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字數:3681 加入書籤
三國之掙紮求活!
酒席宴罷,馬淳親自送謝讚、華覈二人在館驛安歇,自己卻將顧譚、柳榮等人叫進侯府,商議招撫對策。
“子默先生可曾看出我師之言似有深意?”馬淳開門見山問道。
“何止主公看出來了,老夫以為偉慶公之意非常明顯,就差明言相告要投奔主公麾下了。”顧譚捋須笑道。
“聽聞偉慶公乃是會稽隱士,當年吾粲吾孔休公欲辟他為郡中從事,偉慶公避入山林而不應。此事盛傳一時,譽為名士風範。想不到今日此老身為朝廷正使,卻似乎並無一絲傲氣。”
柳榮是馬淳的學生,算起來要稱呼謝讚一聲師公。言語中不敢對謝讚不敬,但他也明顯感到謝讚的姿態實在有些低聲下氣,似乎與他身份不符。
顧譚聞言歎道“長盛有所不知,江東世家之中,原本會稽謝氏與我吳郡顧氏同為詩書傳家。先祖父元歎公出自蔡邕蔡伯喈公門下,是為江東文學之首。謝氏世代官宦,偉慶之兄偉平公(謝承)更是精於史家,一百四十三卷《後漢書》名傳天下。
可是到如今朝中奸佞當道,我顧氏被小人所害,流放崖洲島。若不是主公仗義收留,早已家道破落身死異鄉了。
再看謝氏,當年孫氏入主江東,謝氏可是率先投靠,為其討平江東出了大力氣的。然而這麽多年來,偉平公因小過而致仕著史,其他謝氏子弟徘徊於千石小官不得重用。謝氏雖存,卻趨於二流,若再不奮發,遲早與我顧氏一樣泯滅在山野之間。”
甘述點頭道“子默公道出了朝局動蕩,世家更替之理。就如我甘氏,若非早早南下崖洲島,當初先帝在動手治罪君侯之前,定然先行拿下我甘氏。偉慶公是君侯業師,若不是隱居山陰,必然也逃不過牢獄之災。
如今我崖洲勢力強盛,朝廷投鼠忌器,必然不敢為難山陰謝氏。不過也僅止於不為難而已,謝氏在朝中為人所忌,豈有出頭之日。以偉慶公之智當然看出了其中關竅,唯有一心投奔崖洲君侯麾下,方能再興謝氏。”
柳榮畢竟隻是底層商賈家族出身,而且一出道便在馬淳手底下做事,對朝廷以及上層世家那些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之事不太了解。
但顧譚和甘述常年在建業中樞做官,甘述底蘊不高,顧氏卻是四大家族之一,江東頂級世家。他們二人一眼就看出謝讚的意圖,以及世家存身立世的無奈。
如今這世道,對於各個大小家族來說,生存下去才是最主要的。什麽國家,什麽忠君,都是屁話,隻有生存才是硬道理。
看待事物要直麵本質,這麽多年亂世下來,那些還存留在世的家族幾乎都已經混明白了,隻有看清形勢,緊跟有力者,才能活下去,才能活的更好。
當年漢室沒落之時,多少依然終於劉氏皇族的世家名門逐一沉寂甚至消亡。像潁川荀氏,家主荀彧一心想要重振漢室,與當時的魏王曹操起了衝突,導致他最後黯然自殺。若不是後人見機,投靠在司馬氏門下,早就家道中落了。就這樣,荀氏還是從曹魏頂級豪門跌落到二流士族的地步。
還有青州孔聖人的嫡係後人孔氏家主孔融,也是漢室忠臣,就算他身份高貴到孔門嫡裔,依然免不了當頭一刀的命運。孔氏這些年來在曹魏戰戰兢兢地低調求存,生怕稍有異動便有滅門慘禍。
還有當年衣帶詔事件中牽涉到的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等這些家族。除了董承是土包子一個,其他幾家可都是當世名門,拎不清形勢便身死族滅,連快葬身之地都沒有。
這些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就說最近,司馬懿政變殺了多少曹氏忠臣,而東吳南魯之爭中又亡了多少開國功臣之家。
甚至馬淳舉旗起兵,要是兵敗,又會造成多少殺戮,滅掉多少與之有來往的家族。其他不說,謝氏一定是逃不掉的。
想到這裏,謝讚如此作為就清楚明了了。謝讚無論是為了家族生存也好,還是為了獲得從龍之功振興謝氏,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靠馬淳,把馬淳推到至高無上的天子之位。
“如此看來,謝師此行對我崖洲有利無害,是戰是和皆由我意了。”馬淳麵色稍緩道。
“不錯,朝廷派出偉慶公為使,當是利用他是主公業師的身份招撫主公。而謝氏也想因此機會投入主公麾下。不過謝氏不同於交州那些小豪強,也不同於已然被抄家的我顧氏以及張氏,主公可曾想過,若是接納謝氏,當如何處置?”
顧譚在肯定了和議主動權在自己手上這點後,卻又提出了一個馬淳難以避免的難題。
馬淳為什麽要遠赴崖洲島開始自己的基業?就是他的治政理念和眼下以精英士人治理國家的模式完全不同。
他知道,在亂世之時,或許依靠小部分精英士人可以迅速平定天下,達到穩定社會的目的。但是隨著社會發展,這些精英士人極其家族必定會形成壟斷統治階級,阻礙社會發展。
到晉朝一統天下,九品中正製達到了頂峰,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金字塔式的統治模式,門閥勢力日益強盛。
原本九品中正製采用中立的中正官根據當地士人百姓“清議”而品評人才優劣提拔人才,打破了地方官員與豪強把持選拔人才的察舉製,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但是在世家大族階層蓬勃發展和朝代更迭頻繁的時期裏,九品中正製很難完全依據製定者的初衷來運行,其既定準則或多或少會受到士族勢力和政局的製約和幹擾。
九品中正製實施到後來,在事實上倒是加強了世家大族威信和權力。到西晉時期,原先為選賢任能而設的九品官人之法,已開始淪為世家大族人士仕進的工具,“各以品之高卑蔭其親屬,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寒門士人則無緣通過該製進階高官,加速了門閥社會的形成和穩固。
門閥社會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使得這些門閥、士族、豪強壟斷地方資源,將土地、人口以及地方經濟牢牢把控在這些人手裏。不僅嚴重阻礙社會發展,還會造成地方讀立,國家動蕩。
所以馬淳針對這種趨勢,遠赴邊疆荒島,在一片荒蕪中建立自己認為先進的治理模式。在這些邊疆地區,沒有或者很少有強力的地方豪強,讓他能夠不受阻礙的完成理想中的建設。
他的選擇是成功的,崖洲島以及周邊殖民地甚至遼東廣袤富饒的土地上,還有倭國四島地區,短時間內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口增長,經濟繁榮,百姓富裕,這一切都說明他的治理模式具有跨時代的先進性。
可是他一直清醒的知道,在皇權與士族共同統治的魏蜀吳三國,他可以用武力一舉而定,但要推行他的治理模式將會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
在這些所謂的精英士人們數百年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沒有幾十年強力推行,以及血與火的鎮壓,根本不可能將崖洲模式複製到天下各地。
崖洲島政治人才太少了,政治鬥爭經驗太薄弱了。貿然取的天下,對於稚嫩的崖洲島官僚體係來說,將會是一個毀滅性的考驗。不需要顧譚提醒,他自己就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樣吧,先暫時不要開始招撫談判,甘長史,子默先生,你二人這些時日陪著兩位朝廷天使遊覽一下崖洲四城,等過些時日我再單獨見見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