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嶺南馮氏的努力

字數:4076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作為大唐的統治者,李世民無疑是最著急的那個人,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馮智彧其實比他還要著急。
    在麵對同一件事的時候,摸著石頭過河和已經見證過結果的人在心境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摸著石頭過河的人或許會很著急,但這種著急是屬於正常的、沒有辦法的那種著急,但見證過結果的人就完全不一樣了。
    還是後世很火的那句話如果我沒有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但是,沒辦法。
    “夫君……”
    送走了李世民夫婦,李麗婉一臉擔憂地走了進來。
    她剛才被長孫皇後給拉走了,因為馮智彧和李世民談論的事情已經上升到了關係到江山社稷的層麵,不管現實如何,在名義上她們這些女眷是沒有旁聽甚至是參與的權利的。
    但離開歸離開,她們卻並沒有走遠,而是在西廂旁邊聽起了牆角。
    這是長孫皇後給李麗婉上的第一堂課。
    作為女眷,她們的確是沒有參政和議政的權利,但是她們卻有給自己排憂解難的義務。
    從現在的情勢和權利側重來說,李世民和馮智彧其實是沒有什麽差別的,因為從貞觀三年甚至是貞觀二年下半年開始,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馮智彧其實才是首當其衝的那個人。
    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是他給出了最後的解決方案。
    承擔著這樣的職責和義務,他們要承受的壓力很大,而作為妻子的她們就應該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或許她們不能就事情的方麵給出答案,但卻要幫助自己的丈夫放鬆心神。
    人其實就是一根弦,繃得時間太久了就會斷掉的。
    和長孫皇後從頭聽到尾,李麗婉一方麵擔心自己夫君和父皇的關係,一方麵又擔心承擔了這麽多的夫君會禁受不住這份壓力。
    馮智彧沒有說話,隻是靜靜的把李麗婉攬入懷中,而李麗婉也靜靜地趴在馮智彧的胸膛上。
    另一邊,皇帝的龍攆上,長孫皇後也是一臉的擔憂。
    “二郎,智彧這孩子……”
    “朕說了,這是朕欠他的。”李世民依靠在一旁,一臉的疲憊。
    “不是,妾身是想說,今天的二郎似乎是有些不太一樣。”
    輕輕地給李世民舒著氣,長孫皇後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觀音婢,你說,朕真的能如同信任輔機那般信任這小子嗎?”
    李世民這話一出,沉寂的氣氛開始在這對皇帝夫婦的周圍蔓延。
    信任,這是人和人之間永恒的話題。
    除了父母親人,沒有人敢輕易地去相信一個人,而李世民這種身負整個天下的人更是不敢。
    即便是馮智彧已經娶了他的長女,即便是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半多,即便是這兩年半多馮智彧為大唐的江山社稷貢獻出了無數的計策和奇物。
    但在內心的深處,李世民對他還是有那麽一絲的不放心。
    不是他不信任馮智彧,如果拋開事實單單去談馮智彧這個人的話李世民是信任的,但問題就在於馮智彧不單純是一個人。
    他身後還有這嶺南馮氏這樣的勢力。
    帝王是多疑的,早在貞觀初年李世民就曾懷疑過嶺南馮氏是不是有造反的心思,哪怕這種懷疑是在談殿指使南方的官員上奏而留下的。
    疑人易,信人難。
    談殿一個簡簡單單的計策,讓李世民從貞觀初年懷疑到了現在,甚至是在馮智彧做出了這樣的努力之下都沒有完全的消除。
    “二郎,或許這件事妾身不應該多說,但都已經兩年多了,高明和代玉的婚事也是越來越近了,或許我們……”
    即便是作為皇後,能說的也不是很多,長孫皇後把話說到這個地步已經可以說是明目張膽的拉偏手了。
    人都是有情感的,很顯然,長孫皇後就是被這兩年的馮智彧給影響到了。
    但長孫皇後不這麽說還好,她這麽一說李世民反倒是更加警惕了。
    試想,當你的枕邊人,一個王朝的皇後都幫著別人說話,那說明了什麽呢?
    “二郎,或許,我們應該拋開一些別的事情去單純的想問題。”
    作為李世民的枕邊人,從動亂中一直陪他到現在的女人,長孫皇後怎麽可能不知道李世民在想什麽?
    “二郎,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做了智彧這兩年所做的事情,你會怎麽想?”
    李世民怔住了。
    是啊,一直以來他不能對馮智彧完全信任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嶺南馮氏這個勢力,如果是一個寒門子弟甚至是平民百姓的話他怕是早就將其提拔起來了吧?
    最起碼不會兩年多還是個諫議大夫和子爵的程度。
    再想想看,這兩年多以來嶺南馮氏好像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自己卻被心底裏那種刻板印象給迷惑了。
    嶺南的地勢和馮氏的影響力成了李世民心頭一片揮之不去的陰影,在朝廷無法順利或者短期內對其進行直接擎製的前提下,這種陰影從未消失過。
    但拋開戒心去看問題,這兩年嶺南馮氏做的還少嗎?
    貞觀元年,馮智戴帶兵進京,馳援朝廷攻打徑州羅藝。
    貞觀二年,馮智彧攜帶四十萬石糧食進京,馳援朝廷賑濟關中百姓。
    同是貞觀二年,勒石記功的提出和實施讓馮智彧這個嶺南馮氏在長安的代言人成了眾矢之的,而這個計策偏偏就是馮智彧提出來的。
    貞觀三年,馮智彧為朝廷北伐拿出了扭力投石車和火炮,嶺南馮氏為了幫朝廷抗衡五姓七望在鹽上麵的擎製拿出了鹽田法並且幫助朝廷製鹽。
    馬蹄鐵、曲轅犁、安撫突厥降民等等等等還有很多,一時之間李世民竟然有些數不過來了。
    好像,真的是自己的問題?
    龍攆裏安靜了下來,沒有再發出一點點聲音。
    與此同時,霸上馮府。
    “你叫老夫過來做什麽?”柴紹看著平靜得有些異常的馮智彧,心裏有些奇怪。
    “柴姑父,如果我預料的沒錯的話,明日早朝父皇會給我升爵。”
    馮智彧開口,但語氣卻平淡的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高興。
    “這不是好事兒嗎?你叫老夫過來就是為了分享的?”柴紹一臉的奇怪。
    馮智彧不是這樣的人,而且從馮智彧的表情和語氣上來說柴紹感覺到了一絲絲不同尋常的氣味。
    “不,我的意思是希望當明日早朝父皇提起此事時,柴姑父可以帶頭反對!”
    一石激起千層浪,柴紹直接被馮智彧給整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