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再回冶縣(上)
字數:2889 加入書籤
三國之掙紮求活!
村民們扶老攜幼,帶著家當行走緩慢,整整過了一個半月,才到了冶縣。
這期間還發生了不少意外情況,沿路經過很多村莊,看到馬淳一行人扶老攜幼的路過。開始還以為是受災逃荒的人群,頓時緊張起來,村中一些青壯拿著鋤頭木棒守著村口,生怕這些流民入村搶劫。
可是後來見這些人衣衫齊整,到了飯點自顧自取出糧米埋鍋做飯,也不來騷擾村裏。最多就是拿著錢向村人購買一些當地新鮮土產。於是便漸漸放下警惕,出來與這些奇怪的外地人攀談起來。
當他們得知這是新任忠義縣長帶著前往南方大島開荒種田的隊伍時,興趣大增,有的甚至一邊幫著做飯一邊詢問詳情。周二他們便趁著這個休息時間閑聊般的將情況跟對方聊了起來,不料周二他們隻是當做旅途當中的閑聊,可是聽在這些村人耳中卻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消息。
東吳境內的普通百姓雖然此時並沒有過的水深火熱餓殍遍地,但也經常是朝不保夕,日益繁重的稅賦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往往一家人中隻要稍有變故便全家挨餓,逃荒成為流民也是常有之事。
聽說南邊大島地廣人稀土地肥沃,而帶隊的縣君承諾征收的稅賦極少,初期甚至不征一粒糧食,還會借糧借種,幫著安家落戶。這個消息對於他們來說不吝於天賜良機,以至於沿途許多村莊的百姓紛紛攜家帶口,棄家跟隨馬淳的隊伍一路向南,以求獲得一個生存的機會。
馬淳當然歡迎有更多的人遷移到崖洲島,對於他來說,這些跟過去的人都是將來建設崖洲島的生產力,人越多,他就越能立足當地,早日實現建設的目的。
為此他不惜放慢前行的腳步,沿途還要與當地縣寺的長吏縣君打交道報備。幸好沿途的這些縣君都知道馬淳這個人是皇帝孫權關注的少年俊彥,馬淳的名聲又極好,得罪這個皇帝眼裏的紅人殊為不值。
況且馬淳隻是帶走一些身無分文的泥腿子賤民,少了這些人,他們還能趁機瓜分這些人剩下的田產,還能減少這些人成為流民,被考核政績的風險,何樂而不為。這些縣官非但不反對馬淳裹挾人口的行為,甚至還體貼的送來一些糧米物資,讓馬淳能夠順利過境。
這就導致了馬淳越往南走,隊伍就越龐大,等到了冶縣,整個隊伍就由原先的一百來人擴大到一千三百多人。隻是隊伍當中老弱較多,青壯不足兩成。馬淳倒也沒有不滿,他心中早有章程,有把握立足崖洲島。
到了冶縣境內,沿途百姓聽說是馬淳回來了,紛紛上前和馬淳熱情的打著招呼。馬淳這才知道,眼下冶縣已經取消縣治,被皇帝孫權將冶縣和侯官合並成一縣,成為了侯官縣的一部分,縣令仍為樓船都尉陸凱兼任。
馬淳一路和冶縣鄉人打著招呼,一邊帶著隊伍向原來的冶縣城走去,剛到城門口,卻見他的學生柳榮、萬震以及醫正董奉父子還有金牛鄉嗇夫鄭旌和原先一幹冶縣吏員恭恭敬敬的等候在城門口迎接他。
馬淳一見,微笑著走上前去。柳榮、萬震、董建上前躬身行禮道“老師在上,學生柳榮(萬震)(董建)見過老師。”
馬淳一一扶起三人,笑道“長盛,阿震,阿建,別來無恙啊。阿震,阿建長高了許多,都成大人了。”又走到董奉和鄭旌等人麵前逐一和眾人見禮,或拉手致意或拍拍對方肩膀,心中很是高興。
董奉拱手道“月前就聽聞馬主簿高升忠義縣長,且要從侯官乘舟出海,我等是日盼夜盼,等候縣君早日過來。長盛更是派出人手沿途打探,今日終於等到縣君回到冶縣,下吏等不勝之喜。我等早就備好駐營之處,就在當年縣寺邊的校場。還請縣君入城駐營,縣中父老業已備好酒肉宴請縣君。”
馬淳推辭道“董醫正客氣了,我如今已非冶縣主簿,率眾過境有一駐足之地就已足夠,怎能勞冶縣父老破費宴請。”
鄭旌上前說道“縣君莫要推辭,冶縣百姓能有今日,皆拜縣君之賜。今日縣君過境,我冶縣百姓能招待縣君歡喜還來不及,何談破費二字。況且如今冶縣已並入侯官縣,縣卒校場空無一人,正好拿來為縣君駐營之用。”
馬淳聞言朝眾人拱手道“如此,就多謝冶縣父老了。”
董奉道“那就請縣君入城駐營安歇,晚間我等再來請縣君飲宴。”說完和鄭旌一起帶著一行人入城前往校場駐營。
柳榮等幾個馬淳的學生就留在他的身邊,邊走邊向他介紹自他走後這一年多來縣裏的情況。
冶縣自馬淳走後沒過多久就被皇帝孫權下旨並入了侯官縣,如今整個冶縣被分成了三個鄉,除了金牛鄉的鄉嗇夫還是鄭旌擔任,其它兩個鄉都是縣令陸凱派人下來擔任的嗇夫。
陸凱當年曾經詳細詢問過馬淳如何治理冶縣,對他的治理模式很是欣賞。他曾經擔任過諸暨長,又長時間兼任侯官令,對地方民生非常重視。馬淳的治理模式他很有興趣,也發現在馬淳的治理下冶縣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於是蕭規曹隨,並沒有改動他的政策。所以眼下的冶縣經濟發展非常快速,侯官冶縣連為一體,帶動了整個侯官地區的經濟發展。
如今的冶縣城雖然降級成為東冶鄉,但是繁榮更勝當年隨春亂前的縣城。城中商鋪眾多,酒肆林立,一派繁華之相。東冶鄉的鄉嗇夫也是馬淳的老熟人葛道葛思真,不過他主要還是在陸凱帳下做從事,並不常來東冶城。這兩天又去了侯官,沒在城裏,倒是董奉,在合並後依然擔任縣醫署的醫正,常駐東冶城,所以出城迎接馬淳以他為首。
到了傍晚,董奉果真讓人帶了大批酒肉蔬菜來校場犒勞馬淳的部眾,並且親自過來邀請馬淳周良等原先在冶縣當過官吏的幾人前往酒肆飲宴。
馬淳在校場軍營略作休整,吩咐周二整頓部眾,安排好住宿酒飯,就帶著夫人甘莘及周良、毛大、彭誌一行人欣然前往城中最大的酒肆望海樓參加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