾十斤重的攝像機,還要配備專人負責同樣幾十斤的錄像機,然後音響師、燈光師,甚至需要專門管理攝像機與錄像機的連接電纜,這樣前呼後擁的情形嗎?
    太繁重了好不好,那就不是人幹的活。
    說白了,無論是采訪,還是熱點追蹤,這年頭是很難存在的,全憑一台照相機,局限性太大。
    所以,莫非首先要做的,就是這方麵的更新換代……
    聽完莫非的要求,莫世文甚至都不需要思索。
    直接道“便攜式攝錄一體機,還是可以實現的,也不怎麽複雜。至於是選擇模擬記錄方式,還是選擇數字記錄方式,就在於你了。”
    “嗯?這年頭已經有數字技術的說法了?”
    莫非倒是愣了一下。
    在後世,數字化可謂是深入人心。
    做什麽都要講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難道在1979年,就已經有了這個概念?
    “多新鮮啊,”莫世文麵無表情,“這個概念其實早就有了,而且幾年前,就有很多技術人員,熱衷於討論這樣的問題了。
    “就在今年的nab展會上,安培、索尼和bosch,還一起展示了自己在數字領域最新的研發成果,從而掀起了各家公司,對於數字化錄像機研發的競爭。”
    “是嗎?這麽說來,國際電信聯盟的數字記錄標準,早就已經通過了?”
    莫非倒不是覺得心疼,隻是有些小小的失落。
    不是因為利益,而是少了點兒親身參與並見證的體驗感。
    莫世文“現在的主管組織還叫ir,也就是國際無線電谘詢委員會,它在1993年才會和國際電信聯盟合並。
    “而且,數字記錄方式的統一標準,也不是由它決定的,而是set,也就是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
    莫非眼睛一亮,“噢,聽你的意思,現在這個標準還沒有確定?”
    莫世文“……”
    特麽,你從哪兒聽出來這個意思的?
    工具人雖然不會產生情緒,但這並不妨礙他對於莫非理解能力上的無語。
    但是,莫非其實也猜對了。
    因為數字記錄格式的統一標準,還是在1980年才確立的。
    事實上,模擬記錄方式的錄像記錄製的節目,在質量上已經很完美了。
    但是他最大的缺陷,就在於每經過一次複製,就要降低信噪比2~3db,四五次之後,圖像的質量就會有顯著變壞,甚至是無法播出。
    這也是數字化技術出現的一大原因所在。
    因為從理論上講,如果實現了數字化,就不會再出現圖像質量下降的現象。
    於是,一種嶄新的記錄格式數字記錄方式,也就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