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那就換!
字數:4664 加入書籤
“對了,給老米換過去的那批j10和j11,記得裝配上落後的航電、雷達和武器係統。
別拿咱們現在最新的。”
末了,方想又交代了一句。
說起來,戰機也就是跟航母一樣,是一個作戰平台。
飛機自身的性能固然重要,可內部配置的技術高低,卻直接決定了這架飛機的最高性能。
就像你用沒了航電、雷達、隱身和武器的f22去打f15,那不用問,肯定是f15打f22跟玩一樣的。
方想就是想用一個空殼子,去哄騙老米拿最先進的f15c來換。
雖然有些不入流,但現在其實還真的就管用。
因為老米就是認為老鍾的技術水平也就這樣了。
頂多是認為你有著天頂星空氣動力學而已。
至於說會不會跟j8ii型一樣,因為和平典範的項目終結,滯留海外到了90年代才回家?
方想才不在乎呢。
一堆空殼子,老米想要就給他唄。
要知道老米可是用真金白銀的f15換的啊,誰吃虧誰占便宜還不好說呢。
拿到了f15,以後蘇27其實要不要都行了。
在氣動設計上,f15和蘇27都采用經典的中央升力體布局蘇27在細節方麵優化較多),但f15憑借先進的機體材料實現了更輕巧的空重。
f15c的使用空重還不到13噸,而蘇27是18噸以上,而兩者推力差不多。因此f15在加速和爬升等sep性能指標上都完爆su27!
而且眾所周知,那個重一噸“倒卡神器”,加上後端冷卻模塊等等附件超過了一噸,這麽優秀的機身設計,卻用這麽逆天的工業設計,又完全抵消了其自身的優勢。
順帶說一句,毛熊戰機真不愧是地勤的噩夢!老米的雷達維護隻要12個人就能完成,蘇27要一個班。
而且平均故障時間非常短,隻有5個小時不到,對比幾百小時的米國雷達,簡直是。。。。。。
當然,後來的老鍾都把這些問題解決了,但倒卡神器換上更先進的設備後,居然還要加配重塊來平衡機身,這你敢信?
因此,方想才壓根就不需要思考,直接拋棄了蘇27.
而說句不客氣的話,如果後續毛熊不賣蘇27給老鍾,難道方想就不能複刻一個出來嗎?
你也太小看方想腦子裏的圖紙了。
即便是蘇27比f15晚了差不多10年服役,f15也並非翼身融合體設計,早期型號也沒有采用完全的電傳操縱fy by ire),更沒有采用靜不安定設計,但是由於發動機和航電方麵的差距,蘇27實際上並不如老米的f15的。
並且在後世的多次實戰中都表明,f15c確確實實比蘇27更加符合當下的空戰理念。
至於說引進了f15,會不會從此陷入對美式裝備依賴的陷阱?
老鍾和方想又不傻,現在雷聲買回來的雷達、導彈技術不就是現在f16用的嗎?
至於航電,現在也正在談技術授權。
是的,因為方想的提議,老鍾並不是單單隻購買裝備,而是要買生產線和技術授權。
哪怕貴也要買!
你不賣?那我大不了不買就是。
方想的想法就很簡單,有了最好,沒有也沒問題,大不了我慢慢追趕就是。
雖然馬可尼公司的全套產品看起來有些 落後了,畢竟是5年前的水平,但吃透了之後,我們再這個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型號,會晚一點,但終歸不 會讓你掐了脖子就行。
防的就是蜜月期結束那一手。
因為此時華米的蜜月期,是真的蜜月,從f14到18,簡直是敞開了隨便你挑。
可惜那時候老鍾是真沒錢,可即便如此,也是挑挑揀揀買了不少好東西。
這次有了方想給的1000億美刀,那自然是要敞開了買。
至於f15,其實方想也是有心理準備的。
大概率會賣一個閹割版,甚至售後、維護也必須要由老米自己的軍火公司進行後期維護。
但這都不重要,畢竟黑鷹直升機中途就中斷了維護,但後來在老鍾和西科斯基公司的遊說下,老布什又同意了西科斯基公司繼續給老鍾提供後續的服務和維護,隻不過費用漲了一些罷了。
這些事情,方想都是心裏有數的。
即便後續真的中斷了f15的零件和維護,大不了我全拆了就行了唄?
就算你1.5億美刀一架,花幾十億買24架回來,用一批,拆一批。
慢慢研究就行了。
已經買了那麽多的圖紙和技術,總有一天會有國產的f15,或者是j15出現的不是?
更別提這錢還是從老米身上賺來的。
方想才不在乎呢。
隨著一批批的技術資料和圖紙達成交易,也都運回了國內。
原本還想設計新型戰機的方想,也因為在查閱圖紙上,耽誤了不少時間。
當有一天,方想發現窗外的樹葉,居然不知不覺的變黃了,原本溫暖的風,吹在身上也有些寒冷的時候,才發現又到了一年的秋天。
此時方想擅長的類目圖紙,都已經查閱完畢,剩下的,就是吃透這些技術了。
當然,這就需要以年為單位來計算了。
雖然慢了些,但起碼比起前世,要幸福多了不是?
終於不用天天翻圖紙的方想,此時才有心思去看看這一年來他忽視掉的東西。
首先就是新一代的寶馬,終究還是被經典的虎頭奔殺出了一條血路。
原本遠遠低於寶馬的市場占有率,因為新款虎頭奔的外觀設計占了一點上風,讓不少隻看外表不看配置的客戶,選擇了新款的虎頭奔。
“不過問題不大,現在全球的市場都在高速增長。
即便是市場占有率讓奔斯重新回到了領頭的位置,但寶馬現在的銷量也沒有收到影響。
反而依舊搶手。”
現在坐在方想麵前的,就是霍振庭。
他正在將88年截止到現在的銷量,匯總成了一份報告。
“除了寶馬,淩誌、坦途和加長版,現在依舊是供不應求。
即便是漲價了,也沒有影響到銷量。
反而因為新款的外觀,受到了年輕客戶的追捧。
x越野係列和坦途的增長數量,更加可觀。
滬汽的二期,是不是可以針對現在越野車日益增長的銷量,開始施工了?”
緊接著,霍振庭又繼續說道。
“你說的增長,是不是都在北美市場上?”
方想一邊翻閱著報告,一邊聽霍振庭講的話。
直到霍振庭說完,才問了一句。
“沒錯,現在北美的汽車市場依舊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咱們單價一萬刀以上的車型,隻要拉到北美,就不愁賣。
一萬刀以下的車型,主要還是在東南亞、南美和中東歐那邊賣。
雖然數量上兩邊都差不多,但利潤可都差得遠啊。
所以,產量的分配上,咱們是不是也考慮考慮,調整一下?”
霍振庭點點頭,資本家的屁股,再一次決定了他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