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當局者迷

字數:3547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李世民的目光中包含著很多的意思,馮智彧沒能全部看明白,但他卻明白了其中含量最多的一種。
    憤怒。
    是啊,他是個皇帝,而且還是個得位不正的皇帝,天下人本就因此對他口誅筆伐,他又怎麽能忍受得了馮智彧這種重挑傷疤的話?
    不怕?那是不可能的。
    眼前的是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馮智彧現在身在東宮,李世民隻需要一句話就能要了他的命,他怎麽可能以平常心來對待這種局勢?
    但是他依舊還是要說。
    這其實超出了馮智彧的計劃,本來他是打算介入到李承乾和李泰這兩人的爭鬥中的,不過在馮智彧的計劃中應該用的是比較平緩的方法,最起碼不是和李世民這般針鋒相對。
    可是有句老話說得好,人算不如天算,計劃也趕不上變化。
    本來馮智彧成親,馮盎這個做父親的自然是應該到場的,不過現在大唐的局勢還未明朗,馮氏和李氏皇族的聯合也並沒有那麽的穩固,所以雙方現在都還沒有更進一步的動作。
    正是因為這樣馮氏才隻有馮盎來了,因為他是馮智彧的父親不得不來,但轉頭想一想,馮智戣和馮智戴作為馮盎的嫡子,馮智彧的親哥哥,卻一個都沒有到場。
    這就是馮氏留下的後手,這樣一來若是真的有什麽變化也不至於被一網打盡。
    馮氏畏手畏腳的不肯使出全力,但李氏皇族又何嚐不是如此?
    馮智彧現在身上背著一個爵位一個勳位還有個散職,看起來挺唬人的,但這些不是大唐最底層的勳爵就是沒有實權的散職,根本就沒有什麽用處。
    現在馮智彧身上的這些東西都是因為去年那四十萬石的糧食,但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雖然馮智彧在明麵上沒有什麽貢獻,但在對五姓七望以及這次針對突厥的戰爭中都是出了不少的力氣的。
    雖然暫時都還沒有被暴露出來,但若是李世民想的話封賞早就到了,還用等到現在?
    和嶺南馮氏一樣,李世民也是在等,等待兩家的關係穩定下來。
    對於李世民來說,現在的嶺南馮氏其實和五姓七望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頂多就是親近一些罷了,如果他願意的話和五姓七望也能到達這種程度,隻是與嶺南馮氏不同的是他要在這裏麵付出一些東西。
    不過嶺南馮氏和五姓七望比起來有一項是不同的。
    根據地。
    五姓七望的根據地是在中原,是在北方,是在大唐,是在朝廷,但馮氏不一樣,他們在嶺南。
    窮山惡水、深山老林、沼澤瘴氣,這一係列的條件讓嶺南馮氏很難被徹底剿滅或者是歸附大唐,也正因為此當初這嶺南才被擱置了下來。
    而現在,因為那四十萬石糧食的緣故,嶺南馮氏在長安甚至在整個北方的聲望都水漲船高,這是李世民很不願意看到的。
    他不希望再有一個可以媲美五姓七望的家族誕生。
    而現在馮智彧的話不僅揭開了那層誰都不願意去揭開的遮羞布,還狠狠地戳了一下李世民那個誰都碰不得的傷疤。
    “陛下,臣之所以說起這些是想為我們雙方都好。”
    直麵李世民那頗有些可怖的眼神,馮智彧怡然不懼。
    “好,陛下,我們暫且不論這些,但在別的地方呢?”
    “雖然臣極少到這皇宮裏來,但多少也能聽到一些傳聞,您讓陸德明、孔穎達、於誌寧、杜正倫、魏征等幾位輔佐太子一事是真的吧?”
    麵對馮智彧的提問李世民沒有回答,或許是還沒有從之前的怒氣中緩和過來,也或許是不想在這種氣氛下開口,但馮智彧卻沒有管這些。
    “臣曾聽聞,那於誌寧不過因為太子與宦官們玩樂就批評太子,甚至將他與秦二世相比。”
    “若是這些也不重要,那好,孔穎達孔祭酒做的應該更過分吧?犯顏直諫是沒有錯,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太子隻要一有不對的地方他立刻就‘犯顏直諫’,這真的對嗎?”
    “凡事都有個度,太子現如今也不到十歲,即便是生長在帝王之家也難免會在這個時候有點兒孩子心性,您確定孔祭酒如此嚴格如此不給太子留餘地的教育方式是對的嗎?”
    “若是這樣您也認為沒問題,那好,張玄素呢?無時無刻不諫這種事情誰能受得了?怕是陛下您都不一定能受得了吧?那張玄素言語之急切恨不得讓太子都聽他的話行事,您也認為是正確的?”
    “陛下,您作為聖人自然應該知道什麽叫均衡,一個王朝為什麽要用到黃老之道,一個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接受這種嚴苛的教育,何況是一個孩子?”
    “臣今日作為您未來的駙馬,也站在與您合作的嶺南馮氏的角度上想問您一句。”
    “這均衡,您做到了嗎?”
    “您對太子的教育,真的對嗎?”
    這一席話馮智彧可謂是說得滔滔不絕,一刻都不曾停息過,更是說得李世民啞口無言。
    最開始的時候他很氣憤,氣憤馮智彧的大膽,氣憤馮智彧毫不顧忌地就撕開那道傷疤,氣氛馮智彧對他那可謂是指指點點的那些話。
    但隨著馮智彧越說越多,李世民的心情變得沉悶了下來。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其實整個大唐沒有任何一個人比李世民更希望李承乾能夠繼承大統,也正是因為他對李世民這個嫡長子寄予厚望才會讓陸德明、孔穎達、於誌寧、杜正倫、魏征等人去教導李承乾。
    他經曆了玄武門那慘痛的教訓,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順著世人眼中的規矩坐上那個位置。
    但現在,馮智彧的話讓他產生了自我懷疑。
    還是那句話,他李世民是皇帝,是整個天下的主人,馮智彧這個現在還是外人的人都知道了,他李世民能不知道嗎?
    他知道,但是他並沒有在意。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但人們還是信奉這個道理的,所以李世民認為這種教育能夠更好的激發李承乾的潛力。
    但是他忘了,人之所以是人而不同於其他萬物,就是因為人有思想,有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