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雄鷹和金絲雀

字數:3754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行,那就暫定執失思力了,若是他真的有那個潛質和決心,那麽朕也不會吝嗇。”
    思慮良久,李世民最終也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拍板定了馮智彧的方案。
    馮智彧也沒曾想過,在這個時空他竟然成了執失思力往上爬的重要推力。
    “行,那就暫且先這麽定了吧,我那邊的那些孩子也共同推進,雖然有了執失思力這個選項我這邊也不好放棄,畢竟他們都是孩子。”
    薑雲誌之前都考慮過了,執失思力是作為貴族的代表,對平民也有用,但不如這些孩子的作用大。
    雖然突厥的製度有些殘酷和不合人倫,但不管怎麽說他們對自己的兒子還是很重視的。
    現在隻要好好處理好這些孩子,讓他們知道隻要自己服帖地歸附,那麽他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與漢人後代幾乎無差別的待遇,這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無論是做什麽事情,積極的主動永遠都要比被動的承受更加有效。
    “這邊就交給你了,朕這邊可能幫不上什麽忙,你也知道別說是孔穎達、蓋文達這些人了,恐怕就算是讓弘文館的人去教也沒人願意。”
    李世民在頭疼至於也有些慶幸。
    他慶幸有馮智彧這個駙馬在,別的不說,就說這次的事情馮智彧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成,既然您都同意了那我就放手幹了,不過您可以記得了,別到最後不舍得給他們官身了,那到時候我就騎虎難下了。”
    “放心吧。”對於自己這個駙馬的擔心李世民也是理解,擺了擺手讓他放心。
    “回頭朕讓人從內帑的庫房裏給你拿些好東西,免得你一道辦事的時候就磨磨唧唧的。”
    李世民的語氣有些不耐,但同時也帶著點兒揶揄。
    內帑?而且還是庫房?馮智彧的直覺告訴他這事兒不簡單。
    東西可能是好東西,但這東西肯定是屬於不能隨便拿出來的那種,不然的話自己這老丈人定然不會是這種語氣。
    “對了,還有件事兒要跟您說一下。”
    想不通,馮智彧也就沒有糾結,轉而是說起了其他的事情。
    “這次柴姑父帶著哲威和小衝南下,我給我爹寫過信了,他會派人隨行的,我二哥這次沒能趕回來,按理來說我爹會讓我大哥去。”
    “我們家雖然是在嶺南東部,但老頭子還算是有點兒手段,在文治上做的還算是不錯,勉強可以說是在嶺南一代聲名遠播吧。”
    “而且我們家對那邊的了解也更清楚一點。”
    “所以呢,你想說什麽?”看著馮智彧一直在兜圈子,李世民覺得事情有些不對。
    “我想說,要不要讓高明也下去看看?”
    此言一出,整個立政殿裏都沉默了下來。
    這已經是馮智彧第二次說讓李承乾這個太子離開長安了,上次雖然是為了教育,但明麵上還有個賑災遮掩著。
    不過,李世民實在是沒想到馮智彧這麽快就提起了第二次。
    “我知道您心裏有所顧忌,但我是有理由的。”也知道自己的話有些唐突,馮智彧也是開口解釋。
    “我知道。”李世民搖了搖頭,打斷了馮智彧的解釋。
    “這事兒有些突然了,你也知道朕不是還在防著你們家,隻不過這種事情一旦說出來就變味了,這很難不讓朕往那方麵去想。”
    馮智彧沒有說話,因為他知道自己這老丈人說得對。
    在貞觀二年之前,嶺南馮氏可以說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心腹之患,嶺南那複雜的地勢和馮盎的出色讓李世民有足夠的理由擔心。
    後來馮智彧進京了,帶來了馮氏的誠意,但同時帶來的也是馮氏在民間的聲望暴漲,這讓李世民又是踟躕了好長時間。
    可以說馮氏有現在的樣子還是得益於馮智彧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所做出的的努力,太多太多的好處讓李世民慢慢的放下了戒心。
    其中最大的還是兩樣,一是火藥,二是對李承乾的教育。
    雖然身為太子太傅的馮智彧在教導李承乾的時間上遠不及孔穎達那個太子太師,但在李世民看來可能馮智彧這個太傅的效果要比太師好太多了。
    別的不說,就說這次災區之行結束後李世民就發現李承乾變了不少,在政事上的見解犀利了很多,同時在看待民生問題的時候也更加全麵了。
    這不是一般的教導所能夠起到的效果。
    所以在這次馮智彧開口的時候李世民心裏其實是意動的,但他還是下意識的猶豫了。
    這是身為帝王的謹慎,李承乾是太子,不是一般的皇子,如果說是李恪或者是李泰的話那麽他肯定不會猶豫。
    “其實並不一定就得是這次。”想了想,馮智彧找了個合適的方向切入。
    “之前我帶高明下去見識的是民生,是百姓真正的模樣,這是文治的範疇,現在我說的則是武事的範疇。”
    “若是作為皇子的話也就罷了,但他是太子,是儲君,以後是要繼承皇位的,他可以不通武事,但最起碼要知道戰爭是個什麽樣子的。”
    “之前我就跟您說過,院子裏長不出棟梁之材,太平天子也做不到言出法隨。”
    “高明是一定要成為雄鷹的,那麽他就有必須要經曆要見識的東西,而不是成為一個被養在籠子裏的金絲雀。”
    “叫聲再好聽也無用,抵不過鋒利的喙來的好用。”
    “不用讓高明非得在這次下去,我想說的其實是隻要有機會,不管是吐穀渾、薛延陀、吐蕃、高句麗亦或是其他的藩屬國與我們有衝突的時候讓高明去看看。”
    “你說得對。”聽著馮智彧說了這麽多,李世民終於開口了。
    “若是這大唐讓深宮後院裏的金絲雀掌了權,那朕與父皇苦心打下的江山也就走到了頭了。”
    李世民是個馬上皇帝,他在這方麵的見解往往透徹又深刻。
    “您理解就好。”馮智彧也是放心了不少。
    “高明得知道,大唐有如今的這個局麵是因為我們的拳頭硬,那些畏威而不懷德的家夥不是誠心歸附我們,是因為害怕我們。”
    “高明得知道,無論局勢再怎麽好,武事也不可能被放下,因為那是最有效的方式。”
    “武力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