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想要造紙
字數:2842 加入書籤
三國之掙紮求活!
豐收宴在一場雷雨過後,晚霞初起,涼風習習中開始。
整個廣場燃起了一堆堆篝火,摻雜著艾葉的篝火驅散了蜂擁而至的蚊蠅,使得人們能夠舒適的享用晚宴。
馬淳先是站在台上簡短的說了幾句感謝上蒼,感謝神明,感謝大吳皇帝的開場白。又用熱情洋溢的語氣感謝忠義縣官吏百姓艱苦奮鬥、開荒耕種的功績,展望了一下縣寺建設的未來,承諾到明年將開展分田到戶的政策。迎來了百姓們陣陣歡呼,在縣丞柳榮的帶領下向馬淳下拜致謝。
講話完畢,到了宴席最重要的時刻分胙肉。
這分胙肉是很講究的一件事,必須按地位高低,功勞大小依次而分。地位最高的,功勞最大的得到最肥的部位,然後按照地位逐一分下去。如果分的不好,很可能就會引起部下不滿。
當年漢初名相陳平年輕時就因為他在村裏祭祀時分肉分的好,被鄉裏村老認為可以成為宰相。而孔子在魯定公祭祀後沒有得到胙肉,便憤而離開魯國,開啟了他周遊列國教學天下的聖人之路。這些事例都可以說明古時的人們對胙肉的分配是非常重視和渴望的,因為這代表了上位者對自己在他心目中地位的肯定,萬萬不肯謙讓的。
四個壯漢將一整頭蒸熟好祭祀過的大肥野豬抬到台上,馬淳淨完手,從盤子上拿起一把鋒利的小刀。
先從脖頸處割下一塊厚厚的肥肉放在盤子裏,親自送到縣丞柳榮的手裏。這是獎勵柳榮總攬縣城建設的功勞,馬淳送到他手裏時大聲說出柳榮的功勞。柳榮熱淚盈眶躬身施禮,雙手接過盤子,端坐在自己的席位上。
馬淳又割下一塊肥肉,放在盤子裏送到周良的麵前,同樣大聲例數周良的功績,獎勵他帶領百姓開荒耕種獲得收獲的功勞。周良同樣非常激動的施禮接過盤子。
馬淳割下第三塊胙肉,遞給陪在他身邊的夫人甘莘,道一聲“夫人辛苦。”這是對她不辭辛勞如山狩獵的肯定和獎賞。甘莘豪爽的雙手交叉,行了個軍禮,接過馬淳的盤子。
第四塊肉馬淳獎給了出海捕魚的水師屯長,一個叫羅技的中年漢子,感謝他幾個月來為縣中百姓帶來豐富的魚獲。羅技沒想到自己竟然能排到這麽靠前的位置得到胙肉,激動的差點拌了一跤,引來大夥羨慕的哄笑。
他也行了個軍禮,雙手接過盛著肥肉的盤子,大踏步回到自己的席上,大滴淚珠落在胙肉上,讓邊上幾個還沒得到胙肉的屯長好生嘲笑了一番。
接下來縣寺的縣吏,鄉中的三老,開墾成績優異的農夫,甚至食堂後廚最幹淨衛生的廚娘,隻要是在自己崗位上工作出色,馬淳都會割下一塊胙肉親自交到對方手裏。並且大聲將對方的姓名和功績宣之於眾,使得得到胙肉的官吏百姓激動萬分,紛紛賭咒發誓要將工作做的更好,下一次豐收宴還要得到縣君親手割下的胙肉。
分完胙肉,宴會最重要的時刻也就過去了。因為不酒,所以結束的很快。等到天色完全黑下來的時候也就到了尾聲,馬淳分過胙肉感覺有些疲勞,吃了點鐵鍋米飯便停箸不食,和身邊幾個親近的學生家人悠閑的聊了一會天。
見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便示意柳榮宣布散席。
第二日馬淳又開始了日常工作,如今糧食已經能夠支撐到下一季的收割,他便沒有讓甘莘再帶隊出去捕獵。一來捕獵確實非常辛苦,有了餘糧可以豢養雞鴨豬羊來補充日常肉食和蛋類,不需要用捕獵來獲取肉食;二來馬淳也怕萬一遭遇山中的黎人蠻族,導致不必要的傷亡。
不管是是黎人也好,手下的士卒也好,馬淳都將他們列入自己的子民範疇,在缺乏足夠人手的現在,傷了哪一個他都會心疼。
馬淳還希望甘莘幫助自己打造一直作風過硬的部隊,熟練自己主簿摸索出來適合山地作戰的戰法。畢竟這些士卒是樓船都尉所抽調給自己的,還算不上真正的嫡係部隊。馬淳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教導,感化這些士卒,將他們真正轉化成忠心與自己的嫡係軍隊。
馬淳相信,通過部隊掃盲運動,提高士卒待遇,再運用太祖的思想教育方式,很快就能將這些貧苦出身的士卒牢牢地綁在自己身邊,成為真正全心全意保衛忠義縣百姓的子弟部隊。
馬淳要做的工作很多,在目前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他隻能少量煉製生鐵,並試著將生鐵煉成自己需要的鋼材。
接著他還要開始設法造紙。這件事請其實很久以前他就和周二他們說過,隻是他提了一句之後沒有詳細的告訴周二如何造紙。如今在崖洲島,他可以放開顧慮集中精力來做這件不需要多少人力的事情。
一旦把紙這個輕便實用的記錄工具製作出來,他就可以將自己的知識更加方便的傳播給學堂裏的學生。還能將紙當做昂貴的商品通過海商販賣到東吳各個世家貴族手裏,成為忠義縣重要的經濟來源。
其實紙已經在這個時候得到很多的應用,東漢末年,青州一帶就有一個名叫左伯的士人製作出了一種適宜書寫的紙張,世人稱之為左伯紙。
馬淳曾經在老師謝讚那裏見過這種左伯紙,這種紙張略帶黃色,厚度遠超現代的紙張,書寫起來稍顯遲滯。不過這種紙極為昂貴,普通人家是絕對使用不起的。但它又比帛布便宜,所以世家豪門還是會購買使用,畢竟比沉重的竹木書簡要便宜的多不是。
馬淳當然想要早日製作出紙張,就算不為了書寫方便,每日裏五穀輪回之時使用竹籌的痛苦就讓他對造紙念念不忘。
於是等到開荒終於進入正軌,馬淳就迫不及待的帶著十幾個作坊工匠開始了他的造紙之路。而造紙的原理他雖然清楚,但畢竟沒有親自動手做過,還是走了許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