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俗務纏身

字數:3466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回到高州讓馮智彧有了一種真正回家的感覺。
    和在長安的時候完全不一樣,回到高州之後的馮智彧在確定了鹽、糖等一係列的事情之後就基本上不做什麽了,每天就呆在家裏,時不時地帶著李麗婉出去轉轉。
    在長安的時候因為頭頂上有李世民這個老丈人,還有長孫無忌和杜如晦等人也會時不時地去霸上找他,因此他雖然不在體製內但卻也是相當的忙活。
    回到高州之後就不一樣了,這讓他有一種前世放假回家的感覺。
    回到家就是癱著,晚上不睡早上不醒,不到吃飯點兒不起床,就算是起床吃飯也得被人叫好幾次的那種。
    不過和前世不同,這會兒沒有人會催著他起床,動輒掀被子的那種。
    回到高州之後馮智彧才算是找回了自己在大唐前十六年的生活,那會兒的他雖然滿肚子心思,但是事情還真沒有多少,就算是有基本上也不需要他去做。
    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也真正讓馮智彧知道了什麽叫俗務纏身。
    現在的他已經是逐步的走進別人的視野中了,想要閑下來還真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原因無他,有人找上門了,而且還是奔著他來的。
    謝龍羽(也有記載是謝能羽的)帶著人來高州了,而且名義上是來拜訪的。
    其實按理來說謝龍羽和嶺南馮氏沒啥關係,就算是有也不是啥正經關係,因為從利益以及現在的勢力分布層麵來說雙方其實是對立的。
    原因無他,謝龍羽所在的謝氏主要勢力在黔州,那邊是屬於談殿的影響範圍之內,而謝氏一直都和談殿比較親近,因此他能帶人過來是讓馮智彧感到意外的。
    來的不隻是謝龍羽一個人,與他同行的還有謝元深和謝強。
    其實這謝氏還是挺有曆史淵源的,他們這一脈最起碼能追溯到東漢光武帝劉秀那個時候,那時劉秀封謝暹為義郎,負責管理牂牁郡。
    謝龍羽、謝元深和謝強都是屬於謝氏一脈,隻不過因為時間的推移和分家這些因素慢慢的形成了多股勢力,不過這應該說是血脈和家族的擴大,不能說是分化。
    最起碼從現在來說他們的心還是比較齊的。
    謝氏一族是黔州那邊的土著居民,也就是這個時代稱呼的獠人、南蠻子等等,謝龍羽的實力基本上是在黔西,而其他二人則是在黔南和黔動那邊。
    本來馮智彧在回高州之前是沒想到這茬的,因此他在知道了謝氏來人拜訪的時候還挺意外的,不過在理順了腦子裏的思路之後也算是通順了。
    曆史上有這事兒,不過這事兒的聲勢不是很大,但是意義卻是不小。
    很多人都知道貞觀三年對於大唐對於李世民都是極其重要的一年,因為就是這一年爆發了對未來局勢影響很大的唐滅東突厥之戰。
    貞觀初期算不上是什麽好時候,人才雖然多但是自然災害也挺多的,而李世民之所以能在這樣的情況下還發動了對突厥的戰爭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內亂不多。
    除去貞觀元年和二年的羅藝和梁師都,在貞觀的前期基本就沒有什麽內亂了,雖然有點兒自誇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說嶺南馮氏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馮盎是武德五年歸順唐朝的,那時嶺南的勢力基本上就是以馮盎為主了,談殿雖然是嶺南的第二大勢力,但是和馮氏相比還是差上不少的。
    嶺南因為時代的原因開發程度不夠,因此也沒有多少人口,不過即便是這樣若是大規模叛亂的話朝廷也會很頭疼的。
    而在馮盎歸順唐朝之後這種情況就得到了極大的遏製,嶺南尤其是嶺南西部的土著和獠人說好聽點兒是敬馮盎三分,說難聽點兒是怕馮盎三分。
    但是不管怎麽說,馮盎的作用還是起到了。
    而現在在馮智彧這個蝴蝶的作用下馮氏的影響力越發的大了。
    這兩年馮智彧長居長安,在很多的事情上都起到了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而李氏皇族和嶺南馮氏的聯姻又標誌著兩家的關係更進一步。
    雖然是在骨子裏不服大唐的統治,但嶺南道西部的獠人和土著還是敬大唐三分的。
    本來在曆史上這謝龍羽等人是去長安表示歸附的,不過現在卻因為馮智彧的關係產生了變化。
    嶺南馮氏和李唐皇室交好,甚至已經聯姻了,馮盎三子馮智彧還成了太子少傅,這樣的關係對於謝龍羽等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這樣的影響下,他們決定在去長安之前先到高州這裏來看看。
    這算是試試水了,最起碼看看嶺南馮氏對他們有沒有什麽意見,在現在的情勢下來說,嶺南的事兒隻要馮氏同意了那基本上就沒啥問題了。
    看著和自家老頭子相談甚歡的謝龍羽等人,馮智彧就坐在旁邊,也不怎麽說話。
    其實他這個嫡三子按理來說是不能參加這種程度的議事的,不過奈何他現在身份特殊,不過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想著多插手。
    這已經是屬於政事的範疇之內了,馮盎發表意見甚至是處理都沒什麽問題,因為他本身就是高州的總管,嶺南附近羅、春、恩等八州都是直接受馮盎節製的。
    但是馮智彧不行。
    雖然在接任了太子少傅之後他的官職一躍跳到了從一品,但還是那句話,這太子少傅的品階是高,可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利。
    如果說他以後在高州常駐不回長安了那還好說,但是這是不現實的,因此他如果是參與到這件事情中的話就很容易留下話柄。
    雖然可能是無傷大雅的,但馮智彧卻並不像去冒險。
    對於謝龍羽和謝元深等人那有意無意的試探馮智彧是守口如瓶,說出口的都是場麵話,例如朝廷做主、父皇做主等等。
    除此之外他沒有再說什麽,隻是在字裏行間想謝龍羽等人透露了朝廷的一點兒意思。
    不管是什麽地方什麽人,隻要是願意歸附的,朝廷就沒有可能不歡迎。
    不過雖然是透露了一些,但馮智彧說的也很是隱晦,隻是說了一下當初馮氏歸附朝廷的時候得到的待遇,別的就沒有多說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