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敵手落敗之謎

字數:5399   加入書籤

A+A-


    關鍵的這一步棋,可不能走偏了。
    也就是說,在這數十天之內,這光複大業成敗的關鍵,究竟會是什麽呢?
    歧途彷徨之際,趙昭婷自然想著,有人能夠為自己指點迷津。
    “其實,按照黃興等人的說法,”牟煜明緩緩地說道,“我們的當務之急,依然是光複金陵城。隻要江蘇全省興複了,整個南方地區就會連城一片。也就是說,無數仁人誌士所追求的光複大業,就越有水到渠成的希望。至於清廷對武漢的圍攻,倒沒必要過於擔心……”
    徐海韜淡淡一笑:“我想,是這樣的。目前,前來攻打武漢的,是北洋係袁世凱的新軍。前些時候,由於自己所能夠掌控的那些舊軍,久疏戰陣,實力有限,清廷才放下身段,請袁世凱出山。這袁世凱可不傻,一直以身患疾病為借口,不肯複出。無奈之下,清廷隻好任命他為內閣總理大臣,老袁這才出山。怎麽說呢,此前清廷所弄出的那個內閣,皇族成員占了絕大多數,暴露出假立憲的嘴臉。以老袁為首的一班實力派權臣,可不是那麽好糊弄的。因此,這一次,真正到了‘位極人臣’,袁世凱才會披掛上陣。嗯,就算是上陣了,老袁真的就肯為清廷賣命嗎?”
    牟煜明點了點頭:“徐大哥所言極是,目前,我們盟會上層,都傾向於認為:袁世凱進攻武漢,是演給清廷看的。那意思大概就是,看吧,要說這武漢,我還是能夠拿下的,隻是,還不到那個時候。對於我們盟會成員來說,一方麵,可以跟袁世凱談,不過,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表現出自己的實力,讓清廷和袁世凱,都看到這一點。有些人也在這樣想,一旦袁世凱架空清廷,那麽,我們以後主要的對手,或許就是這袁世凱袁大人了。目前,袁世凱是在觀望,因此,如果我們不能利用這段時間,盡快地光複金陵城,在以後的博弈之中,就會處於不利的地位……”
    “看來,光會扛槍打仗,還是不夠的……”小玲子由衷地讚歎道。
    再說了一盞茶功夫,趙昭婷心頭那亂麻一般的思緒,漸漸擰成一股繩了:清廷內部,也是山頭林立的。因此,我們也不要被它表麵上的“強大”所嚇到。當然,打鐵先得自身硬,隻要我們能夠完成金陵城的光複,一切都是可以期待的。
    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由於各路援軍的陸續加入,對於目標的達成,就應該充滿信心,千萬不能前怕狼後怕虎的。萬事俱備,就隻欠吹響進攻號角的“東風”了……
    其後,局勢大發發展,大致如此。
    至11月中旬,參與會攻金陵城的各路人馬,已達兩萬人。更讓人歡欣鼓舞的是,原本是隸屬於清廷的“鏡清”“保民”“楚觀”等十四艘艦艇,陣地起義,前來投奔江浙聯軍!至此,起義軍各部水路並進,軍威大振!
    而當時,袁世凱給張勳發了一封密電,內文稱“東南半壁,悉賴我公”。這張勳,是總督府軍事上重要的負責人,接到這樣的一封密電,會作何感想呢?多半會是這樣的,張勳將電文一摔,暗自苦笑道:袁大頭,金陵城對“東南半壁”的意義,就不用你來教我了吧?隻是,你袁大頭手握重兵,可曾派了一兵一卒前來增援?這還不算,原本由你節製的那十幾艘艦艇,也調轉炮口,來炮轟金陵城了。此情此景,說“袖手旁觀”,都已經是對你最大的恭維了。說得不客氣一點,你甚至就是,要借江浙聯軍之手,置兩江總督及其手下於死地,除之而後快了……
    如此一來,張勳對於如何守住金陵城,那信心,就像寒霜打過的茄子,蔫了下來。
    盡管,當時的江浙聯軍方麵,並沒有截獲這份密電。不過,他們都已經很清楚,盤踞在金陵城裏的兩江總督以及張勳等人,早已是“四麵楚歌”,隻能夠作困獸之鬥了。
    11月20日,江浙聯軍開始會攻金陵城。激戰十多天之後,至次月3日,金陵城完全光複。
    大勢已去之際,兩江總督張人駿、江寧將軍鐵良,在倭國軍艦的掩護下,逃亡上海。江防軍統領張勳,眼見敗局已定,率殘部逃往徐州。至此,盤踞金陵的清廷三巨頭,就此作鳥獸散。
    硝煙散去,12月下旬的這一天,趙昭婷和徐海韜,在公事之餘,就在外麵漫步一下。
    路過兩江總督府的時候,趙昭婷這樣說道:“海韜啊,如果那天夜晚,我和塗頭領等人行刺成功的話,接下來的光複金陵城,我方就會少付出一些代價了吧?”
    徐海韜淡淡一笑:“趙姑娘,按照當時的局勢,無論如何,我方都是要光複金陵城的。以後的事情也證明了,就算張人駿、鐵良、張勳等人肢體完好,也注定是要失敗的……”
    趙昭婷暗自尋思道:徐大哥的這幾句話,是不是有點顧左右而言他的味兒吧?是啊,對於行刺來說,無論得手與否,我們區區幾個人,在敵方的重重防衛之下,要想全身而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因此,隻要還有別的選項,一般情況下,近幾年,盟會上層,也不太主張行刺了。當然,從徐海韜的角度來說,我和塗頭領等人,隻要進了總督府,多半就是有去無回的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是不願意我們孤身犯險的。是啊,如果戰場上能夠決出勝負,確實也沒必要再去行刺了。徐大哥這個人,還是有著深謀遠慮的一麵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然,那也隻是“如果”了,那馬先生大呼小叫之後,我們就已經暴露了,也隻能是“走為上”了。此刻想來,就像當初那徐錫麟,就算行刺成功了,也沒能夠改變什麽,因為,那幾年,清廷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最讓人惋惜的,自然就是一代女中豪傑秋瑾了,她雖然自稱“鑒湖女俠”,然而,卻沒能夠在出民水火的興複大業上,多縱橫馳騁一些年月,隻能說是抱憾而去。此時此刻,她若在天有靈,也該含笑九泉了吧?
    這興複大業,多少的仁人誌士,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也正是因為有著這些先烈,才有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乾坤力挽回”的一幕幕!而我和海韜呢,親曆了金陵城光複的那些個白天與黑夜,對於民主共和,也就有了更為真切的感受與理解……
    到了這一天,是可以好好回首一番的了。
    最初,由於敵強我弱,對於能否攻占這金陵城,我方的信心,並不是很足。更讓人放心不下的是,湖北那一邊,也是戰事吃緊。在那種情況之下,我們的那顆心,都快要提到嗓子眼了。不難想象,我們最不能接受的結果,其實就是,我方損兵折將,攻不下這金陵城。與此同時,湖北那邊的大好形勢,也毀於一旦。這樣一來,我們就隻能去麵對雙線失利的局麵了!到了那種時候,還真的會湧上“數年心血,毀於一旦”的感慨了。這幾年,對於失敗,我們也是屢見不鮮的了。
    然而,這一次,我們頂住了壓力,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這一切,究其原因,主要還在於,屢敗屢戰之後,我們的實力,進一步增強了。當初,江浙聯軍到來之後,我方也隻是兩萬人眾,隻相當於對手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打起仗來,是要以一當二的。然而,我們的這些軍人,都接受過新思潮的熏陶,懂得為誰而戰,懂得勝利意味著什麽,懂得如何攻堅克難。反觀敵手,他們隻懂得當兵吃糧,隻知道個人的一點蠅頭小利。這樣一來,他們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此消彼長之後,我方漸漸就以守為攻,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最終克敵製勝。
    還有一個原因,也是不容忽視的。
    最明顯的就是,那位袁大人,對於金陵城的局勢,采取了坐山觀虎鬥的做法,並沒有派出援軍。對於這一點,我們最初也設想過了,隻是,並不敢指望太多。於是,當這一切真正到來的時候,我們簡直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那麽,這位袁大人袖手旁觀的背後,又是出於什麽樣的心思呢?其一,他多半是把北洋軍看做自己的私人武裝了。因此,他不想為金陵城的得失,折損自己的力量。是啊,這金陵城又不是他家的,他又何必甘冒大險呢?於是,當總督府裏的那些頭頭腦腦,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了,他也隻是發出一封不鹹不淡的密電,“東南半壁,悉賴我公”雲雲。不難想象,如果袁大人就在眼前,總督府的那些頭頭腦腦,多半就會指著對方的鼻子怒吼起來了。更要命的是,敵方的艦艇,也在這時候陣前起義。這樣一來,兩江總督府,大勢已去。
    大致梳理一番之後,我們就會發現,當初,我方的決策,還是極為明智,破有遠見的。那麽,袁大人這樣做,究竟是何用意呢?最為明顯的一點,應該就是,清廷的愚忠者,這下可要看清楚了,我老袁不點頭,不出手,這金陵城也就陷落了。以後,你們再想著什麽事情,再作什麽打算,可不能再撇開我,可不能再一意孤行了。
    簡單地說,這位袁大人,自忖實力雄厚,已經開始擁兵自重了。
    當然,頭腦冷靜下來之後,我們還是覺得,不管怎麽樣,袁大人這樣做,客觀上還是有利於我方的。隻是,他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還需進一步觀察。是啊,這個人的心思,確實有點難以揣度。對於兩江總督,她確實可以不屑一顧。要說官職,他是內閣總理大臣,位極人臣,自然不會受地方總督的節製。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既然金陵城告急,總督府裏的那些人,自然也會想起,應該向朝廷求救了吧?如果真是這樣,朝廷就不會向袁大人下命令,或者是施壓嗎?
    再往下想,就有點難以想象了?如果真有朝廷方麵的急電,袁大人多半會搪塞一番:我這邊,也脫不了身啊!你們也看到了,湖北這一邊的戰事,正呈膠著狀態。我呢,心有餘而力不足。金陵城那邊,就讓他們好自為之,自求多福吧?
    果真如此的話,也就不難想象,為什麽在湖北前線,北洋係的軍隊,為什麽會進攻乏力了?因為,對於勝負,他們是無所謂的。
    袁大人所做的這一切,看似難以索解。然而,如果能夠深入他的內心世界,一些線索,還是有跡可循的。如果說他是在演戲,那麽,到底是在演給誰看呢?我們盟會,清廷,列強?或是兼而有之?
    反正,到了這一步,各方勢力都已經意識到,不管怎樣說,這北洋係,確實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
    袁大人的這番表演,大體上也達到預期的效果了吧?
    隻是,他這樣做,最終的目的,又將會是什麽呢?
    或許,一時半會兒之間,作為當局者,我們一時也未能看清楚吧?
    這樣的事情,還是要再觀望一番的了。
    現如今,我們還是要回到現實之中,看看下一步棋,該怎樣走了?
    延續了兩百多年的這個腐朽王朝,我們是不再抱什麽希望的了。當初,我們的舉事起義,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吸幾口新鮮的空氣,過上一種有尊嚴的生活。對於這一天,我們是期盼已久的了。而現如今,這樣的一天,就算是用“姍姍來遲”來形容,畢竟也還是到來了!對此,我們深感欣慰和驕傲。這一天到來之際,一些迎接和準備,還是要仔細策劃一番的。就像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之際,新的衣服、被襖、搖籃……
    “海韜啊,”趙昭婷這樣說道,“聽說,這總督府,再過幾天,就將派上更大的用場了?”
    喜歡月明秋水請大家收藏:()月明秋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