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王謝堂前燕

字數:5553   加入書籤

A+A-


    時光的腳步,又將走向何方呢?這時代的洪流,又將奔向何方呢?而我們的舉事,隻是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著。
    此時此刻,當我和徐海韜走過這朱雀橋的時候,盡管思緒如潮,不過,未必就是一己之思。甚至也不僅僅是懷思古之幽情,我們真正在意的,倒是走過這橋上的每一個人,希望有一天,他們的笑臉,能夠像漣漪一樣,綻開在那清波之上……
    “海韜啊,”趙昭婷這樣問道,“那孫公子和雪兒姑娘,你還熟悉吧?”
    徐海濤先是一愣,隨即這樣說道:“你,你說的就是烏衣巷裏的那孫公子和雪兒姑娘吧?”
    趙昭婷微笑著點了點頭:“是啊,他們應該還在烏衣巷裏吧?”
    “如果沒有別的重要事情,他們應該就在烏衣巷裏。哦,昭婷啊,你是怎麽認識這兩位同仁的?”徐海韜不解的問道。
    趙昭婷暗自尋思道:要說“認識”他們,我或許隻會比你更早一些。其實,好幾年前的那個暮春午後,就在故鄉的城南陌上,我就“聽過”他們的聲音了。當然,在那種時候,那種場合,我不便於露麵。海韜啊,如果當時你就在我身邊,我們以後的道路,會不會就更為順暢些呢?
    “哦,是這樣的……”接下來,趙昭婷就把自己當年如何“遇見”孫公子和雪兒姑娘;接下來就是,近五年前,自己和小玲子如何在烏衣巷蹲守,最終再次見到那樣一對情侶的事情,大致說了一下。
    “昭婷啊,還真有你的!”徐海韜由衷地讚歎道,“看來,你最終選擇加入我們盟會,是早就注定了的。”
    “海韜啊,”趙昭婷連忙謙遜道,“這可說不準,就憑小女子這點偵破的功夫,還是不夠看的……”
    一路說著,兩人來到了烏衣巷。
    四下張望一番,確認無人盯梢之後,徐海韜領著趙昭婷,走到了藥鋪櫃台前,與孫公子和雪兒姑娘對上了暗號。
    一番寒暄之後,趙昭婷再次確認,這孫公子和雪兒姑娘,確實都是自己人。而他們所做的那些事情,主要就是為將來的舉事籌集藥品、錢款。
    再過了一些時候,孫公子這樣說道:“徐先生、趙姑娘,你們目前,主要是著手於哪些方麵的事情呢?”
    沉吟片刻之後,徐海韜這樣說道:“最近這幾個月,我們工作的重點,主要在於新軍的轉化方麵。此外,由於形勢不斷發展,對於敵方的情報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哦,你們也要抓緊時間,把此前的那些事情,做得更加深入、紮實一些。對於如何接應盟友入城方麵的事宜,也要有所準備。這件事情,由我和趙昭婷跟你們單線聯係!”
    “是!屬下遵命!”孫公子和雪兒姑娘高聲答應道。
    再商議一番之後,趙昭婷和徐海韜起身離去。
    穿過烏衣巷,兩人繼續前行。
    再過了一盞茶功夫,趙昭婷邊走邊尋思道:這一帶的路況,這一刻,越發的冷清、荒涼起來了,如此說來,如果從行軍打仗的角度來看,屆時,如果真能夠找到一條小路,我們的援軍,倒是可以由此長驅直入,直搗總督府。如果能夠拿下總督府,也就意味著,整個金陵城,就此由我方所掌控了。這樣一來,全省的光複,也就不在話下了。現如今,我們有的是時間,而這樣的一件事情,刻不容緩。
    孫公子和雪兒姐姐,自稱“屬下”。這也就意味著,徐海韜的地位,是要高於他們的。不過,在目前這種情況之下,職位越高,責任也就越大。是啊,如果到時候,我們拿不下城裏的敵軍,那麽,就隻能夠寄希望於趕來增援的友軍了。這樣一來,我們目前所要做的這些事情,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我們殫精竭慮,四處奔走,就是為以後的舉事做好各項準備。不難想象,前期的準備越充分,成功的把握,就會相應的增加。以前時常聽到的那一句“磨刀不誤砍柴工”,也就是這個意思了。對此,我們最好不要心存幻想,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在我們的隊伍裏,像孫公子和雪兒姐姐這樣的人,還是很多、很多的。如果不是機緣湊巧,很多的盟會成員,都處於隱蔽狀態,就算是擦肩而過,我也未必就能夠認得出來。
    如果從清廷終止科考至今,也已經是五年整了。此刻再回想起來,如果沒有當初的那一紙詔令,徐海韜或許還在為科場上的功名利祿而孜孜以求著。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他高中了,從此就沉迷於仕途經濟,難以自拔。不過,這一切,都隻能說是“如果”了。因為,再怎麽說,我們都是時代大潮之中的一朵浪花,都有著身不由己的一麵。然而,我們的這位徐大哥,到底還是有著不同凡響的一麵,那就是,他早就看穿了這一切,果斷地與這一切,決絕了。
    對於這樣的一段心路曆程,他很少跟我說起過。或許,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確實,從長遠的角度看,對於他的選擇,我不僅能夠理解,而且深感欣慰、自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怎麽說呢,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裏,總會有一些人,他們先行覺醒了。此後,他們就想著,要讓更多的人都覺醒過來,真正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這些“覺醒者”,如果僅僅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角度考量,其實還是不夠的。畢竟,他們的行動,更多地體現在“天下為公”之上,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超越了小我,超越了一己之私,將自己的命運,和整個時代連在了一起。
    在這個世界上,少了一個秀才,少了一個舉人,少了一個商界精英,那也沒什麽的。畢竟,對於徐海韜來說,他更希望自己是那移山的“愚公”。
    哦,此時此刻,我們是不是正湧上某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呢?是啊,此前,這樣的事情,也曾經出現過。隻是,我們這一方,都是失利的一方。像徐錫麟、秋瑾這樣的仁人誌士,甚至為此而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是啊,我們渴望成功,然而,我們也深深地知道,成功是來之不易的。
    嗯,既然是這樣,我們的準備工作,不應該更為深入、紮實一些嗎?
    越到緊要關頭,就越要沉住氣。
    至於那總督府,當我們路過的時候,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戒備森嚴,高高翹起的簷角,就像那鷂鷹的翅膀,甚至隱隱地透出幾分肅殺之氣來。你可以不喜歡它,也可以對它不屑一顧,然而,當你要麵對它的時候,還是要正視於它的。要不然,你輕舉妄動,就會為自己的單純幼稚、狂妄無知,付出代價……
    代價,沉重的代價!此前,這一切,我們已經曆經太多太多了。
    在這幾個時辰的時間裏,我想起了不少事情,也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作了一番審視。不過呢,如果要說起收獲,似乎隻是,我總算明確地知曉,孫公子和雪兒姐姐,確實是自己人。因為,徐海韜就是盟會在這一帶的負責人,在這樣的事情上,他是不可能信口開河的。
    明確了這一點,又意味著什麽呢?
    這幾年,我也時常這樣想,如果以後有機會,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或是寫出來,應該從哪兒開始呢?思來想去,我還是覺得,應該從那個暮春的雨夜開始。長夜漫漫,給人的感覺就是,連自己的那顆心,也都是濕漉漉一片,都快要擰出水來了。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會想了那麽多,打個比方說,就像一條小船,停泊在岸邊,在出發之前,對於大河的那一邊,總會有著莫名的希冀與想象。然後,天空放晴之後,那個城南陌上,無意之中,我“遇見”了孫公子和雪兒姐姐。對於這樣的相遇,在當時,我確實說不上什麽來。不過,從他們的話語裏,對於“金陵”“烏衣巷”,我就此平添了幾分向往。畢竟,這些地名,以前隻是在書上見過,從別人的言談中聽到。而孫公子和雪兒姐姐,他們心裏的金陵城和烏衣巷,卻又有所不同吧?至於到底個什麽不同,我卻是說不上來。
    接下來的那些事情,自然有著不少不堪回首的一麵。而且,那些事情,我都是要去麵對的。這樣一來,城南陌上的這一幕,也就慢慢地模糊起來,甚至,就在塵封在記憶深處了。
    然而,有些事情,注定是不會隨風而去的。於是,那一次,閑得發慌的時候,我就想著,不如帶上小玲子,四處閑遊、走動一番。於是,烏衣巷也就成了一個站點,非去不可的站點。
    當時,我就這樣想了,如果能夠遇見孫公子和雪兒姐姐,那該多好啊!這種想法,要說理由,確實說不清楚。不過呢,有些事情有些人物,就是一個緣字。該見麵的時候,總是會見麵的。於是,就在那烏衣巷裏,我還真的就遇見了這一對情侶。
    如此天造地設的一對兒,甚至會給我帶來好運氣?我這樣想,確實有點扯了。不過呢,再過一些時候,就在那敬亭山,我還真見到了久違了的徐海韜。當然,如果足夠理智的話,一些人會覺得,這樣的兩件事情,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麽必然的聯係。
    那麽,我想起這些,究竟是為了什麽呢?在我們的隊伍裏,一開始就抱著出民水火的信念,投身盟會,這樣的人,或許也有,不過,那應該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最終走上這條道路,都是要曆經一番內心的掙紮,或者是一番煎熬。對於我來說,尤其更是如此。
    現如今,我們所想的,主要是舉事方麵的事情。對於軍事,我所知曉的,其實還是很少很少的。找一條通向城外的小路,大致說來,也就相當於裏應外合。首先,我們的實力,依然是有限的。為此,盡管不要想著,如何把希望寄托於外來的支援。然而,現實就是這樣,你不這樣想,也是再無良策了。因此,退而求其次,這樣的一條小路,如果能夠找得到,還是要去努力一下的。是啊,萬一有用呢?現如今,我們也沒有太多的辦法了,也隻能是這樣了。
    按說這烏衣巷,在三國時代,說得更為確切一點,就是那東吳時代,就已經存在了。不過,那時候,還是叫烏衣營。作為一個軍營,特別是拱衛京城的軍營,多半是戒備森嚴的吧?這樣一來,一般的人,多半是不太熟悉的了。那麽,有著某些秘密通道,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而東吳滅亡之後,這樣的一個地方,也就屬於大晉了。作為大一統王朝,東晉時代,對於江南這一代地方,似乎倒不是很重視。然而,自從衣冠南渡之後,江南一隅,也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因為,這時候的晉朝,也就隻剩下這半壁江山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再不注重江南的開發,東晉王朝,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居。也就在這種時候,這烏衣營,就變成了烏衣巷。整個東晉王朝,曆時一百餘年,別的且不說,對於江南的開發,還是有所成就的。東晉初期,王謝庾桓諸大族,顯赫一時。然而,時移世易,到了東晉末年,也已經是日漸式微了: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多年以後,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感慨,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了。而我所處的這個時代,距離劉禹錫故地重遊,更是過去了一千多年了!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對於烏衣巷的理解,又還有多少呢?
    是啊,既然那些“堂前燕”,都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這似乎也就意味著,屬於我們“尋常百姓”的那一刻,是不是在向我們走來呢?這一切,耐人尋味啊!
    喜歡月明秋水請大家收藏:()月明秋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