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搞一搞電動車吧

字數:4764   加入書籤

A+A-


    “最近買了不少東西,錢花的可不少。
    估計暫時啊,想擴建廠房的事情,怕是沒什麽資金了。
    目前的銷量都不錯,利潤也不錯,我看今年搞不好,都能創造近百億的外匯了。
    挺好的,就這樣吧。”
    方想頓了頓,拒絕了霍振庭擴建滬汽的想法。
    現在已經是88年的下半年了,蘇國跟上一世一樣,現在國內的情況糟糕的很。
    雖然蘇國很努力的在封閉國內的消息,但依舊有大量西方國家的記者不間斷的報道他們目前的窘境。
    大家都知道,蘇國的重工業很強,但輕工業非常拉胯。
    但拉胯到什麽程度,可能沒什麽概念。
    這麽說吧,88年的如今,蘇國大部分的超市內,貨架上擺放的東西基本上不超過一百種。
    甚至絕大部分的貨架都是空的。
    底層的人民除了最原始的食物還能勉強保證供給以外,連伏特加和紡織品這種最基本的產品都難以買到。
    而盧布在這兩年內貶值的速度和幅度,也遠遠超出之前十年。
    這也是為什麽幾年後某人用幾車皮的罐頭火腿腸和衣服,換來了兩架大飛機的重要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蘇國很明顯是已經堅持不了太久時間了,而南南那邊,老鍾還在持續的給他放血。
    惠宗能夠認清現實,主動低頭來訪華,也是自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了。
    而隨著惠宗低頭訪華,華蘇之前的敵對情況便不會再像以前那麽激烈。
    繼而那場長達十年的邊境衝突,也將落下帷幕。
    而這個局麵的改變,讓一心拉著華夏入北約一起對抗蘇國的老米,心裏自然就產生了變化。
    原本拉攏你是為了對抗蘇國的, 現在你單方麵跟蘇國和好?我的麵子還要不要了?
    很快,老米心態的變化,就使雙方長達十年的蜜月期快速降低到了冰點。
    而蜜月期的結束,就導致原本開放的北美市場,宣告關閉。
    如今大規模的擴建滬汽,在半年以後就會麵對沒有市場的情況,豈不是自尋死路?
    現在每年二汽、廣汽和滬汽的產量,無限接近於百萬台。
    雖然已經是88年了,但國內還是沒有如此龐大的市場可以容納如此大的產量。
    而中東歐這個市場也很快就在三年內丟掉,隻剩下東南亞和南美的情況下,有什麽後果,方想是最清楚的。
    但霍振庭卻不知道啊。
    “方先生,這麽好的局麵,國家沒錢擴建,不如我們投資一部分?
    不給股份也能接受,隻要將產量提上去就行啊!”
    果然,霍振庭還是簡單的以為隻是錢的問題。
    “不著急,現在利潤已經非常可觀了,維持住就行。
    盲目的擴產,未必是件好事。
    要是產量再提升二三十萬台,利潤率會下降多少,你算過沒?”
    方想自然不會跟霍振庭講那麽清楚。
    事實上他誰都不會講,隻是從側麵強調了一下利潤。
    “可是。。。”
    “好了,不用糾結那麽多了。
    產量繼續提升帶來的不僅僅是利潤,還有原材料、工人、上下遊配套的一係列問題。
    現在百萬台產量,已經到了一個瓶頸。
    國內很多東西也都是勉強在供應,不少物料還需要從國外進口。
    倒不如好好沉澱下來,把基礎打好。
    這幾年你做的也不錯,國家也都是看在眼裏的。
    就這樣吧。”
    方想大手一揮,打斷了不死心的霍振庭還想強行勸說的打算。
    沒辦法,現在他要是說什麽明年華米蜜月期會中斷,重新回到敵對的對抗局麵上,怕是沒有一個人會信他。
    既然沒辦法解釋,隻能避而不談,做好準備就行了。
    “好吧。。。”
    霍振庭有些無語,可他也清楚,自己扭不過方想這個大腿。
    事實上也是如此,方想不點頭,國內的汽車工業,誰都做不了這個主。
    霍振庭也隻能放棄之前的打算。
    其實資本家就是這樣,有了一個億的利潤,他就會想十個億,有了十個億,他就會想一百億。
    永無止境的貪婪。
    也許他本人已經滿足於這個利潤,但他背後的人呢?他背後的資本呢?
    往往很多時候,他們也是被資本裹挾的可憐人,隻能滾滾向前,然後被自己的資本所壓扁。
    這種事情,全世界的曆史上已經不知重演過多少次了,可有幾個人懂得激流勇退呢?
    “有件事,得請你幫個忙。”
    看霍振庭有些消沉,方想便將話題轉到了另外一個事情上。
    “什麽事兒,您說。”
    霍振庭抬起頭,眼中明顯還有些不甘心。
    “你幫我留意一下世界上比較有名的電機廠。”
    方想其實想搞電車想了二十多年了,之前呢,機會不成熟,科技不到位,隻能停留在想想的層麵上。
    可現在不一樣了,其實國內已經有牛人做出了電車。
    雖然充電速度和續航著實有些捉急,但起碼說明這項技術已經可以達到了民用的階段。
    更多的,就是如何規模化和量產了。
    而且,方想也沒有想著一口吃個胖子,直接搞後世的純電車。
    是的,他打算先從增程式電車或者油電混合開始搞起。
    就像21世紀初淩誌推出的ct200h一樣,油電混合動力的第一台量產車那樣。
    說起來,油電混合和增程式完全是兩個概念,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賽道。
    但對於方想來說,其實都不算難。
    無非就是想不想搞而已。
    “電機廠?什麽樣的電機廠?”
    霍振庭有些迷茫,聊的好好的,怎麽突然拐到了電機上了?
    “我打算搞一搞電動車。
    也不算是電動車,混動和增程吧。
    需要這方麵的技術。
    電路板這塊呢,滬市那邊有個研究所,最近有了點突破。
    可是實現自主設計、自主生產芯片。
    我覺得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說不定能做成一個新的大蛋糕。”
    沒錯,從85年開始建立的研究所,除了幫助方想研究車載功能配置以外,電路板和芯片,一直都是他們研究的重點。
    後來又增加了港島長城電子的技術支持,以及從國外購買了大量的專利技術以及設備。
    又經過了三年的臥薪嚐膽,終於有了初步設計和生產芯片的能力。
    雖然技術要比國外同期落後三年左右,但這已經出乎了方想的預料。
    誰說國家沒有能人的?
    隻要研發資金足夠、再加上充足的信任和平台,咱們一樣能創造奇跡的不是嗎?
    “電動車?混動?增程?”
    第一次聽到這幾個名詞的霍振庭,瞪大了眼睛。