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接風
字數:2990 加入書籤
三國之掙紮求活!
剛剛靠上棧道,便見岸邊鑼鼓喧天,一個年輕的紫袍官員率眾來到棧道上,當先躬身施禮道“學生馬淳恭迎老師。”
謝讚哈哈大笑,一整官袍,緩步走下船來,伸手扶起馬淳道“子厚不必多禮,一別數年,老夫已是老邁之身,子厚卻愈發俊逸不凡了。”
馬淳順勢起身“老師悠遊山林清風霽月,宛如神仙中人,如何言老?倒是學生囿於俗務,不能服侍老師身側,是學生之罪也。”
“君侯之名威震天下,依然待人如翩翩君子,在下佩服。”華覈走下踏板,對馬淳拱手道。
華覈當年算是馬淳的父母官,見他下來,馬淳當然也要與他見禮,狹窄的棧道上更加擁擠了。
老仙翁葛玄這次也被馬淳拉來迎接老師謝讚,見此情景,捋須笑道“君侯,棧道狹窄多有不便,還是請朝廷天使回城再敘吧。”
馬淳當即笑道“多年未見老師,淳心中甚為欣喜,多有怠慢,還請老師與永先兄恕罪。城中略備薄酒,便請移步入城。”
謝讚點點頭,對葛玄拱手見禮,眾人說說笑笑下了棧道,在馬淳引導下上了迎賓馬車前往城中君館驛。至於謝、華二人的隨行人員,自有柳榮安排相關人員招待。
馬淳的忠義侯府不大,招待不了這麽多人,所幸瓊山城館驛規模宏大,接待幾百人毫無問題,一行人便在專人引導下進入館驛。
使者們的居住地方非常豪華,也在城中刺史府不遠,是原先縣寺為了接待四方來客所建的館驛。因為崖洲島日益繁盛,往來客商眾多,驛丞趙山認為官家館驛招待客商不合適,再加上馬淳治下還有各個殖民地國主時常要來島上覲見馬淳。
所以和周二等人商議了一下,要求官私分離。當時縣丞柳榮也認為他們說的合理,便將館驛在馬淳指導下擴建成一所占地百畝,可同時招待數百人的集住宿、餐飲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宅院。
這所宅院專門招待來往崖洲島的各地官方人員,至於那些客商,如今崖洲島各城遍布各種規格的客棧、酒樓,隻要你有錢,保管伺候的妥妥當當。很多特色服務,就連見多識廣的馬淳也聞所未聞,偶爾從小舅子彭誌嘴裏蹦出那些服務內容,總是讓馬淳瞠目結舌,轉而勃然大怒,拉著彭誌就去校場練拳。
弄的彭誌像老鼠躲貓一樣躲著馬淳,根本不願意和這個古板的姊夫接近。
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眾人來到館驛,驛丞趙山早已將宴席安排在主廳,引著眾人入內。
聽到趙山帶著濃重山陰口音的官話,謝讚有些詫異,微微笑道“老夫少年時曾四處遊學,年近四旬回到山陰,聽到路邊兒童鄉音倍感親切,竟有潸然淚下之感,故此再也不願出仕遠離故土。如今白發叢生,想不到依然要為國事奔波於南海。子厚,他鄉雖好,故土難離。你這裏雖有鄉人陪伴,卻有無想過重回故土?”
馬淳聞言心中一動,謝讚這幾句話似有別樣意味。不過眼前人多嘴雜,他也來不及思考老頭這幾句話是何意思,便點頭道“老師此言道出了國人故土情結,正所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學生近來也頗為思念家鄉。”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好一首離人思鄉之詩,君侯不愧是江東小荷,詩才比少年時更為韻味深長,在下不及也。”華覈讚歎道。
“主公久未出新詩,譚還以為主公囿於公務,心係百姓,早就忘了詩文之道。如今看來,卻是詩才更是勝過當年,寓意醇厚雋永啊。”
顧譚當年可是在謝讚收徒儀式上作為觀禮嘉賓在現場的,馬淳寫的那首小池詩他是親眼所見,馬淳小荷之名也是在場名士們共同所起,所以對馬淳的詩才很是欣賞。
不過這些年來,馬淳一直沒有展露更多這方麵的才華,險些讓他以為自己的這位主公已經把精力都放在軍國大事上,詩文這道估計是丟的一幹二淨了。
當初來到崖洲島,顧譚還與弟弟顧承、好友張休還有老道葛玄幾個喝酒閑聊時還偶爾會提起這個事情,感歎天下多了一個治世奇才,卻少了一個可比陳王曹子建的文學大家。
沒想到今日馬淳在招待老師謝讚之時,竟然又吟出了一首絕妙好詩,功力更勝少年。不由得出言讚歎。
“子默兄過譽了,當今天下分崩,百姓困苦不堪,子厚為政一方安撫百姓,方是正道。詩詞歌賦小道爾,縱使詩蓋曹子建,與百姓又有何益?如今我聞崖洲島百姓安樂,富庶之名傳於天下,竟似有上古三代之治跡象。如此才是我儒門盛事,天下士人景從之地。老夫雖在山陰之野,亦常為有如此學生而深感榮幸。”
謝讚身為朝廷使者,竟然還沒談及議和招撫便對東吳事實上的反賊馬淳說出如此高度讚美之詞,簡直就是不要臉的跪舔。讓在場不論是東吳副使華覈,還是崖洲島一眾官員都不禁聽的目瞪口呆。
葛玄打了個哈哈道“偉慶公遠來疲憊,還是先入席略進薄酒,嚐嚐我崖洲島海產土味。”
華覈趁機接過話題“老仙公說的不錯,久聞崖洲島美食別出心裁,覈在京中也心向往之,今日定要大快朵頤一番。”
馬淳謙虛幾句,便請眾人分賓主入席就坐,不多時各種崖洲島特色菜肴流水般端了上來。
馬淳端起酒盞相邀“吾師蒞臨崖洲,淳心中甚喜。今日酒宴乃是為吾師及華中書接風洗塵之宴,隻敘師生朋友之情,不言國事。請諸君共飲!”
謝讚捋須笑道“子厚言之有理,老夫與仙公、子默多年未見,正該共敘別情。”舉起酒盞一飲而盡。
眾人見朝廷正使都沒意見,便紛紛舉起酒盞,相邀共飲。一時間酒席宴上笑語晏晏,一派祥和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