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遲到的賞賜
字數:3979 加入書籤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怎麽,你爹高興了,你不高興?”
馮智彧和馮智戴兄弟二人正感歎著呢,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響了起來。
西廂的門被推開,李世民龍行虎步地走了進來。
“臣,馮智戴見過陛下。”
一看到是李世民,馮智戴立刻站了起來,規規矩矩地朝著李世民行禮。
“不必了,在場的都沒什麽外人,就不講究這些凡俗禮節了。”
李世民擺了擺手將馮智戴按在了座位上,隨後就坐下來瞅著馮智彧。
“你看看你二哥,再看看你。”
言語之間滿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但卻又透露著一種別樣的親近。
“您都說了沒什麽外人了,您又不是第一次來我家。”馮智彧撇了撇嘴,翻了個白眼兒。
從李世民進來到現在他都沒什麽動作,隻是又燙了個茶杯倒了一杯新茶罷了。
馮智彧的動作和語氣都不是一天兩天就養成的,他一直是這樣,李世民也習慣他這個樣子。
唯獨隻有旁邊的馮智戴看的是膽戰心驚的。
“智戴,說說羅竇洞那邊怎麽樣了?”、李世民也看出了馮智戴的拘謹,拿起馮智彧給他倒的茶抿了一口就開口問道。
這個動作看起來平常,但卻透露出來的意思很多很多。
首先是稱呼,其次是態度,最後是動作。
前兩樣暫且不說,就單說李世民喝茶的舉動就讓馮智戴知道了自己這個弟弟現在在長安的地位是有多麽的高。
李世民一個皇帝,從進來這西廂開始就沒看到任何一個護衛,就連馮智彧倒的茶也是毫不猶豫地拿過來就喝。
這份信任不是隨便就能給出去的,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得到的。
“請稟陛下,家父親自帶兵出征,在臣出發之前就已經鎮壓了部分叛亂的羅竇洞獠人,他們的大部隊已經被趕離了高州。”
馮智彧很隨便,但馮智戴卻不敢,規規矩矩地回答著李世民這個皇帝的問題。
“我家老頭子本事一直都是有的,現在也不算老,底子也都沒丟,想來鎮壓幾個反叛的獠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沒等李世民開口,馮智彧就接過了話頭。
“不過您還是做好準備才是,這事兒不會有什麽具體的結果,頂多也就是誅個首惡罷了,畢竟嶺南那邊的地勢太過複雜了,想要徹底剿滅那些人有些太難了。”
“若是去年前年也就罷了,但眼下正是多事之秋,那些獠人被恐嚇一番之後就會退縮的,與其費勁力氣去追他們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那些人身上。”
“這個朕知道。”李世民點了點頭,顯然是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種事情向來都不可能做到一幹二淨的地步,基本上是首惡或者是一些人受到該有的懲罰之後就結束了,畢竟如果全都處理的話有些不太現實。”
反叛者,一般來說首惡要誅殺,但跟隨者基本上不是被誅殺就是被充作奴隸,但是李世民說的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過。
前隋時期就有,而且現在他這個大唐皇帝也要沿用。
主要還是像馮智彧說的那樣,嶺南的地勢太過複雜了,羅竇洞往西又是處在馮盎和談殿勢力的交匯處,太過於敏感了。
這事兒不管是從投入還是回報上來說都不值得,而且現在保皇派要麵對的最大問題還是世家。
“您心裏有數兒就是了,別到時候賴我家老頭子不出力就好。”
馮智彧點了點頭,收尾的時候還不忘刺撓李世民一下。
“朕都把你二哥調到長安來了,你們馮氏現在一門三爵,而且還是一個上柱國加上一個十六衛大將軍的三爵,在你看來朕就是那麽短視的人?”
李世民沒好氣地回懟了馮智彧一句。
他這次對馮智戴的任命和調動可以說是恰逢其會,但也可以說是準備了很久的。
說恰逢其會是因為正好趕上五姓七望想要為了保住他們的地位做殊死一搏的時候。
五姓七望抽掉了大量的官員,雖然是早有準備,但李世民在調動長孫氏、京兆韋杜和嶺南馮氏的人填補空缺時多少還是有些慌亂的。
影響的範圍還是太大了,雖然說能處理到現在這個樣子已經是很難得了,但慌亂是不可避免的。
馮智戴也正因為此才被李世民給調了過來,並且趁此機會給了一個伯爵和左武衛大將軍的職位。
若是放在平時,不說五姓七望的人會竭盡全力的阻撓,就算是魏徵和孔穎達那些古板的人也不會同意的。
而說李世民是早有準備也是有原因的。
從進入長安並且安定下來之後,馮智彧對保皇派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拿出來的東西有很多都是作用無可比擬的,李世民一直都想給點獎勵穩定住馮智彧,但卻總是因為各種原因被耽擱。
最開始的時候李世民還摸不準馮智彧和嶺南馮氏的意思,害怕他們通過這種動作掩蓋別的想法,而後來在確定了與嶺南馮氏的合作時他又找不到什麽由頭給馮智彧封賞了。
封賞這種事兒是有時效的,就好比李靖帶兵打破東突厥並且生擒頡利可汗來說,如果在大軍返回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封賞的話就不會封賞了。
總不能事情過去了好幾年了才想起來封賞吧?到時候怕是天下人都會指著李世民的脊梁骨罵他。
因此李世民一直都是想要封賞,但奈何馮智彧所做的事情大都不是光明正大的擺在台麵上的,讓他找不到一個說服百官的理由。
錢財的封賞?這是不用經過百官的同意也不會引起反彈,但問題是對於馮智彧來說這種封賞根本就沒有意義。
有意義的封賞就是官職、功勳甚至是爵位,但這些肯定都是要經過魏徵和孔穎達這種官員的。
這才貞觀五年,玄武門的血腥味兒還沒散盡呢,李世民也不想直接和百官正麵懟起來,不然的話他也就不至於天天被魏徵犯顏直諫還一點兒脾氣都沒有了。
而這次五姓七望妄圖通過抽身而退讓大唐亂起來的動作卻正好給了李世民機會。
不能給馮智彧封賞,那給馮智戴可以了吧?
兩人是親兄弟,而且都是嫡子,最重要的是馮智戴從武德年間那會兒就已經名聲在外了,這會兒借著朝中空虛需要人才的名頭調過來是正好的。
就連魏徵和孔穎達也挑不出毛病來。
他們隻是古板,並不是傻。
五姓七望和朝廷之間的對抗他們不可能看不到,事情已經發生他們也沒有什麽辦法,隻能是站在保皇派的陣營走到底了。
朝中空虛需要人才,這種事兒他們怎麽會不知道?又怎麽能拒絕或者找借口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