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那些迷夢中的人

字數:5751   加入書籤

A+A-


    這樣的現狀,是不是應該有所改變了呢?
    “你,你如何才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呢?”趙昭婷這樣問道。
    徐海韜淡淡一笑:“我想,有些語言,就是那些正在裝睡的人,也是能夠聽得懂的……”
    “哦,我們此行的目的,也就在這裏了?”趙昭婷恍然大悟了。
    “對,這就是我們走這一趟的目的!”徐海韜接過話語,“接下來,我們的準備工作,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一個多月的時間,轉眼之間,就過去了。
    這天上午,趙昭婷和徐海韜離開直隸,踏上了返回金陵之路。
    一路上,趙昭婷思緒如潮:今天是1912年2月13日,也就是農曆辛亥年十二月二十六,再過幾天,就是除夕了。如果行程順利的話,還能夠趕回金陵城,跟爹爹、妹妹他們一起,辭舊迎新,共度新春佳節。隻是,這一路上,隻要一想起那些事情,我的心情,注定是不會平靜的了。
    一個多月之前,也就是1月上旬的一個午後,為了徐海韜口中所說的那些“準備工作”,我們找到了直隸省的同仁。這位負責人名叫彭家珍,年紀和徐海韜差不多,二十三四歲的樣子,濃眉大眼,儀表堂堂,一看就是個意誌堅定、智勇雙全的仁人誌士。寒暄幾句,交流了一些情況之後,徐海韜這樣說道:“家珍兄,我和昭婷他們前來,初來乍到,對於直隸一帶的情況,還算不上有多熟悉。因此,相關事宜,尚請家珍兄做主……”
    皺了皺眉頭之後,彭家珍緩緩地說道:“根據我們目前所了解到的情況,清廷之所以還在觀望,遲疑不決,主要是有這麽兩個人,其中之一嘛,就是手握重兵的袁世凱了。說起這袁世凱,我們盟會成員,一時也沒有太多太好的辦法……”
    大概是聽得出來,“家珍兄”的意思,其實就是,希望自己也說上幾句,於是,徐海韜這樣說道:“十多年前,袁世凱就開始小站練兵了。現如今,手握那裝備精良的數萬北洋精兵,實力確實不容小覷。因此,我們還是要盡力爭取一下的。孫大總統也公開表示,隻要袁世凱讚成共和,就可以推舉他為民國大總統!我們盟會上層,對於這位清廷的內閣總理大臣,可謂是仁至義盡了,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們已經做出了最大的讓步……”
    沉吟片刻之後,彭家珍這樣說道:“因此,對於袁世凱,我們也要做好兩手準備。最理想的情形,應該就是,碰了釘子之後,袁世凱幡然醒悟,能夠站在我們的立場,要求清帝遜位。嗯,這位內閣總理大臣,在清廷內部,畢竟是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家珍兄的看法,極有見地!”我由衷地稱讚道。
    彭家珍哈哈一笑:“趙姑娘,過獎了!此前,我也聽同仁說起,趙姑娘巾幗不讓須眉,此前,在光複金陵之中,也曾經立下汗馬功勞!”
    一次未能如願以償的行刺,如何能夠在“家珍兄”麵前“現眼”呢?於是,我岔開了話題:“光複金陵,最主要的功勞,還在於那些同仁如何深入新軍,策反轉化,為我所用……”
    “趙姑娘如此謙虛,果真難得!”彭家珍說著,豎起了大拇指。
    再說了一陣子之後,徐海韜用征詢的語氣,這樣問道:“家珍兄,目前這第二個目標,又是誰呢?”
    眨了眨眼之後,彭家珍字斟句酌道:“這第二位嘛,倒是個皇族貴胄,姓愛新覺羅,名良弼。目前,有一夥皇室貴族,他們秘密集會,要成立一個名叫什麽”君主立憲維持會“的組織,負隅頑抗。他們一方麵想奪回內閣總理大權的實權,以架空袁世凱。另一方麵,還要由鐵良出任清廷總司令,叫嚷著要與我們南方決一死戰。這良弼,就是這一夥人的首領了……”
    徐海韜大怒,一拳砸在了桌麵上:“俗話說‘擒賊先擒王’,對於這樣的頑固分子,任其囂張下去,南方新生的政權,就有可能被扼殺在搖籃裏!”
    “因此,首惡不除,將永無寧日!”彭家珍接過話語,“目前,相關的行動,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再商議了一番行動細節之後,我和徐海韜回到寓居之所。
    於是,1月16日上午十一時許,袁世凱退朝,所乘馬車途經丁字街三義茶樓門口之時,遇到炸彈襲擊。其中的一枚炸彈,盡管落在了這駕馬車的車棚上,卻沒能夠重創袁世凱。袁世凱僥幸逃脫之後,狼狽逃回了住所。其後,參與此次行動的張先培等三名誌士,不幸被捕犧牲。
    這次行動,至此,隻能說是首戰失利了。如果要說起它的意義,隻能說是警告、震懾了袁世凱,使得他在以後的日子裏,戒備森嚴,閉門不出。
    袁世凱深居簡出之後,良弼一夥人,氣焰就更為囂張了。
    在他們看來,袁世凱既然已經被嚇得魂飛魄散,朝廷裏能夠與他們爭權奪利之人,又少了一個。到來如果再能夠架空裕隆太後,那麽,他們就可以倒行逆施、肆意妄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一來,這樣的一道難題,就擺在了彭家珍麵前。
    彭家珍並不是那種有勇無謀之輩,對於上一次的失敗,他先是作了深刻的反省。在茶樓上發動突襲,距離較遠,投彈的準確性不足;而另一方麵,敵手容易逃脫,並且會在第一時間,對我方反攻倒算,造成我方人員的重大傷亡。因此,如果能夠采取上門行動,或是將對手堵在室內再采取行動,就更容易奏效。
    此後的幾天時間裏,彭家珍加快了行動的步伐。
    有一天,他到一家旅館辦事,無意中看到了一張名片,上麵寫有“奉天講武堂監督崇恭”幾個大字。一看之下,彭家珍心念一動:這崇恭,自己是認識的。而另一方麵,崇恭與良弼,交情一向不錯。這樣一來,憑著這張名片,自己豈不是多了一個接觸到良弼的機會了嗎?
    將這張名片揣入懷裏之後,彭家珍開始思忖,如何才能夠盡快地找到接近良弼的機會,以便於及早采取行動。
    這樣的一件事情,至此,也算是勾勒出一個輪廓了吧?
    對於那位袁大人的行動,雖說是以失敗而告終。不過,也不能說就沒有實際的意義。一方麵,袁大人也開始意識到,盡管自己手握數萬精兵,然而,那些軍隊,也不是無所不能的。畢竟,自己也不可能一整天都待在軍營裏。軍營裏戒備森嚴,隻是,上下朝,以及往返的路上,你就能保證,沒有人正緊緊地盯著你嗎?你再有權勢,也不可能就是刀槍不入。由此一來,對於南方的形勢,他也就漸漸地“聽之任之”了。
    說起來,此前,這位袁大人,還是較為主動的。他的自我感覺,一直都是蠻不錯的。在他看來,對於南方,我北洋係想怎麽打就怎麽打,打到什麽樣的程度,要達到什麽樣的目的,全都由我一手把控。
    隻是,遇刺之後,他還是這樣想嗎?
    至此,目前的局勢,又發生了某種微妙的變化。此前,這位袁大人,自以為無所不能,一副張揚跋扈、待價而沽的樣子。在他看來,南方,清廷,都要以他為中心,看他的臉色。然而,那炸彈的聲音,也震醒了他!我們南邊盟會,何嚐不在反製著他,甚至,讓他寢食難安呢?
    是啊,隻要他頭腦還不至於太迷糊,他就能夠意識到,那種一腳搭兩船的事情,不能夠再持續下去了。也就是說,該何去何從,這樣一個問題,也就擺在他眼前了。大致說來,主要是有兩條路。一是,繼續愚忠於清廷,成為一個時代的殉葬品。這樣的一條路,估計他是不會再接著往下走了。畢竟,清廷對於他,從來都不是完全信任的。那個老太婆還在世的時候,就一直提防著他了。後來,老太婆不在了,他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改觀,反而是越發的糟糕了。那個攝政王,找了個借口,讓他靠邊站,到河邊垂釣去了。當然,這個袁大人,並不是什麽省油燈。他最大的資本,就是自己手下的那幾萬精兵了。因此,我們盟會在南方舉事的時候,他按兵不動,一副穩坐釣魚船的樣子。此後,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官至內閣總理大臣了,他才決定出山。
    這一番折騰之後,不難想象,對於清廷,他不會是愚忠到底的了。最大的可能性,似乎倒是,他要另立山頭?
    這一切,又該怎樣說呢?
    隻要他不站在清廷那一邊,都還是可以商量的。畢竟,我們盟會成員的舉事,並不是為了富貴權勢,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利。因此,對於這位袁大人,我們還是在盡力爭取的。那顆炸彈,沒有炸死人,不過,也還是會震醒他的。至少,要讓他意識到,如果繼續站在守舊勢力那一邊,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這樣的一層意思,到了這個時候,他應該能夠明白了吧?其實,就算他完全臣服於清廷,也未必就成得了大氣。那些皇族成員,會聽命於他嗎?麵對著那麽多的掣肘,時間久了,就算他大權在握,也遲早會被架空的。
    那個皇宮大殿,他是回不去的了。
    而另一方麵,受此驚嚇,他會不會這樣想:你們那些保守派,還沒嚐過炸彈的滋味吧?如果真是這樣,老臣這就提醒你們,不要逆曆史潮流而動!逆天而行到底是什麽下場,你們遲早都是會見識到的。作為同僚,在此,我就先提醒一句,讓你們有一點思想準備。
    袁大人如果能夠轉過彎來,再“現身說法”一番,也是一件好事情吧?至少,那些愚忠者,能夠多一點自知之明,繼而好自為之。
    當然,這一切,還隻是我們的想象。
    我們確實是希望,那些守舊派,能夠幡然醒悟,回到正道。隻是,對於袁大人來說,他最明顯的改變,似乎也隻是稍稍收斂了些,不再那樣肆意妄為了。至於他是否以身說法,去規勸那些守舊分子,我們還是不太清楚的。而且,袁大人的轉變,或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吧?
    接下來,我們的側重點,又該放在哪兒呢?
    寄希望於袁大人的幡然醒悟,真的就行得通嗎?還有,那些守舊人物,他們所見到的,隻是袁大人遇刺。於是,他們也有可能會這樣想,放心吧,盟會成員的目標,是那位權傾當朝的袁大人,跟我們無關吧?
    由此看來,對於這樣的獵物,你真不知要說些什麽了?
    他們,總還是有著某種僥幸心理的。一方麵,事情還沒發生之前,他們的自我感覺,一直都還是不錯的。而另一方麵,他們又覺得,自己還是棋高一籌,別人可奈何不了他們。
    對此,我們還能怎樣呢?
    對於這些守舊分子,對於他們,要說私人恩怨,還是沒有的。隻不過,他們太自以為是了,總想著開倒車,總想著逆潮流而動。到了這一步,什麽樣的話語,他們都是聽不進耳的了。於是,我們盟會成員,別無選擇,就隻能采取某些特別行動了。
    歸根到底,他們這些人,從來就不曾想到,自己應該站在天下蒼生這一邊,應該讓更多的人,能夠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樣一來,他們的腦子,還真的有點像花崗岩了。
    是啊,總有一些時候,言語總是蒼白無力的。他們的那個什麽維持會,到底要“維持”些什麽,已經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在一些不知情的外人看來,策劃、參與這類行動的成員,滿腦子裏都是打打殺殺,沒有一絲人性的閃光。
    其實,這隻是某種成見與誤解。與之相反,我們盟會的成員,他們既有擔當,與此同時,還是那種情深意重,不惜自我犧牲的大寫的人……
    喜歡月明秋水請大家收藏:()月明秋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